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九九 一些經驗

正如李永忠說的那樣,西班牙購買帝國的軍艦,打造現代化的海軍,必然會引發整個歐洲的連鎖反應,但是帝國也別無選擇。

目前來說,歐洲第一海軍屬於尼德蘭,其通過戰勝法國而崛起,另外擁有現代化的蒸汽動力戰艦的國家還有瑞典和葡萄牙。

雖然後兩者是帝國在歐洲傳統朋友,可這兩個國家很明顯是不具備大國潛質的。

工業革命的前後,造就大國和強國的基礎就已經完全不同,在工業革命到來之前,瑞典的古斯塔夫二世通過打造一支強力軍隊,建立徵兵制度,一度成爲歐洲豪強,稱霸整個歐洲北部。

但是工業革命之後,能否成爲強國,更多的看該國的人口多寡、疆域面積和擁有的資源。

人口多,疆域大和資源豐富的國家,未必可以成爲大國,但是成爲大國,必然需要具備這三個條件。

目前帝國在歐洲的戰略態勢還算不錯,但是帝國皇室是非常具有危機感,也擁有預見性。

英法是帝國的對手,而且已經開始了工業革命,其國內的制度也給工業化提供了不錯的基礎。

不出二十年,就會出現兩個海軍強國在歐洲,而帝國在歐洲的那些友好國家,既沒有意願和這兩個國家對抗,也沒有能力與英法分庭抗禮,難道帝國要在距離半個地球距離的歐洲,獨自對抗這兩個國家的競爭壓力嗎?

顯然這是不行的,臨渴掘井不如未雨綢繆,這就是李昭譽要做的事。

而西班牙就是最好的扶持對象,援助其建立現代化的海軍是好處多多的。

李昭譽等候了腓力五世兩天,顯然這位國王對這件事非常上心,只不過做出決斷,依舊是一個複雜而又困難的事情,而腓力五世兩天內,不斷派使者來問候,送來各式禮物,以免李昭譽會改變主意。

腓力五世是有這個意願的,而且其想改革的可不只是海軍,還包括陸軍,腓力五世雖然掌握了西班牙的大權,坐穩了國王的位置,僅憑其在財政上所取得的成就,就是近一百五十年來的最優秀國王。

但問題在於,因爲帝國的崛起和介入歐洲事務,對於西班牙來說,過去十年發生的變化,比過去兩個世紀還要多,腓力五世必須要追上歷史的潮流。

腓力五世想要恢復在意大利地區的統治,讓西班牙重新回到歐洲最強的地位,而僅僅是面對奧地利帝國這麼一個對手,就需要海軍和陸軍的全面加強,而西班牙的軍隊,實在是一言難盡,無論是裝備水平還是作戰理念都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

而西班牙的財政現在嚴重依賴殖民地,在可預見性的未來,這種依賴也只會加重。美洲殖民地就是西班牙的生命線,西班牙的強盛與否乃至生死存亡都與其息息相關。

在腓力五世之前,進行全球擴張的帝國是西班牙在海外的最大挑戰,但是隨着《馬德里條約》的簽署,實際上帝國就與西班牙劃定了勢力範圍,承認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

腓力五世上臺後,通過向各國開放殖民地的方式來減少各國對其殖民地的覬覦。

所以,西班牙現在殖民地受到的威脅已經不是來自外部了,帝國停止了對其殖民地的擴張,而英法暫時沒有這個能力,其也被餵飽了。

西班牙海外最大的威脅是來自於殖民地的獨立傾向。

這種獨立傾向的來源主要是經濟原因,事實上,所有的殖民地都嚴重依賴對外貿易,可以說是外向型經濟。

殖民地主要生產原材料和初級產品,這些東西要對外出口,而其所需的工業製成品則需要進口。

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其生產的原材料是西班牙所消化不了的。墨西哥種植棉花,可是西班牙沒有像樣的紡織業,古巴生產高質量的菸草,但西班牙人仍然以抽菸鬥爲主,沒有正經的捲菸廠。至於殖民地開採的那些礦石,更是西班牙無法使用的。

