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九八 無國之人

對於裴元器來說,他有太多忙不完的工作,主要就是本地的發展,西津作爲直轄於內閣的直轄海外行省,而裴元器的父親又是帝國現在的首相,西津得到的政策資源和財政支持無疑是非常多的,但如何消化下來,讓這些資源發揮作用,就已經讓裴元器有些焦頭爛額。

在今年,帝國一口氣支持了西津地區的五個大工程,或者直接給財政資金,或者幫助融資貸款,其中包括了頓河堤壩及西津港疏浚工程,作爲西津的首府,西津地區的地理上着實沒有什麼優勢,但這也沒有辦法,帝國控制區,黑海沿岸就頓河這麼一條大河,只能選在這麼一個入海口,頓河也就罷了,關鍵是入海口處水深太淺了,必須進行大規模的疏浚才能讓海船順利進入。

此外還有西津造船廠、西津農機廠、西津港和西津至鎮北城的公路,這還只是內閣所代表的行政體系給的支持,此外,海軍有海軍造船廠、鑄炮廠、檳城軍民兩用港,陸軍有槍炮廠、軍械局,合計就是十個大工程,這都是投資超過三十萬的工程。

除了這些帝國直接支持的工程,還有地方工程,而在奧斯曼與神聖同盟的戰爭爆發之後,更多的工程鋪開,畢竟戰爭需要的不僅是槍炮彈藥,而巴爾幹半島也是奧斯曼帝國主要的產糧區,糧食、戰馬和牲口,海量的物資將會從西津乃至腹地的遠疆區運輸出來。

顯然,西津缺的不是錢,而是人。在用人上,裴元器已經動用了幾乎所有的手段,有些甚至不那麼的光彩,比如陸軍部隊抵達之後,他把陸軍安置在了當年韃靼人的廢棄村落之中,但卻要求他們在指定的地方修築營房,而且規格還要按照行政官署的標準來執行。

今年初,所有的營房修築完畢了,但其中至少一半被劃歸了民用,陸軍士兵這才發現,自己修築的那些高大寬闊的建築根本不是存放武器的倉庫,而是爲農機廠準備的廠房,當然,舒適的營房則是從內地調來的員工宿舍了,如果不是有大量陸軍調集到伊斯坦布爾,留在西津的陸軍就要從十人一間宿舍變成十五人一間了。

此外,無論在非洲殖民地還是南洋的行省,都有大量西津移民和招工的廣告和公文,甚至喊出了只要抵達西津的成年國民,就安排月薪不下兩元帝國銀幣的工作。

但這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西津地區的人太少了,而且距離帝國人口集中區也太遠了。想要完成這些大工程,必須需要大量的勞工,西津必須向周邊國家打開大門。

而裴元器也爲這件事頭疼了許久,西津周邊不缺人,只要西津打開口子,隨隨便便就能涌入以十萬計數的人口,要知道,哥薩克不就是活不下來的各族百姓嗎?爲了活命,他們可以當開荒的難民、劫掠的匪徒,自然也就能當西津地區的勞工。但自幼在帝國內地長大,滿腦袋是民族主義的裴元器是很難接受帝國的西津充斥着異族,從膚色、語言、文字到宗教都完全不同的民族。

“我綜合了帝國所有海外行省的移民政策,但沒有一個城市或者行省可以作爲西津的模板,沒有一個。”裴元器對李君威說道。

在南洋,擁有檳城、華城、馬尼拉、九龍城等諸多城市,這些都是帝國征服當地之後建立的,但那是拓荒時代,那個時候,帝國還在與滿清進行着曠日持久的戰爭,所以大規模的向南洋移民,有時甚至一次性移民數萬人,按照帝國移民局的數據,帝國建立之前,連續十二年官方移民南洋八萬人以上,這還只是官方,沒有算上自行移民。

即便如此,南洋爲了發展仍然接納了大量外國移民,華城就有大量的暹羅人和越南京族,檳城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印度、緬甸族裔,在經濟高速發展和對外貿易興盛的時代,那是不可避免的。

而南非的開普敦、夏城、駿府,澳洲的龍城、西澳等地,則是另外一種移民方式了,帝國長期只是利用這些地方的地理,並非大規模發展生產,所以不需要那麼多的人口,後來陸陸續續有大量帝國百姓移民過去,緩慢的發展起來。

