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章 刷聲望

海宇承平,陪京佳麗,仕宦者誇爲仙都,遊談者據爲樂土。

此乃明末錢謙益描寫的情景,反映出秦淮風月在晚明士大夫心目中的地位,縱觀終明一朝,金陵秦淮河上的青樓楚館、酒醉笙歌在天底下無出其右者。

說起來朱元璋在這方面很有意思,當年遷徙天下富豪十萬戶入京,一片怨聲載道。朱元璋就尋思着建立幾個青樓,一來給商賈提供娛樂消遣的場所,平息民怨,二來也能宣示海內太平,與民偕樂的盛世氣象。

三來也爲空虛的國庫增加一筆額外創收,反正俘虜了那麼多敵人家眷,蒙古女人等以及大批的奴隸閒着也是閒着,放了不解恨,充實內宮又太危險,通通安排當妓女龜子去吧,加上後來的貪官家屬,世世代代不得翻身,既解氣又賺錢,何樂而不爲呢?

於是乎秦淮河恢復了南宋時期的繁華,起初教司坊麾下的青樓是禁止官員涉足的,只允許商人和平民進去享受,據說爲此朱元璋還親自給第一座“富樂院”題寫了一副對聯,真假未知。

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風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語。

世間多癡男怨女,癡心癡夢,況復多癡情癡意,是幾輩癡人。

風月行業的繁榮,自然會直接間接帶動起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稅收大大增加了,失業率大大降低了,連治安環境都大大變好了,朱元璋對自己的作法大爲滿意,下旨陸續又修了著名的“十六樓”,充滿着胭脂粉氣的秦淮風月越發名震天下,引出了多少風流債?又陶醉了多少風流客?

徐灝當初經營的就是其中一座,明面上官妓是不陪睡覺的,“歌舞佐酒。然不得私侍枕蓆”,但顯然是不可能的事,私底下做三陪的比比皆是。

當然都是在暗地裡,朱元璋政務纏身,對此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官員雖也時常下了班相約跑到秦淮河與十六樓飲酒聚會,少不得叫來些歌妓唱曲,酒足飯飽之餘,偶有偷偷摸摸的睡個覺,還得完事了趕緊提起褲子就跑。生怕被人舉報。

到了洪熙朝,朱高熾的仁義和國力的興盛,無可避免的助漲臣民縱情聲色的風氣,官員開始公開召妓飲酒,其中左都御史劉觀帶頭,每飲酒必有官妓歌舞,並且貪贓受賄,使得一多半的御史爛掉了。

言官失去了作用,再也沒人拿官員召妓說事。彼此心照不宣,朱高熾的病情時好時壞,也沒精力理會。聖人云食色性也,奢靡風氣由此愈演愈烈。

朱瞻基做太子時就對此極爲看不過眼,年少的太子胸有大志,認爲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如今劉觀父子被髮配遼東充軍,他準備親自發起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掃黃運動。

徐灝對此的態度不置可否,雖說朱瞻基曾屢次說明是借鑑了舅舅的作法。要徹底廢除延續上千年之久的官妓制度,令千千萬萬的女子再不必沉淪苦海。

事實上可能麼?徐灝從宮女身上已經看到了結局,妓女這門最古老的行業,恐怕只有到了人類終結的那一日纔會徹底消失,所以本着沉默的態度不理不問。

記憶中,歷史上頭一次大掃黃運動僅僅收得一時之效,很快隨着官妓的消失,市妓與私娼捲土重來,有需求就有市場,不但沒消失反倒是越來越繁盛了,晚明時代的秦淮八豔即是證明。

反正徐灝認爲是無用功,就和他不願去改革一樣,倒不是歷史悲觀者,而是因爲自己的能力有限,實在不是治世之才。皇帝能管當然是好事,必須無條件的支持,也希望能幫着完善下制度,雖說大約沒什麼用。