而作爲一個封建集權國家,別說大工業生產的工業製品,就連封建經濟體系中的手工業產品西班牙都無法做好。

這意味着西班牙的殖民地嚴重依賴帝國、英法等歐洲國家,經濟對外依賴越多,受別的國家影響也就越大。顯然,除卻西班牙之外的任何國家,都是樂見西班牙殖民地獨立的。

而除了對外貿易的緣故,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殖民地的政治架構,大種植園經濟是殖民地普遍存在的,這其實就是一個個的地方諸侯,而西班牙對殖民地的統治很依賴地方豪強,很長時間裡,西班牙在殖民地的正規軍不超過兩千人,就足以說明這一點了。

在面對外敵入侵,比如當年李君威經略美洲,這些地方豪強會同仇敵愾的與帝國作戰,反抗帝國的軍事進入。爲了對抗外部威脅,這些地方豪強會旗幟鮮明的尊崇西班牙國王這個能把各方勢力聯合起來的封建君主。國王會被當成保護神。

但是當進入和平狀態後,這些地方豪強就會把本土的國王視爲破壞者,因爲他們的一切都受到國王的控制,國王又成了吸血鬼。

因此,西班牙既需要一支強有力的海軍來對付奧地利帝國,同時也需要一支精悍的陸軍在彈壓殖民地的獨立主義傾向。

兩日後,腓力五世正式提出了合作,只不過,李昭譽與腓力五世在一個小問題上產生了爭執,那就是西班牙人派遣何人爲軍事合作的代表。

李昭譽原本不想幹涉腓力五世的決斷,但是這個傢伙實在是太不像話了,他竟然要派一個唱歌的主持這項工作,只因爲這個傢伙可以用優美的歌聲讓他安靜下來,用華麗的辭藻滿足腓力五世的虛榮心。

只不過李昭譽不慣這個毛病,東方同盟會議中,李昭譽就已經吃了虧了。

南洋那些國家,在發現由李昭譽擔任會議主持之後,也派遣本國的王儲、王子之類的前來洽談,本質上是爲了拉近與帝國皇室的關係。

可問題在於,大部分的傢伙都是不學無術之輩,在談判中讓他們擔責,只會起到反作用。

而李昭譽在東方同盟會議中學習到了兩個經驗,而這兩個經驗聽起來是恰恰相反的。

第一個,專業的事最好讓專業的人來做。

第二個,專業的事最好讓不專業的人來決定。

前一個經驗可以保證效率和談判的成功率,而後一個經驗則有利於談判更符合帝國的利益。

就比如這次與西班牙軍事合作,李昭譽要求西班牙挑選海軍和陸軍的將領加入談判委員會,但是那個歌喉動人的寵臣,一定要成爲這個委員會的委員長。

在關鍵的時候,一筆回扣,就能讓那位寵臣爲帝國一展歌喉。如果這個位置上的人太專業,太有立場,反而不太好辦了。

李昭譽爲了不影響國聯會議的召開,因此要求前期的意向談判的時候,進行保密。

但是這對西班牙來說,尤其是對腓力五世來說,簡直就是折磨,實際上,雙方談判人員還沒有完全確定的時候,這件事已經在塞維利亞弄的人盡皆知了。

而李昭譽獲得意外收穫則是,兩國的軍事合作,促進了國聯會議的順利召開。

腓力五世投桃報李,邀請了一些帝國外交官員來佈置會場。

會場的樹立國旗暫時被取消,各國拿出各國國旗,統一由休達的一家繡坊製作標準的國旗和等齊的旗杆。

李昭譽派人監督了國旗的製作,所有旗幟的大小,厚薄乃至重量都是一樣的。

而這些國旗會在國聯會議落幕的時候,進行使用。

在國聯會議期間,一律不懸掛國旗,各國代表的桌子拼成圓形,每個國家把國旗掛在桌前,用於表明身份。

發言順序,入場順序普遍採用抽籤的辦法,公平公正,但是也出現問題,烏克蘭聯邦的使者和俄國使者抽籤靠在一起,在第一場交涉中,差點打起來。

而有一些規則則是強制通過的,根本不給任何國家商議的機會,但是也引起了抗議,只不過這些抗議是無效的。

其中有一項規則就是會議桌上的飲品只有溫水、咖啡和茶,沒有酒,很多國家表示了不滿,縱然結果註定,仍然不能杜絕酒精對會議的影響,比如沙皇的全權特使緬希科夫在國聯會議期間,大部分時候都是醉醺醺的。

