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

陳佑的目光投向聲音傳來的方向。

無需他仔細分辨到底是誰說的,因爲所有人都看向了同一個人,一個有些窘迫,眉眼之間卻露出堅定神情的少年。

看到這少年,陳佑臉上浮現溫和的笑容:“韓三郎要同我一起去京兆?”

韓三郎,名陶朱,陳府管事韓二柳三子,進入書院學習之後因爲表現良好被陳佑選到身邊做文書。

“是!”韓陶朱被這麼多人注視,原本還有些緊張不安,但聽到陳佑的問話之後,他下意識地挺起胸膛,大聲道:“學生欲跟隨山長學習!”

他的這個選擇,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誠然,按照所簽訂的契約文書,韓陶朱並非是陳家的附庸,而且以他現在的境遇,能否出人頭地尚不可知,但家庭情況更上一層樓卻近在眼前,好好留在書院學習纔是最穩當的做法。

可是別忘了,韓陶朱的出身經歷決定了,在外人眼中他天然就站在陳佑這一方,除非徹底背叛給陳佑重重一擊,否則“陳系”標籤是去不掉了。

從這方面來說,似乎在陳佑面前表現出值得重視和培養的價值纔是上上之道。

當然,這是純粹理性的考慮,現實中很多人考慮事情並不全是從理性出發,情感因素也佔很大比例,除了韓陶朱本人之外,誰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出於什麼考慮才做出這樣的選擇。或許,其中緣由連他自己也無法肯定。

不管怎樣,他這樣的表現,確實讓陳佑有些欣慰。

陳佑沒有立馬答應下來,而是繼續道:“你可要想清楚了,要說經義算法,我比不上書院裡的教授,而且政務繁多,也不可能有太多時間教導你,跟在我身邊,只怕耽誤了你。”

韓陶朱這時候終於鎮定下來,他目光堅定地回答:“留在書院學的是爲人處世,跟隨山長學的卻是濟世安民,學生駑鈍,卻也想爲朝廷盡一份心力!”

陳佑一愣,沒想到韓陶朱會是這樣一個回答。

隨即他收斂笑容,頷首鄭重道:“汝之志,吾知矣,吾不才,唯傾囊以授而已。”【1】

這就是同意韓陶朱跟隨了。

不等韓陶朱興奮,離他不遠的另一個少年聽完兩人對話之後,當即也下定決心舉起右手喊出聲來:“範昌祐亦欲跟隨山長!”

範昌祐同韓陶朱一樣,也是陳佑在書院裡的文書。

他這一聲喊,驚醒了不少人,也紛紛開口要跟着陳佑去京兆府。

最終,經過篩選,跟隨陳佑前往京兆府的總共有二十人。

除了韓陶朱和範昌祐,其餘十八人無不是完成了書院八級的學業,升入九級甚至三舍的學員,這代表他們基礎已經打好。

因爲臨時多了這二十個人,陳佑不得不在書院停留了一晚,以等待衆人收拾好行李。

好在這裡是在城外,只要他不是一直留在這裡不走,就在允許範圍之內,否則那些御史可不會放過這麼好的彈劾機會。

“陳長陽離開周山書院朝西邊去了。”

翌日,趙普散朝歸來剛剛走進府衙,他的幕僚就跑了過來在他耳邊小聲說出最新收到的消息。

在去年冬天考課結束之後,趙普就卸了侍御史的職事,守河南府尹。凡注官階卑而擬高則曰“守”,雖然沒能參知政事,但任了河南府尹的趙普也算是一隻腳邁進了中樞兩府。

他擔任江陵知府期間招攬的幕僚在上一次去職後或是另尋舉主,或是安排到州縣,一時半會調不回來,身邊這個是江夏青介紹的。

趙普不是傻子,江夏青也不是楊邠那般黯然罷相的處境,給他推薦幕僚,絕對是另有所圖。

原本他是本着可有可無的態度收下這個幕僚,準備過段時間就尋個藉口辭退了,沒想到中間遇到點事,就一直留用至今,而且在可以預測到的未來,還會一直留用下去。

原因麼,自然是因爲考察了趙普四五個月之後,江夏青終於攤牌了。

說攤牌也不太妥當,總之就是把趙普請到家中吃了一餐飯,而後順理成章地讓小女兒露了一面,再提到趙普現在鰥居家中,家裡還有子女,總得需要婦人主持後宅云云。

然後,趙普就表達了對江相公的敬仰與敬佩之心,同時謝過相公的關心,只是現在還在服哀,暫不考慮這些事。說到最後,他還表示自己才疏學淺,以後要多向江相公請教等。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不對,應該是郎有情妾有意......也不對,總之,到現在這種情況,就等着趙普齊衰杖期結束,然後開始議婚程序。

都要成爲一家人了,未來岳丈推薦的幕僚只要不是那種會惹事的,趙普怎麼也得留下來,大不了就當是養了一個閒人。

陳佑離開的消息,只是讓趙普腳步頓了頓,片刻之後點頭道:“我知道了。”

這一次陳佑被貶出京,無非是引起了官家的猜忌。而且江夏青在其中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只是沒想到會把李明卿招惹回來。

至於陳佑,原先趙普還有一些疑慮,但昨日那番話語傳開之後,他就知道,陳佑遲早會回來的。

陳佑走後第三天,樞密副使李明卿歸京,即時入宮奏對。次日,制加特進。

這個消息傳到陳佑手中時,他已經到了京兆府範圍內。

二月二十八,陳佑入住長安城東灞橋驛,遣人入長安通報。

當晚,陳佑在驛館房間內翻閱劉河送上來的文書。

這些文書都是正常的往來信件,不是收集的情報。

陳佑這次來京兆,只帶了劉河,丁驍被留在洛陽,起的是外藩進奏院的作用。至於張昭,他是開封縣尉,不好貿然調動,所以還留在汴梁,但張家二郎卻進了書院求學,以後可以藉着這層關係來運作張昭的職事。

送來的文書沒有什麼大事,陳佑隨便翻了翻就放到一旁。

“鍾青昌怎麼說?”

“鍾家派人傳信說鍾青昌現在去了河東,現在正在朝京兆趕來,不日就會拜見使君。”

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
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