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章 刷聲望

海宇承平,陪京佳麗,仕宦者誇爲仙都,遊談者據爲樂土。

此乃明末錢謙益描寫的情景,反映出秦淮風月在晚明士大夫心目中的地位,縱觀終明一朝,金陵秦淮河上的青樓楚館、酒醉笙歌在天底下無出其右者。

說起來朱元璋在這方面很有意思,當年遷徙天下富豪十萬戶入京,一片怨聲載道。朱元璋就尋思着建立幾個青樓,一來給商賈提供娛樂消遣的場所,平息民怨,二來也能宣示海內太平,與民偕樂的盛世氣象。

三來也爲空虛的國庫增加一筆額外創收,反正俘虜了那麼多敵人家眷,蒙古女人等以及大批的奴隸閒着也是閒着,放了不解恨,充實內宮又太危險,通通安排當妓女龜子去吧,加上後來的貪官家屬,世世代代不得翻身,既解氣又賺錢,何樂而不爲呢?

於是乎秦淮河恢復了南宋時期的繁華,起初教司坊麾下的青樓是禁止官員涉足的,只允許商人和平民進去享受,據說爲此朱元璋還親自給第一座“富樂院”題寫了一副對聯,真假未知。

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風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語。

世間多癡男怨女,癡心癡夢,況復多癡情癡意,是幾輩癡人。

風月行業的繁榮,自然會直接間接帶動起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稅收大大增加了,失業率大大降低了,連治安環境都大大變好了,朱元璋對自己的作法大爲滿意,下旨陸續又修了著名的“十六樓”,充滿着胭脂粉氣的秦淮風月越發名震天下,引出了多少風流債?又陶醉了多少風流客?

徐灝當初經營的就是其中一座,明面上官妓是不陪睡覺的,“歌舞佐酒。然不得私侍枕蓆”,但顯然是不可能的事,私底下做三陪的比比皆是。

當然都是在暗地裡,朱元璋政務纏身,對此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官員雖也時常下了班相約跑到秦淮河與十六樓飲酒聚會,少不得叫來些歌妓唱曲,酒足飯飽之餘,偶有偷偷摸摸的睡個覺,還得完事了趕緊提起褲子就跑。生怕被人舉報。

到了洪熙朝,朱高熾的仁義和國力的興盛,無可避免的助漲臣民縱情聲色的風氣,官員開始公開召妓飲酒,其中左都御史劉觀帶頭,每飲酒必有官妓歌舞,並且貪贓受賄,使得一多半的御史爛掉了。

言官失去了作用,再也沒人拿官員召妓說事。彼此心照不宣,朱高熾的病情時好時壞,也沒精力理會。聖人云食色性也,奢靡風氣由此愈演愈烈。

朱瞻基做太子時就對此極爲看不過眼,年少的太子胸有大志,認爲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如今劉觀父子被髮配遼東充軍,他準備親自發起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掃黃運動。

徐灝對此的態度不置可否,雖說朱瞻基曾屢次說明是借鑑了舅舅的作法。要徹底廢除延續上千年之久的官妓制度,令千千萬萬的女子再不必沉淪苦海。

事實上可能麼?徐灝從宮女身上已經看到了結局,妓女這門最古老的行業,恐怕只有到了人類終結的那一日纔會徹底消失,所以本着沉默的態度不理不問。

記憶中,歷史上頭一次大掃黃運動僅僅收得一時之效,很快隨着官妓的消失,市妓與私娼捲土重來,有需求就有市場,不但沒消失反倒是越來越繁盛了,晚明時代的秦淮八豔即是證明。

反正徐灝認爲是無用功,就和他不願去改革一樣,倒不是歷史悲觀者,而是因爲自己的能力有限,實在不是治世之才。皇帝能管當然是好事,必須無條件的支持,也希望能幫着完善下制度,雖說大約沒什麼用。