國聯會議最終在帝國四十五年的七月二十七日正式召開,第一個議題,確定五大強國歸屬。

國聯對強國的定義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

什麼是世界影響力,那就是其影響超出所在的大洲。

帝國毫無疑問是世界強國,沒有任何國家的代表表示異義,奧斯曼帝國地跨三大洲,西班牙擁有半個美洲,法國和英國在美洲和非洲都有殖民地,而且擁有悠久的東西方貿易和殖民的歷史。

而其他國家顯然不具備條件,荷蘭和葡萄牙都擁有殖民地,但卻不算大國。俄國和奧地利帝國雖然是大國,但是不具備世界影響力。

當然,這所謂的標準,更多的是把一些沒有自知之明的小國排除在外,至少在帝國四十五年的這個時候,帝國國內普遍上不承認歐洲有什麼大國。

歐洲只有兩種國家,一種是小國,一種是不知道自己是小國的小國。這纔是帝國國內的普遍共識。

五大國名額的歸屬,早就在國聯會議召開前就已經內定了,內定的標準很簡單,就是沒有太多的大國反對其成爲五大國。

帝國的資格是無可爭議的,縱然很多國家都與帝國有矛盾,但是沒有大國會反對,因爲大國很清楚,沒有帝國參與,國聯就不存在。

英法也是如此,帝國把國聯弄成一個吵架的平臺,那就必須要把所有能吵架的人都湊出來,如果沒有英法,國聯也沒意義。

英法都與奧斯曼帝國沒有不可調解的矛盾,因此能接受奧斯曼可以成爲五大國。而西班牙是剩餘能稱得上大國的國家裡,唯一一個勉強中立的國家,因此也能位列其中。

剩餘國家裡,奧地利和俄國都有明確的國家反對。帝國不允許俄國位列五大國,而西班牙和奧斯曼反對奧地利。

五大國的確定不需要所有國家同意,而各國都提前做了工作,英法說服了荷蘭、丹麥和諸多神羅體制內的國家,就連俄國都在保證其權力不會被傷害後,選擇了沉默。

帝國則出面說服了普魯士、瑞典、烏克蘭和葡萄牙。在剩餘的國家裡,奧地利沒有代表列席,至於波蘭,則就是一個攪局者,它什麼都反對,又提不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在第一場會談中,波蘭要求取消五大國,不設常任理事國。這是要把大家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給免除,因此,各國眼裡“毫無波蘭”,華麗的把這個跳樑小醜給無視了。

第一場會談實在是太亂了,而在至關重要的總部選址問題上,李昭譽選擇先聲奪人。

第二場會談,普魯士抽籤拿到了第一順位的發言權。

但是威廉王儲沒有濫用,而是選擇與帝國、奧斯曼帝國、烏克蘭、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國發表了共同倡議,倡議選擇科西嘉島作爲國聯的總部所在地。

五大國中的三個同意,而身爲當事方,科西嘉島的宗主國熱那亞共和國沒有出面反對,其餘各國就知道了,這件事熱那亞已經和帝國通過氣了。

“科西嘉島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它的交通便利,物產豐富,不受任何大國的直接控制。在中立這方面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當然,這次會議是公開公正的,各國依然可以提出自己的提案,但是請一定要說明,你們提案比科西嘉島優秀在哪裡,這些理由是否可以得到全面的認可!”李昭譽在所有人面前,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以至於搶了威廉的風頭。

