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放過

寧國公府這會兒真是人心惶惶。鄧家之所以能在京城立住腳跟,成爲京城勳戚中的新貴,靠的是誰?寧國公啊。是寧國公數次佩將軍印出徵,功無不克,戰無不勝,鄧家纔有了這鮮花着錦、烈火烹油的富貴日子。寧國公冷不丁一下大理獄,鄧家這些兒孫們全懵了。

荀氏昏倒之後,很快被救醒。醒來之後的荀氏跟變了個人似的,也不罵人了,也不發狠了,拉過鄧暉掉眼淚,“你父親怎樣了?暉兒,你快設法救你父親回來。咱們這個家,不能沒有你父親啊。”

到了這要命時候,香秀,祁玉,祁青雀,這些一直讓荀氏恨得咬牙切齒的人,都不重要了。寧國公這一家之主,鄧家的頂樑柱,纔是荀氏關心的。荀氏腦子再怎麼不清楚,也知道她的富貴榮華全系在丈夫身上,兒孫們的前程,也全系在丈夫身上。

鄧暉很無奈,“母親,範大人鐵面無私,不許通融,我想探監都不能夠!至於父親入獄的原由,範大人半句不肯透露,只說聖意如此。這種情形,想四處打點都不行,除非……”

“除非什麼?”荀氏急切的追問。

“除非,晉王肯到御前求情。”鄧暉硬着頭皮,吞吞吐吐說道。

荀氏怔了一會兒,暴怒起來,厲聲喝道:“休想!鄧暉,想讓我衝祁家人低頭,去求祁家那丫頭,我死也不肯!我,我寧可你父親……不對,總有別的法子,你再想法子去!”

鄧暉苦笑,“有什麼法子。母親,事涉宮廷,父親又是這麼個身份,連內閣大臣們都不敢過問。除了求助晉王,真是沒有別的路。”

荀氏“呸”了一聲,“普天之下,只有晉王識得皇帝陛下麼?岐王、益王、衡王難道不是陛下的弟弟,壽寧伯難道不是陛下的岳家?能向陛下求情的人多着呢。”

張皇后的父親一開始任都督同知,後來被封爲壽寧伯。皇帝和皇后伉儷情深,對壽寧伯也極爲尊重。壽寧伯若肯開口說句話,用處大着呢。

鄧暉抹抹額頭的汗,“您也說了,岐王、益王、衡王是陛下的弟弟,那不也是晉王的弟弟?咱家和諸王有什麼交情,能讓他們越過晉王相幫?至於壽寧伯,他天性謹慎,想要通過他往宮裡遞話,行不通。”

荀氏纔不管這麼多,立逼着鄧暉設法營救寧國公出獄。鄧暉急的不行,衝口說道:“您若不進宮,父親也到不了這一步!父親還不是被您給害的!”

“你這逆子!”荀氏大怒,掄起柺杖要打鄧暉。鄧暉從小就孝順,大半輩子不過忤逆這一回,見荀氏發怒,心虛的跪下,“母親您打兒子兩下出出氣吧,莫氣壞自己。”荀氏惱他出言不遜,當真掄起柺杖,狠狠打在他背上。

“祖母威風!”鄧麒、鄧麟、鄧天祿、鄧無邪等兄弟四人從外頭進來,齊刷刷站在一處,“先是把祖父送進大理獄,又把父親打傷,祖母您威風凜凜啊。”

這兄弟四人身量相仿,都是高大挺拔,英氣勃勃。四人同樣穿着玄色長袍,同樣神情凝重,荀氏和鄧暉不約而同擡眼望去,心中都是一寒。

鄧麒、鄧麟是嫡出,鄧天祿、鄧無邪是庶出,平時雖是客客氣氣的,卻從沒有過像眼前這樣肩並肩站在一處,同心合力,共同進退。

看來,這四個小子是鐵了心了。鄧暉心中一陣茫然。

荀氏定下心神,眼光挨個掃過鄧麒、鄧麟、鄧天祿、鄧無邪,“從小到大,祖母是如何疼愛你們的?如今長大了,翅膀硬了,敢跟祖母叫板了,是不是?”

