第73章 瘟病的擔憂

到底還是經驗不足,思慮不周啊,朱永興心中埋怨自己。沒想到竟是如此慘烈的廝殺,更沒想到預備些防疫防瘟的東西,沒有藥片,更沒有預防針,甚至連最簡單的消毒石灰也沒準備。

瘟魔逐漸扼緊清軍的喉嚨,但也正向明軍伸出惡手,這是朱永興現在所最爲擔心的。

作爲防守一方,雖佔着內線用兵和地勢險要的優勢,但也面臨着一些困難。居高臨下,氣溫便低;連日作戰,火藥使用殆盡;陰雨連綿,道路破襲,從騰衝轉運物資變得艱難;陣地前屍體橫陳腐爛,蛆蟲氾濫,瘟病的氣息已經隱約可聞。

還真是沒有不付出代價就能取得的勝利。朱永興陷入了長長的思索,是繼續與清軍耗下去,耗到清軍撤退或是崩潰;還是暫時退出這瘟病之源的陣地,繼續誘清軍深入,在騰衝與之決戰?

就在朱永興沉思之際,已經有士兵前來報告粗略的戰果和損失:斬殺清軍千戶一名,千總三名,把總七名,不入流軍官數十名,普通士兵約有八百餘;明軍傷亡三百餘人,其中陣亡者超過百人。

這就是防守一方的優勢,受傷的可以很快得到救治,而清軍的傷員很少能從山上轉送下去,躺在冰冷的屍山血水當中,再加上人腳踩踏,很快也會變成一具屍體。

朱永興聽完了報告,吐出一口長氣,不知是嘆息,還是如釋重負。他將目光移向了血戰後的山坡,夜色行將降臨,四周的吶喊廝殺聲已經歸於沉寂,濃重的夜色在雨中即將覆蓋大地,也會遮蓋這塊修羅地獄般的陣地。

驀然,朱永興睜大了眼睛,山坡的屍體堆中慢慢站起了一個人影,接着是另一個,第三個……如孤魂野鬼般,這些死而復生的人影逡巡着,猶豫着,不知往哪去。

“喊話,降者不殺。”朱永興稍一沉吟便明白了究竟,這是一些聰明的清軍,被長官逼迫着不得不衝鋒,他們卻已經被這連日來慘烈的戰鬥嚇破了膽。既不想白白送死曝屍荒野,就只能讓他們另想辦法,那就是假裝受傷倒地,苟活一時是一時。

“降者不殺,降者免死!”隨着明軍的喊聲響起,孤魂野鬼們猶豫了片刻,手足並用、跌跌撞撞地向山頂摸爬過來,又有不少死屍死而復生,艱難地爬起,互相扶持着嚮明軍陣地奔來。

…………

山下的張勇神情複雜地看着山坡上這突然出現的奇異景象,嘴巴張了張,最後黯然而無奈地重重嘆了口氣。這是士氣崩潰的開始吧,自己沙場征戰多年,也未見過如今這般慘酷的戰場,那些士兵——棄屍荒野,任由屍體腐爛發臭生蛆,實在是太傷士氣軍心了。

而在惡劣的雨季,連日來瘋狂地仰攻山頭,更令清軍感到恐懼和絕望。輔兵已經開始逃亡,他們寧肯遁跡山林,忍飢受凍,也不肯被驅使着白白送死。而現在,戰兵也要開始逃亡了。

“該死的雨!”張勇推開舉着大傘給他遮雨的親兵,咒罵着大步離開。

如果說大雨會讓火器擊發率大大下降的話,那同時更會讓弓箭徹底報廢,讓善於騎射的甘陝綠營沒有發揮的餘地。浸溼的弓弦和弓體一旦受潮就啥都不是了,晴天一石弓雨天只要用三分力就會損壞,更大的力量就會直接報廢。

“該死的雨!”另一邊,線國安也咬牙切齒地咒罵着。

清軍中比較依賴火器的應該是三藩的兵馬,線國安手下就有成建制的鳥銃手。可這雨卻讓鳥銃手無用武之地,他們沒有大檐帽遮擋雨水,更不能讓人給撐着傘向上進攻。而這種陡峭的地勢,溼滑的山坡,也讓張勇和線國安軍隊中費盡千辛萬苦推過來的火炮失去了作用。

