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二 較射

在七月初,國姓的軍隊逐漸從潮州府撤出,返回了南澳島,按照合衆國與國姓的秘密條約,南澳島仍舊由國姓實際控制,但島上官兵不允許在廣東境內進行收稅、打糧等任何軍事或者民政行動,而合衆國也保證,不會讓清軍攻佔南澳島。

而國姓回到南澳島,休整了不到半個月,便是起航前往琉球方向,島上僅僅留下了施琅和千餘兵馬,屯田自守。

潮州事變暫時告一段落,由統帥部軍官參謀組成的潮汕開發公司接管了潮州全府,而在此之前,合衆國給予當地明國百姓十天的自由時間,用於決斷是否留在潮州府,許多有親屬在清廷爲官爲將或者參與清廷科舉的縉紳在短時間內變賣家產祖宅,離開了自己的家鄉,以免成爲了合衆國追究的對象,而大部分百姓留在這裡。

何文瑞作爲潮汕提督總管潮州的一切,其向統帥部提交的潮汕報告之中,所有的治政理念都完全符合李明勳給潮州府定下的方針——恢復生產,穩定局面,減少投入,輸出資源。

顯然,合衆國自我認定上,不認爲己方有實力在中國大陸,更精確說是兩廣一帶擁有一塊國土,原因很簡單,只要永曆政權不滅,那麼西南就是清廷的主要戰略方向,潮汕地區可以和廣東同進退,但做不到和廣西甚至於雲南同進退,畢竟同樣的資源投入到其他方向,造成的戰略影響和經濟收益是完全不同的,事實上,潮汕事變完全就是一個小插曲,合衆國今年和明年的戰略方向在於北洋戰區,東南和西南兩大戰略方向吸引了清廷大部分的戰爭資源,即便是江南,在清軍的內河艦隊尚未具有掌控力之前,也要投入兵力,而廣袤的北方則是完全暴露出來。

而統帥部對於這個計劃,剛剛確定下來了戰略方向,那就是山東。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無論是海戰還是登陸戰,大自然都是最大的敵人,在北洋作戰,除了考慮信風、冰封之外,最大的敵人就是黃海、渤海延安那長長的水下沙壩、水面沙洲,其對合衆國軍隊造成的制約遠遠超過了清廷軍隊。

從長江往北,南直隸的沿海肯定是最差的選擇,江淮此時是黃河的入海口,沙樑和沙壩阻塞了海岸線,二百噸以上的船隻都很難接近,風帆船這類操縱性較差的船隻擱淺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事實上,這個時代的船隻從長江口出海後,要向外海行駛百里纔敢轉向北向。

就是因爲如此,雖然知道登陸江淮,可切斷南北聯繫,威懾江南,阻斷運河,但在這災難性的沿海環境面前,如此誘惑只能深深埋在心中。

如此在往北,就是山東、天津和遼東三地,天津最先被放棄,這太靠近清廷的統治核心北京了,清廷總是要在直隸保持兩萬以上的滿洲八旗(滿洲八旗兵會從南方回北京避暑),而天津沿海同樣是泥沙淤積,與江淮沿海一樣,只有划槳船才能自由出入。

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則完全不同,兩個半島深入渤海和黃海之中,距離清廷的統治核心比較遠,海岸線適合海船停靠,良港衆多,而其中尤其以山東半島爲上,畢竟山東是中國大陸上重要省份,而遼東則是滿洲老家,在滿洲崛起的幾十年裡,數百萬遼人早就被屠殺、驅逐一空,而滿清入關,更是把遼東的旗人及其附屬包衣帶進關內許多,雖說入關之後,滿清有動員移民到遼東的舉措,但按照北洋戰區提供的情報,山海關外,清廷治下的人口絕對不會超過百萬,這還把大量的蒙古人、女真人算作在內了。

按照北洋戰區的總結來說,搶遍遼東也不如搶山東一府,而山東半島深入黃海深處,附近還有朝鮮這塊大肥肉,如果在山東投入一支無法忽視的力量,那麼對西南戰局的支持將是巨大的,同樣也會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這總比在西南和永曆聯軍作戰這類賠本買賣要強的多。

而北洋戰區開闢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擁有一條順暢安全的交通線,事實上,合衆國在社團時代就進行過兩次進入山東的行動,分別是中原御虜和登萊大撤退,兩次中最大規模的行動無異是運出移民,而這兩次行動的中間銜接點是崇明,但今時不同往日,那個時候崇明尚且處於和平盛世,海域安全,地區安定,而現在,無論是崇明還是泗礁山,都處於戰區,所以合衆國需要一個規模較大的中轉站,而這一次,李明勳的目標定在了濟州島。

