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9章 話不投機半句多

六月六日,如果天氣晴朗,那家家戶戶都要忙着晾曬衣服;這一日的宮裡宮外,各大衙門、國子監、書局、私塾、讀書人家等,也會忙着將書籍搬出來曬曬,習俗謂之不生蟲蠹。

錦衣衛的訓象所,今日會公開將安南等國進貢來的數十頭大象牽出,在城外的河水裡洗澡,觀者如潮。

馬戲班子不敢用大象,因凡大朝會,至少有十二頭象馱着寶物,小朝會六頭,百姓非常喜愛大象,譽爲象徵着太平盛世。此外獅子、老虎、長頸鹿等都屬於祥瑞之物,民間不能飼養。

歷史上的滿清也蕭規曹隨,養了些象,但改錦衣衛爲鑾儀衛。

沐王府,沐福從山東回來,一早去見沐昂銷了差事,取出沐斌夫婦的信件。沈姨娘等人聞訊紛紛趕來,沐昂便大聲念給全家人聽。

信中無非請長輩們的安好,敘說自己在德州府任所的公事民情,以及當地發生的一些趣聞,最後問候了沈姨娘身體康健,並且得知三叔新納了紅雯,不忘也問了聲好,還送了一些禮物,以作賀禮。

站在一邊的紅雯顯得很開心,心說到底大少奶奶會做人,想的也算周到。她人本來就好,從不託大。

於是紅雯對杜芊芊說道:“呦!怎麼少奶奶還賞了我東西?該死,我竟忘了送東西過去孝敬她。這信裡沒忘了我,叫人怎生受得起呢?”

沐蘭香見她一副洋洋得意,有些好笑,便笑道:“大嫂曉得姨娘是父親的紅人,故寄了禮物來,有個趨奉姨娘的意思。所謂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

這相公是宰相的意思,沐蘭香的取笑沒什麼惡意,但紅雯卻給誤會了,也是她身爲姑娘的前丫鬟,有心病,又把此相公當成了彼相公,以爲小姐故意笑話她以色媚人。

是以紅雯馬上紅了臉,訕訕的道:“姑娘又來尋人開心了,我算什麼?也配得上趨奉麼?”說完,她冷着臉拿了禮物,轉身回房去了。

沐蘭香沒想到隨口開個玩笑而已,紅雯竟當面甩了臉,感到好生無趣,臉上也有些掛不住了。畢竟當着這麼多人,女孩家氣量小,兼且是在自己家裡,不禁有些氣惱,有心發作她兩句,想了想不願惹父親左右爲難,也就忍了下來。

這一幕大家都看見了,沐蘭香弄得下不來臺,賭氣也返回了房裡。

杜芊芊親眼看見紅雯當面頂了寶貝女兒,心裡大不受用,臉色也變得難看了。

沐昂也目擊了,一時難以插口,不想當衆吆喝寵妾,也不願說女兒的不好。和夾在母親和媳婦之間的普天下男人們一樣,假裝看着書信,實則呆呆的出神。

沈姨娘察覺到太太臉色的不悅之色,忙用話岔開:“這麼熱的天,管家趕路也很辛苦。不如求老爺太太賞他幾天的假,讓他歇一歇,然後再回來當差。”

沐昂馬上說道:“使得,索性給他十天假。對了,眼看即將入伏,全家人也得趕緊置辦葛布紗一類的衣服。我就不必了,朝廷會發下來入夏的官服。”

說完,他帶着沐福徑自去了書房。杜芊芊嘆了口氣,對沈姨娘說道:“你去徐府那邊,記得有給孩子戴的九鳳戲珠的涼帽,我瞧着倒也別致有趣,問問怎麼做的,你閒暇也做一兩頂,給姐兒寄過去。”

“知道了。”沈姨娘答應下來,先去了沐蘭香的房裡。

丫鬟紅珍見她來了,搶先說道:“姨娘你說可氣不可氣?如今紅雯竟變得這樣,當衆奚落姑娘。我也就是個不耐事的,不然,恨不得給她兩個巴掌纔好哩。”

“你呀,別生氣。”沈姨娘笑了,“她就是那樣的人,與她計較做什麼?不是我說,姑娘何等嬌貴身份,她也配說話麼?咱們犯不着與她一般見識。”

短短一句話,逗得紅珍笑了起來。沐蘭香也笑道:“幸虧姨娘來了,你沒有來時,我勸了她好半天,也不聽話。”

