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暗戰

感謝無名無天,沉默de夏花,巍子hdw,劍俠ao,相見有是多年ang246,yikm,鐵索連舟,林嘉暖,田楓,我是第二條蟲等書友的打賞和月票,你們的支持是我最強大的動力,祝朋友們萬事順意,闔家幸福。

街上的柳樹,象病了似的,葉子掛着灰土在枝上沒精打采地捲縮,地上蒸出了一種怪味兒,象是腐爛的屍臭。

強烈的陽光照着一個個面色蒼白的舉子,好象整個街道都在搖搖晃晃,晃得人頭昏眼花。街上的人以猜測的目光,看着這羣看榜歸來的“天子門生”。

北京城有一條爛面衚衕,其中設有好幾個省的同鄉會館。流落京師的外省人,遇到難處,總要來這裡尋求同鄉的關照,找一條落腳謀生之路。所以,儘管這裡房屋低矮,路面不平,卻每天都擠滿了口音混雜,貧富不一的各色人等。

而那些叫賣風味小吃,拍賣估衣舊貨,跑江湖打拳賣藝,看手相拆字算卦的各類攤子,也應運而生,熙熙攘攘地擠在這條衚衕裡,街口上有座茶館,雖然也是草棚瓦舍,但在雜亂的地攤中,卻也算得是鶴立雞羣的大鋪面了。

“看那人,定是落榜的舉子,垂頭喪氣,倒似死了親孃一般。”茶館內一箇中年人放下茶碗,伸手一指,譏笑不已。

“被功名糊了心的傢伙。莫要管他。”旁邊的道人冷哼一聲,停頓了半晌,低聲說道:“南面馬上就要來人了,咱們的佈置還未完善。可不要誤了殿下的大事。”

“若說尚不完善,也只是吳應熊的身邊沒有接應之人,由京至津,這一路上可是都安排得差不多了。”中年人沉吟了一下,說道:“這次南面來的人不是能正好補上這個缺漏嘛,大事可成啊!”

“莫要大意。”道人捋着頜下長鬚,思索着說道:“徵召旗奴家丁的風聲已經傳出來,說明南方吃緊,韃虜缺兵少將,快支撐不住了。嗯。要是吳三桂再反正歸來,則大江以南儘可光復。關係如此之大,可不要出什麼紕漏。”

“屬下知道輕重。”中年人的表情嚴肅起來,想了想,說道:“水陸皆有安排。可適時選擇最安全的路線。沿途關卡也打點妥當,水路當更爲便捷。”

“再弄些官兵服裝,關防也要僞造齊全。”道人眯了眯眼睛,沉聲道:“人手盡選孔武有力者,一旦事不順遂,亦要有廝拼的準備。”

中年人點了點頭,伸手指了指外面。“道長看那父女二人如何?”

茶館外,原來正有一男一女兩個江湖賣藝的在支場子。那男的有二十五六歲,打了赤膊,劃開了人圈子,將辮子往頭頂挽一個髻兒,就地撿起兩塊半截磚。五指發力一捏,“嘭”的一聲,兩手的磚頭立時粉碎,引來了圍觀衆人的大聲叫“好!”

“在下初登貴地,人生地疏。全仗各位老少照應,在下雖有幾手三腳貓功夫,並不敢在真人面前誇海口,有個前失後閃,還望看官海涵!”青年人說罷指着站在一邊的女孩說:“這是小妹,小名雲娘,今年十六歲,也練了些花拳繡腳,敢請各位看官……”

道士微微偏臉,不無疑慮地問道:“山東人?江湖把式,頂用嗎?手上沒沾過腥,到時可別軟了腿?”

中年人愣怔了一下,苦笑着搖了搖頭,停頓了一下又試探着說道:“莫不如讓他們練練手?”

道士望着外面沒吭聲,那男女兄妹已經開始演武,男的耍了套棍棒,女的練了趟花槍,倒也好看得很。

“南橫街有個獨眼標,讓他們去除了。”道士突然低沉地說道:“手腳要利落,頭尾要乾淨。若是弄得亂七八糟——”

“屬下明白。”中年人在椅子上躬了躬身,表示瞭解。

獨眼標不過是個地痞流氓,死了也沒人追究。當然,頭尾乾淨便是無人無屍,全當人間蒸發,這才最爲嚴密。

道士點了點頭,起身飄然而去。中年人則喝完殘茶,不緊不慢地走到櫃檯後,笑容滿面地又充任起店掌櫃來。

若說是暗戰,朱永興沒吃過豬肉,卻見過豬跑。一是重視肯投入,二是有比較先進的方式辦法。再加上清初的暴戾統治,民間反清的情緒亦蘊藏其中,情報部門的滲透、擴大的成績,便顯得很突出。

