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青雀歌

`p`**wxc`p``p`**wxc`p`

皇帝才召見安南使者回來,朝服還沒來的及換下。 此時他一身明黃十二團龍盤領寬袖袞服,氣度高華,威儀棣棣,令人不敢仰視。他身畔的祁皇后,也是同樣顏色的一身宮裝,神采飛揚,殊色無雙,和皇帝正是一對璧人。

張皇后跪在皇帝、祁皇后面前,淚水漸漸模糊了眼睛。遼王,遼王妃,你們欺人太甚!你們原來不過是藩王、藩王妃,我和先帝是君,你們是臣……

顛倒了,反了,這是什麼世道啊。

張皇后疼愛兩個弟弟入骨,爲了他們,只好放低身段,苦苦哀求。她曾是多麼高高在上的一個人,此時此刻跪在帝后面前乞憐,卻顯的無比卑微、渺小。

“朕暫且饒他們不死。”皇帝聲音冷冷的,“朕曾答應過皇兄,善待於你。這是你頭一回求朕,朕應了。這是頭一回,也是最後一回。往後張氏兄弟若再犯了王法,休怪朕無情!”

皇帝揮袖而去。

祁皇后笑道:“嫂嫂想是爲孃家的事正忙着,我就不請你進去坐了。嫂嫂,慢走不送。”跟在皇帝身後,也回去了。

內侍、宮女前呼後擁,如衆星捧月般圍繞着皇帝、祁皇后,飄然遠去。

張皇后失神看着他們的背影,又是抱愧,又是恨。張皇后的前方,是坐北朝南的皇后寢宮,坤寧宮。黃琉琉瓦重檐廡殿頂,面闊九間,富麗堂皇,光彩奪目,美不勝收。

她曾經在這裡居住過十幾年,享受着皇后的尊榮和弘治皇帝的寵愛,達到了她人生的頂峰。如今,她卻是穿着破舊的衣裳,神色卑微的跪在這座宮殿前請罪。

情何以堪。

夕陽西下,張皇后跪在地上的身影,無比淒涼。

翌日,皇帝對幾位閣臣嘆息,“昭穆皇后爲了壽寧侯、建昌伯,茶飯不思,以淚洗面,竟至衣敝襦席藁爲之請。皇嫂傷心至此,雖張氏兄弟事涉謀逆,朕亦不忍深究。”

楊大器目光中露出讚賞之色,恭敬的俯身,“陛下英明仁厚,臣敬佩,臣遵旨。”

張氏兄弟要整治,那是毫無疑問,可是不宜太急。否則,會引起弘治舊臣的反感以至抵對,得不償失。

弘治皇帝是位好皇帝,極得人心。他去世雖已有一年有餘,朝中緬懷於他的臣子大有人在,提起他淚流滿面的人有,失聲痛哭的人也有。昭穆皇后是他生前摯愛之人,若直接了當把張氏兄弟繩之以法,在弘治舊臣看來未免太過嚴苛,不近人情,對不起九泉之下的弘治皇帝。

對張氏兄弟,說的文雅一點,是“緩緩圖之”。說的難聽一點,是鈍刀子割肉,慢慢來。

收籠人心,穩定朝局,纔是最要緊的事。

許大學士等人也表示同意,“皇上寬仁,臣等感佩。”卓次輔原來是次輔,上任首輔離任之後本該他往前進一步的,結果還是次輔,心中未免鬱郁。他思索片刻,向皇帝進言,“雖說皇上仁慈,不忍加誅,可也不能再把他們放出來爲禍。臣以爲,不如終身監禁,以警世人。”

卓次輔心裡有氣,就是要跟皇帝拗着。你不是要放了張氏兄弟,得個好名聲麼?不讓你放,不讓你得這寬厚仁慈、善待先帝遺孀的好名聲。

皇帝很好說話,無可無不可,“卓卿所慮,亦有道理。若把他們放了,恐再生禍事。”

卓次輔一驚,自己這是着了道麼?皇帝是不是根本沒有放了張氏兄弟的意思,就等着有人出言反對呢。

卓次輔大爲煩悶。

好巧不巧的,李首輔的小兒子昏迷多日之後,竟是藥石無靈,斷了氣。皇帝很爲嘆息,“李卿必定傷心之極,可嘆可憐。”也不好意思再提放了張氏兄弟,依舊把他們關在牢裡。

皇帝意欲釋放張氏兄弟的消息傳出來後,忠心於弘治皇帝的老臣子大爲感激,盛讚新皇帝的胸懷、度量。也有朝臣對張氏兄弟深惡痛絕,不依不饒的要求嚴懲,皇帝一一撫慰,“監牢森嚴,他二人已不能再作惡,卿等稍安勿燥。”