紅珍撇嘴道:“她一介丫頭出身,好不容易爬到高枝兒上了,這些天浪的不知怎麼纔好呢!我看不慣。”

“我看她斷不敢有意頂撞姑娘,這會子肯定後悔了,陪禮還來不及。”沈姨娘笑着勸解。

沐蘭香說道:“事情過去了也就過去了,也是我一時多嘴,犯了她的忌諱。”

“到底是姑娘聖明。”沈姨娘恭維一句,又說道:“光顧着說話,把正經事給忘了。適才太太說愛徐府哥兒姐兒戴的帽子,就是那九鳳戲珠的,吩咐我去討紙樣。我來問問姑娘會不會做?”

沐蘭香笑道:“這你算問對人了,我們那時見人家孩子都帶着獅兒帽子,閒來無事,便改成了九獅戲球,九鳳戲珠,送給家裡孩子們戴着玩兒。當時是隨手做的,哪裡來的樣子?姨娘現在當了家,怎有閒工夫去做這玩意兒,乾脆我來做吧。你和太太別嫌我手頭慢,強如你巴巴的費神動手了。”

沈姨娘喜道:“姑娘肯幫我做,那真正好,改日我一定炒幾道你愛吃的小菜送來,權當酬謝。”

三人正在房裡說笑,杜芊芊打發小丫頭來請她們,說孝陵衛送來了上好甜瓜,請姑娘、奶奶都去嚐嚐。

五月上旬,南方的甜瓜已經熟了,北方要等到五月下旬,小商小販沿街叫賣。

這時候的甜瓜原產於非洲和亞洲熱帶地區,最早唐代前引入中原,現今各地廣泛栽種,哈密瓜、菜瓜都屬於甜瓜的變種。

後世考古工作者在吐魯番一帶的晉代古墓中,發現了半個乾癟的哈密瓜,說明哈密瓜應該是經由絲綢之路。明朝時的哈密瓜已經非常有名,但真正聞名天下則始於康熙年間。

猶如唐玄宗爲了討好楊貴妃,萬里飛馬貢獻荔枝的大動干戈一樣,當時的清朝人描述過河西走廊專門給皇帝運送哈密瓜的場景。

“路逢驛騎,進哈密瓜,百千成羣。人執小兜,上罩黃袱,每人攜一瓜,瞥目而過,疾如飛鳥。”

可見有多麼的勞民奢侈,清朝皇帝貪吃哈密瓜,不亞於楊貴妃之酷愛荔枝。

當然明朝歷代皇帝在衣食住行方面不逞多讓,甚至猶有過之。達官貴人家自是無法如帝王那樣一呼百應,所以各地商賈和瓜農菜農紛紛動了心思,將哈密瓜的種子買來,就地培育。

河北的氣候適合栽種哈密瓜,幾乎各地都能種植甜瓜,明初時陸續出現最有名的哈密酥、青皮脆、旱金墜、大黃瓤、姑娘樂等。

再說紅雯氣呼呼的回到房裡,將禮物往桌子上一摔,一屁股坐下,冷笑道:“我也不稀罕這些東西,無端端的引得人家來譏笑我。難不成我就配不上大少奶奶送禮物麼?而今是個人都學會刻薄了。”

喜蘭笑嘻嘻的道:“奶奶也太多心了,姑娘是說錯了話,可也要瞧在太太面上呀。”

紅雯瞪着眼睛,怒道:“太太怎麼了?俗話說重孫有理告太公,她女兒當着那麼多人譏笑於我,給我沒臉,諷刺我是女相公,難道不氣人嘛?所以我也會當着人前給她釘子吃。告訴你,我打小就不懂得畏首畏尾,做了姨娘更不能顧忌許多,這邊怕人說,那邊怕人怪的,將來咱們還想在這府裡出頭麼?”

喜蘭正要說話,忽然外面暫代管家之職的男管事拿着一張單子進來,隔着門簾,她嚇了一跳,忙走出去問道:“你來做什麼?”