年紀最小的鄧無邪笑道:“祖母言重了。我們哥兒幾個哪是跟您叫板,分明是來央求您的。祖母,求您高擡貴手,放過祖父吧。”

鄧麒、鄧麟、鄧天祿三人無聲的望着荀氏,目光中掩飾不住的譴責之意。

荀氏手中的柺杖重重往地上一頓,怒道:“你祖父待我何等無情,你們怎不說他?我操勞半生,兒孫滿堂,他忍心把我關進翠竹庵!便是這樣,我又何嘗真正怨他了,如今他下了獄,我比你們都着急!你們也不用這麼看着我,我在翠竹庵吃齋唸佛,太皇太后宮中差人來傳我,我能不去麼。見了太皇太后,我敢不實話實說麼。這是你祖父命裡的劫數,須怪不得我。”

荀氏真是很委屈。她在孃家做姑娘的時候,父母、兄長疼愛嬌慣,沒吃過苦,沒受過氣。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父親荀將軍冷眼看了鄧永不少時日,覺着這青年人又能幹又忠厚,往後一定前程大好,才欣然許嫁愛女。果然,鄧永沒讓荀家父女失望,他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掙來封妻廕子,掙來一片錦繡。

要說荀氏有什麼不如意的,那就是丈夫曾經喜歡過香秀,念念不忘香秀。可即使這樣,荀氏也沒想讓丈夫下大獄呀,荀氏覺得自己實在冤枉。

荀氏老淚縱橫,“你們一個兩個的全都怪我,難道我願意這樣?最心疼你祖父的人,不是你們,是我!”

鄧天祿已經忍耐半天了,聽見荀氏這話,上前一步,沉聲道:“既然祖母不是存心和祖父爲難,不願祖父身陷囹圄,那便好辦了。我們想救祖父,是有心無力;祖母若想救祖父,卻是輕而易舉。”

鄧麒、鄧麟等人依舊靜靜看着荀氏,鄧暉卻是羞愧的低下頭。想救父親,便要委屈母親,唉,做兒孫的沒用啊。

荀氏警覺的看向鄧天祿,“想讓我怎樣?”這幫沒志氣的,莫非真要巴着那死丫頭,逼我出家?

鄧天祿誠懇說道:“無他,求祖母向寧壽宮上道表章,收回自己曾經說過的話。如此,祖父定能安然無恙。”

荀氏臉色變幻不定,顯是心中天人交戰,不知該如何取捨。鄧暉心中不忍,強拉着鄧麒的胳膊,把他拉了出來,“麒兒,你祖母打小是怎麼疼愛你的,你忍心她老人家如此?你去趟晉王府,把這事了了。”

鄧麒虛心請教,“父親,兒子到了晉王府,該說些什麼?”

鄧暉臉紅了紅,含混道:“能說什麼,不過是求情。”那是你閨女,你真說出話來,難道她好意思不理會。

鄧麒臉色一冷,搖頭,“我沒臉這麼做。父親,先是沈荷往寧壽宮上了道表章,接着是太皇太后召見祖母問話,矛頭都直接指向妞妞。祖母、沈荷同流合污,跟妞妞過不去。”

“妞妞新婚才幾天?纔到夫家,正是難以立足之時,祖母偏要這麼着,哪有半分長輩的慈愛之心?父親,做長輩的,不都盼着自己的孩子好麼。”

鄧暉大爲頭疼。他和青雀只打過一回交道,就是青雀小時候拿絆馬索絆他。鄧暉一直覺得這小丫頭未免有些調皮,卻也蠻有趣,可是荀氏不喜青雀,他也沒辦法。

鄧暉覺得青雀應該寬容大度的放過寧國公府,放過她的曾祖父曾祖母。可是青雀若不肯寬容大度呢,鄧暉拿青雀一點辦法也沒有。

“父親,兒子知道您孝順。”鄧麒認真說道:“反正如今已是這樣了,您看着辦。若不想任由祖父身陷囹圄,祖母總是要受些委屈的。”

“什麼委屈?”鄧暉惴惴不安的問道。

“您陪着祖母返回夏邑老家,終身不回京城。”鄧麒說的很乾脆。

“不成!”鄧暉想也不想,直接拒絕,“你祖母年事已高,哪能禁得起長途跋涉?萬萬不可!”

“或許,祖母在京郊寺廟出家,終生不再回寧國公府。”鄧麒慢吞吞說道。

鄧暉氣的頭昏,揮起巴掌扇到鄧麒臉上,“你個沒良心的臭小子!”要麼回老家,要麼出家,總之就是終生不許回來,再也享不了天倫之樂!臭小子,那可是你親祖母。

鄧暉用力不小,鄧麒半邊臉都被打紅了,還有五個清晰的指頭印。鄧麒性子上來,叫道:“您也犯不上打我,乾脆您在寧國公府服侍祖母,我到大理獄服侍祖父,一輩子就這樣罷!”鄧暉氣的又想打他,胳膊掄到半空,無力的垂下。