而西津的問題就在於,既錯過了拓荒時代,又處於爆發式的高速發展狀態。

李君威則是說道:“當初檳城、華城怎麼對待移民的,你照章辦事不就行了嘛,還有申京等地。”

而裴元器則是搖頭,直言不諱的說道:“沒用的,很多看起來合理的規章制度,完全就是自欺欺人。”

帝國海內行省對外國、異族移民的容忍度很低,畢竟海內人口增長很快,並不需要外國勞動力,比如日本內戰期間,就有大量的日本人通過海船逃難到了申京、杭州等大城市,結果就是略微一收拾,立刻分批移民,或去理藩院的綏靖區,或者直接送南洋地區,反正那些地方永遠需要人,特別是裕王西征,在大陸開疆拓土的時候,海內各行省清查域內的非法人口,尤其是日本、朝鮮、越南人,然後直接收拾了送各遠疆區,那已經是常規操作。

所以海內行省的移民政策對西津沒有任何借鑑之處,而南洋地區的移民政策對於西津來說,就似裴元器所說,自欺欺人。

檳城當年得到帝國支持,大規模興建工程,吸引了次大陸、緬甸和爪哇的勞工進駐,當時雖然國族移民衆多,但勞工永遠不夠,檳城本着不用白不用的心思,專門成立機構,立下法案,管理這些外國勞工,按照法案,外國勞工可以在檳城轄區內合法工作五年,之後必須離開。

按照當年檳城行政長官的估計,五年時間,該修的大工程早就修完了,卸磨殺驢的時間也就到了,但最終的結果是,不僅檳城,南洋的地區全都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別說遣散這些已經證明自己能適應的勞工,就算是那些剛到本地的,也是遠不夠用。

所以,五年期限又五年,十年時間,勞工不僅沒有回家鄉,還把老婆孩子,七大姑八大姨都叫來,他們已經回不去了,也不想回去。這種事一直到帝國十年之後,當第一批移民掀起的生育狂潮帶來的人口增長爆發,那些人口成人,勞動力問題纔算解決,加之外國勞工帶來很多治安和宗教問題,才被限制。

雖然南洋地區已經大量出現排外風潮,但充裕的社會資源和高速發展的經濟還是讓容納這些人生存,所以南洋各行省和城市都沒有驅逐這些移民,反而想方設法給與他們合法的身份,以解決對立的族裔矛盾和由此引發的治安問題。

“元器,我覺得你不用想那麼多,現在的情況是,西津必須引入外國人,這不是你能說不的,別說你,我拒絕,或者皇兄拒絕,亦或者議院立下一個法案拒絕,統統都沒有用,從西津被劃歸海外行省而非理藩院轄地的時候,這就是註定的了。

我想你也知道這是大勢,無法改變,所以你就想着,能不能做到卸磨殺驢,現在需要的時候引入,用過之後,十年二十年後驅逐他們,防止外人在西津佔據太大的比重!但是檳城、龍城和馬尼拉這些前車之鑑在那裡,你不可能比他們做的更好。所以你肯定會想,假如無法做到卸磨殺驢,那麼能不能做到同化他們。

這確實有可能,但也很難,這不是靠你腦袋想出來的,而是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所以你無需解決這個問題。”李君威拍了拍裴元器的手,提醒道。

“你的意思,我在庸人自擾,大可不用去管,給我們的子孫後代埋雷?”裴元器皺起了眉頭。而李君威搖頭:“當然不是,我只是提醒你,不要好高騖遠,你只能做你能做的事,這個世界上可沒有那麼多兩全其美,更沒有什麼萬無一失呀。”

裴元器搖搖頭,但是他也知道,整個西津只有自己頭疼這件事,對於商人來說,他們纔不管宗教和膚色,只要這個人能爲自己賺錢就可以了,而對於官僚來說,有問題就解決問題,而不是未雨綢繆。

李君威無奈苦笑,說道:“我們換個思路,我也給你提些實際的建議。我們引入猶太人怎麼樣?”