位於朝鮮半島西南側的濟州島近兩千平方公里,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冬季最低溫度也很少到達零下,不然在後世也不會稱之爲東方夏威夷,而濟州島擁有絕佳的地理位置,處於中日朝三國之間,取得這塊土地,便擁有對周邊所有強國的影響力。

濟州,監營。

寬大的監營之中,一場射箭比賽正在進行,島上一些低階文武官和年輕貴族都是盛裝到場,裝飾華麗的朝鮮弓和高大神駿的戰馬是最好的炫耀資本。

朝鮮與大明不同,因爲兩班貴族的原因,文貴武賤並不是那麼的濃厚,因爲朝鮮貴族多崇尚射術,並且將之視爲國粹,所以文官之中不乏善射之人,因此濟州監營比武,往往是文武同比,而濟州文武官將之中,濟州牧金允澈和判官李子敬二人的比試尤爲引人注目。

這二人是濟州島上文武官將之首,區別則是,濟州牧是新任領議政金自點的侄子,典型的親清派,而判官李子敬因爲不願諂媚,而備受排擠,金允澈上任之後,通過向滿清貢馬,得到賞識,不僅在朝中、京城多有人脈,在濟州也是一言九鼎,連李子敬的兵權也是奪取大半。

金允澈騎着一匹純黑戰馬走入了監營,營中文官武將紛紛跪地行禮,其從馬上下來,指着戰馬上的馬鞍問道:“李判官,本官這雕鞍如何?”

無論在中國還是朝鮮文化中,雕鞍都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指紋飾華麗的馬鞍,另外則是引申爲坐騎,而在李子敬的眼裡,金允澈的意思肯定是坐騎,而他認爲這是莫大的羞辱,原因很簡單,金允澈這匹好馬原本屬於他。

“自然是好馬!”李子敬冷冷說到,這匹馬是一個商人的獻禮,據說來自海外,身上擁有一半印度卡提阿瓦馬的血統,尤爲神駿,其最爲明顯的特徵便是那折返向內的精緻馬耳,不然也不會被稱之爲折耳馬。

金允澈呵呵一笑,說:“本官問的是鞍,如何,這是上國使者賜予本官的,以籌賞本官供馬之功。”

李子敬躬身道:“馬鞍華麗,用料精細,端的是上國氣派。”

金允澈聽後哈哈大笑,道:“說的極是,說的極是啊,不知今日你我較藝,判官大人以何物爲彩呀?”

“那要看觀察使大人有何雅興?”李子敬抱拳說道。

金允澈道:“那本官若以此馬和此鞍爲彩頭呢?”

李子敬便知道金允澈會如此,而今天,他計劃的便是把這匹好馬給贏回來,李子敬一拍手,一個官奴低頭抱着錦盒走來,金允澈和周邊官將都是圍了上來,他們知道,李子敬這位判官經常做些通洋的買賣,本家在對馬也有勢力,所以常見許多難得的玩意。

錦盒打開之後,露出一對華麗的手槍,握把包金,裹滿繁複瑰麗的花紋,一支是曼陀羅,一支是彼岸花,擊錘被刻畫成了如意形狀,而槍管上還有醒目的嵌銀花朵,花瓣絲絲縷縷的向這四面八方伸展,華麗的讓所有人瞪大了眼睛。

“自生火銃!”金允澈尖叫喊道,他很清楚這把槍的意義,兩把手槍根本改變不了戰局,卻是可以作爲諂媚上官的禮物,這類禮品即便送到北京,遞到八旗權貴面前,也是極爲惹眼的。

“好,本官與你賭了!”金允澈強迫自己從手槍上挪走熾熱的眼神,咬牙說道,一副志在必得的模樣。

說着,他已經從折耳馬上解下了他那把精緻的朝鮮弓,李子敬搖搖頭:“不,金大人,既然下官的彩頭是火銃,我們就應該用火銃來對決,不是嗎?”