鄧暉低下頭,揹着手,少氣無力的走了回去。

屋裡,荀氏被鄧天祿等人勸之再三,倔強的不肯提筆寫請罪表章。鄧天祿怒極而笑,“如此甚好!祖父在獄中受折磨,祖母在家中享福吧!”一手拉着鄧麟,一手拉着鄧無邪,氣沖沖出了屋。

荀氏連生氣、憤怒的精力也沒有了,這是親孫子啊,自己從小疼到大的親孫子!一旦自己這做祖母擋了路,他們便是這般翻臉無情。

這偌大的寧國公府,還能容得下自己麼?絕望的感覺,慢慢襲上荀氏心頭。

不說寧國公府容不容得下自己,若是死老頭子一直被關在大理獄,這座寧國公府還保不保得住?荀氏背上一陣陣發涼。

寧國公府還在猶豫不決,安陽侯府卻是很快下了決心。安陽侯夫人把族人、孃舅、自己孃家兄弟全部請來,衆人齊齊威逼之下,安陽侯迫不得已,只好答應把沈荷休了,連同沈荷所生的兩個孩子一起,送到西北流放地,還給沈家。

沈荷抱着兩個粉團兒一般的兒子,母子三人哭成了淚人。怎麼會這樣呢,怎麼會是這麼個結局,沈荷哀哀哭泣,實在想不通。

“娘,西北在哪?”懷裡的小兒子抽抽噎噎問道。他雖小,也知道自己要被送往西北受苦。西北,那是個什麼地方啊。

沈荷看着小兒子粉粉嫩嫩的一張臉,快瘋了。這樣的孩子若是到了西北,哪裡還有活路?泡在蜜罐裡出生的孩子啊。

一個頎長的人影悶悶走了過來。沈荷懷中的兩個兒子看到他像看到救星一樣,大聲叫着“爹爹”。那人慢慢蹲□子,苦笑着,把兩個孩子接了過去。

“我送你們到西北,安頓好了,我再回來。”沈荷的夫婿、安陽侯的庶子葉知盛,簡短說道。

沈荷的心一點一點沉下去,忿忿質問,“是誰說宮裡本有這個意思,咱們只需推波助瀾便可?是誰親口說的,這功勞是穩穩的,不要白不要?”

葉知盛輕輕拍着兩個哭鬧的兒子,冷冷道:“是誰告訴你寧國公府諸多內情?是誰告訴你祁青雀性子光明磊落,這種人最易對付?”

我信錯了人,你也信錯了人。咱們,全都錯了。

你想替沈家復仇,我這毫無建樹的庶子想要出人頭地,咱們急吼吼的出了手,結果你被放逐到西北苦寒之地,我失了嬌妻愛子,咱們,全都一敗塗地。

沈荷咬咬牙,“我死不足惜,孩子有什麼錯?夫君,你若還念夫妻之情,讓我去見見晉王妃。我一頭碰死在她面前,求她放過兩個孩子。”

葉知盛看看蓬頭垢面、蒼白憔悴的沈荷,心有不忍,“那又何必?”雖是這麼說,卻把懷中的孩子抱的更緊。

葉知盛抱着兩個兒子,眼睜睜看着沈荷上了馬車。

沈荷坐到馬車上,淒涼的笑起來。

到了晉王府,沈荷沒費多大力氣,就見到了晉王妃。

“說吧,指使你的人是誰。”青雀站在臺階上,居高臨下看着沈荷。

沈荷沒想到她如此直截了當,詫異的擡起頭,臉上沒了血色。

沈荷猶疑良久,顫聲道:“男人在外頭做的事,我哪裡知曉?我不過是內宅婦人,公公、夫婿怎麼說,我便怎麼做,不敢違背。”

青雀神色淡淡的,“你若不說,可以走了。”

沈荷狠了狠心,連連叩頭,“王妃,我死不足惜,求你饒過我的兒子!他們還是孩子,什麼也不懂!”

“你這話,說晚了。”青雀慢悠悠說道:“你在上書寧壽宮之前,便應該把你兩個兒子託付給值得依賴的人,帶他們到安全的地方,知道麼?”

沈荷驀然擡頭,迎面是青雀譏誚的目光。

“王妃,我有內情回稟。”沈荷乞憐不成,轉而想告秘,“我是受了挑唆,纔會冒犯王妃!我孃家大姐沈茉說……”

“你不說我也知道。”青雀打斷她,“這些不必提,我自有道理。我只想知道,宮裡那人是誰?”

沈荷能把奏章遞到寧壽宮,沒有安陽侯父子的允許,她做不到。安陽侯父子若得不着好處,哪會冒冒失失出這個頭?背後一定有人,而且,十有八,九,是宮裡的人。

沈荷擡頭恨恨看着青雀,你明知道我不能說,我不敢說!我若說了,更會死無葬身之地!