不光是窮苦百姓,還有文士商人,更有少量清廷的下層官員,情報部門織成的網越來越廣,藉着明軍的勝勢,爭取策反也逐漸擴大,日益顯現出威力和作用。

……

永曆十六年(康熙元年)八月二十六,由夔東十三家改編而成的討朔軍由房縣出發,劍指鄖陽(現十堰地區)。

爲什麼討朔軍只訓練整頓了二十餘日,爲什麼改變了沿長江順流而下奪取夷陵的作戰計劃?這其中有糧草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情報部門傳來的消息,使討朔軍改變了作戰計劃。

說到糧草,自然是因爲夔東地區較爲貧困,難以支應大軍集中於一地;至於情報,則是鄖陽、襄陽兩地的策反工作取得了突破,造成了進攻的有利時機。而且向鄖陽攻擊,又可招攬大量流民,以爲拓展川東之用。

鄖陽府是明朝成化十二年開設的,而設府前,在中國長達上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境內卻從未建立過相對完整、統一的郡府建置,所轄地是分散隸屬於周邊郡府的。爲什麼恰好在明代中期要設立一個鄖陽府?自然是有其原因的。

明朝中期以後,政治腐敗,皇帝昏庸、宦官專權、吏治敗壞,土地兼併劇烈,又時逢連年災害:水災、旱災、蝗災等災害頻繁發生。種種惡劣的社會生存環境。造成明朝中期以後大批農民失田失業,大批的農民背井離鄉,四處逃亡,流民遍及全國。成爲明朝中期以後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荊襄地區便是當時最大的一個流民聚集區,破產的農民如潮水般地從四面八方涌進,鄖陽地處荊襄地區西北部,元朝至正年間這一帶就已有流民聚此,當時官府將這一帶作爲封禁區,是不許百姓遷入的,但是直到元朝滅亡也莫能制。明朝建國初,朱元璋延續元制,對荊襄地區仍實行封禁政策, “空其地。禁流民不得入”,最大的封禁山區便是以鄖陽爲中心的荊襄地區。

大批流民選擇荊襄地區是因爲當時該地區人煙稀少,容易獲得墾地。同時這裡的氣候介於南北方之間,比較溫和,雨水適中。既可以種水田,也可以種旱地。荊州、襄陽、南陽三府兼有水路之利,“南人利於水耕,北人利於陸種,而南北流民僑寓於此者比他郡爲多”。

而明廷 “恐流民聚衆鬧事”,壞了統治秩序。朝廷採取強令驅趕和強制遣散流民還鄉的政策,其結果導致朝廷封山與流民反封山的矛盾空前激化。終於釀成歷史上有名的二次荊襄流民大起義。

兩次聲勢浩大、驚心動魄的起義被朝廷武力殘酷鎮壓下去之後,荊襄流民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成化十二年(1476),河南歉收,饑民又是潮水般地涌進荊襄地區,“入山就食,勢不可止。流民復聚如故”。採取強硬的封禁政策與措施,明廷擔心又會激發強烈地反抗,因而被迫尋求武力鎮壓以外的策略與措施來治理流民問題。

於是,明廷決定將鄖縣從襄陽府之均州劃出,升爲府。定名“鄖陽”。 鄖陽府的設立,可以說是專爲安置荊襄流民而爲,也可以說是荊襄流民爲爭取生存權而進行長期生死鬥爭的成果。

шωш★тTk Λn★¢Ο

鄖陽、谷城、襄陽都屬於漢水流域,谷城位於襄陽的上游,而鄖陽又是谷城的上游。討朔軍此次出兵到底會不會到達襄陽城下,還要根據出兵後的具體情況而定,如果糧草收穫足夠支撐,便可以直逼襄陽城下。如果所得很有限的話,則鄖陽、谷城大致就是此次明軍的主要目標。

以戰養戰,邊戰邊招攬流民擴大生產,這對於以地貧民瘠的夔東地區爲根據地的討朔軍來說,則是有些無奈的發展道路。

駐紮在竹山、房縣地區的郝搖旗所部曾多次騷擾過鄖陽和谷城,但裝備簡陋的他們並沒有把攻克城池作爲目標,而主要是在在府城和周圍收集一些物資和人力。雖然鄖陽府的城牆並不是十分高大堅固,但也不是這些缺乏重炮、攻城武器的明軍能夠輕易撼動的。

而討朔軍此次出動卻是雄心勃勃,一部直逼鄖陽,一部進迫谷城,這對於軍中的很多將領來說是很難理解的。雖然進迫谷城有牽制的作用,分兵而進又能儘量多徵得糧草,但分兵勢弱,攻克城池的把握豈不是大大降低?

