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集。
自從英娘、莫二郎一家走後,林嬤嬤悉心照料青雀的日常起居,晚晚陪青雀一起睡覺。青雀白天像個小大人,到了晚上就流露出孩子氣的軟弱。每每把小身子拱到林嬤嬤懷裡,她便會格外安心,格外滿足,那柔順依戀的小模樣,讓林嬤嬤心軟的一塌糊塗。
楊閣老會帶着瑜哥兒、琪姐兒和青雀去書房,把典籍之中的精華之處細細講給他們聽,半分不枯燥。太爺爺洋洋灑灑的講着,三個孩子聚精會神的聽着,受益匪淺。
“太爺爺,我若不做個大有學問的小孩,簡直對不起您的名頭。”下了課,青雀一下子活潑起來,跑到太爺爺面前搖頭晃腦的發着感概,“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保,太爺爺您身兼三職呢,有您這位宮保尚書做老師,我若不能滿腹經綸驚才絕豔,那真是暴殄天物呀。”
“怎麼着,楊閣老這樣的當世大儒,教出了個不學無術的小學生?不成不成,不能給太爺爺丟人。”
玉雪可愛的小女孩兒,眉飛色舞,言辭生動,清脆的聲音如珠落玉盤,悅耳動聽,太爺爺看着這般鮮活的小青雀,心情飛揚愉悅。
瑜哥兒和琪姐兒原地坐着不動,看向青雀的目光中全是縱容。他倆本就比青雀略大,習慣以哥哥姐姐自居;自打經常一處玩鬧之後,交情漸深,頗見親呢。對青雀,他們既喜愛,又憐惜,很願意讓着她。
就連二少奶奶,見英娘也走了,莫二郎一家也走了,覺着青雀孤零零無依無靠的,待她也比從前有耐心。這不,盛夏過後,秋風漸起,她要到靈泉寺隨喜,特意提出要帶上青雀。
“靈泉寺供奉的是三世佛,極靈驗的。”二少奶奶熱心的推薦,“另外,寺內極清雅安靜,清泉、古樹、北魏佛塔,都值得一看。”
二少奶奶大展口才,不止把青雀說動心了,最後竟連楊閣老也來了興致,“那棟北魏佛塔確有玄妙之處,瑜哥兒,琪姐兒,小青雀,到時候太爺爺指給你們看。”
瑜哥兒、琪姐兒、小青雀都是喜笑顏開。又能出門,又能看風景,還能聽太爺爺講古,太值了!
二少奶奶聽了楊閣老的話,大大出乎意料,眼光閃爍,低頭無語。
不只楊閣老,連林嬤嬤也是常年鄉居,消遣極少。聽說要到靈泉寺隨喜,當面求了楊閣老,也一同前去。
二少奶奶心中頗爲煩燥,卻不好多說什麼,只能滿臉陪笑的湊趣,“如此,更加熱鬧了。”
到了這天,楊宅門前黑壓壓停着半街的馬車。楊閣老是省事之人,可是既有女眷和孩子們要出門,侍女、婆子、媳婦便要多帶。楊家主子連同青雀在內不過五人,不過隨行的僕婦衆多,聲勢極大。
楊閣老的馬車很寬大軒敞,瑜哥兒、琪姐兒和小青雀都坐了進去,一路之上說說笑笑,談談講講,頗不寂寞。
到了靈泉寺,瑜哥兒和琪姐兒跟着二少奶奶禮佛,楊閣老牽着小青雀,只看景色。二少奶奶實在是不懂,不禮佛,祖父你到靈泉寺做什麼?還有青雀,女孩兒家不敬神佛,哪家夫人太太能喜歡你。
林嬤嬤是極虔誠的,她不止自己逐處跪拜、上香,還特特的走過去勸說小青雀,“妞妞,快,過來拜拜。”-----其實她也想勸說楊閣老來着,不大敢。
青雀嬉嬉笑着,搖頭,“嬤嬤,這麼多人都有事要求佛祖保佑呢,佛祖可是太忙了。我心疼他,不給他添亂!我呀,凡事求自個兒,您說好不好?”