“這解決不了問題,猶太人多從事金融、商業、技術、醫生等工作,而我們需要最多的是壯勞力。”裴元器搖頭。

李君威卻說道:“當然,猶太人解決不了主要問題,但是也能解決問題,從需要懂得各國語言的港口員工,再到一個製鞋匠人,猶太人都能去做。我是問你,猶太人作爲移民怎麼樣?”

裴元器想了想,說道:“猶太人是很合適的移民,他們有錢,也都有一技之長。”

“可他們也喜歡聚集成堆,又有猶太教這麼一個怪異的組織。”李君威笑着說道。

而裴元器卻笑着說道:“你不在西津的時候,侯賽因曾與我聊天,講過這麼一個故事,是他的父親老科普魯律的,在他父親執政奧斯曼的時代,境內出現過一個猶太人,自稱彌賽亞,也就是猶太教的某個神靈或者什麼,我不是太懂,這個人四處傳教騙人,導致上萬猶太人追隨他。

在這個狂徒前往伊斯坦布爾的時候,被老科普魯律派人抓住了,那位大維齊爾給了狂徒三個選擇,第一,受肉刑,第二,改信天方教,第三,老科普魯律安排一千名弓箭手向他射出箭雨,如果他能活下來,那麼他就是彌賽亞。

結果,狂徒選擇了第二個選項,成爲了天方教徒,甚至還勸說三百個他的狂信徒一起改宗。”

李君威問:“你是要告訴我猶太教比之天方教、天主教更爲世俗嗎?”

裴元器呵呵一笑,說:“當然不是了,我是想告訴你,猶太人好欺負。兩百年前,西班牙國王排擠猶太人,讓他們要麼滾蛋,要麼改信天主,結果大量猶太人離開,而奧斯曼的蘇丹接納了二十萬,而現在,奧斯曼的宗教政策收緊,而三十年戰爭之後,德意志地區經濟發展,奧斯曼的猶太人遷移前往德意志。

我想說的是,從猶太人千年歷史來看,吸引猶太人很容易,但排斥猶太人更容易。所以我完全同意你的建議,接納猶太人。”

“所以,猶太人只是一個開始,我們可以接納類似的族裔。”李君威道。

裴元器不假思索的說:“你是說流浪的吉普賽人?”

李君威笑了:“當然不是,我說的是無國之人。元器,歐洲現在國家與我們帝國不同,因爲我的父親的緣故,我們已經可以算作一個民族國家,但是歐洲這些國家不是,他們是王權國家,貴族國家,所以就可以出現一個外國人可以做本國國王,本國國民也可以加入其它國家軍隊爲別國效力的事。

但不管怎麼說,每個國家還是有主體民族或者佔據統治地位的民族,而少數族裔和被統治的民族的利益則不受重視。而且很顯然的是,會有越來越多的民族國家誕生。”

“你的意思是,我們要引入一些受壓迫的民族和佔據少數的民族?”裴元器問。

李君威點點頭,說道:“正是如此,假設我們大量引入波蘭人、俄羅斯人,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等過幾十年,當這些移民與國族發生衝突的時候,就會引起外國的重視和參與,也因爲有外國的支持,民族關係會更爲對立,也更難以解決。

但是如果我們移入烏克蘭人、希臘人、羅馬尼亞人等族裔,就完全不同,俄羅斯的沙皇纔不會在乎烏克蘭人的死活,蘇丹也不會爲希臘人、羅馬尼亞人出頭。而我個人更傾向於接納烏克蘭人作爲勞工。”

