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何鼎

太皇太后是敬畏天意的。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火竟會降臨寧壽宮正殿,這是上天在表達憤怒,表達對寧壽宮的譴責。寧壽宮一向慈愛和平,並未做過傷天害理之事,何至於此?

皇帝聞訊大驚,匆匆忙忙帶人過來,見寧壽宮一片狼藉,宮女、內侍多有燒焦了頭髮、衣衫的,形容倉惶。太皇太后雖然毫髮無傷,卻是受了極大的驚嚇,面色異常憔悴。

太皇太后是皇帝的親祖母,自小呵護他、教養他的人,皇帝見此情景,怎能不心痛?皇帝俯伏於地,流淚請罪,“孫兒無能該死,讓祖母受驚了。”

張皇后也隨後趕來,陪着皇帝一起跪下。太皇太后疲憊的看了他們一眼,淡淡道:“你們不必跪着了,起來吧。是我失德,上天降災,合該有此一劫。”

這火,是從天而降的。守夜的宮女看的清清楚楚,一道火柱自天而降,落到正殿屋頂,沒多大會兒,正殿便成了一片火海,烈焰升騰。

太皇太后這話一說,皇帝和張皇后更不敢起來了。太皇太后失德?怎麼可能。皇帝哽咽的說不出話來,張皇后陪笑道:“祖母,上天降災緣由甚多,可能只是風水欠佳而已。宮中齋醮也好,祭祀天地也好,總會通意於上天的,您不必太過介懷。”

太皇太后面沉似水,並不說話。皇帝膝行幾步到了太皇太后跟前,抱着太皇太后的腿哭泣,“祖母,全怪孫兒不好,孫兒這便到天壇祭祀……”太皇太后見他情真意切,嘆了口氣,伸手把他拉了起來。皇帝站起來後,眼圈紅紅的,不停拭淚。

王太后和一衆太妃們得了信兒,也急忙趕了來,向太皇太后道煩惱。太皇太后被十幾名已是人到中年、妝扮素淨的太妃們圍着,忽覺十分悲涼。這後宮之中,除了張皇后,連張年輕有朝氣的面孔都見不到了啊。太皇太后心頭一陣煩燥,命王太后和太妃們各自回宮,王太后等人不敢違拗,唯唯退下。

宮門纔開不久,天色還暗着,晉王便不顧更深露重的來了。“哥哥,小聰聰昨兒個可能吹了風,有些着涼,晚兩日再抱他進來可好?”晉王慰問過太皇太后,面帶歉疚的對皇帝說道。

皇帝有些迷糊,“把小聰聰抱進來做甚?”張皇后心裡咯登一下,這是怎麼了?寧壽宮天降大火,晉王世子着了涼!商量好了還是怎麼的,全聚在一處出事。

按原來的設想,自己這母儀天下的皇后此時應該躊躇滿志的坐在坤寧宮,等着晉王夫婦自覺自願、滿臉陪笑的把孩兒送上門啊。怎麼會……怎麼會在寧壽宮面對這一片狼藉呢?張皇后心中恨恨。

“昨兒個無塵道長來設醮場之時,見到晉王世子了。”張皇后硬着頭皮說道:“無塵道長法力無邊,一眼便看出晉王世子福澤深厚,若能養在坤寧宮,好處不可勝數。晉王夫婦一片忠誠,當即答應獻子入宮。”

皇帝聽了這話,氣的心口疼。“獻子入宮”?阿原是我親弟弟,他的心肝寶貝,你定要搶了來不成。你再三提過,我不忍拒絕你,一直推拖。這幾日不聽你提起,還以爲你轉性了呢,誰知竟會越過我,直接向阿原小兩口索要。你……你想生兒子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真是可怕。想生兒子,不是該多積陰德麼,你卻反其道而行之。

“不需如此。”皇帝穩穩心神,溫聲道:“小聰聰是阿原愛子,自然應該由阿原撫養長大,不需送入宮中。”

張皇后大急。若此時只有她和皇帝,她肯定會嗔怪着開口,逼皇帝收回成命。可是這會兒是在寧壽宮,太皇太后在上頭坐着呢,她哪敢冒然往前湊。

晉王如詩如畫的面容中滿是猶豫之色,低聲說道:“若是小聰聰送進宮,真能令哥哥得子……”

皇帝微笑,“那,阿原捨得麼?”