皇帝雖是寬待昭穆皇后,因而惠及壽寧侯、建昌伯兄弟,情願不追究他們陰謀廢立之事。可是李首輔的幼子命喪建昌伯之手,要是就這麼放了張氏兄弟,讓他們大搖大擺的出了獄,哪能對得起爲朝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李首輔?皇帝左右爲難,只好繼續關着張氏兄弟。

“皇上,爲難啊。”不管是擁戴弘治皇帝的老臣,還是追隨李首輔多年的官員,都對新皇帝萬分感激,也頗能體諒新皇帝的爲難之處。

張氏兄弟就這麼被關起來了,罪名久久未定。後宮中的昭穆皇后日夜憂懼,不知皇帝究竟會怎樣對付張家,不知兩個弟弟能否脫離困境,逃得性命。

張皇后生活在恐懼、憂慮之中,日漸憔悴。

她想命宮人、內侍常去探監,偏偏宮禁極嚴,根本不許她宮裡的人隨意進出。無奈,她只好想着託個人情,求個寬待。

後宮之中,她和祁皇后向來冷漠,皇帝又沒有妃嬪,乾着急找不着下手的地方。兩宮皇太后呢,邵太后她一向沒放在眼裡,即便是對王太后,她也不過是面上恭敬,實則不以爲然,要開口求兩宮皇太后,她有些沒臉。

雖然如此,她還是厚顏去了王太后居住的清寧宮。王太后謹慎慣了,哪會兜攬她這麻煩事,委婉回絕,“宮務是皇后掌管,我不便干預。”

Wшw★ Tтkā n★ c o

王太后就是這樣的性子,這樣的處事方式。張皇后住在坤寧宮時,她不會無緣無故得罪張皇后。如今換了祁皇后當家作主,她也不會和祁皇后過不去。王太后,一向識時務。

而且,王太后並不同情張皇后。她也是做過多年皇后的人,如今還成了更爲尊貴的皇太后,可是她一向約束家人、族人,不許他們囂張跋扈,觸犯刑律。

張皇后是如何寵溺兩個弟弟的,王太后一直以來都看在眼裡。如今這種情形,只能說他們是咎由自取了。

張皇后無奈,只好硬着頭皮去了清興宮,求邵太后。邵太后聽了她的哭訴哀求,嘆了口氣,“可憐見的,雖然不爭氣,到底是親姐弟,哪能狠心不管呢。”吩咐宮人到坤寧宮去說一聲。

張皇后感激涕零。

沒多大會兒,宮人就回來了,後面還跟着坤寧宮的女官。女官恭謹的給邵太后行了禮,“皇后娘娘給您請安,謹遵懿旨。”

張皇后在清寧宮,順順利利的達到了目的。對邵太后謝了又謝,張皇后起身告辭,出了清寧宮。

走的遠了,張皇后忍不住停下腳步,回頭癡癡望着清興宮,無限眷戀。皇太后可真是威風,她開口說一句話,皇后便會乖乖的聽從,不敢有違。

“我本來應該是皇太后的。”張皇后懊悔無限,“阿朝,阿偉,不拘哪個活了下來,我都會是皇太后啊。我若是皇太后,誰敢對付我弟弟,誰敢?”

張皇后癡癡立了許久,回想起往事,後悔莫及。

得到邵太后、祁皇后的允許之後,張皇后宮中的內侍時常出宮去監牢探望她的兩個弟弟。張皇后不知道她兩個弟弟的情形,是心中憂慮,徹夜難眠,知道了獄中情形,更是愁的睡不着覺。

張延、張鶴在獄中的情形並不好。他們各自住着一間小牢房,牢房中很是簡陋,跟家裡比可是差太遠了,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他倆怨氣沖天,見了內侍也沒好氣,“我姐呢?怎不救我出去?”

“娘娘,照這情形下去,兩位舅爺怕是……撐不了多久。”內侍戰戰兢兢回道。

張皇后心肝兒肺都是疼的,阿延、阿鶴撐不了多久?這不是要我的命麼。

張皇后又厚顏去求邵太后,“您心地最是慈悲,求您勸勸皇上,饒了我兩個弟弟吧。”

邵太后溫聲道:“你要出入宮禁,無妨,我許了。赦免你弟弟,那可不是我能管的,朝堂之事,我向來不過問。”

張皇后還想哀求,邵太后微笑看着她,“朝堂之事,我真的不管。便是有人要廢了我親生兒子,另立他人,我也不管。”

張皇后驀然擡頭,驚詫的看了邵太后一眼,落荒而逃。

她的兩個弟弟,就是想要廢了皇帝,廢了邵太后的親生兒子,另立益王之子。

“阿延,阿鶴,你們都是爲了我呀。”張皇后回去之後,撲到榻上哀哭,“你們都是爲我抱不平,爲了讓我做皇太后,纔會落到這一步的!”