金允澈不解的看向了李子敬,繼而笑了,他認爲這是李子敬的無奈之舉,火銃和弓箭都是他擅長的,李子敬也同樣喜歡擺弄,但兩者不同之處在於,弓術是需要多年的習練,越練越精熟,而火銃則更多依賴器械本身,而標靶遠了,更仰仗運氣。

“好,本官應你了!”金允澈信心十足的說道。

一羣下官前去準備,精挑細選了十餘隻火銃來,這火銃與日本火繩槍大同小異,保養的還算不錯,平日裡都是貴族用來射獵的,金允澈挑選了兩支,放在了身前的案子上,而李子敬則是沒有挑選,而是招來一個官奴,取來一支平日用的,那火銃看起來半新不舊,想來也是李子敬用慣了的,唯一不同的是,那槍管似乎要長一些。

金允澈不屑的笑了笑,任憑李子敬施展,李子敬讓人開始在校場樹立標靶,一人十個標靶,從三十步到一百五十步都有,意思很明確,誰打的中的多,誰便是要贏。

砰!

金允澈率先開火,鉛子擊碎了三十步外木質標靶的中心,打出一個拳頭大小的孔洞來,惹的周圍一片喝彩之聲,而金允澈第二槍同樣擊中了標靶,這次是四十步開外,忽然他有些疑惑,因爲李子敬一直沒有開槍。

扭頭一看,李子敬還在裝填子藥,那把火銃立在地上,鐵質的推彈杆插在槍管裡,李子敬正用小木槌敲打着推彈杆的尾部,一邊敲打,藥子一邊進入,金允澈不由笑了,李子敬裝填一發,自己足可以裝填十發了。

“李判官,需要本官相助嗎?”金允澈笑問。

李子敬臉色如常,已然裝填好了,他回答道:“不勞觀察使大人費心。”

說着,李子敬端起火繩槍,微微調整了一下火繩,隨着尖銳的槍聲響起,一團濃煙騰空而去,與平日火銃開火一般無二,然而金允澈卻是笑了起來,原來,李子敬眼前三十步外的標靶沒有任何反應,依舊矗立在那裡。

“看來判官大人射術疏於習練呀。”金允澈笑吟吟的說道。

“是啊,不然就應該打中靶心了。”李子敬微笑迴應道。

這話一出,金允澈愣在原地,因爲他親眼看到李子敬什麼也沒有打到,正此時,幾聲驚呼從後面傳來,金允澈回頭一看,幾個年輕官吏在那裡驚叫,滿臉不敢相信,金允澈重新打量李子敬面前的標靶,發現三十步外標靶毫無異樣,而這個時候,李子敬又開了一槍。

這一次,金允澈的眼睛被遠處的標靶吸引住了,一百四十步之外,那標靶直接碎裂隨風飛起,金允澈大吃一驚,原來李子敬是從遠向內打的,他定睛一看,最遠處,一百五十步開外的標靶左上角有一個大洞。

“這.......這怎麼可能?”金允澈滿臉不敢相信。

砰!

李子敬又是開了一槍,這次標靶樹立在百步之外,鉛子直接命中靶心,金允澈大驚失色,高聲喝道:“李判官,你讓人在標靶上做了手腳不成?”

“觀察使大人好重的心思........。”李子敬笑着迴應道,又是一槍,這一次直接命中金允澈那邊一百五十步的標靶。

“觀察使大人,還要繼續嗎?”李子敬一邊清理彈膛,一邊笑問道。

金允澈滿頭大汗,不知當如何回話,他口鼻之中粗重喘氣,強忍着不敢發作出來,正此時,一行騎兵疾馳而來,對監營衆官喊道:“觀察使大人,判官大人,倭寇來襲,倭寇來襲!”

“放肆,朗朗乾坤太平盛世,何來的倭寇!”金允澈正無處發泄,怒斥道,他轉念一想,臉色恢復如常,對李子敬說道:“李判官,軍情緊急,我等還是先回府衙坐鎮,今日比試來日再續如何?”

說罷,不等李子敬回覆,騎上戰馬疾馳而去,許多人緊隨其後,監營之中僅剩了李子敬一行,他身邊僕人忽然擡起頭,眼睛之中露出精光,用地道的北京官話說道:“果然是個滑頭的人。”