晉王跟自己掙扎了許久,小聲說了實話,“那,阿原還是捨不得。”

皇帝伸手拍拍他的肩,眼神中有着不易察覺的滿意之色,“這纔是阿原的本色。”一個人不捨得自己的兒子,這是多麼自然而然的事。若是爲了討好君主,連親生兒子也能捨棄,豈不是易牙之類的小人麼。

張皇后越聽越着急,可是又不便出言干涉,手心出了汗。

皇帝安撫過晉王,恭敬的請示太皇太后,“孫兒這便安排祭天事宜,請祖母放心。另外,祖母宮中可令無塵道長設醮壇,以祭告神靈,祈求消災賜福。”

面對天降的大火,突如其來的災禍,皇帝提出的辦法,其實是最常見、最適宜的辦法。一般來說,並沒有什麼可爭議之處。可以預見的是,太皇太后會點頭,在場的張皇后、晉王,也不會反對。

這時,有一名宮女站了出來,不知鼓起了多大勇氣,顫抖着說道:“陛下,太皇太后殿下,萬萬不可再用無塵這妖道!寧壽宮這場大火,分明是無塵這妖道招來的!晉王世子生病,也是被無塵害的!”

她穿着普通宮女的服飾,發角有着被燒的痕跡,平平板板的面容,毫不起眼。這樣的宮女被稱爲“都人”,地位很低,鮮少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她敢在太皇太后等人面前突然發聲講話,已算得上膽子極大了。

太皇太后等人還沒開口,張皇后大怒,“無塵道長法力高深,豈是你能詆譭的?來人,把她拖下去,重重掌嘴!”

這裡是寧壽宮,內侍也好,宮女也好,全部唯太皇太后馬首是瞻。見太皇太后穩穩的坐着,並沒點頭,也便沒人動手,那宮女依舊安安生生的站在當地。

張皇后話出口後才覺出自己的孟浪,忙向太皇太后請罪,“孫媳僭越了。”太皇太后淡淡一笑,慢條斯理問那宮女,“你是我宮裡的?姓什麼叫什麼,你方纔所說的話,屬實麼?”

那宮女撲通一聲跪下,重重叩頭,“奴婢是寧壽宮的灑掃宮女,姓何名華,素日裡只做粗使活計。奴婢雖粗陋,卻知道無塵是個不折不扣的妖道!他在南棉花衚衕置有宅子,宅中藏着無數金銀財寶,蓄有數十名美女!他吸美女的鮮血,他是吸血鬼!”

此時天色未明,寒冷悽清,這時聽到宮女何華這番話語,不少人背上發涼,戰戰兢兢。蓄養美女,吸美女的鮮血,這也太嚇人了。何華你成心嚇死人,是不是?

張皇后漲紅了臉,卻聽太皇太后依舊不緊不慢的問道:“這些,你是如何得知的?”你在宮裡,他在南棉花衚衕的事,你怎麼會知道的呢。

何華恭敬說道:“奴婢在宮中灑掃時聽到無塵這妖道跟他徒弟說的。當時奴婢幹活兒累了,背靠着大樹稍事歇息,這妖道和他一個叫清風的徒弟走過來,說了不少南棉花衚衕的陰私之事。無塵居心叵測,他是故意要害寧壽宮,故意要害晉王世子的。”

張皇后生吞了何華的心都有。無塵怎麼可能在宮裡不知死活的說這些,眼前這何華分明是受人指使,專門來跟無塵做對的。何華,你好大的膽子。

張皇后雖然在皇帝面前如魚得水遊刃有餘,可是她再囂張也知道太皇太后輩份高,地位尊崇,不是她能隨意左右的。雖然她這會兒心急如焚,卻只能拼命剋制自己,不敢流露出來。

皇帝對無塵這道士倒是有幾分信任,一則他確實愛好黃老之術,深信道教;二則無塵是他深愛的張皇后推薦過來的高人,和尋常道士不同。不過,他尊敬太皇太后已是二十多年的習慣,太皇太后在慢慢的、溫和的問話,他是不會插嘴的。

晉王一臉嚴肅認真的在旁站着,無悲無喜,無波無瀾。眼前這一幕一幕,好似跟他毫不相干。

太皇太后對何華很有耐心,“你的名字,是何華?哪個何,哪個華?”何華恭敬的回道:“無可奈何的何,棠棣之華的華。”

“你讀過書?”太皇太后詫異了。都人,身份是很低的,眼前這女子面貌平平,竟然讀過詩書。

何華眼中含淚,“奴婢原是縣令之女。後來,奴婢的父親一病而亡,母親也隨後去世。叔叔素來無賴,把奴婢兄妹二人賣給了鎮守太監。”