本以爲皇帝召見楊士奇和楊榮後,就會開始雷令風行的下旨掃黃,不想卻發生了另一件事。

朱瞻基登基之後,立即提拔了一些官員,尊重先帝內閣諸位大臣,把關在牢裡的都放了出來,打擊劉觀等貪官庸吏,進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爲自己贏得了朝野讚譽,刷了下聲望。

ωωω▲Tтkд n▲co

朱瞻基再接再厲,爲了加強北方的防務,派遣老將陽武侯薛祿爲鎮朔大將軍,楊榮等大臣巡視各邊鎮,檢查訓練提振士氣,補足邊關的武器甲冑等軍用物資,同時還免除了一些邊軍的雜役。

針對各偏遠衛所士氣渙散,軍卒逃亡,蒙古人的屢屢騷擾,他有意將開平衛遷至獨石堡,棄地三百里,大寧衛遷到內地,縮減些兵員,減輕供給的沉重負擔。

沒等徐灝發表意見,五軍都督府的參謀本部二百名軍官集體激烈反對,理由是開平衛和大寧衛的回撤,將導致龍崗、灤河以及大片河套地區拱手讓給蒙古人,使得第二道防線中心的宣府、大同立即處於蒙古鐵蹄的最前線。

許多文臣加入到了皇帝這一邊,理由是洪熙朝,軍方爲了修建北方道路,浪費了太多的人力物力,穿越崇山峻嶺的官道,往往修建的曠日持久,徵調本地十數萬民夫,因炸山搭橋引發的傷亡數字驚人,多條途經荒無人煙的道路除了用來運送補給之外,等閒沒有幾個行人,純屬多此一舉。

如果這麼爭辯下去,加上提高軍人地位,鑄造火器戰船等等的龐大開支,其罪魁禍首毫無疑問就是徐灝了,功勞再大也架不住有心人的詆譭。

好在北方還有蠢蠢欲動的蒙古人,強敵環伺,宣德朝並非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太平盛世。

北方強敵關乎於國運,關乎着每個人的身家性命,把蹂躪漢家山河數百年的韃子才驅逐出去多久?花再多的錢都是值得的。明明大明處於優勢地位,爲何要拱手把戰略要地送出去?所以有識之士的聲音立即壓倒了目光短淺的少數人。

шшш ★ttκΛ n ★¢ Ο

朱瞻基也不是庸人,清楚舅舅的爲人,張太后也斷不會允許卸磨殺驢。歷史上宣德朝的放棄國土,乃是因安南的長期戰亂,邊關的士氣低迷,軍隊腐化,國庫被朱棣折騰的差不多了。韃靼人和瓦剌人又恢復了元氣,難以爲繼廣大的邊防,不能一味責備宣德皇帝的保守。當然保守是一定的了,宣德皇帝應該對他以後的歷史悲劇揹負責任。

軍方的強勢令朱瞻基十分意外,但是軍方給出的證據又合情合理,除非他打算自廢武功,並且這裡面沒有徐灝張輔等大佬的身影,完全是中堅力量的據理力爭。

五軍都督府的設立,巧妙化解了武將干政的威脅,朱瞻基也沒有憑此而掉以輕心。繞過兵部,任命吏部侍郎黃宗載等人接手天下軍伍的清理任務,名義上是專人定期辦理軍卒逃亡等事件,真實目的不問可知了。

在軍事方面,年輕的皇帝暴露了缺乏經驗,聲望值不漲不跌。

朱瞻基沒有灰心,很快轉向了民政方面,爲了減輕百姓的負擔,免除了一些省份因災害而拖欠的賦稅。停止了朝廷採辦,力求不擾民。比如工部下令京畿百姓繳納鯊魚皮,以供製造器械之用,百姓跑來上告朝廷。京畿不產鯊魚皮,上哪買去?朱瞻基遂下旨免除此役,命工部直接去沿海出產地購買。

地方官員上奏,稱他必須做官滿九年考覈後。纔可讓父母受封,如今老父親已經八十多歲了,求朝廷先封其父。不封自己和妻子,將榮耀讓給年邁老父,朱瞻基非常讚賞,當即批准了,雖然違例,卻可以樹立他崇尚孝道的姿態。

