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謹小慎微

從抗清陣營的組成來看,大西軍、大順軍、正統明軍、鄭軍等,雖然自相攻殺的事例不多,但精誠團結、密切配合的時候也很少。而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還是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

而永曆朝廷的吏治腐敗和內部傾軋,更導致了抗清陣營的分崩離析。比如以原大順軍改編的忠貞營將領一直以抗清復明爲己任,永曆朝廷卻視之爲異己力量,一味加以防範排擠,逼迫忠貞營進行艱難的軍事轉移,由廣西北上夔東;而即便是永曆不得不依附大西軍後,朝廷中的很多官員依然視其爲“賊”,作梗下絆之事亦不少見。

至於鄭家,則是勳鎮割據的典型,私心自用,全無顧忌。既可與清廷和談,又可狡詞延宕,不出兵響應南明軍隊行動。

但目前的局面在朱永興的領導下已經有了極大的改變。大西軍正成爲歷史,儘管現在西南明軍的核心還是原來的大西軍,但無論從名義,還是實質上,原大西軍將士都差不多自認是南明正統的嫡系軍隊。而隨着新鮮血液的大量注入,講武堂軍官的不斷充實,這種傾向已經不可逆轉。

而夔東十三家也在名義上接受了朱永興的封號和領導,在川東的不斷行動有力地策應了南明軍隊攻掠四川的戰略。還有浙東沿海武裝,朱永興通過接納魯王朱以海,已經使其完全融入到南明系統之中。

事實上,朱永興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實現了永曆朝廷所不可能達到的目的。那便是使原屬各方的武裝在抗清鬥爭中實現了相對有效的聯盟。就算是鄭軍,現在不也和明軍協同作戰。正攻掠閩省嗎!

當然,在這個建立和維持聯盟的過程中,朱永興使用了平衡、籠絡、封官許願等手段,但並未引起原大西軍將領的反感。因爲朱永興並沒有厚此薄彼,而原大西軍的將士們則是最先獲益,並且是獲益最大的。

而聯盟的存在,並沒有使馬寶和吳三省對於鄭傢俬心自用的歷史放鬆警惕。駐兵於龍巖一帶,也是擔心鄭軍突然有變。無法有效保護明軍的側翼。所以,保持與鄭軍推進的平行,也是穩妥、防範之道。同時,因爲鄭軍多是佔據閩省沿海地區,也使東征以來南明軍隊海陸配合的戰術無法實施,無形中加重了後勤的負擔。

聯盟是聯盟,但卻有變數。也肯定不如自家部隊配合那麼默契,那麼放心。這就是馬寶和吳三省感到不滿,希望南明海軍能早日超過鄭家的原因。

可以這麼說,南明朝廷自身的腐敗,內部紛爭離析,名義上從屬朝廷的各種抗清力量之間。以至於某一個抗清團體的內部,總是矛盾重重,相當大一部分可以用於抗清的力量在內部衝突中被消耗了。

要改變這種局面,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利用漢族紳民長期存在的正統思想,以朱明皇帝作爲號召和團結各種抗清勢力的旗幟;一是要有一支擁有相當實力又忠於抗清事業的力量作爲核心。具體來說。永曆皇帝就是當時唯一適合的旗幟,而在逆境中逐漸成長壯大的原大西軍經過武器裝備的改善。待遇優厚的激勵,以及擁有了不斷勝利而高漲起來的士氣之後,正是支撐、團結各種抗清勢力的核心。

不可否認,朱永興還是屬於一個抗清團體,但這個團體的內部矛盾在賞罰分明和一視同仁之下已經消彌大半,正在爲着一個目標——勝利而協力同心。海軍、陸軍,以及陸軍的各支部隊,原來兵爲將有的弊端正在迅速消除。

海軍要超過鄭家,顯然還需要些時間。可強援——魏君重所率的兩個團卻很快便要到達,爲勝利添加沉重的籌碼。

“以一師精銳,應該足以抵擋並擊敗數千滿蒙八旗。”對於強援的到達,馬寶顯示了樂觀的看法,但卻還不失謹慎,“然滿蒙八旗必然不會獨軍前來,所挾漢軍亦不可低估。當然,主要是不想使滿蒙八旗有摸清我軍打法的機會。”