管事說道:“這宗款子急等着用,我剛剛去回沈奶奶的話,媚奴姑娘說人不在,我就特地來請姨奶奶的示。請姑娘你將這單子送上去,姨奶奶瞧瞧就知道了。”

“那你候着吧。”喜蘭接了單子,轉身進屋遞了過去。

“什麼事?”紅雯淡淡問道,實則在屋子裡都聽見了,當下接過單子瞅了瞅,是來請本月的月例銀子的。

沐府的規矩,向例都在月初這幾日發放,代管家送來的還有府裡男女僱工夏天的犒勞,相當於後世的獎金,降溫費什麼的。

一般而言,古代大戶人家不可能所有下人都是自家奴僕,人多服侍固然好,但也得養得起不是?除了外宅的執事家丁,以及內宅太太小姐們的貼身大小丫鬟,婆子婦人等,往往還會僱傭一些外人。比如男的專門負責搬擡東西,清理溝渠,打掃衛生,內裡女人專門做漿洗縫補等粗重工作。

因城裡人往往不屑幹此營生,大多僱些城外的鄉下人。

沐王府雖然家大業大,可大多房下人家遠在雲南,所以府裡也僱了些外人。其實徐家也是如此,奴僕的人數有上限,每當超過了人數,就得放出去一批,可以轉而再以僱傭的形式聘回來。不然的話,一個國公府動輒奴僕一兩千,想要幹什麼?

所以就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慣例,夏季農忙,鄉下人都想告假回家務農。偏偏夏天時的內外事情又最多,譬如砍柴燒水用來洗澡,衣服換的勤也得洗吧?

這些粗苯工作不能沒人,於是乎就定下了很有人情味兒的例,想回家者任其自便,人家沒有籤賣身契,不能強行留人。而不願回去的人會提出乾脆我們代勞吧,也別另外僱人了,府裡的家丁也會這麼說。

如此家裡先斟酌今年的獎金,提前預備,同時也要給想走之人一筆賞錢,有個主人家體恤人情的意思。等到了六月中旬,誰走誰不走的一目瞭然,便可以把這份獎金髮下去,一般是工錢的三到四倍。

當然也可以不給,但這麼一來,就和鄉下爲富不仁的地主一樣,長工短工不給你幹了還不成嗎?反正來去自由。

家裡的奴僕也會不樂意了,他們相當於國企員工,一輩子旱澇保收,挑三揀四,喜歡做清閒差事;僱工相當於臨時工,沒了臨時工,難道叫國企員工幹臨時工的髒活累活?

縱觀有明一代,僱工非常普遍,畢竟家奴過多乃是許多權貴和官員被問罪的大罪之一,這與滿清八旗貴族爭相蓄養大量的家奴有着明顯區別。

清代八旗旗主什麼的無需多言,由此也直接證明了清朝在這方面確實是開了歷史倒車,清朝是半封建半奴隸制的巔峰時代。

總之這些定例都是近二十年來纔出現的,有因就有果,大概前朝時也差不多。想中國自古即是個講人情的社會,法制也還算不錯,平民百姓活不下去大不了揭竿而起。即使到了滿清時代,所謂主子也會給奴僕許多方面的尊重,類似的規矩亦有,參見紅樓夢裡對年長家奴的敬重。

可惜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在明末被生生打斷了,清朝用刀槍強化了封建階級等級森嚴的觀念,即使也講究人情體恤,但大環境下,使得中國徹底落後於整個時代。

再說不開心的紅雯,藉機發作道:“沒想到那邊的奶奶不在屋裡,也叫我撿到了一件事辦。哎呦!你們不見我這院子裡,野草都生了麼?可見都是些慣會迎高踩低,最勢力的人。喜蘭你去對他說,這單子我留下了,等我好好覈算,過半個時辰再來領銀子吧。”

喜蘭見她說話沒好氣,趕緊出來說了。代管家早聽見了這番話,乖乖的應了聲“是”,然後把舌頭一伸,脖子一縮,無聲叫了句好厲害的姑奶奶,轉身一溜煙的跑了。

“把算盤拿來。”紅雯悻悻說道。

用算盤照着單子仔細覈對了兩遍,數字相符,總共八百零十六兩。

紅雯想了想,交代喜蘭道:“你去奶奶那邊兌八百五十兩銀子來,若問你什麼用處?你就說我是照着管家送的單子兌現,待會兒送賬過來。奶奶她如果不在屋裡,就叫媚奴兌給你,告訴她立等要用的,不能遲誤。”

“哦!”喜蘭點點頭,就要出去。

忽然就聽紅雯又說道:“不許你改了我半個字,我知道了,仔細你的皮。”

“知道了。”

喜蘭嘴裡小聲嘟噥着,摔了簾子,走出來後,撇嘴說道:“我改你的話做什麼?你要是叫我去殺人,我也殺去,反正有你抵擋呢。”