不得不說,張皇后自作多情了。張延、張鶴哪是爲了她的心願,分明是爲了繼續做國舅爺,繼續肆無忌憚的胡作非爲。爲張皇后着想?真爲張皇后着想,惡事就會少做一點了。

嘉興二年,對於天朝來說是很美好的一年。這一年裡風調雨順,全國沒有大的災害,稅收增加,太倉存糧增多;西北的蒙古、東北的女真都被攔阻在長城之外,東南沿海的倭寇,也接連受到重創。

形勢一片大好。

新皇帝清查皇莊、清理勳戚莊田、還田於民的諸多舉措,也得到文官們的讚譽和追捧。朝局,非常平穩。

曾經吸引過朝臣們無數眼光的張氏兄弟謀逆一案,因爲新皇帝的寬容大度,並沒有引起血腥的殺戮。張氏族人各自暗暗慶幸,有些機靈的已辭職還鄉,遠離了京城這是非之地。

新皇帝對張氏兄弟的格外優容,除了爲他贏得寬厚的名聲,還爲他贏得了不少弘治舊臣的擁戴。看看,陰謀要廢了他的人,都能因爲是先帝的小舅子而容忍,這是什麼樣的胸襟,什麼樣的度量。

因爲李首輔幼子的慘死,張氏兄弟最終沒能無罪釋放,而是以殺人罪的名義一直被監禁。“皇上已經仁至義盡了。”朝臣之中,並無人再爲張氏兄弟求情。

如果只是把他們關起來也要再嘰嘰歪歪,對得起李首輔麼。

張氏兄弟在黑暗的牢獄中艱難度日,昭穆張皇后在後宮之中如履薄冰,曾經不可一世的姐弟三人,同時從天堂掉到了地獄,過着從前不可想像的悽慘日子。

張鶴已被酒色淘空了身子,在獄中不久,便得病死了。張皇后在後宮苦苦的捱了幾年,鬱鬱而終。而張延,在獄中度過了十年暗無天日的時光之後,終於以殺人罪,被斬首於菜市口。

張延被斬首的這天,菜市口裡三層外三層的圍了許多人,全是當年被他禍害過的苦主。“他搶了我家的田!”“他佔了我家的地!”“我家裡窮,小兒子賣了給他,不到一年就被他虐殺啊!”對張延的罵聲,痛詈聲,不絕於耳。

張延被處決後,有人衝上去爭着吃他的肉,場景相當的恐怖。

街角,一名素衣女子獨自站着,靜靜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張延被劊子手斬下頭顱。看着張延人頭落地的那一瞬,她淚水流了滿臉。

哥哥,害死你的仇人,全都有了報應。

老天有眼啊。

素衣女子到郊外拜祭了哥哥何鼎,抹抹眼淚,離開京城,回了老家。她終身未嫁,不過,她回老家後在族中挑了個小孩子,過繼給哥哥何鼎,精心撫養這孩子長大。

這,都是後話了。

嘉興二年九月,皇帝千秋節,朝中舉行了盛大的慶典。皇帝在前朝接受百官朝賀之後,帶着妻子、三個兒子,去了清興宮。

邵太后見了他們一家五口,眼睛咪成了一條縫,“小聰,小明,小勇,快到祖母跟前兒來。”見了孫子,親呢的不行。

祁皇后表示很嫉妒,皇帝也附合,“是呢,您不能見了孫子,便把兒子、兒媳婦拋諸腦後。母親,我倆會傷心的。”

邵太后更樂呵了。

她一直是位快樂的、知足的母親,也是位體貼孩子的母親。有這樣的母親,是阿原的幸福,也是青雀的幸福。

皇帝和祁皇后要走的時候,邵太后把小勇留下了,“好孩子,晚上跟着祖母,好不好?”小勇大聲答應,“好啊,我喜歡祖母!”

小聰聰回慈慶宮,小明明回皇子所,本來一直纏着爹孃的小勇,留在了清興宮。

一身輕鬆啊。皇帝大喜,祁皇后也蠻高興,兩人並着肩,親親熱熱的走了。

他倆走後,小勇又不樂意了,“我要爹爹,我要娘。”邵太后含笑哄他,“你爹孃有正經事要做,小勇乖,不吵不鬧。”

邵太后一邊哄着小勇,一邊喜滋滋的想着,“小青雀,大姨如今什麼都不缺,就缺個小孫女啊。你一向很孝順,這回也一定不會讓大姨失望的,對不對?”