沈荷仇恨看了青雀半晌,突然向旁邊的石壁撞去!祁青雀,你是晉王妃,你厲害,是不是逼出人命來,你也會安然無事?

“有膽色。”青雀嘖嘖。沈復的女兒竟能慷慨赴死,刮目相看啊,刮目相看。

用不着青雀動手,早有近衛敏捷的撲過去,把沈荷死死按住。沈荷絕望的掙扎着,心中悲憤,怎麼,連死都死不成麼。

“送回安陽侯府。”臺階上的晉王妃清脆吩咐,“她若真想死,回葉家死去,莫髒了我晉王府的地。”

下一次的更新,在明天早上八點。

留言都看了,撓頭,不知是不是我講故事的方法有問題,引起一些誤會。

我再想想哈。l3l4

第166章 守備南京第41章 風骨(二)第187章第141章 放火(上)第58章 獵物(二)第72章 較量(二)第46章 長者(一)第186章第91章 輕敵151 小明151 小明第177章第188章第121章 母子第161章 說客第163章 改元第111章 廟見第76章 之翰第96章 討債3 雷雨夜三第163章 改元第177章第120章 之翰第156章 小勇4 豔陽天一第131章 鄧麒的憤怒第175章第18章 初見(三)第133章 倔第139章 嘉名7 春光明媚一第136章 兩樁喜事第111章 廟見第54章 林家(二)第81章 前半輩子(二)第70章 四哥第164章 履新第141章 放火(上)第87章 封賞第168章 時光第106章 嫁妝(二)第45章 未央宮(二)第167章 離別第184章第31章 拜師(二)第26章 父女(二)第98章 盛譽第102章 選擇(一)第35章 神劍(三)第111章 廟見第171章 狼狽第118章 蒼茫148 大帽子第43章 親事(二)第132章 婚事第159章 舅氏第87章 封賞第88章 宮廷第16章 初見(一)第78章 宴會(二)第75章 失望第143章 何鼎第20章 寧國公(二)第157章 回京第16章 初見(一)第20章 寧國公(二)第79章 真相第115章 入獄第182章9 春光明媚三第48章 長者(三)第29章 祁玉(三)10 索子一第78章 宴會(二)第69章 二十三年(三)第14章 三年(二)第82章 張佑第88章 宮廷第36章 宸妃(一)第20章 寧國公(二)第135章 神棍7 春光明媚一第54章 林家(二)第93章 桂花煮栗子第172章第66章 翠鳥7 春光明媚一第97章 接風第19章 寧國公(一)第181章第175章第39章 沈復(二)第17章 初見(二)第52章 利器第182章第39章 沈復(二)第164章 履新第71章 較量第174章第32章 拜師(三)
第166章 守備南京第41章 風骨(二)第187章第141章 放火(上)第58章 獵物(二)第72章 較量(二)第46章 長者(一)第186章第91章 輕敵151 小明151 小明第177章第188章第121章 母子第161章 說客第163章 改元第111章 廟見第76章 之翰第96章 討債3 雷雨夜三第163章 改元第177章第120章 之翰第156章 小勇4 豔陽天一第131章 鄧麒的憤怒第175章第18章 初見(三)第133章 倔第139章 嘉名7 春光明媚一第136章 兩樁喜事第111章 廟見第54章 林家(二)第81章 前半輩子(二)第70章 四哥第164章 履新第141章 放火(上)第87章 封賞第168章 時光第106章 嫁妝(二)第45章 未央宮(二)第167章 離別第184章第31章 拜師(二)第26章 父女(二)第98章 盛譽第102章 選擇(一)第35章 神劍(三)第111章 廟見第171章 狼狽第118章 蒼茫148 大帽子第43章 親事(二)第132章 婚事第159章 舅氏第87章 封賞第88章 宮廷第16章 初見(一)第78章 宴會(二)第75章 失望第143章 何鼎第20章 寧國公(二)第157章 回京第16章 初見(一)第20章 寧國公(二)第79章 真相第115章 入獄第182章9 春光明媚三第48章 長者(三)第29章 祁玉(三)10 索子一第78章 宴會(二)第69章 二十三年(三)第14章 三年(二)第82章 張佑第88章 宮廷第36章 宸妃(一)第20章 寧國公(二)第135章 神棍7 春光明媚一第54章 林家(二)第93章 桂花煮栗子第172章第66章 翠鳥7 春光明媚一第97章 接風第19章 寧國公(一)第181章第175章第39章 沈復(二)第17章 初見(二)第52章 利器第182章第39章 沈復(二)第164章 履新第71章 較量第174章第32章 拜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