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

“我沒那麼傻。”

說笑兩句,對着奇形怪狀的花燈點評幾句,眼見着盧雲華不提禁令的事,陳佑仔細想了想,還是主動開口了:“修改官員經商律令的事情……”

“今天先不談政事了,好麼?”

盧雲華將目光從眼前的燈樹上收回,扭頭看着陳佑,打斷了他的話。

陳佑愣了一下,他迴應着盧雲華的目光,輕聲答道:“好。”

上元節一過,首先是官家敕命宰相宋敏貞知樞密院事,之後焦繼勳和李繼勳並以本官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

隨後,中書頒行《審官符》,設立審官院,吏部尚書、參知政事趙普兼判審官院,主持審定京官官制。

按照規矩,設立新的機構、官職,都得皇帝發敕,不過兩府逾矩也不是這一回了,而且還有“審官院爲臨時差遣,官制定下便會裁撤”作爲藉口。太后沒意見、官家不反對,事情就這麼辦了下來。

樞密院六司是新設立的,人員職事清楚明晰,本次審定官制先從樞密院開始。

首先是樞密都承旨沒了,使、副使、同知往下直接就是六司司正,對標尚書六部,但品級定爲從三品。

司正下面是丞,相當於六部侍郎;再往下是諸案主事,幹得是六部郎中的活,但品級上和員外郎對等;然後是主簿,最低爲錄事。

以上這些,都是流內官,至於流外官,太過複雜,元可望等人還沒來得及整理。

審官院發出樞密院某司員額職事詳定表單,通報給該司及少府監;該司將名冊交給審官院,轉至吏部書寫告身等;少府根據員額職事鑄造官印和符契等物,送往吏部;吏部把新的官印、告身、符契交給該司,同時收回舊的官印等物銷燬。

這一套流程走完,大約需要兩到三天時間。

照理說六品以上職事都需要官家下敕,不過現在只不過是換一個名稱罷了,直接就宋敏貞和陳佑簽署命令,轉都堂下發吏部。

等樞密六司梳理完,就沒陳佑什麼事了,他做得最多的就是去書院講課。

當初講課的時候他還喜歡留題目讓聽課的學生寫,現在早就把這個愛好拋棄了。

主要原因是現在聽課寫作業想給他留下印象的人太多,留一次作業要花費大量時間來批改,不值當。

這天陳佑講完課沒有在書院多留,直接坐着馬車返回洛陽城。

穿過一片荒地,道路兩旁出現了在田野裡忙碌的農夫。

看過去一片茫茫,叫人心生渺小之感。

周山書院旁邊已經慢慢有了一個小村落,但書院到洛陽城之間的這段路程還是太悽清了些。

要想熱鬧也容易,修一條官道經過這裡,然後再在離城半天路程的地方建一個驛館,就能變得熱鬧起來。

不過現有的官道都好些年沒整修過了,有些閒錢大多拿去疏浚河道。

去年秋天,汴河、五丈河、蔡河等水運之路沿途各州相繼上報治下河道需要疏浚。兩府考慮到今年可能要對定難軍用兵,當時稅賦還沒收齊,還不知道能有多少結餘,就暫且壓了下來。

一月底,戶部、太府寺、稅務監合計之後,認爲疏浚河流沒什麼問題。

兩府討論了好幾次,終於下定決心疏通河道。

於是在二月初二令丹、鄜、延、坊、同等州發丁夫疏浚洛河、清河,發徐、宿、宋、單等州丁夫數萬浚汴河。

修汴河是爲了南方糧草能順利從水路運輸,修洛河、清河是爲了方便之後對定難軍的戰爭——以疏浚河道的名義徵發民夫,等戰爭打起來需要轉運糧草的時候可以直接用上。

至於五丈河、蔡河之類的,先等等吧,國家統一更重要。

對兩府來說,這次征討定難軍尤爲重要,如果能取得大勝,都不需要徹底平定定難軍,兩府就能向改變文官官制一樣改變武官官制。

其實不打這一仗也能改,但之後幾年兩府的最好選擇是消極避戰,免得出了敗仗導致兩府權威盡失。

考慮來考慮去,五位宰相商討良久,王樸又多次去信詢問巴寧泰,還是決定按照既定計劃,趁着徵嶺南大勝而歸的餘威征討定難軍。

一路上想着有的沒的,馬車就這麼軲轆軲轆地進了洛陽城。

不等他朝家裡去,一個牽着馬一路小跑的中年漢子攔住了隊伍。

這人穿着的是宰相親隨統一服飾,馬車前方護衛只是攔住這人詢問,倒沒太過警惕。

那人鬆開繮繩,在護衛的注視下來到馬車旁,迅速道:“王相公請陳相公速速趕往政事堂,延州急報!”

靜了一瞬,馬車內傳出陳佑的聲音:“去皇宮。”

來人連忙牽着自己的馬在前頭帶路。

當陳佑抵達政事堂小議事廳時,其餘四人都坐在裡面了。

他一進門,書令史立刻關上門出去。

坐下之後直接開口詢問:“延州出了什麼事?”

“白于山党項部族劫掠延州。”宋敏貞一邊說着,一邊把奏報遞給陳佑。

這是今天延州剛剛送來的。

陳佑翻開奏報。

怪不得這麼急着喊他回來議事。

党項喜玉部千餘人襲擊臨羌寨,破城劫掠而去。

臨羌寨是張錫等人用新式築城法築城的三處寨子之一,也是離白于山最近的一處。

張錫首先修的是土門寨,修好後石守信專門去瞅了瞅。

憑藉多年的行伍經驗,他能看出來,這種歪歪扭扭的奇特城牆,如果守軍兵力物資充足的話,的確比以前的普通城牆易於防守。

所以這次臨羌寨被突破,着實叫石守信吃驚不已,他一邊派人前往臨羌調查,一邊緊急上書詢問該如何做。

合上奏報,陳佑開口道:“說是白于山党項部族,我是不信後面沒有李彝殷的指示。”

“應該是察覺到了危險,這次叫人試探的。”王樸直接開口,“現在問題有兩個,臨羌寨是怎麼被快速攻破的,延州要如何應對這次襲擾。”

“照石守信的說法,我傾向於臨羌寨內有內間。”陳佑首先否認了是新城牆的緣故,“至於這次襲擾,以前是怎麼應對的,這次就照老樣子來。”

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
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