這是什麼歪理,林嬤嬤被她說的哭笑不得。
楊閣老微笑看着小青雀,欣賞讚嘆之意,流露無遺。王堂敬啊王堂敬,這孩子無論神情、語氣、行事做派都跟你像的很,卻比你討人喜歡多了。只是你竟不知道世上還有一個她,令人唏噓。
拜佛的拜佛,遊玩的遊玩,到了中午,都在靈泉寺吃齋飯。不知是齋飯格外味美,還是孩子們都餓了,總之胃口奇佳。青雀埋頭苦吃,一會兒功夫,她跟前的素炒扁豆就見了底。瑜哥兒幹掉一大海碗米飯,琪姐兒稱讚,“這五行蔬菜湯真見功力。”喝了兩小碗,還嫌不夠。
用過齋飯後本是要出寺回府的,二少奶奶忽想起大悲庵就在附近,也該過去燒柱香,添添香油錢。林嬤嬤陪同二少奶奶,帶着瑜哥兒、琪姐兒去了大悲庵,青雀問了問,“大悲庵有沒有好景緻?”聽說沒什麼特別之處,搖頭不肯去,跟在楊閣老身邊看北魏佛塔。
二少奶奶撫額。世上怎會有青雀這樣的小妞妞,靈泉寺有好景色,就肯賞光。大悲庵沒有,就不肯去了?敢情你一個小姑娘家,只顧着貪看景緻不成。
在大悲庵,二少奶奶恰巧遇上了曹集的曹大太太,便客客氣氣的見了禮,敘了話。曹大太太是寧國公府的姑娘,鄧麒的姑母,按着輩份青雀應該稱呼一聲“姑奶奶”的。二少奶奶看在青雀的份上,對曹大太太應酬的很周到。
曹大太太面有悽色,“家母年邁,這些日子身子不大爽快。子孫們皆是憂心,京城的大嫂在家吃齋唸佛,大侄媳婦更是帶着兩個姐兒到西山清淨庵住着,每日布衣蔬食,在佛前虔誠祝告。我雖是出嫁女,卻是做母的,論起孝心來,難不成竟比不上大侄媳婦?我也在大悲庵做做早課晚課,替家母修修功德,只願她老人家身子康健,長命百歲。”
二少奶奶嘆息,“您這份孝心,感天動地。有您這樣的孝女,寧國公夫人定會身子大好了,福壽雙全。”
林嬤嬤在旁聽着,心裡咯登一下。曹大太太這番話可不是隨口說說的,分明是衝着小青雀。寧國公夫人是青雀的曾祖母,她這一生病,世子夫人在家吃齋了,世孫夫人帶着女兒乾脆到清淨庵修行了,連曹大太太這出了閣的庶女都要做出這幅姿態,青雀呢?
若是青雀一切照舊,難免不被人譏笑,“眼裡沒長輩,目中無尊長”。若是青雀也跟着到大悲庵住着,呸!孩子才走了養母、英娘,成了小可憐,再到這冷冰冰的庵堂住着,要命呢。
她再裝的像個小大人,內裡究竟還是個孩子啊。林嬤嬤想起青雀一到了晚上就流露出來的軟弱,拱在自己懷裡一動不動的小身子,心疼的不行。
這什麼狗屁寧國公府,不通人性!硬生生把孩子的親孃逼走了,這會子又來逼個六七歲的孩子!林嬤嬤紅了眼圈,忿忿瞪了曹大太太一眼。
曹大太太哪會理會林嬤嬤這麼個下人的眼神,她正看着二少奶奶,爲難的說道:“依理說,青雀也是該爲曾祖母儘儘心的。卻不知,貴府老爺舍不捨得?”