本以爲皇帝召見楊士奇和楊榮後,就會開始雷令風行的下旨掃黃,不想卻發生了另一件事。

朱瞻基登基之後,立即提拔了一些官員,尊重先帝內閣諸位大臣,把關在牢裡的都放了出來,打擊劉觀等貪官庸吏,進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爲自己贏得了朝野讚譽,刷了下聲望。

朱瞻基再接再厲,爲了加強北方的防務,派遣老將陽武侯薛祿爲鎮朔大將軍,楊榮等大臣巡視各邊鎮,檢查訓練提振士氣,補足邊關的武器甲冑等軍用物資,同時還免除了一些邊軍的雜役。

針對各偏遠衛所士氣渙散,軍卒逃亡,蒙古人的屢屢騷擾,他有意將開平衛遷至獨石堡,棄地三百里,大寧衛遷到內地,縮減些兵員,減輕供給的沉重負擔。

沒等徐灝發表意見,五軍都督府的參謀本部二百名軍官集體激烈反對,理由是開平衛和大寧衛的回撤,將導致龍崗、灤河以及大片河套地區拱手讓給蒙古人,使得第二道防線中心的宣府、大同立即處於蒙古鐵蹄的最前線。

許多文臣加入到了皇帝這一邊,理由是洪熙朝,軍方爲了修建北方道路,浪費了太多的人力物力,穿越崇山峻嶺的官道,往往修建的曠日持久,徵調本地十數萬民夫,因炸山搭橋引發的傷亡數字驚人,多條途經荒無人煙的道路除了用來運送補給之外,等閒沒有幾個行人,純屬多此一舉。

如果這麼爭辯下去,加上提高軍人地位,鑄造火器戰船等等的龐大開支,其罪魁禍首毫無疑問就是徐灝了,功勞再大也架不住有心人的詆譭。

好在北方還有蠢蠢欲動的蒙古人,強敵環伺,宣德朝並非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太平盛世。

北方強敵關乎於國運,關乎着每個人的身家性命,把蹂躪漢家山河數百年的韃子才驅逐出去多久?花再多的錢都是值得的。明明大明處於優勢地位,爲何要拱手把戰略要地送出去?所以有識之士的聲音立即壓倒了目光短淺的少數人。

朱瞻基也不是庸人,清楚舅舅的爲人,張太后也斷不會允許卸磨殺驢。歷史上宣德朝的放棄國土,乃是因安南的長期戰亂,邊關的士氣低迷,軍隊腐化,國庫被朱棣折騰的差不多了。韃靼人和瓦剌人又恢復了元氣,難以爲繼廣大的邊防,不能一味責備宣德皇帝的保守。當然保守是一定的了,宣德皇帝應該對他以後的歷史悲劇揹負責任。

軍方的強勢令朱瞻基十分意外,但是軍方給出的證據又合情合理,除非他打算自廢武功,並且這裡面沒有徐灝張輔等大佬的身影,完全是中堅力量的據理力爭。

五軍都督府的設立,巧妙化解了武將干政的威脅,朱瞻基也沒有憑此而掉以輕心。繞過兵部,任命吏部侍郎黃宗載等人接手天下軍伍的清理任務,名義上是專人定期辦理軍卒逃亡等事件,真實目的不問可知了。

在軍事方面,年輕的皇帝暴露了缺乏經驗,聲望值不漲不跌。

朱瞻基沒有灰心,很快轉向了民政方面,爲了減輕百姓的負擔,免除了一些省份因災害而拖欠的賦稅。停止了朝廷採辦,力求不擾民。比如工部下令京畿百姓繳納鯊魚皮,以供製造器械之用,百姓跑來上告朝廷。京畿不產鯊魚皮,上哪買去?朱瞻基遂下旨免除此役,命工部直接去沿海出產地購買。

地方官員上奏,稱他必須做官滿九年考覈後。纔可讓父母受封,如今老父親已經八十多歲了,求朝廷先封其父。不封自己和妻子,將榮耀讓給年邁老父,朱瞻基非常讚賞,當即批准了,雖然違例,卻可以樹立他崇尚孝道的姿態。