章五九 休止章十七 成棟的覺悟章一一一 分開談判章三四五 父子兄弟章四四 鄭芝龍的陰招章六四 滑稽的考試章一一四 範迪門的奉獻章四十 剪除士大夫章二一四 全面動員章一四七 重逢章八四 鏵式犁章一三九 青州章四六三 人口大案章一五零 推動章九七 新盟友章二一五 旁觀者清章二三零 禪位章三一六 工程師李瑢章三六零 內中原委章九五 誰是伏擊者章三六 收拾周延儒章九四 前往歐洲的貿易章五三 烏克蘭建國計劃章一一四 範迪門的奉獻章二零一 態度章八 血契章三二 拒絕統治章七二 婆羅洲與九龍章二六八 必戰章一一一 雷擊章四 舟山的走私章二二 較射章一一二 圍點打援章三一五 新的合作形式章九八 荷蘭人的反應章四六四 會面章四六二 藏妓院去章一零八 爪哇海戰 三章三三四 真正的滿意章一零六 心安即可章三二七日先搞班委會章七二 婆羅洲與九龍章十二 戰略調整章一二七 故人章七三 經略章三十 團練 中章一七二 藩政章十七 秘魯總督區的海軍章二二四 百人百態章一九零 落子埃及章二八 對澳支持章八 堤壩章九四 計劃的修改章八四 真相大白章三二七日先搞班委會章三九 錢謙益的橄欖枝章二二 針鋒相對章九六 馬來章一一一 雷擊章五四 蔽海遼東章三四四 突襲章一零五 航線章十九 佔領聖胡安 下章一零七 需要的賞賜章七二 婆羅洲與九龍章三六九 製造災荒章四十 一個鍋撈肉章三五四 部署章四一七 索菲亞的智慧章二一七 三皇之戰 迫戰章五五 金幣的碰撞章三 北美又叫大東北章一一二 歸附章六五 新的挑戰章一七六 哥薩克們章二九零 邊疆區的經濟發展章七九 確鑿的證據章一五六 龔鼎孳章六 修築炮壘章十 五軍之戰章四二二 讓敵人配合章二零一 態度章六六 居中調停章四九八 無國之人章四五四 鹹魚命運章三零三 西奈模式章二一 智利在握章四一七 索菲亞的智慧章三八零 行動方案章二零九 副相章一七四 你大爺章五八 澳洲開拓計劃章二十四章二一八 武裝中立同盟章二三八 殖民地紳士委員會章一七三 生存的奢望章四七 意見章二九 建立帝國章三九七 李君威的信章八四 真相大白
章五九 休止章十七 成棟的覺悟章一一一 分開談判章三四五 父子兄弟章四四 鄭芝龍的陰招章六四 滑稽的考試章一一四 範迪門的奉獻章四十 剪除士大夫章二一四 全面動員章一四七 重逢章八四 鏵式犁章一三九 青州章四六三 人口大案章一五零 推動章九七 新盟友章二一五 旁觀者清章二三零 禪位章三一六 工程師李瑢章三六零 內中原委章九五 誰是伏擊者章三六 收拾周延儒章九四 前往歐洲的貿易章五三 烏克蘭建國計劃章一一四 範迪門的奉獻章二零一 態度章八 血契章三二 拒絕統治章七二 婆羅洲與九龍章二六八 必戰章一一一 雷擊章四 舟山的走私章二二 較射章一一二 圍點打援章三一五 新的合作形式章九八 荷蘭人的反應章四六四 會面章四六二 藏妓院去章一零八 爪哇海戰 三章三三四 真正的滿意章一零六 心安即可章三二七日先搞班委會章七二 婆羅洲與九龍章十二 戰略調整章一二七 故人章七三 經略章三十 團練 中章一七二 藩政章十七 秘魯總督區的海軍章二二四 百人百態章一九零 落子埃及章二八 對澳支持章八 堤壩章九四 計劃的修改章八四 真相大白章三二七日先搞班委會章三九 錢謙益的橄欖枝章二二 針鋒相對章九六 馬來章一一一 雷擊章五四 蔽海遼東章三四四 突襲章一零五 航線章十九 佔領聖胡安 下章一零七 需要的賞賜章七二 婆羅洲與九龍章三六九 製造災荒章四十 一個鍋撈肉章三五四 部署章四一七 索菲亞的智慧章二一七 三皇之戰 迫戰章五五 金幣的碰撞章三 北美又叫大東北章一一二 歸附章六五 新的挑戰章一七六 哥薩克們章二九零 邊疆區的經濟發展章七九 確鑿的證據章一五六 龔鼎孳章六 修築炮壘章十 五軍之戰章四二二 讓敵人配合章二零一 態度章六六 居中調停章四九八 無國之人章四五四 鹹魚命運章三零三 西奈模式章二一 智利在握章四一七 索菲亞的智慧章三八零 行動方案章二零九 副相章一七四 你大爺章五八 澳洲開拓計劃章二十四章二一八 武裝中立同盟章二三八 殖民地紳士委員會章一七三 生存的奢望章四七 意見章二九 建立帝國章三九七 李君威的信章八四 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