還有各地藩王府人口增多,帶給國家的負擔越來越大,朱瞻基對親戚們沒什麼好感,洪熙朝沒有遵循洪武朝,強制性的讓衆王子進京。

朱瞻基秉承父親的作法,繼續對宗室加以限制,時常流露出不願與他們來往的意思,對於諸藩王請求進京朝見,朱瞻基表示勞民傷財,一律謝絕了。

類似的事情很多,從刑罰等各個方面無不顯示他是位有能力有作爲的好皇帝,聲望值逐步大幅上揚,即天下臣民對新皇的認可度逐漸增加。

不料呂震的事爆發,志得意滿的朱瞻基遂借題發揮,褒獎徐燁做了鴻臚寺正卿,卻把曾教導過他學問的原鴻臚寺卿林長懋調出京城,做了四川偏遠地區的小小知州。

這個舉動並未引起官員的注意,但召見二楊大臣後,朱瞻基即下旨把兵部侍郎戴綸也調出了北京,前往雲南參贊軍務。

林長懋和戴綸當然心懷不滿,不免對好友發了一通牢騷,有所防範的朱瞻基很快知道了,當即命錦衣衛把二人逮捕下獄。

這下子事情鬧大了,文武官員一打聽,才得知早年朱瞻基做太子時,二人曾勸他不要荒廢學業,不要沉溺於習武遊獵。

一時間朝野大譁,不消說老師教導弟子天經地義,就算罵你罰你打你也是應該的,皇帝怎能多年後還是耿耿於懷呢?懷恨在心也就罷了,竟因此把兩位老師發配出京,攆出去也罷了,一句牢騷而已,怎能就把人給抓了?那是你的老師啊!

徐灝暗暗嘆息,這就是封建帝制,子承父業當了皇帝,不代表他繼承了祖輩父輩的能力,何況朱元璋朱棣朱高熾都有着各種各樣的性格缺陷。當然人無完人,明朝前三位帝王平心而論,功遠大於過。

常言說富不過三代,貌似在帝王家最明顯,歷朝歷代大多三代後國力由盛轉衰,除非出現西漢開國皇帝劉秀或南宋趙構,能繼續把王朝延續一段時間。

明朝沒有這運氣,朱瞻基顯示出了心胸狹窄的一面,想一位帝王竟因小事而報復老師,加上醞釀中的掃黃風暴,可見朱瞻基之所以短命不是沒有原因的,太過於計較。

喜歡計較的宣德皇帝誰也不信任,牢牢把持着皇權,太監集團趁勢崛起看來不是沒原因的,不幸的是三楊等老臣又恰恰阻礙了新鮮血液。

第二天,得知朝臣不滿的宣德皇帝在早朝時,命將林長懋和戴綸帶上大殿,親自審問,如果二人能檢討自身的錯誤,把與皇帝間的小恩怨隱瞞過去,大概也就沒事了。

誰知戴綸此人性情剛烈,竟抗辯不屈,當着文武百官的面,歷數皇帝記恨前怨,無端報復,無故抓人,當場表示不服。

朱瞻基被激怒了,悍然命令大漢將軍拿金瓜打人,戴綸被活活打死。林長懋則以沉默表示自己的不滿,惱羞成怒的朱瞻基下令將他關入錦衣衛大牢,歷史上這一關就是整整十年。

此事使得朝野內外都驚呆了,看清了年輕帝王蠻橫不講理的一面,朱瞻基也通過此事一舉震懾了所有人,再沒有人敢小瞧他了,活脫脫太祖皇帝第二。

同時此事太有損新皇帝的形象,聲望值大大降低了。

,!