“家母膝下唯有大哥、二弟兩個兒子,二弟一家遠在寧夏,常年不回京城。大哥家裡的女眷,唯有大嫂、大侄媳婦和兩個姐兒,再餘下的,就是青雀了。”
“若貴府老爺過於疼愛青雀,實在捨不得她,我也無話可說。不過,對青雀的名聲不大好呢,好說不好聽。”
林嬤嬤在旁聽着,牙癢癢。
二少奶奶涵養好,微笑回答,“青雀雖是家祖父的小學生,可也是寧國公府的姐兒,寧國公夫人抱恙,她這做曾孫女的,豈會不憂心?”
曹大太太皮笑肉不笑,“青雀是有良心的好孩子,自是憂心的。”
不鹹不淡的敘過話,二少奶奶款款站起身,神色從容,“天色不早,請恕我竟要先告辭了。”曹大太太無可奈何,只好任由二少奶奶飄然離去。
二少奶奶回到靈泉寺,自是一五一十稟報過楊閣老。楊閣老溫和說道:“早課晚課,吃齋修行,在家裡做也是一樣的,只要心裡虔誠便好。既然寧國公夫人抱恙在身,小青雀這些時日便吃素罷,另外,替寧國公夫人抄錄《金剛經》,供奉佛前。”
林嬤嬤大喜,忙討了這差使,親到大悲庵,鄭重告訴曹大太太,“青雀聽說寧國公夫人身子不大爽快,心情鬱郁,神色不歡。從今日起,到寧國公夫人身子大好之前,青雀便在家裡吃素了,絕不茹葷。曹大太太您不知道,小青雀本是無肉不歡的,可孩子孝順啊,爲了曾祖母,連肉都不吃了。”
林嬤嬤把一通門面話說的無比堂皇,之後,施施然離去。
曹大太太氣了個仰倒。林嬤嬤走後半晌,她才顫微微說道:“楊閣老一向嬌慣她,她在楊家吃肉還是吃素,外人哪裡知道?”
過了一個月,楊閣老命人送了一卷《金剛經》給曹大太太,“妞妞親手抄的,雖是筆法稚嫩,卻是一片真心。”
曹大太太沒法子,只好戰戰兢兢向京城的嫡母覆命。她雖出嫁多年,曹家無權無勢,她要倚仗孃家的事且多着呢,實在不敢違了嫡母的心意。
京城寧國公府,國公夫人荀氏摔了手中的茶盞,大發雷霆,“我熬了一輩子,到頭來連個小丫頭都管不了!”
荀氏嫁了個有能爲的夫婿,替她掙來國公夫人的榮耀。兒子、孫子一個比一個孝順,兒媳婦、孫媳婦在她面前全是恭恭敬敬、惟命是從。唯一不趁心之處,就是心愛的孫子偷娶了水性楊花的女人,生下一個野丫頭。
這野丫頭來路本就不正,性情尤其不堪。絆倒親祖父、親叔叔,對於曾祖母,她看都不看一眼!
荀氏對青雀的厭惡,早在見到她之前就已是極濃重。見到之到,更是到了深惡痛絕的地步。
“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青雀雖是鄧麒的親生女兒,還和鄧麒長的極像,荀氏卻是想起她就煩,恨不得這世上從來沒有她。
“我是堂堂寧國公夫人,那野丫頭的曾祖母,能拿她沒辦法?”荀氏怒髮衝冠,厲聲喝斥,“去,告訴那個沒用的,我已奄奄一息,熬不過這個年!”