作者有話要說:抱歉太晚了,好像有點抽,更新不大順。

晚上再寫一章,估計會很晚。

接近尾聲了,完結之前,沒特殊情況都會雙更。

第131章 鄧麒的憤怒第115章 入獄3 雷雨夜三第90章 祖父1 雷雨夜一第65章 晉王府第47章 長者(二)第117章 放過11 索子二第172章第157章 回京第91章 輕敵第117章 放過第59章 十七年第123章 婚事第93章 桂花煮栗子第130章 青杏第115章 入獄第105章 嫁妝(一)5 豔陽天二第116章 申斥第94章 信使第155章 淘氣第82章 張佑第126章 青雀的疑問第27章 祁玉(一)第15章 三年(三)6 豔陽天三第103章 選擇(二)3 雷雨夜三146 委屈將就第164章 履新第106章 嫁妝(二)第144章 賈氏第30章 拜師(一)第60章 二十年第179章11 索子二7 春光明媚一第62章 英爹2 雷雨夜二第128章 千金一諾第18章 初見(三)第38章 沈復(一)第118章 蒼茫第108章 凱旋第71章 較量第35章 神劍(三)第128章 千金一諾第158章 遼王的固執第45章 未央宮(二)第105章 嫁妝(一)第166章 守備南京第128章 千金一諾第97章 接風第105章 嫁妝(一)第116章 申斥第165章 內閣第59章 十七年第129章 青雀的得意6 豔陽天三第131章 鄧麒的憤怒第76章 之翰第143章 何鼎第166章 守備南京第91章 輕敵第106章 嫁妝(二)第169章 軒轅劍第112章 回門第115章 入獄第77章 宴會第136章 兩樁喜事第134章 相互第105章 嫁妝(一)第176章第143章 何鼎第31章 拜師(二)第16章 初見(一)第125章 宣城伯府的宴會第173章第188章第26章 父女(二)第86章 樂見其成第174章第173章第64章 二十二年第170章 妖妃第88章 宮廷第136章 兩樁喜事第22章 沈茉(一)第23章 沈茉(二)第169章 軒轅劍第133章 倔第71章 較量第152章 小明(下)第120章 之翰第94章 信使第16章 初見(一)第85章 表哥第92章 八月
第131章 鄧麒的憤怒第115章 入獄3 雷雨夜三第90章 祖父1 雷雨夜一第65章 晉王府第47章 長者(二)第117章 放過11 索子二第172章第157章 回京第91章 輕敵第117章 放過第59章 十七年第123章 婚事第93章 桂花煮栗子第130章 青杏第115章 入獄第105章 嫁妝(一)5 豔陽天二第116章 申斥第94章 信使第155章 淘氣第82章 張佑第126章 青雀的疑問第27章 祁玉(一)第15章 三年(三)6 豔陽天三第103章 選擇(二)3 雷雨夜三146 委屈將就第164章 履新第106章 嫁妝(二)第144章 賈氏第30章 拜師(一)第60章 二十年第179章11 索子二7 春光明媚一第62章 英爹2 雷雨夜二第128章 千金一諾第18章 初見(三)第38章 沈復(一)第118章 蒼茫第108章 凱旋第71章 較量第35章 神劍(三)第128章 千金一諾第158章 遼王的固執第45章 未央宮(二)第105章 嫁妝(一)第166章 守備南京第128章 千金一諾第97章 接風第105章 嫁妝(一)第116章 申斥第165章 內閣第59章 十七年第129章 青雀的得意6 豔陽天三第131章 鄧麒的憤怒第76章 之翰第143章 何鼎第166章 守備南京第91章 輕敵第106章 嫁妝(二)第169章 軒轅劍第112章 回門第115章 入獄第77章 宴會第136章 兩樁喜事第134章 相互第105章 嫁妝(一)第176章第143章 何鼎第31章 拜師(二)第16章 初見(一)第125章 宣城伯府的宴會第173章第188章第26章 父女(二)第86章 樂見其成第174章第173章第64章 二十二年第170章 妖妃第88章 宮廷第136章 兩樁喜事第22章 沈茉(一)第23章 沈茉(二)第169章 軒轅劍第133章 倔第71章 較量第152章 小明(下)第120章 之翰第94章 信使第16章 初見(一)第85章 表哥第92章 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