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

“大人說笑了。”陳潢愣怔之後,正色說道:“雖然學生自信不是碌碌無爲、貪生怕死之輩,然河務複雜,牽涉甚廣,學生卻是擔心萬一治水失誤,害國害民,亦辜負了萬歲的期望。”

朱永興淡淡一笑,也不繼續深說。其實他也只是這麼隨口一問,河道總督的職位重要,既有貪墨之機會,又有功名前程、身家性命之憂懼。所以,河督要麼是更換頻繁,人亡政息,歷久而難治河成功;要麼便是天子信臣,對彈劾流言可以置之不顧,實心任事,以不負聖上重託。

而從各個方面分析,陳潢可以是治河的總工程師,可以在技術層面上加以完全的信任,但必須有一個能替他擋事的河督。這個河督既要皇帝信任,又要擅長處理人際關係。在哪裡治河,治理哪一段,需要多少錢糧,要招募多少民工,總要與地方官打交道,與戶部磨牙。陳潢不行,看似爽朗健談,還是不脫書呆子本性。

若是十年之功能得個河清海晏,縱然花費巨資也是值得的。朱永興結束了召見面談,再無興致看其他試卷,帶着侍衛離了考場,直奔女考生的安置住所。

婦女能頂半邊天,這句話太過超前,朱永興不敢說,也不想說。但提高婦女地位,使之能積極參加到國家的恢復重建中,卻是他的初衷,也是最主要的目的。

再從長遠看。讓女人讀書識字,讓女人蔘加工作,讓女人見世面長經驗。都是因爲朱永興堅信後世中國名學者的一句話:民族和民族的較量,也往往是母親和母親們的較量。

很淺顯易懂的道理,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親密的老師,母親如何看待問題,如何對孩子說,將深深影響孩子未來的一生。而所有孩子的未來怎樣,直接影響整個民族的未來!

而名的教育家卡爾.威特所著的那本家庭教育經典中的第一節。就引用了福祿培爾的與中國學者類似的話:“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手裡,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的手裡。”

雖說都認爲是老卡爾培養出了那麼出色的一個兒子,可他在首篇就肯定了他的妻子的作用。他認爲。教育應當從改造母親開始,從小時候開始女性就要爲做一個合格的母親而做準備,她們應該是身體健康、精神純潔的人,這比其它方面的知識更重要。教育不應該在學校由教師開始,而應在家庭裡由母親開始。什麼樣的母親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這話很有道理。

所以,朱永興不說,但卻把提高母親的素質作爲了國家崛起和發展的基礎工程。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必須要持續下去。沒有政府的支持,傳統思想便足以扼殺這尚未有地基的工程。

不管這批女考生各自懷着怎樣的目的,只從讀書識字的程度來說。都應該算是這個時代女性的佼佼者。她們需要改變的,主要是思想和觀念。朱永興覺得有必要在考前與她們暢談一下,讓她們明白以後將會做什麼,將會有什麼樣的人生改變。

其實,如果不是羣臣反對得實在是太厲害,這次女考生的報考資格應該是沒有身份限制的。只要你不是被關押的罪犯。哪怕是娼妓,朱永興也可以給她們一條從良自新的道路。

不是歧視。也沒有歧視,在朱永興看來,誰會心甘情願從事那種工作呢,爲生活所迫是值得同情,是值得幫助的。在某些方面看來,娼妓只是爲了生活賣笑賣身,比那些爲了榮華富貴而出賣國家、民族的,倒要好上幾百倍。

好吧,第一次開女科可以嚴點,畢竟這是基礎,這是臉面。以後呢,當衆臣看到女子中榜之後並不都會授予官職,而只算是吃皇糧的公務員,反對的聲音便不會過於強烈了吧?

朱永興出了馬車,在幾個侍衛的保護下,輕衣便服走進了有些喧囂的府院。

有了方便照顧,朱永興特意從皇宮裡調來了幾名女侍衛充當接待官,可這幾個接待官此時正有些焦頭爛額,一大羣鶯鶯燕燕你一言我一語,吵得她們頭髮昏,腦發脹。

其實,這也算正常。這些女考生中考武科的就不用說了,性子較粗;考文科的呢,多數都是家室不錯的,窮人家的別說女人,就是男人也讀上書啊!家室不錯,那便是小姐,有丫環伺候着,有僕傭使喚着,自是比窮家女孩膽大,氣勢也足一些。

唉,我就說嘛,哪怕是娼妓,也能比這些小姐有用。朱永興遠遠地駐足觀瞧,心中暗自嘆息。就算是錄用了,這些小姐能留下來工作嗎,估計要被家裡接走,去等着嫁人吧?

難哪!這不光是女人方面的問題,還有男人,會有男人願意娶比自己地位高的女人嗎?就是這個擔心,恐怕很多女考生中了以後也會被家裡接走,不敢應命當差。至於爲什麼來,估計一來是相信了皇上將從其中選妃,二來則是想出個名。

不是非一日一功,而是非一代之功啊!朱永興只看這些女考生的裝扮,便有些失望,苦笑着搖了搖頭。但人已經來了,就按着自己所想的,與她們交個底兒吧!

至於女公務員的缺額,朱永興覺得必要的時候可以緩一緩,起先是他沒有意識到傳統力量強大至斯,有些想當然了。以爲以官爲誘,便會使人趨之若鶩。這招兒對男人好使,對女人,還有待商榷。

“萬歲,這些女考生——”禮部官員頗有些難受地連連搖頭,似乎不知該怎麼評價,或者怎麼說出自己的感受。

“頭一回吧,她們也多數沒經歷過這樣的場合,沒有這樣的經驗,情有可原。”朱永興口是心非地強笑着,“朕到大廳等她們,嗯,大廳能夠裝下這麼多人吧?”

“回萬歲,可能要稍微擠點。”

“擠點就擠點,這樣說話也聽得清楚。”朱永興不想羅嗦,擺了擺手,徑自而去。

……(未完待續)

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3章 安沛入甕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26章 初涉殺場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89章 勝利第124章 授課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20章 緊鑼密鼓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4章 篡改聖旨?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26章 初涉殺場第76章 再棄險要?第52章 血戰廝殺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72章 無題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73章 小朝會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69章 雨季之威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40章 兩奸計議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13章 窮追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217章 困局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39章 兵臨大理第16章 柔情蜜意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68章 慷慨秦腔第55章 滇緬戰事楔子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41章 自我否決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82章 無題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185章 情動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82章 無題第201章 總攻(一)第27章 詐取緬關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34章 石屏擾襲第36章 領悟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273章 潰敗第195章 無題第87章 接戰(二)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
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3章 安沛入甕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26章 初涉殺場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89章 勝利第124章 授課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20章 緊鑼密鼓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4章 篡改聖旨?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26章 初涉殺場第76章 再棄險要?第52章 血戰廝殺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72章 無題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73章 小朝會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69章 雨季之威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40章 兩奸計議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13章 窮追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217章 困局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39章 兵臨大理第16章 柔情蜜意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68章 慷慨秦腔第55章 滇緬戰事楔子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41章 自我否決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82章 無題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185章 情動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82章 無題第201章 總攻(一)第27章 詐取緬關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34章 石屏擾襲第36章 領悟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273章 潰敗第195章 無題第87章 接戰(二)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