還有各地藩王府人口增多,帶給國家的負擔越來越大,朱瞻基對親戚們沒什麼好感,洪熙朝沒有遵循洪武朝,強制性的讓衆王子進京。

朱瞻基秉承父親的作法,繼續對宗室加以限制,時常流露出不願與他們來往的意思,對於諸藩王請求進京朝見,朱瞻基表示勞民傷財,一律謝絕了。

類似的事情很多,從刑罰等各個方面無不顯示他是位有能力有作爲的好皇帝,聲望值逐步大幅上揚,即天下臣民對新皇的認可度逐漸增加。

不料呂震的事爆發,志得意滿的朱瞻基遂借題發揮,褒獎徐燁做了鴻臚寺正卿,卻把曾教導過他學問的原鴻臚寺卿林長懋調出京城,做了四川偏遠地區的小小知州。

這個舉動並未引起官員的注意,但召見二楊大臣後,朱瞻基即下旨把兵部侍郎戴綸也調出了北京,前往雲南參贊軍務。

林長懋和戴綸當然心懷不滿,不免對好友發了一通牢騷,有所防範的朱瞻基很快知道了,當即命錦衣衛把二人逮捕下獄。

這下子事情鬧大了,文武官員一打聽,才得知早年朱瞻基做太子時,二人曾勸他不要荒廢學業,不要沉溺於習武遊獵。

一時間朝野大譁,不消說老師教導弟子天經地義,就算罵你罰你打你也是應該的,皇帝怎能多年後還是耿耿於懷呢?懷恨在心也就罷了,竟因此把兩位老師發配出京,攆出去也罷了,一句牢騷而已,怎能就把人給抓了?那是你的老師啊!

徐灝暗暗嘆息,這就是封建帝制,子承父業當了皇帝,不代表他繼承了祖輩父輩的能力,何況朱元璋朱棣朱高熾都有着各種各樣的性格缺陷。當然人無完人,明朝前三位帝王平心而論,功遠大於過。

常言說富不過三代,貌似在帝王家最明顯,歷朝歷代大多三代後國力由盛轉衰,除非出現西漢開國皇帝劉秀或南宋趙構,能繼續把王朝延續一段時間。

明朝沒有這運氣,朱瞻基顯示出了心胸狹窄的一面,想一位帝王竟因小事而報復老師,加上醞釀中的掃黃風暴,可見朱瞻基之所以短命不是沒有原因的,太過於計較。

喜歡計較的宣德皇帝誰也不信任,牢牢把持着皇權,太監集團趁勢崛起看來不是沒原因的,不幸的是三楊等老臣又恰恰阻礙了新鮮血液。

第二天,得知朝臣不滿的宣德皇帝在早朝時,命將林長懋和戴綸帶上大殿,親自審問,如果二人能檢討自身的錯誤,把與皇帝間的小恩怨隱瞞過去,大概也就沒事了。

誰知戴綸此人性情剛烈,竟抗辯不屈,當着文武百官的面,歷數皇帝記恨前怨,無端報復,無故抓人,當場表示不服。

朱瞻基被激怒了,悍然命令大漢將軍拿金瓜打人,戴綸被活活打死。林長懋則以沉默表示自己的不滿,惱羞成怒的朱瞻基下令將他關入錦衣衛大牢,歷史上這一關就是整整十年。

此事使得朝野內外都驚呆了,看清了年輕帝王蠻橫不講理的一面,朱瞻基也通過此事一舉震懾了所有人,再沒有人敢小瞧他了,活脫脫太祖皇帝第二。

同時此事太有損新皇帝的形象,聲望值大大降低了。

,!