世子夫人孫氏低眉順眼的答應着,急急去了。荀氏口中“那個沒用的”,說的是嫁在曹集的庶女曹姑太太,趕緊的給曹姑太太送去一封急信,便是了。
送出信,在荀氏面前小心翼翼服侍許久,見荀氏氣哼哼躺下了,孫氏方纔脫身出來,料理了一回家務。
晚上孫氏心頭煩燥,命人請了世子鄧暉進來商議,“母親心緒不寧,這可如何是好?”鄧暉皺眉道:“要你做什麼?孝順母親、服侍母親,本是你份內之事。”
孫氏忙道:“我便是再怎麼疲累,也不敢抱怨!只是母親一直這般生氣,怕她老人家氣壞了身子,心中不安。”
鄧暉也無奈,“父親、麒兒都在宣府,母親想是心裡不痛快,你多勸解便是。這麼些年了,但凡父親不在家,母親總是會焦燥些,你又不是不知道。”
孫氏頭都大了,“母親只和青雀見過一面,也不知怎麼的,就惦記上那孩子了,定要把青雀送到庵堂去。若依着我,孩子不聽話,只管日復一日月復一月的慢慢教,水滴石穿,總有她醒悟成人的那一天。這才六七歲的孩子,又沒個親孃在身邊,若到庵堂修行,未免苦了些。”
鄧暉臉色一滯,連連擺手,“這事我不管!外院歸我,內院歸你,青雀是個丫頭,怎麼教養她,你拿主意。”
父親要把孩子寄養在楊家,母親一會兒鬧着要把孩子接回來,一會兒鬧着要把孩子送到尼庵,你讓我怎麼辦?兩位我都惹不起!
不等孫氏答話,鄧暉已灑脫的站起身,揚長而去。
孫氏總不能上去追他,只能眼睜睜看着他走了。事到如今,只盼着楊閣老能體諒一二吧。否則,寧國公府真是家無寧日。
楊集。
曹大太太坐在客廳裡,拿帕子拭着眼淚,“家母已是年過六旬,年邁體衰,臥牀不起。她老人家平日總是少氣無力的,只有聽到曾孫女們親到庵堂,日夜在佛前爲她祈福,纔會露出欣慰的笑容……”
二少奶奶眼中閃過絲惱怒。曹大太太話說的這般露骨,楊家若再不同意青雀去庵堂,簡直成了別有用心,離間骨肉。
這是逼到家門口了。
青雀住哪兒,二少奶奶不會放在心上。可如此這般逼迫楊家,二少奶奶是極爲在意的。
二少奶奶板着臉,命侍女到楊閣老面前稟報,“曹大太太的話,原封不動的帶過去,一個字不許多,一個字不許少。”侍女曲膝答應,盈盈離去。
曹大太太忐忑不安的等着,二少奶奶讓着她喝茶用點心,客氣而冷淡。
沒多久,侍女回來了,“老爺吩咐,便遂了寧國公夫人的心意,青雀到大悲庵住上數日。”
曹大太太欣喜若狂,滿面春風告訴二少奶奶,“如此,我在大悲庵等着了。”連連道謝,心滿意足的走了。
書房裡,青雀笑咪咪安慰神色不虞的楊閣老,“太爺爺,除了不能吃肉,沒別的不好。橫豎我也住不了多久,過不幾天便回來陪着您。”
話說完後歪頭想了想,改了口,“不是,是煩着您。”嘻嘻一笑,天真可愛。
楊閣老捏捏她的小臉蛋,心裡實在不明白,這麼好的孩子,怎麼寧國公夫人這做曾祖母的會厭煩至此?孩子好好的在楊集住着,她滿心不服氣,硬要把孩子逼到清冷的庵堂受苦。
這一刻,楊閣老忽有些同情起青雀的親孃。她若不能毅然決然離了鄧麒,或許會和青雀一起,在寧國公夫人的淫威之下苟延殘喘,永世不得超升。
楊閣老神色怔忡,青雀笑嘻嘻湊了過來,“別呀,太爺爺,這總比我被送回去強,是不是?”
楊閣老把這懂事的孩子攬到懷裡,悠悠嘆息,“妞妞,你必有後福。”
林嬤嬤抹着眼淚,給青雀打點行裝,準備車馬,第二天便要上大悲庵去。瑜哥兒、琪姐兒知道後,都說到佛堂淨淨心沒什麼不好,也想分別到靈泉寺、大悲庵小住。二少奶奶嚇的魂兒都沒了,“琪姐兒,庵堂苦的要命,不許瞎想!”厲聲訓斥着,把一雙兒女喝住了。
第二天,青雀輕車簡從,一大早就出了門。臨分別的時候,青雀得意的跟太爺爺吹噓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便是這樣的啦。太爺爺,我是要做大事的人!”