雨要再這麼下上幾天,別說攻勢將自行瓦解,就是全軍崩潰也不出意外。線國安恨恨地跺了跺腳,轉身怏怏而去。明天不能再進攻了,士兵們已經被逼得太緊,再這麼瘋狂下去,大規模的逃亡在所難免,甚至殺害長官,臨陣倒戈都有可能。

休息一下,如果雨勢不止,那也只能黯然退兵了。可恨的張勇,就是硬挺着不開口。好吧,不管你打得是否盡心盡力,山上那些唱歌瓦解軍心的、投降明軍的甘陝綠營總不是假的吧?如果真的非得撤兵,老子就拿這個理由咬你一口。

挫敗、無奈和憤怒,再加上意見相左,使張勇和線國安生出了嫌隙。雖然此時並不是鬧翻的好時候,但怨恨和不滿的種子已經種下,隨着時間的推移會生根發芽,也總會有瘋長冒頭的那個時刻。

……

“該死的雨!”朱永興腳步稍頓,然後沒有理會清軍俘虜的低聲咒罵,轉身走了出去。

從俘虜的口供中,他已經對清軍目前的情況有了詳盡的瞭解,果然是疲弊異常,勝利可期也。儘管明軍也面臨着困難,但總要好過清軍現在的狀況。現在正是比拼意志、比拼體力的時候。只要雨還這麼下,那麼,再堅持幾天,清軍就只能黯然撤退。是的,一路上還要在山裡留下無數的屍體,那些傷病的恐怕就要遺屍荒野,變成一堆堆白骨了。

但心中的喜悅很快散去,朱永興又生起了意猶未盡的心思。清軍如此疲弊,又對明軍的兵力產生了誤判,那是不是能有取得更大戰果的機會呢?如果能把線國安這個劊子手及其所部全部殲滅,那對日後在廣西的戰事也會十分有利。

線國安認爲當前的敵人便是所有聚集起來的殘餘明軍,只要在此擊敗了敵人,那以後進軍騰衝就如武裝行軍般容易。所以,他纔不惜代價地驅使士兵猛攻,以求一逞。同時,他還認爲明軍的處境也不容樂觀,雙方實際上比拼的是意志,誰先頂不住,誰就失敗。

或許可以利用這一點吧?朱永興心中並不十分確定,敵人損失不小,但就此由其全身而退,他又實在有些不甘。嘿嘿,這真是貪心不足,自己是人,還真就不能免俗。

第96章 死地難脫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245章 天變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63章 攻掠遼東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95章 難以逾越第5章 破城第98章 我認得你第245章 天變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26章 提點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58章 新晉郡王第99章 軍歌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55章 無題第6章 無題第8章 依城挫敵第72章 退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38章 廣國公第59章 無題第2章 鬥熊救美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39章 兵臨大理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54章 再退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8章 依城挫敵第199章 接戰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47章 初勝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22章 水利部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106章 不負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31章 段氏遺族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78章 勝利之因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91章 新氣象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3章 絕死一擊第20章 緊鑼密鼓第124章 隨想第130章 無題第14章 真儒,自虐?第2章 無題第90章 俘虜處置第91章 軍隊建設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26章 初涉殺場第45章 大反攻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39章 兵臨大理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
第96章 死地難脫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245章 天變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63章 攻掠遼東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95章 難以逾越第5章 破城第98章 我認得你第245章 天變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26章 提點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58章 新晉郡王第99章 軍歌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55章 無題第6章 無題第8章 依城挫敵第72章 退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38章 廣國公第59章 無題第2章 鬥熊救美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39章 兵臨大理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54章 再退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8章 依城挫敵第199章 接戰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47章 初勝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22章 水利部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106章 不負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31章 段氏遺族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78章 勝利之因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91章 新氣象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3章 絕死一擊第20章 緊鑼密鼓第124章 隨想第130章 無題第14章 真儒,自虐?第2章 無題第90章 俘虜處置第91章 軍隊建設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26章 初涉殺場第45章 大反攻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39章 兵臨大理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