張皇后心頭忽起了很不好的感覺。姓何,這丫頭姓何!她還有個哥哥,她哥哥,應該也姓何吧?張皇后下死力氣看了何華兩眼,越看越覺得似曾相識。

果然,太皇太后不知溫和問了句什麼,何華擡起頭,悲憤的說道:“奴婢的哥哥姓何,名鼎,生前曾在御前服侍。”

何鼎這個名字一出口,太皇太后、皇帝盡皆沉默,張皇后則是白了臉。何鼎,是被張皇后送去錦衣衛治罪的,後來死在錦衣衛獄中。

什麼罪名?呵呵,張皇后的寶貝弟弟張鶴有一天不知抽什麼瘋,趁着皇帝不在,坐到皇帝的寶座上耀武揚威,正好被太監何鼎看見了。何鼎有股子牛勁兒,對這位威風凜凜的國舅爺並不買賬,當即喝止了他。張鶴懷恨在心,和張皇后串通,把何鼎弄到錦衣衛施以重刑。何鼎的骨頭沒有錦衣衛的刑具硬,最終死於錦衣衛之手。

太監一向是被人看不起的,也是最沒氣節的一個羣體。可是,即便在太監當中,也有人肯堅守正道,爲了自己心目中的大義,而付出寶貴的生命。何鼎,就是其中的一位。

張皇后悔的腸子都青了。怎麼就沒留神何鼎還有個妹妹在宮裡呢,大意失荊州啊。這何華跟她哥哥一樣,都是不怕死的性子,不顧自己的斤兩硬要跟在上位的高貴之人做對,自不量力,好不討厭。

太皇太后沉默半晌,擡頭看向皇帝,“南棉花衚衕,是否真如何華所說?”皇帝背上冒汗,深深打了一躬,“孫兒這便命人前去搜捕。”

張皇后恨的差點沒把自己舌頭咬下來。陛下你真搜捕啊,若是無塵真藏些金銀,蓄些美女,你還要追究他不成?這世間之人,有誰不愛黃白之物,有哪個男人不愛美女?

錦衣衛迅速包圍了南棉花衚衕的一處宅院。無塵這會兒正在這兒和他纔買的美姬嬉戲,手提雪亮長刀的錦衣衛破門而入之時,他被嚇的動彈不得。過了會兒,黃黃的液體不斷流向地面,不大一會兒,地面上好大一灘水。

又一個嚇尿的,真他媽的沒出息!爲首的錦衣衛千戶輕蔑罵了聲,吩咐番役看牢無塵,自己帶着人把這宅院前前後後搜了一遍,搜出無數奇珍異寶,以及數十名年方十二三歲的纖弱小美人。

“我們已經夠沒人性了,你他媽的更狠!”千戶衝無塵啐了一口,“才這麼點兒大的丫頭,你也下得去手?”

這一口啐過去,無塵竟是毫無動靜。千戶覺着奇怪,湊過去細細看了,又伸出手指探了探鼻息,不由得破口大罵,“這不經嚇的,竟這般死了!”

千戶無奈,只好帶着被嚇死的無塵,和搜到的金銀財寶、美女們回去覆命。不只金銀財寶,還有幾本賬冊,上面記載着王公貴族們給無塵的名色饋贈。

賬冊、金銀財寶一上交,皇帝還有什麼不明白的。無塵哪是無慾無求的世外高人,分明是一貪得無厭的塵俗之人。皇帝嘆了口氣,橫豎無塵都已經嚇死了,就不再追究了吧。

無塵這一死,送晉王世子入宮的話張皇后自然不敢再提起。張皇后本是相信無塵真有幾分道行的,無塵一被嚇死,張皇后又疑惑了:這人說過的話,究竟是有幾分可信呢,還是毫沒來由呢?晉王的長子是不是真有龍氣,真會取代自己的兒子,成爲天朝的皇帝?

這些疑惑,沒人爲她解答。

宮中的醮壇無聲無息全被撤下,皇帝嚴令禮部,道錄司、僧錄司務必嚴格管理道士、僧人,不得任由市井無賴濫竽充數。

太皇太后語重心長勸告皇帝,“與其齋醮求子,不如廣納淑媛,以便開枝散葉。”皇帝吞吞吐吐的不肯應承,太皇太后看着生氣,把他攆走了。

晉王向太皇太后討要何華,“祖母,她若留在宮中,難保不爲人所害。”她壞了張皇后的大事,張皇后哪能輕輕放過她。張皇后敢害何鼎,就敢接着害何華。一個都人而已,要害起來實在太容易了。

太皇太后答應了。

何華出宮後,晉王要送她遠離京城,她不願意。“我要留在京城,等到張家兄弟人頭落地的那一天。”何華執着要求,“不管要等多久,我一定要等到這一天。”