第788章 制度第644章 悉聽尊裁第309章 趙錢孫李第829章 取締第1208章 常在河邊走的下場第977章 井氏第1300章 事發第1059章 金鑲銀裹?第859章 紅顏第244章 美女百花第957章 雲南官報第1209章 家人同心第213章 徐灝的錦衣衛第576章 算計第695章 宅鬥第653章 有模有樣第1054章 篦頭待詔第383章 大喜第226章 荒唐之夜第1038章 慶功宴第974章 頭角未嶸第1295章 狡辯第377章 洪熙變法第479章 江西才子第132章 蔣嵩的愛好第160章 男男女女第305章 蕩平第507章 咔擦第316章 意氣飛揚第1103章 三少爺第299章 坦誠秘密第1240章 少年的夢想第331章 激戰白河溝第138章 青州第1277章 內差第443章 偶遇第367章 兄弟第426章 人命官司第920章 無語第1150章 冬日晴雪第450章 準備削藩第109章 再次聚首第252章 燕歸第1260章 老孃也不含糊第63章 孽第110章 南北士林第239章 二姐出嫁第二百六十四 掌皇族二霸第65章 錦衣衛第231章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第899章 濁酒第1280章 吵架第564章 得道之士第1043章 制衡第524章 清靜第490章 安王妃第1265章 滿壇香第630章 知足第1037章 奇怪第713章 族會第520章 捱打和救人第502章 花花草草第517章 天地君親師第891章 做了賊的徐三爺第103章 蕭氏的野望第231章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第527章 秀春第1279章 話不投機半句多第858章 新師爺第762章 復仇第46章 蕭家第175章 遊園第1140章 請求第129章 釣魚第917章 必然的奇蹟第386章 油畫第459章 屠戶第411章 尋釁滋事第1200章 鬧洞房第499章 點戲第591章 一春風雨第1263章 逛街第250章 禽獸第1077章 隱居第250章 禽獸第802章 看船第728章 孤兒寡母第30章 逆轉第1073章 爲紅顏第1213章 留仙院第198章 訂親第685章 狂放第516章 狂鼠無禮第888章 周旋第1033章 癡呆第52章 送第1011章 不幸的事第396章 禍從天降第874章 一上一上又一上
第788章 制度第644章 悉聽尊裁第309章 趙錢孫李第829章 取締第1208章 常在河邊走的下場第977章 井氏第1300章 事發第1059章 金鑲銀裹?第859章 紅顏第244章 美女百花第957章 雲南官報第1209章 家人同心第213章 徐灝的錦衣衛第576章 算計第695章 宅鬥第653章 有模有樣第1054章 篦頭待詔第383章 大喜第226章 荒唐之夜第1038章 慶功宴第974章 頭角未嶸第1295章 狡辯第377章 洪熙變法第479章 江西才子第132章 蔣嵩的愛好第160章 男男女女第305章 蕩平第507章 咔擦第316章 意氣飛揚第1103章 三少爺第299章 坦誠秘密第1240章 少年的夢想第331章 激戰白河溝第138章 青州第1277章 內差第443章 偶遇第367章 兄弟第426章 人命官司第920章 無語第1150章 冬日晴雪第450章 準備削藩第109章 再次聚首第252章 燕歸第1260章 老孃也不含糊第63章 孽第110章 南北士林第239章 二姐出嫁第二百六十四 掌皇族二霸第65章 錦衣衛第231章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第899章 濁酒第1280章 吵架第564章 得道之士第1043章 制衡第524章 清靜第490章 安王妃第1265章 滿壇香第630章 知足第1037章 奇怪第713章 族會第520章 捱打和救人第502章 花花草草第517章 天地君親師第891章 做了賊的徐三爺第103章 蕭氏的野望第231章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第527章 秀春第1279章 話不投機半句多第858章 新師爺第762章 復仇第46章 蕭家第175章 遊園第1140章 請求第129章 釣魚第917章 必然的奇蹟第386章 油畫第459章 屠戶第411章 尋釁滋事第1200章 鬧洞房第499章 點戲第591章 一春風雨第1263章 逛街第250章 禽獸第1077章 隱居第250章 禽獸第802章 看船第728章 孤兒寡母第30章 逆轉第1073章 爲紅顏第1213章 留仙院第198章 訂親第685章 狂放第516章 狂鼠無禮第888章 周旋第1033章 癡呆第52章 送第1011章 不幸的事第396章 禍從天降第874章 一上一上又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