第1006章 控訴第486章 黨同伐異第161章 沐皙的刀法第71章 鐵面第146章 又見丫鬟的野望第303章 席捲燕京第330章 理事第50章 瑣事第1287章 老爺第972章 封建家長第542章 英雄救美第1047章 九陰神爪第1229章 梨花一枝出牆去第292章 紫燕第550章 嚇人第966章 賢太守第662章 戴的冤枉第603章 孝夫第1194章 雅俗共賞第473章 複審第48章 壞消息第1300章 事發第440章 返航第609章 科學第1216章 混戰第108章 婚禮尾聲第507章 咔擦第5章 問安第171章 倒黴駙馬第675章 上課第878章 定案第340章 九拜之禮第268章 鳳舞第22章 青梅竹馬第563章 鸞鳳爭鋒第395章 後患第774章 好人第1026章 招搖第1276章 祈福天津,願好人一生平安第1100章 一騎紅塵妃子笑第1209章 家人同心第364章 勸進第110章 南北士林第474章 虜使邀酒鬥第1250章 喜脈第718章 卜課第444章 談佛第590章 **賊第453章 在哪裡?第1154章 討酒第794章 漣漪小居第400章 喜神第333章 秦皇島第997章 抗議第228章 一句承諾第201章 招蜂引蝶第181章 分道揚鑣第1220章 吃飯沒帶錢第197章 猜測第100章 冷汗第926章 死第993章 雙重摺磨第488章 荔枝兒第480章 對子第1301章 盡付東流第1180章 深宵第698章 第一貴公子第1257章 壽星公第615章 江湖第1141章 探病第1098章 選房第1096章 無功而返第449章 無恥之徒第906章 一片美人香和第1079章 不顧廉恥第1102章 大辟第150章 重鎮北平第70章 和尚第121章 過年好第137章 報復第629章 因果第63章 孽第977章 井氏第719章 銀子是什麼顏色?第779章 鬧事第125章 節操爲何物?第531章 桂大爺第1039章 才高八斗第365章 新的時代第1102章 大辟第1230章 衆怒第1083章 吃癟第354章 革新第730章 牛和豬第605章 認親第二百五十九章第1245章 打牌第537章 逼債第273章 爭風吃醋第464章 弘文才女
第1006章 控訴第486章 黨同伐異第161章 沐皙的刀法第71章 鐵面第146章 又見丫鬟的野望第303章 席捲燕京第330章 理事第50章 瑣事第1287章 老爺第972章 封建家長第542章 英雄救美第1047章 九陰神爪第1229章 梨花一枝出牆去第292章 紫燕第550章 嚇人第966章 賢太守第662章 戴的冤枉第603章 孝夫第1194章 雅俗共賞第473章 複審第48章 壞消息第1300章 事發第440章 返航第609章 科學第1216章 混戰第108章 婚禮尾聲第507章 咔擦第5章 問安第171章 倒黴駙馬第675章 上課第878章 定案第340章 九拜之禮第268章 鳳舞第22章 青梅竹馬第563章 鸞鳳爭鋒第395章 後患第774章 好人第1026章 招搖第1276章 祈福天津,願好人一生平安第1100章 一騎紅塵妃子笑第1209章 家人同心第364章 勸進第110章 南北士林第474章 虜使邀酒鬥第1250章 喜脈第718章 卜課第444章 談佛第590章 **賊第453章 在哪裡?第1154章 討酒第794章 漣漪小居第400章 喜神第333章 秦皇島第997章 抗議第228章 一句承諾第201章 招蜂引蝶第181章 分道揚鑣第1220章 吃飯沒帶錢第197章 猜測第100章 冷汗第926章 死第993章 雙重摺磨第488章 荔枝兒第480章 對子第1301章 盡付東流第1180章 深宵第698章 第一貴公子第1257章 壽星公第615章 江湖第1141章 探病第1098章 選房第1096章 無功而返第449章 無恥之徒第906章 一片美人香和第1079章 不顧廉恥第1102章 大辟第150章 重鎮北平第70章 和尚第121章 過年好第137章 報復第629章 因果第63章 孽第977章 井氏第719章 銀子是什麼顏色?第779章 鬧事第125章 節操爲何物?第531章 桂大爺第1039章 才高八斗第365章 新的時代第1102章 大辟第1230章 衆怒第1083章 吃癟第354章 革新第730章 牛和豬第605章 認親第二百五十九章第1245章 打牌第537章 逼債第273章 爭風吃醋第464章 弘文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