殺人,總是要償命的。

晉王命人送她去了京郊一處皇莊。她不願走,那就不走吧。唯一的哥哥冤死,換了是誰,也放不下這份仇恨。

晉王回府之後,有些悶悶的,“哥哥是個好人啊,爲什麼明明知道張皇后做下惡事,還肯包庇她。”別的都不說,何鼎,不冤枉麼。

青雀搖頭,“不懂啊。你皇帝哥哥名聲很好,節儉、勤政、愛民,就是一遇到張皇后、張家,就什麼都不管不顧了。”

所以說,阿原和他爹、他哥哥頗有相似之處。他爹對萬貴妃一往情深,他哥哥對張皇后好的無以復加,他呢,一片癡心,只給了祁青雀。

“哥哥對她那麼好,她卻只會給哥哥惹麻煩。”晉王輕蔑提起皇后,“不知道哥哥會爲此煩惱麼?對哥哥毫不體貼。”

青雀微笑,“她就是這樣的人。”

一個能不斷向皇帝開口爲孃家弟弟謀利益的女人,一個孃家弟弟有了過錯只會拼命包庇的女人,你以爲她會有遠見卓識,或是溫柔的感情麼?她哪裡配。

她唯一的缺撼是沒有兒子。看看她的所作所爲,活該如此。若是她由一介平民被選爲太子妃、皇后,孃家因爲她而雞犬升天、橫行霸道、傷天害理,而她還能順利生下兒子,兒子再生下孫子,世世代代傳下去,那纔是沒天理。

“沒能整治到她,不甘心。”晉王對於那妄圖奪走愛子的惡毒女人,厭惡到了極點。

無塵死了,小聰聰保住了,可是那始作俑者,卻依舊安然無恙。

“只要你哥哥一天不變心,咱們便一天拿她沒轍。”青雀拍拍他,“血親之間,便是如此。我差點死在沈茉手下,可是我爹不肯下殺手,我便容忍沈茉繼續活着。”

只要皇帝還活着,只要皇帝還對張皇后情有獨鍾,張皇后就是安穩的。

晉王有些悶悶不樂。青雀拉他去看小聰聰,“四哥,兒子今兒個一直瞪着我看,好像認識我了。”晉王來了精神,“真的?兒子真是人如其名,聰明啊。”

滿懷希冀的湊到小聰聰面前,果然,小聰聰漆黑的眼珠盯着他不放,好像在跟他打招呼。晉王的心都快融化了,“小聰聰,我是爹爹,乖兒子,叫爹爹。”

青雀也湊過去,笑嘻嘻哄孩子,“小聰聰,乖寶寶,我是你娘,快叫娘。”

鍾嬤嬤從外頭走進來,這一幕盡收眼底。實在受不了這兩個傻子,鍾嬤嬤忍不住白了他們一眼。才滿月的孩子叫爹叫娘,要是真叫出來了,不得把你倆嚇着啊。

張皇后的兩個弟弟僱了大批僕從,在京畿地區開設店鋪,邀截過路客商,強買強賣,民怨沸騰。御史聞風彈劾之後,皇帝頭疼之下,把兩個小舅子召進宮,跟他們促膝長談,“阿延,阿鶴,勿使我爲外戚殺諫臣。”張延、張鶴對這皇帝姐夫原來是不怎麼害怕的,見皇帝神色異常嚴肅,心裡也有些着慌,跪在地上連連磕頭,“往後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之後這兩人還真是消停了一陣子,皇帝大爲欣慰。

張皇后則是不大好。她身邊暫時沒了無塵這樣的道人來指點,頓時很迷茫,不知該如何是好。自己能不能生下兒子,哪年哪月能生下兒子?晉王的兒子到底會不會造反,用不用除掉,如何除掉?

張皇后臉漸漸黃了,精神不濟。太醫替她開過藥方,她皺着眉頭喝下苦藥水之後,卻是根本不濟事,毫無起色。

苦藥水,治不了心病。

張皇后身體越是不好,太皇太后越是擔憂。“不論是誰生的孩子,只要是你的,王朝就有繼承人。”太皇太后把道理跟皇帝掰開了揉碎了講,“中宮嫡子固然好,便是都人子,也無妨。”

只要是皇帝的兒子,宮女生的也能做太子,也能做儲君。

皇帝成親將近四年,膝下猶虛,後宮又沒有嬪妃,這種情況已令太皇太后、朝臣們疑慮不安了。皇帝是立志做明君、做孝子的,令朝臣失望,令太皇太后傷心,他很過意不去。

一邊是夢月入懷而生、命格貴不可言的原配妻子,一邊是保護他、疼愛他的親祖母,皇帝夾在親人和愛人之間,很是痛苦。

“祖母要的,不過是曾孫子。”皇帝猶豫了、彷徨了,“是不是皇后生的,老人家並不關心。”