但事實證明,長江水師帶來的教官和專業兵種,以及南明政府的情報機關,都是極爲關鍵和重要的助力,戰役進程的順遂完全出乎了衆人的意料。

永曆十六年(康熙元年)八月三十,討朔軍第一師一萬五千餘人進抵鄖陽城下。而鄖陽的文官、武將還是採取以往的應對策略,根本不打算與明軍在野外交戰,而是下令放棄所有外圍據點、烽火臺、驛站,把其中的物資和人員,以及近郊的居民以及居民家中的糧草也搬入城中。

按照以往的經驗,這樣堅壁清野之後,便能使明軍的收穫較爲有限。明軍的收穫越是有限,能夠呆在鄖陽城下的時間就越短,搜索範圍也就越小。

在得到明軍逼近的消息後,鄖陽守將便給上游的谷城、還有襄陽府發去了報急信件。就在他們發走信件後不久,鄖陽這裡也收到谷城的急報,說是有上萬明軍正逼近城池,要鄖陽這裡抽調一些部隊去增援。

“這次賊人的規模還真不小。”看到谷城的急報後,提督佟國瑤很快就把局面猜測個八、九不離十,“估計是兩路賊兵齊發,一路去了谷城,一路來我們這裡。讓我們無法互相支援。”

“人多吃得也多。”遊擊杜英頗爲鎮靜,甚至有些譏誚,“這些蝗蟲,見我軍守衛森嚴。必不敢攻城,數日即退,只是要留下些牛屎馬屁,黃白之物了。”

“呵呵。”佟國瑤笑了起來,說道:“賊人如故,卻不知咱們已作了調整。待其分散擄掠,便知道咱們的厲害了。”

明軍爲了多收集物資肯定會分兵行動,而隱藏於城外的一部清軍便可伺機攻擊那些落單的明軍小隊。這種牽制行動會迫使明軍更加謹慎地行動,收穫也會更小,在鄖陽城下停留的時間也會更短。

佟國瑤的妙計似乎越來越有可能成功。望着城外安營紮寨的敵人,他的冷笑更盛。

“丑時三刻,西門舉火。”在討朔軍副指揮郝搖旗的營帳內,荊襄情報司的情報人員將在城外秘處取出的情報呈給了郝搖旗。

作爲高級將領,郝搖旗自然是提前知道攻克鄖陽的關鍵。沒錯。有內應,而且這內應並不只鄖陽一處。

襄陽總兵官楊來嘉原爲鄭成功部下,官至都督。降清後被授予湖廣襄陽(湖北襄樊市)總兵官,而鄖陽副將洪福又是他的舊部屬下。這一條情報線的源頭遠在襄陽,卻能直接導致鄖陽的輕取。

爭取和策反也是要擇人進行的,鄭家降清的將領自然是理想人選。被清廷調離家鄉,在內地安置。看似保險,卻使這些降將心懷不滿,只要外部環境變化,難免生出變故。

“辛苦了。”郝搖旗很客氣,卻是心中暗凜,情報工作已經能在清廷腹地展開。並取得如此成就,多麼令人心驚。這些人官職雖小,卻能上通朝廷,直接聽命於岷殿下,也由不得他不在表面上表示客氣。

“國公。末將願擔任主攻。”掛印總兵馬進玉搶前一步,主動請纓。

“末將亦願。”掛印總兵羅茂同也挺身而出。

既有內應打開城門,攻克鄖陽便是輕鬆容易,作爲討朔軍的第一戰,功勞不算太大,但影響卻是不小。戰報上呈朝廷,即便不獲封賞,名字亦將爲人所知。日後呢,打的仗多了,恐怕便不如此次醒目。

郝搖旗知道衆將的心思,趕忙伸手止住了他人的躍躍欲試,笑道:“自家人不必爭搶,建功立業的機會日後多的是,你們還怕岷殿下賞罰不公嗎?”

