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

朝廷共識,董成林權衡之後選擇接受。

他甚至沒有像某些人期待的那樣,跑到天子面前指斥奸臣當朝,將一切事務移交給新的御史大夫後,乾淨利落地離開洛陽。

在此之後,陳佑終於對愈演愈烈的攻訐風暴做出迴應。

他接連巡視法司諸部,多次重申對法司諸部門的支持。

同時令各部主貳官嚴查部門官員隨意彈劾他人的情況,以政事堂的名義頒發《恢復名譽格》,規定非御史者但凡彈劾他人,若被彈劾人查無實據,則彈劾人需公開悔過致歉。

同時還列出了幾種公開致歉的例子,比如到被彈劾者家門前高聲訴說緣由以請求諒解。

總之就是讓人丟臉。

雖然對那種臉皮厚或者不要臉的人來說沒什麼意義,但官場上明晃晃地展示自己不要臉,會叫人心生警惕與排斥。

如此,大部分官員不是矛盾激化到忍無可忍的程度,應該都不會隨意彈劾別人了。

陳佑也沒有特別偏袒御史,他同新任的御史大夫楊子任詳談之後,御史臺很快在考課標準增加一部分細則,規定某段時間內彈劾未查出實據超過一定次數,即貶斥或調離。

同時重申御史彈劾官員必須獲得中丞甚至大夫的許可。

雙管齊下,僅僅一天,彈章數量一下少了九成還多!

等到科舉放榜時,洛陽再次恢復平靜。

今年科舉,各科招錄人數超過七百,其中進士科佔了一多半。

有了這批新科官員的補充,因爲日本戰事而被耽擱幾個月無法調動升遷的基層官員們終於看到曙光。

同出身的考生還要參加吏部試,三甲以上考生將直接分配到中樞地方各處官衙。

有了這批人的補充,約三百餘位考課上等的八品九品官員得以升官,這些人或是填補本部門人員空缺,或是直接調到嶺南西海等地。

得益於此,新成立的教育監也以在三月結束前補充了足夠的人手。

教育監李昉在仔細研究了陳佑的指使後,給出一份名爲《試言教育發展》的條陳,認爲先行在軍隊中開展普遍的識字教育是當前情況下的最優選擇,提出一個“軍隊識字計劃”。

陳佑親自修改這份計劃後,批准教育監執行。

正如陳佑之前設想的,這份計劃不是教育監一個部門的事。

四月初的饑荒和戰事剛一平息,陳佑立刻召集吏部、戶部、選閱司、軍備司、教育監等有司官員。

政事堂議事廳內,陳佑、巴寧泰、魏仁浦三人坐在上首,五司諸官各依品級職事落座。

魏仁浦得到陳佑示意,輕咳一聲開口:“今次召集諸位,只爲一件事。

“李監提出的‘軍隊識字計劃’已獲批准,兩府決定,在接下來五年中,吏部、選閱司要配合教育監推行這個計劃。”

劉熙古、李崇矩出聲應下。

陳佑修改後的計劃被邸抄全文引用,只要關注邸抄的,全都瞭解計劃內容。

不論是誰,看到這個計劃之後,都會讚一聲大氣磅礴。

緊接着的問題就是:這要花多少錢?

魏仁浦現在就要回答這個問題。

“先說教育監。既然教育監給出的計劃是從河南禁軍開始,政事堂給你的準備期限也就只有一個月。”

魏仁浦神情嚴肅,盯着李昉。

“一個月內,準備好教導士卒識字所需教員、教材,以及具體教學計劃。

“現在是四月初七,到五月初七,你教育監必須讓河南一半禁軍開始識字。”

雖然近三分之二的禁軍全都在邊疆,但河南府身爲帝都所在,依然駐紮有三十萬禁軍。

扣除其中缺額,再扣除被臨時帶出去的數萬兵馬,河南禁軍也有二十萬。

一半就是十萬,按照每一百人配一名教員來算,教育監至少要招募一千名教員,才能滿足需求。

而今年科舉考生有近八千人。

因此李昉信心滿滿:“只要吏部能保證教員任教期滿後確授實職,教育監就能保證五月正式推進教學計劃!”

劉熙古當即迴應:“吏部這邊有問題。”

得到魏仁浦允許,劉熙古開始說自己部門面臨的困難:“天下七品職事本就不多,除非今後不再召開科舉,否則吏部絕然無法在五年後提供一千個七品實職。”

李崇矩插話道:“如果這些人願意參軍,禁軍也好,團練也好,七品校尉隨便挑,正好增加識字率。”

他這話一出,惹來一陣笑聲。

且不說那些書生的體格是否符合標準,單說人家有能力通過秋解,哪怕科舉沒中,也不可能跑去當一個大頭兵。

再說了,文官七品好一點能做一個百里侯,說出去是一縣之主,一地之尊;武官七品不過是旅都指揮使,孰優孰劣不必多說。

陳佑笑了笑,開口詢問道:“吏部能接受什麼品級?”

劉熙古顯然早有準備,聽到問題立刻回答:“五年八品,三年九品。至於是正是從,是上是下,得參加吏部試。”

說完,他又補充道:“科舉及第也不過是授官八品,甚至還不一定是實職,用五年時間換八品實職,有得是人願意。”

陳佑稍一思忖,不等李昉說話,直接拍板定下:“就照此施行。至於教育監內部,你願意破格提拔到七品,只要理由充分,吏部不會攔着。”

劉熙古率先應下:“教育監願意自己提供職缺,吏部這邊沒意見。”

畢竟有求於吏部,李昉也只得答應下來。

此事定下,魏仁浦才接着分配任務。

“吏部方纔已經說了,教員授職要做好,軍隊普遍識字之後,不能叫朝廷失了信譽。”

劉熙古躬身應下,魏仁浦轉向李崇矩:“選閱司這邊重在把關。剛開始就算了,等執行一段時間後,提拔將校要考慮下屬士卒識字率以及其本人識字水平。你同教育監商議一下,看看定一個怎樣的標準比較合適。”

李崇矩先是答應,後又問道:“若有類似党進者,當如何?”

“這就看你的標準是否合理了。”魏仁浦不急不緩地回答,“不能因爲識字率把優秀將校攔住,但也不能叫識字率完全成爲擺設。朝廷還是希望能多出幾個識字的党進。”

李崇矩聞言不由自主地咧咧嘴。

這種標準實在是太難確定了。

他轉向李昉,臉色十分真誠:“有勞李監幫襯一二。”

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
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