吳三省明白馬寶的意思,作爲炮灰或試探的漢軍必然會先行動。如果火力全開,沒有什麼保留的話,滿蒙八旗估計會變化一些戰術打法,給明軍增添些麻煩。而且精銳專對八旗,這在戰陣廝殺中並不是很容易做到。有精銳,便會有薄弱,你想讓滿蒙八旗撞上鐵板,可敵人卻會選擇薄弱進行突破。

說實話,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從裝備考慮,馬寶和吳三省對戰勝敵人還是有信心的。只是此戰關係重大,才使得他們保持着十二分的謹慎小心,務求考慮得周到全面,不留下任何的疏漏。

“我們好象有些多慮了。”吳三省意識到這種想法可能在戰場上的危害,便開口說道:“被動地迎敵,以求穩妥地取得勝利,這似乎喪失了主動性。我們是不是根據地形、天色,對比敵我的兵力、兵種,再對敵人的陣型、可能的進攻路線、攻擊的地點和每次能投入地兵力進行預判對方,然後進行鍼鋒相對的靈活部署?”

Www .тт kдn .c○

馬寶也不是蠢才,沉思了一下,也覺得過於患得患失,過於謹慎小心了,興許也是受到了岷殿下的影響。正因爲朱永興只是擅長戰略的大方向,對具體的戰陣廝殺沒有與古代的名將比肩的指揮水平,對能席捲天下的滿蒙八旗有着本能的戒懼,自信心便顯得很不足。

“沒錯,吳兄一語驚醒夢中人。”馬寶有些醒悟過來,一拍大腿說道:“兩軍交戰,歸根到底拼的還是雙方的軍力。我軍有精銳不假,可其他部隊卻也不是紙糊的,豈能一遇強敵,便全指望精銳迎戰?且戰術多種多樣,當依形勢而變,又豈能坐等敵人前來送死?”

“王爺一語中的。”吳三省順勢恭維道:“兵家所謂尚智、尚謀,不過是靠智謀去削弱對手的力罷了。智將善謀敵,大智者,敵有十力而先去其九,後以十全之我擊一力之敵,故智將百戰不殆;勇將善謀己,大勇者,之一力可當敵十力,之十力可當敵百力,故勇將所向無敵。智、勇兩方面,我軍都不乏其人,王爺身經百戰,軍隊又裝備精糧,何必妄自菲薄、縮手縮腳?”

“論到用兵用謀,吾實是中人,不敢與名將比肩。”馬寶自嘲地一笑,說道:“殿下曾言以實力獲勝,謀智不可廢,但可居下。呵呵,吾便是由此而得殿下信重,也算是幸運之極。吾爵已至極,今番若能克八旗,也算是不負殿下恩遇了。”

……

第166章 無題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64章 計議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25章 山東攻略第68章 慷慨秦腔第2章 無題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70章 正面決戰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23章 伏擊之地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72章 退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29章 再提議和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87章 水西局勢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57章 接駕第102章 轟擊第92章 僞造,詭道第33章 無題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80章 京師大亂第91章 川滇呼應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51章 戰後佈局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93章 三馬來會第5章 寨子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46章 火槍之威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80章 京師大亂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84章 搶灘登陸第17章 元江宣慰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2章 高平莫氏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117章 斷臂?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61章 縝密分析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28章 封官兒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36章 領悟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24章 授課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45章 大反攻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93章 戰馬論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88章 毒蘑第166章 無題第16章 柔情蜜意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75章 恬然自樂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77章 突破,崩潰第86章 接戰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32章 魚龍白服
第166章 無題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64章 計議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25章 山東攻略第68章 慷慨秦腔第2章 無題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70章 正面決戰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23章 伏擊之地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72章 退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29章 再提議和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87章 水西局勢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57章 接駕第102章 轟擊第92章 僞造,詭道第33章 無題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80章 京師大亂第91章 川滇呼應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51章 戰後佈局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93章 三馬來會第5章 寨子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46章 火槍之威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80章 京師大亂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84章 搶灘登陸第17章 元江宣慰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2章 高平莫氏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117章 斷臂?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61章 縝密分析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28章 封官兒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36章 領悟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24章 授課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45章 大反攻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93章 戰馬論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88章 毒蘑第166章 無題第16章 柔情蜜意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75章 恬然自樂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77章 突破,崩潰第86章 接戰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32章 魚龍白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