章三七八 意義章二三六 資本無祖國章二十 收服章一七一 海外起波瀾章二一 西蒙斯章三 把國姓安排的明明白白章二八九 國聯章二七一 普魯士方面章四四七 女人的手段章二三零 禪位章二四 倒黴的漢軍旗章一六八 勸降寧古塔章二 小人物們章三零九 適合 不適合章七一 失利章十 擁抱世界章八七 遠航章三三四 真正的滿意章二十 破局章九十 有限的損失章八四 廣州的尾聲章四六 命運捉弄章十四 衆生相章二零一 殖民地互保章八三 困惑章四七 意見章十九 橫生枝節的鄭成功章一一零 城牆章一五九 相遇章一七六 哥薩克們章八九 學堂 下章三一一 一場成就之旅章三三九 從頭開始章二二九 蘇衛華章二四二 大澤地區章二一一 過關章三一二 往牆縫裡澆水章二四二 大澤地區章三五 綏靖政策章二七一 普魯士方面章四六零 京都事件章一三一 定性章三七 救國良方 上章七二 教子章二零二 英荷合謀章六一 方案章一五零 推動章八四 真相大白章十八 應對章二 結盟章九 美洲行省章一一四 範迪門的奉獻章三四 偶遇鄭森章二 小人物們章十五 和平震懾行動章九六 胡女章四二 政策的自由章四 破襲章四六七 未成年人保護法章三四七 頭大的麻煩事章二三三 黃教使團章一七二 請降章二零二 明清章四零九 三個臭皮匠章一二三 發行公債章五二 河原田兵衛章一一六 牛頓的科學章一六八 勸降寧古塔章一零五 阿都拉的陰謀章四三六 一種熱情章五零三 運河的‘意向合同’章三一 改造章八 堤壩章三二 組建騎兵章一二四 解決章二七六 教子章一九二 一個恩典 三種訴求章一一三 難以置信章一二八 別了,殖民者們章二十四 艦隊接觸章四零七 結束章一三二 查案章二三七 說白了,還是錢章一零六 商人的覺悟章十八 拉斐爾造成的重大損失章九一 即可宣戰章七五 東國之變章二二二 土地章二八 權力的分配章一九六 遲暮章四零 ‘煤山大捷’章十三 黃教章十四 實力與計劃章一九一 裁軍良策章四一 奪妻之恨章五 瀕死章五零五 不想殖民的東印度公司章九零 對抗章四六 命運捉弄章一一零 爪哇海戰 五
章三七八 意義章二三六 資本無祖國章二十 收服章一七一 海外起波瀾章二一 西蒙斯章三 把國姓安排的明明白白章二八九 國聯章二七一 普魯士方面章四四七 女人的手段章二三零 禪位章二四 倒黴的漢軍旗章一六八 勸降寧古塔章二 小人物們章三零九 適合 不適合章七一 失利章十 擁抱世界章八七 遠航章三三四 真正的滿意章二十 破局章九十 有限的損失章八四 廣州的尾聲章四六 命運捉弄章十四 衆生相章二零一 殖民地互保章八三 困惑章四七 意見章十九 橫生枝節的鄭成功章一一零 城牆章一五九 相遇章一七六 哥薩克們章八九 學堂 下章三一一 一場成就之旅章三三九 從頭開始章二二九 蘇衛華章二四二 大澤地區章二一一 過關章三一二 往牆縫裡澆水章二四二 大澤地區章三五 綏靖政策章二七一 普魯士方面章四六零 京都事件章一三一 定性章三七 救國良方 上章七二 教子章二零二 英荷合謀章六一 方案章一五零 推動章八四 真相大白章十八 應對章二 結盟章九 美洲行省章一一四 範迪門的奉獻章三四 偶遇鄭森章二 小人物們章十五 和平震懾行動章九六 胡女章四二 政策的自由章四 破襲章四六七 未成年人保護法章三四七 頭大的麻煩事章二三三 黃教使團章一七二 請降章二零二 明清章四零九 三個臭皮匠章一二三 發行公債章五二 河原田兵衛章一一六 牛頓的科學章一六八 勸降寧古塔章一零五 阿都拉的陰謀章四三六 一種熱情章五零三 運河的‘意向合同’章三一 改造章八 堤壩章三二 組建騎兵章一二四 解決章二七六 教子章一九二 一個恩典 三種訴求章一一三 難以置信章一二八 別了,殖民者們章二十四 艦隊接觸章四零七 結束章一三二 查案章二三七 說白了,還是錢章一零六 商人的覺悟章十八 拉斐爾造成的重大損失章九一 即可宣戰章七五 東國之變章二二二 土地章二八 權力的分配章一九六 遲暮章四零 ‘煤山大捷’章十三 黃教章十四 實力與計劃章一九一 裁軍良策章四一 奪妻之恨章五 瀕死章五零五 不想殖民的東印度公司章九零 對抗章四六 命運捉弄章一一零 爪哇海戰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