這話一說,衆人都齊聲“不敢”,雖退了下去,但眼神中熱切不減。

“嗯,主攻便交與馬進玉和鎖彥龍,其他諸將亦有安排,首戰必勝,諸位當戮力同心,奮勇作戰,打出我討朔軍的威風。”郝搖旗想了想,決定採取一下平衡,把首功分給自己舊部的總兵馬進玉和劉體純的部下鎖彥龍。

事實上,討朔軍雖然是一支名義上的朝廷軍隊,但畢竟是由各家抽調兵將組成,有派系也是難以避免。要將兵將徹底打散,並不是一朝一夕便能辦到的。

……

幾乎與此同時,討朔軍總指揮劉體純所率的一個師也進抵谷城。目標是攻佔城池,但辦法卻有所改變。內應是沒有了,卻並未影響其攻城的信心。

“這是穴攻?”劉體純看着討朔軍的新兵種——工兵堆起了土丘,開始迅速挖掘地道,不禁疑惑地問道。

“與穴攻類似,其名爲坑道爆破,是爲殿下所起。”工兵隊頭領田守一帶着濃重的南方口音解釋道。

劉體純肅然起敬,回身命令道:“再調一部兵馬來,防止敵軍出城攻打這裡。萬一被他們偷襲了,下面的兒郎就要被活埋了。”

“多謝王爺關愛。嗯,屬下帶人連夜輪流施工,明日午時定可破城。”田守一感激地拱了拱手,跳下土丘,繼續指揮工兵的掘進。

十三家中不乏礦工、木匠出身的士兵,工兵隊的組建便以這些士兵爲主。在挖掘技術上只要稍加指點改進,其工作效率比西南明軍的老牌工兵也相差不了太多。

“明日午時嗎?”劉體純有些懷疑自己沒聽清楚,詢問地望向身旁的將領。

“沒錯,他說的是明日午時。”總兵王加玉也很驚訝,但還是如實答道。

“或有奇技不爲我等知曉。”劉體純想了想,說道:“此乃岷殿下創造之法,克名城,破強敵,定是不同凡響。”

明軍開挖地道,城內的清軍也覺察到了。但他們的判斷卻出現了錯誤,以爲明軍要進行穴攻之術。如果按照正常的進度,挖到城下,掏空牆基,清軍守將認爲至少需要好幾天。面對數量佔優的明軍,清軍守將沒有派兵出城逆襲土丘,而是選擇了在城牆後面挖溝的應對策略。

“這是虛張聲勢,以誘我軍出城浪戰。”清軍守將面對這樣的騷擾已經不是第一次,所以頗有信心抵擋明軍,“以敵之糧草物資,多則支撐五日,少則二三日便要撤退。穴攻之術,如何有時間奏效?”

“大人所言極是。”旁邊的部下笑着恭維道:“開挖溝渠正是萬全之策,若敵真要穴攻,便灌水淹之,可使其藏於洞穴之兵盡成浮屍。”

“浮是浮不起來了,只能臭在洞穴之中而已。”清軍守將笑得暢快,卻故作遺憾地搖了搖頭,“這首級如何割取倒是困難,沒奈何,只好捨棄此功嘍!”

…………

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45章 大反攻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93章 三馬來會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33章 無題第74章 貪心不足第90章 援助水西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37章 緬局有變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58章 新晉郡王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51章 渡河,渡河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7章 元江宣慰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26章 提點第30章 宗室入滇第66章 棄險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260章 追擊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45章 妥協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67章 梆子腔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68章 慷慨秦腔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67章 排除萬難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113章 窮追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196章 鑑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94章 思考方法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51章 死地則戰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26章 無題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67章 梆子腔第43章 保寧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3章 宗室留守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5章 寨子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95章 初印象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4章 篡改聖旨?第202章 總攻(二)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42章 會晉王第138章 廣國公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60章 歸藩之議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86章 疍家女第84章 搶灘登陸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155章 無題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115章 窮途末路
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45章 大反攻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93章 三馬來會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33章 無題第74章 貪心不足第90章 援助水西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37章 緬局有變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58章 新晉郡王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51章 渡河,渡河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7章 元江宣慰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26章 提點第30章 宗室入滇第66章 棄險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260章 追擊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45章 妥協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67章 梆子腔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68章 慷慨秦腔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67章 排除萬難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113章 窮追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196章 鑑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94章 思考方法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51章 死地則戰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26章 無題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67章 梆子腔第43章 保寧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3章 宗室留守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5章 寨子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95章 初印象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4章 篡改聖旨?第202章 總攻(二)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42章 會晉王第138章 廣國公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60章 歸藩之議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86章 疍家女第84章 搶灘登陸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155章 無題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115章 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