第873章 乞兒第887章 生逢亂世第331章 激戰白河溝第826章 白沙青草第419章 現實和童話第641章 大鼻大眼第1228章 梨花淡谷第118章 任務完成第989章 軍訓第675章 上課第100章 冷汗第508章 太監第1082章 芳容自分無三月第132章 蔣嵩的愛好第776章 百順千依第498章 假斯文第970章 曹鼐三不可第912章 征剿妒婦第524章 清靜第773章 腐儒第1258章 說客第107章 咱也拜天地第878章 定案第912章 征剿妒婦第634章 比賦第327章 西進受阻第76章 徐灝第461章 慎擇佳婿第207章 陪嫁第1024章 探病第64章 嫂子第336章 作爲第1147章 徐珵和祝顥第729章 芝姑娘第119章 美人嫂子第870章 夜行船,載沉載浮第555章 同道中人第99章 春動第764章 這樣的勤儉第337章 勝利第972章 封建家長第1058章 香是暖的好第1135章 誤打誤撞第599章 孝第5章 問安第472章 難堪第369章 渾水第556章 官了私了第741章 雨停了第1271章 愛豆第1017章 睥睨萬邦第557章 仙道第410章 促狹鬼第387章 富貴人家第1155章 不落俗套第1048章 國喪第720章 假舉人第1189章 體面極了第910章 買個結尾第972章 封建家長第1197章 莫愁閣主第857章 太子妃第979章 孰知廉恥?第663章 數不清第1257章 壽星公第791章 抽捐第568章 聊天第395章 後患第1106章 臭味相投第573章 徐家老七第674章 不可爲鄰第481章 吵架第404章 厭客第718章 卜課第1058章 香是暖的好第565章 柔情似水第268章 鳳舞第1110章 彬彬有禮第1108章 送禮第288章 食之無味第1232章 保媒拉縴第482章 遷都第1255章 狀詞第789章 迅猛第48章 壞消息第206章 朱巧巧的左膀右臂第866章 運道第1000章 貞節牌坊第700章 推車第1057章 火冒三丈第201章 招蜂引蝶第591章 一春風雨第395章 後患第1155章 不落俗套第520章 捱打和救人第1178章 討錢第377章 洪熙變法第1210章 美人計第495章 名妓第3章 藏拙
第873章 乞兒第887章 生逢亂世第331章 激戰白河溝第826章 白沙青草第419章 現實和童話第641章 大鼻大眼第1228章 梨花淡谷第118章 任務完成第989章 軍訓第675章 上課第100章 冷汗第508章 太監第1082章 芳容自分無三月第132章 蔣嵩的愛好第776章 百順千依第498章 假斯文第970章 曹鼐三不可第912章 征剿妒婦第524章 清靜第773章 腐儒第1258章 說客第107章 咱也拜天地第878章 定案第912章 征剿妒婦第634章 比賦第327章 西進受阻第76章 徐灝第461章 慎擇佳婿第207章 陪嫁第1024章 探病第64章 嫂子第336章 作爲第1147章 徐珵和祝顥第729章 芝姑娘第119章 美人嫂子第870章 夜行船,載沉載浮第555章 同道中人第99章 春動第764章 這樣的勤儉第337章 勝利第972章 封建家長第1058章 香是暖的好第1135章 誤打誤撞第599章 孝第5章 問安第472章 難堪第369章 渾水第556章 官了私了第741章 雨停了第1271章 愛豆第1017章 睥睨萬邦第557章 仙道第410章 促狹鬼第387章 富貴人家第1155章 不落俗套第1048章 國喪第720章 假舉人第1189章 體面極了第910章 買個結尾第972章 封建家長第1197章 莫愁閣主第857章 太子妃第979章 孰知廉恥?第663章 數不清第1257章 壽星公第791章 抽捐第568章 聊天第395章 後患第1106章 臭味相投第573章 徐家老七第674章 不可爲鄰第481章 吵架第404章 厭客第718章 卜課第1058章 香是暖的好第565章 柔情似水第268章 鳳舞第1110章 彬彬有禮第1108章 送禮第288章 食之無味第1232章 保媒拉縴第482章 遷都第1255章 狀詞第789章 迅猛第48章 壞消息第206章 朱巧巧的左膀右臂第866章 運道第1000章 貞節牌坊第700章 推車第1057章 火冒三丈第201章 招蜂引蝶第591章 一春風雨第395章 後患第1155章 不落俗套第520章 捱打和救人第1178章 討錢第377章 洪熙變法第1210章 美人計第495章 名妓第3章 藏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