太爺爺憐愛摸摸她的小腦袋,把她抱上了車。
青雀的馬車離去之後,太爺爺站在門前,心情如眼前這秋景一般蕭瑟。王堂敬,莫說是我了,便是你在跟前,咱們也難把鄧家人怎樣。青雀,她究竟是鄧麒的親生女兒。
這會兒,青雀該到了大悲庵了吧?吃上飯沒有,素菜可不可口?中午,楊閣老吃着飯,沒滋沒味的。
青雀這會兒到了大悲庵,不過,沒有午飯。“你來晚了,庵裡沒備你的飯。”到了之後,隨行的小丫頭就被另外安置,青雀被一位面無表情的沙彌尼帶到一個偏僻的小屋子,屋裡只有一張木板牀,牀上除了一張薄牀單,連被子都沒有。
沙彌尼冷冷站着,等着聽青雀的驚呼聲,等着青雀大吵大鬧。
青雀往四周看了看,禮貌的衝沙彌尼道了謝,別的什麼也沒說。
沙彌尼忍不住提醒她,“住在這兒,會很苦的。”
青雀笑了笑,“我也不是來享福的。”
媽的,我在太爺爺家纔是享福呢,有人費盡心思把我弄到這兒,不就是爲了讓我吃苦麼?
看你能忍多久!沙彌尼哼了一聲,轉身走了。
“中午沒有我的飯,晚上也不會有吧。”青雀摸摸鼻子,信步出屋,在前後左右轉了一圈。這裡很偏僻,但是並沒什麼野果可摘,也沒種着菜,想找點吃的,看來是比較難。
再往前走,前方出現一條小溪。“有吃的了!”青雀來了精神,挽挽袖子,折下一枝樹枝,懷中取出小匕首削尖了,站在溪邊,凝神往水裡看。
水裡一條黑色的影子閃過,青雀眼疾手快,伸出樹枝j□j水中。一道優美的弧線揚起,“好肥的魚呀!”青雀眉花眼笑。
拿匕首剖了魚,掏乾淨內臟,青雀喜滋滋到了溪邊石頭坐下,拿出懷中火折,燃起拾來的木柴,架火烤魚。
“可惜沒有鹽,還有,沒有肉,沒有菜。”青雀盯着漸漸散發出香味的烤魚,心裡遺憾。
估摸着差不多烤熟了,青雀試探着咬了一口,“鮮掉眉毛!”小女孩兒歡呼一聲,又咬了一口,吃的興高采烈。
“丫頭,怎麼能吃獨食呢。”青雀耳中聽得一聲優美低沉的女子聲音,眼前一花,面前的大石頭上盤腿坐着位比丘尼打扮的青年女子。這女子相貌極好看,肌膚瑩白如玉,一又丹鳳眼微微上翹,勾魂奪魄。
“天呢。”青雀張大嘴巴吃驚了半晌,嘖嘖讚歎,“你若留起一頭青絲,會好看死的!”
比丘尼娥眉微蹙,這是個什麼孩子,自己這麼着個出場,她注意的居然是好看不好看!
比丘尼毫不客氣的伸手索取,“分我一半。”青雀盯着她的手看了好一會兒,“手如柔荑,說的就是你了。”很大方的分了比丘尼一半烤魚。
“可惜沒有鹽。”兩人吃着吃着,不約而同的抱怨。
抱怨完,相互看看,展顏一笑。
“我看你蠻順眼。”吃着魚,比丘尼漫不經心的說道:“小丫頭,我收你做徒弟吧,教你最上乘的武功。”
青雀歡快的把最後一口魚吃完,小樹枝扔掉,笑咪咪看向美貌的比丘尼,“我不缺師父,缺娘。你做我娘好不好?”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曹某到此一遊和唐唐送的地雷,謝謝唐唐給舊文送的地雷。
好肥的一章,撒花撒花。
我寫的慢,入v三更對我來說還是很費勁的,這兩天都沒怎麼出門。現在我要出去轉轉,今天只有這一更了。l3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