章三五三 東潮起章三二 誘敵章三六四 擴張新思路章二三 收爲己用 上章八一 糧食海章十九 甘肅章七七 枕頭章一四七 求人章二一 無愧於心章四一二 黑夜中的刀章二一八 錯亂章三五七 儲位章二二 登萊大撤退章十六 黑烏薩章十八 應對章一一三 伯克制度章一二九 一場虛驚章三六 橫掃全魯章一三三 人老多情的皇帝章一一三 清廷之議章二五四 修正案章三五四 何時奮起章二二一 三皇之戰 決戰章三五 綏靖政策章一零七 爪哇海戰 二章三一 改造章三六 八百萬銀子章二三二 迴歸章八九 公投呢,嚴肅點!章四三三 退出章三四零 原委章四六七 未成年人保護法章二三二 迴歸章二九三 老問題新解決章一零九 公審漢奸章九五 呼瑪爾章八二 把丁魁楚安排的明明白白章二三 呂宋謀劃章二二五 不凡的見識章四百 頭克汗章六三 政治審查章三二三 拔高章三五五 新計劃章一八七 南京 南京章二三一 西班牙章十五 國姓撿漏章一二九 一場虛驚章九八 讓戰爭解決問題章一一九 順利接敵章一四七 求人章四四五 印度斯坦皇帝章三七零 下一個題目章三五五 學習的對象章二七四 先小人後君子章五五 金幣的碰撞章四四一 棋盤章一零五 航線章十三 偵查雞籠港章九九 嫁禍章六三 政治審查章六九 愛耍手段的英國佬章一一零 欲擒故縱章七 商社章四三一 刺殺章五七 禮佛章九八 巨大收益章十 武士的覺悟章一七七 分崩章一零八 生命之水章四三一 刺殺章六十 永寧寺碑章三 炮臺、護航和保險業務章四一五 沙皇章二 香港危機章八三 烏穆的戰術章九零 對抗章七四 滿清應對——分藩章三一二 往牆縫裡澆水章三八八 高喬人的出路章一六二 器量章二一七 三皇之戰 迫戰章二一一 過關章十三 黃教章二二 較射章三四九 吞併章一零七 爪哇海戰 二章九 進攻章一四五 進步章四二 希望本非如此章五三 烏克蘭建國計劃章三十 北洋要塞 海洋島章一 進軍章一零六 心安即可章一一零 加勒比海盜章二六 黨爭章一八二 鄉試章四十 下馬威章二八零 讓當權者有一怕章一二五 內部敵人章一八九 嶽樂的選擇
章三五三 東潮起章三二 誘敵章三六四 擴張新思路章二三 收爲己用 上章八一 糧食海章十九 甘肅章七七 枕頭章一四七 求人章二一 無愧於心章四一二 黑夜中的刀章二一八 錯亂章三五七 儲位章二二 登萊大撤退章十六 黑烏薩章十八 應對章一一三 伯克制度章一二九 一場虛驚章三六 橫掃全魯章一三三 人老多情的皇帝章一一三 清廷之議章二五四 修正案章三五四 何時奮起章二二一 三皇之戰 決戰章三五 綏靖政策章一零七 爪哇海戰 二章三一 改造章三六 八百萬銀子章二三二 迴歸章八九 公投呢,嚴肅點!章四三三 退出章三四零 原委章四六七 未成年人保護法章二三二 迴歸章二九三 老問題新解決章一零九 公審漢奸章九五 呼瑪爾章八二 把丁魁楚安排的明明白白章二三 呂宋謀劃章二二五 不凡的見識章四百 頭克汗章六三 政治審查章三二三 拔高章三五五 新計劃章一八七 南京 南京章二三一 西班牙章十五 國姓撿漏章一二九 一場虛驚章九八 讓戰爭解決問題章一一九 順利接敵章一四七 求人章四四五 印度斯坦皇帝章三七零 下一個題目章三五五 學習的對象章二七四 先小人後君子章五五 金幣的碰撞章四四一 棋盤章一零五 航線章十三 偵查雞籠港章九九 嫁禍章六三 政治審查章六九 愛耍手段的英國佬章一一零 欲擒故縱章七 商社章四三一 刺殺章五七 禮佛章九八 巨大收益章十 武士的覺悟章一七七 分崩章一零八 生命之水章四三一 刺殺章六十 永寧寺碑章三 炮臺、護航和保險業務章四一五 沙皇章二 香港危機章八三 烏穆的戰術章九零 對抗章七四 滿清應對——分藩章三一二 往牆縫裡澆水章三八八 高喬人的出路章一六二 器量章二一七 三皇之戰 迫戰章二一一 過關章十三 黃教章二二 較射章三四九 吞併章一零七 爪哇海戰 二章九 進攻章一四五 進步章四二 希望本非如此章五三 烏克蘭建國計劃章三十 北洋要塞 海洋島章一 進軍章一零六 心安即可章一一零 加勒比海盜章二六 黨爭章一八二 鄉試章四十 下馬威章二八零 讓當權者有一怕章一二五 內部敵人章一八九 嶽樂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