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

“許總管來得正好。”巴寧泰看着許竹林,“我等正在商討如何攻破儒林城。”

許竹林聽聞,面色稍動,但好歹有更重要的事情,便直接道:“軍略事宜巴相公自行判斷便是,某此來是接到京中急報,昭文館王相公薨了!”

屋內靜若無人。

巴寧泰呼吸變得紊亂起來,他握拳抿脣,轉身看向輿圖。

許竹林稍稍猶豫,繼續道:“說是王相公在十五這天在政事堂接見參政李繼勳和兵部李榖的時候猝然昏迷,送到家中終成不治。”

說到這裡,他舒了口氣,說出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段話:“陳相公稱喪儀哀榮同淄忠武公一致。另外就是……”

“陳將明?”

巴寧泰打斷他的話。

“是。”

“他接了王文伯的位置?”

“……”

許竹林不知道該如何迴應,最後只得說:“消息來時尚且沒有。”

安靜一陣,巴寧泰最終輕笑一聲:“呵!”

他如此表現,倒叫許竹林不知如何纔是。

旁邊的潘美聽到現在,大概知道許竹林是在幫陳佑向巴寧泰傳話。

雖不知內容,可顯然關係到當下兵事,以及日後朝政走向。

眼見得許竹林皺眉卡住,他忍不住出聲道:“總管可還有事要講?”

“啊,啊,對。”

許竹林回過神來,輕咳一聲道:“陳相公說在銀夏戰事結束、巴相公回京之前,政局不會有變化。同時還說宋相公有乞骸骨之願,在巴相公回京之前要挑選一個新的樞密副使主持密院事務,讓我幫忙問一問巴相公可有合適人選。”

聽到這話,李善文朝巴寧泰方向跨了一步,欲言又止。

正巧巴寧泰也轉身,兩人目光對上,李善文稍稍安心,他知道巴寧泰想明白其中關節了。

自從年初馬青去後,樞密院就是宋敏貞和陳佑主事,即便宋敏貞乞骸骨,陳佑也在,完全沒必要任命一個新的樞密副使來主持院務。

陳佑拿這個問題來問巴寧泰,就是表明他有接掌政事堂的心思,同時願意把樞密院交給巴寧泰,問巴寧泰支不支持這個決定。

巴寧泰沒有立刻回答,他擠出笑容:“有勞總管帶話,不過某現下有些疲憊,明日再給總管答覆如何?”

“不急不急!”許竹林連忙擺手,他的這一場戰功可還指望着巴寧泰呢!

幫陳佑帶話那是出於往日的情分,但要因此影響到這次銀夏之戰,他頭一個不願意!

將許竹林潘美等人請出去,屋內只剩下巴寧泰和李善文。

坐在椅子上,巴寧泰出聲問道:“訥言以爲我當如何?”

李善文不答反問:“相公欲以此戰而爲昭文乎?”

巴寧泰右手中指緩緩敲擊扶手,好一會兒才緩緩道:“今日之前尚無此想法。”

嗒嗒嗒的聲音停止。

他自嘲道:“聽聞王文伯病逝後,的確這麼想過。”

李善文面色不變,顯然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不需要過多考慮,巴寧泰話音剛落,他就再次詢問:“相公以爲,王相公執掌政事堂和陳相公執掌政事堂,哪一個更容易?”

敲擊聲重又響起。

好一會兒,巴寧泰才輕聲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說着,他深呼一口氣,語氣堅定起來:“擬一份公文吧,就以延慶石隰都總管的名義,向朝廷稟報當前戰況,明天我拿去讓許竹林他們署名。”

……

長陽侯府客廳,陳佑並一干幕僚坐在屋內,寂靜無聲。

陳佑想趁着這次機會拿到“首相”的名頭,這件事不需要討論。

需要討論的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拿到這個名頭,才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相應的權力。

即,不大肆分權的情況下,如何讓絕大多數夠資格表態的文武官員認可。

陳佑問出了這個問題,所以屋子裡安靜下來。

汪弘洋、魏仁浦等人一個個皺着眉思考,想要找出一個好辦法來。

終於,魏仁浦開口了:“要我來說,直接讓官家下詔拜相公爲昭文相即可。之後可以邸報形式,想天下官員說一句‘蕭規曹隨’,即便有人不滿,也不會明面上顯露出來。”

他這話算是打開了一個思路,屋內諸人盡皆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

陳佑坐在主位上,也在認真考慮這個建議。

獲取權力沒有取巧的捷徑,如果不是因勢利導,那就只有實至名歸和衆望所歸兩種。

前者是實力足夠,大家不得不承認此人該有這個名頭;後者則是大家推出來劃分利益的領頭人,言行必須與“衆望”相符。

陳佑合上雙眼,靠着椅背靜靜思考。

天子已經十歲了,最多還有五年,就可能要爆發相權和君權的鬥爭。

如果他這次爲了首相的位置將手中權力分出去,之後再想收攏權力,一年是少不了的。如果再考慮到巴寧泰攜大勝之威回京,兩人爭權定會叫陳佑的攬權之路愈加忐忑。

如果不能在一年半以內收攏權力,年齡漸長的天子一定會成爲宰相們鬥爭的重要籌碼,最終成爲一個裁判勝負的超然角色。

一旦君臣都習慣了這一套,除非天子犯下當今社會難以忍受的錯誤,否則天子漸漸就能一言以定宰相去留。

所以不能靠分權來獲得諸人的支持。

那麼,陳佑現在的實力足夠壓制其他人麼?

宰相宋敏貞一定會支持他,巴寧泰態度暫時不明,參政薛崇和胡承約就算不支持也不會反對,參政趙普態度不明,需要陳佑親自去找他交流。

樞密院裡面,軍備司魏仁浦、諜報司端木業、庶務司樑關山一定會支持他,其他人不一定支持,但同樣不會旗幟鮮明的反對。

都堂內,扣除吏部尚書趙普和工部尚書薛崇,吏部侍郎劉熙古、戶部侍郎孫宣懷、守刑部尚書冉益謙會支持他,只有兵部尚書李榖和戶部尚書康自觀可能會反對。

諸如稅務監、治安寺、肅政司,真說起來也會支持,其餘的也就御史臺、太府寺、大理寺等幾處重要部門態度難以確定,極有可能會反對。

而京中將領,真找不出來同陳佑有舊怨的,反倒是侍衛司副都指揮使盧孟達、侍衛司都虞候蘇鳳羽、殿前司都虞候包牯牛有可能會支持他。

京外就更不必說,盧家兩個節鎮應該無須擔心,開封府、京兆府、登州、泰州、涇州等,也都可以放心。

而反對者,多半是竇少華、王彥川以及李繼勳三人所屬。其中李繼勳多年被按在樞密院出不了頭,無須過慮,剩下竇少華和王彥川,他們兩人的實力加起來能比得過陳佑麼?

這兩年陳佑一系在王樸的壓力下不進反退,尤其是京外軍州,縮水不少。

這還是馬青在時陳佑在樞密院沒有引起王樸太大的敵意。

竇少華、王彥川在政事堂直面王樸的壓力,還能剩下多少呢?

陳佑這麼想着,出言聲稱需“更衣”,離開客廳叫上劉河來到書房,仔細詢問竇、王二人情況。

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
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