一天傍晚,皇帝在林間小徑上“偶遇”賈淑寧,賈淑寧含羞帶怯的迎上去請安問好。皇帝看着她豐滿的臀部,有片刻失神。這是宜子之相,宜子之相……

皇帝,太需要一個兒子,太渴望一個兒子了。

這天,賈淑寧如願以償,終於和皇帝春風一度,有了肌膚之親。

8 春光明媚二第117章 放過第48章 長者(三)8 春光明媚二第103章 選擇(二)第27章 祁玉(一)第88章 宮廷第185章第19章 寧國公(一)第120章 之翰第77章 宴會第68章 二十三年(二)第75章 失望第185章第174章10 索子一第93章 桂花煮栗子第46章 長者(一)第145章 聽話的好孩子第120章 之翰9 春光明媚三第100章 烤魚第184章第157章 回京第173章151 小明第43章 親事(二)第175章第37章 宸妃(二)第48章 長者(三)第70章 四哥第58章 獵物(二)第170章 妖妃第44章 未央宮(一)第55章 安心第46章 長者(一)第140章 小住第39章 沈復(二)第102章 選擇(一)第142章 放火(下)第76章 之翰第45章 未央宮(二)第120章 之翰148 大帽子第99章 令旨第160章 舅舅?表叔?第38章 沈復(一)9 春光明媚三第119章 爹第56章 元旦第126章 青雀的疑問第88章 宮廷第133章 倔第140章 小住第171章 狼狽第117章 放過11 索子二第34章 神劍(二)第57章 獵物(一)第110章 親迎2 雷雨夜二第125章 宣城伯府的宴會第139章 嘉名第175章7 春光明媚一第59章 十七年第163章 改元第178章第17章 初見(二)第155章 淘氣第34章 神劍(二)第110章 親迎第74章 襲擊第170章 妖妃第159章 舅氏第153章 鄧家148 大帽子第38章 沈復(一)147 就藩第160章 舅舅?表叔?第138章 小聰第101章 唯一第30章 拜師(一)第129章 青雀的得意第174章第22章 沈茉(一)第80章 前半輩子10 索子一第170章 妖妃第74章 襲擊第80章 前半輩子第124章 不管第182章第37章 宸妃(二)第66章 翠鳥4 豔陽天一第119章 爹第50章 母親第133章 倔第99章 令旨
8 春光明媚二第117章 放過第48章 長者(三)8 春光明媚二第103章 選擇(二)第27章 祁玉(一)第88章 宮廷第185章第19章 寧國公(一)第120章 之翰第77章 宴會第68章 二十三年(二)第75章 失望第185章第174章10 索子一第93章 桂花煮栗子第46章 長者(一)第145章 聽話的好孩子第120章 之翰9 春光明媚三第100章 烤魚第184章第157章 回京第173章151 小明第43章 親事(二)第175章第37章 宸妃(二)第48章 長者(三)第70章 四哥第58章 獵物(二)第170章 妖妃第44章 未央宮(一)第55章 安心第46章 長者(一)第140章 小住第39章 沈復(二)第102章 選擇(一)第142章 放火(下)第76章 之翰第45章 未央宮(二)第120章 之翰148 大帽子第99章 令旨第160章 舅舅?表叔?第38章 沈復(一)9 春光明媚三第119章 爹第56章 元旦第126章 青雀的疑問第88章 宮廷第133章 倔第140章 小住第171章 狼狽第117章 放過11 索子二第34章 神劍(二)第57章 獵物(一)第110章 親迎2 雷雨夜二第125章 宣城伯府的宴會第139章 嘉名第175章7 春光明媚一第59章 十七年第163章 改元第178章第17章 初見(二)第155章 淘氣第34章 神劍(二)第110章 親迎第74章 襲擊第170章 妖妃第159章 舅氏第153章 鄧家148 大帽子第38章 沈復(一)147 就藩第160章 舅舅?表叔?第138章 小聰第101章 唯一第30章 拜師(一)第129章 青雀的得意第174章第22章 沈茉(一)第80章 前半輩子10 索子一第170章 妖妃第74章 襲擊第80章 前半輩子第124章 不管第182章第37章 宸妃(二)第66章 翠鳥4 豔陽天一第119章 爹第50章 母親第133章 倔第99章 令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