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

“此事......爲真?”

“李相公門下王拾遺才從周軍大營處過來,此事當真。”

楊中廣鬆開幕僚,臉上閃過一絲落寞:“都是我的罪過。”

“楊公!”見他這樣,幕僚趕忙勸道,“公對蜀國可謂忠矣,然此次乃是官家先降,實不是公之過!”

聽他這麼說,楊中廣搖頭道:“現在已至亥時,自蜀都至此處,快馬只需一個多時辰。想來是我在清白江畔一場敗仗,這才讓陛下連夜降周。”

正說着,突然又有一人老遠喊道:“大將軍,石樞相門人也來通報說官家降了!”

“兩名相公都派了使者,看來此事是做不得假了。”楊中廣喟然嘆道,“伯昀,通知諸將到正廳議事。”

“是。”

幕僚剛剛應下準備離去,楊中廣突然擺手道:“罷了,也無事可議。你就說,願意降的就在城內等着,不願意降的放其領兵出城。”

這是徹底放棄了。

幕僚小聲應下,恭敬退去。

過不多時,本來人心惶惶的雒城諸將得知要降周之後,一個個都鬆了口氣,卻無人帶兵出城。

只是未來該怎麼辦?

降將可不是那麼好當的啊!

串聯一番之後,這些人也不管現在已經是子時了,結伴前往州衙,想讓楊中廣拿個主意帶個頭。

“韓書記,不是我們想打擾楊公,只是蛇無頭不行,勞煩韓書記通報一聲。”【1】

“是啊韓書記!”

“有楊公領頭,咱們好歹不會被人欺辱啊!”

剛準備睡下就被叫起來的幕僚韓向陽看着燭光下面容恍惚的人羣,情知是躲不過去了,只好應道:“諸位將軍且在廳內坐下,某這就去向楊公通報!”

得了這個回答,諸將才安靜下來,各自尋了個位子坐下。

此時州衙內僕役大多睡下了,茶點啥的自然無人準備,不過廳內這些人現在沒人還會在意這個,都焦急地等待楊中廣的到來。

韓向陽提着燈籠來到楊中廣的臥房外,他走到窗前,輕聲喚道:“楊公?楊公?諸將聚集在正廳等待召見。”

喊了一陣,房內沒有任何動靜。

他不由皺起眉頭,提高聲音喊道:“楊公?”

然而他喊了好幾聲後,不遠處的親衛都面露疑惑地朝這邊看來,房內還是沒有動靜,心中頓時升起不好的預感。

連忙轉身招呼不遠處的親衛:“過來撞門!”

那親衛面色凝重地走過來,他也感覺到不對勁了。

兩人來到門前,親衛深吸一口氣,右肩一擡,猛然撞向木門。

只聽咔嚓一聲,兩扇門被撞破,啪嗒倒在地面上。

韓向陽提着燈籠走進房中,剛走兩步就愣在了原地。

藉着燭光,可以看到房中的桌子上伏着一個穿着睡衣的花白頭髮之人。桌面上文房四寶俱在,還有一盞燃盡的油燈,油燈旁倒着一個白瓷小瓶。

反應過來之後,韓向陽將燈籠塞到面露驚恐的親衛手中,走到桌前。

頓了一下,屏息凝神,緩緩轉過那人的身體,正是楊中廣!

猶難以置信地試了試鼻息,他這才轉頭看向面色煞白的親衛,雙目圓瞪,喉嚨裡發出沙啞的聲音:“楊公......薨了。”

過不多時,州衙亮起一盞盞燈火,親衛僕役皆被叫醒。

在正廳內等待的將領們自然也得知了楊中廣自殺的消息。

這一晚上,先是憂心此城能否守住,之後又得知蜀國降了,現在更是聽聞他們視爲頭領的楊中廣自殺殉國。

便是神經粗大之人,此時也是心神激盪,不知該如何自處。

索性一個個都聚集到楊中廣臥房之外,旁觀收殮。

此時楊中廣身邊無有親屬,一切事宜都要身爲幕僚的韓向陽擔起來。

他先是找來大夫,確認楊中廣服毒自盡,之後又叫來衙中女使替其擦拭身體換上公服。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丑時都快過去了。

他來到屋外,看着那些個神色難明的將領,沉聲道:“楊公故去,諸位將軍還是歸去吧。”

諸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一會兒突然有一人開口問道:“請問韓書記,不知楊公可有囑託?”

“無。”韓向陽搖頭道,“各位將軍回營之後謹守本軍,明日打開城門便是。”

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

諸將這才告罪離開。

這一夜,雒城中數不清的人失眠了。

次日寅初,雒縣城門大開,李繼勳帶兵入城。

得知楊中廣的死訊,他也只是喟嘆一聲,便派人送信給蜀都城下的趙元昌。

在城內待了不到一個時辰,梳理各軍事務之後,便授權韓家俊處理城內事務。

同時將各軍騎兵收攏起來,交給麾下馬軍營校尉劉守忠指揮,快馬加鞭趕往巴西縣。至於他自己,則帶領大軍行在後頭。

自雒縣至巴西約一百五十里,保持戰鬥力的情況下,騎兵大約在下午能抵達巴西城下,而李繼勳帶領的大軍,最早能在明晚之前抵達。

六十里外的蜀都城,受降儀式正要開始。

早在卯初,蜀都城門便打開了,城外周軍漸次入城接管城防。

卯正之時,趙普帶領都督府諸官吏入城,接管糧庫、武庫等,接收兵器,看管登記投降的蜀兵。

而蜀國的那些個大臣們,則早早安排好衙役清道、鼓樂儀仗,他們自己則換上白色衣衫聚集到皇城之外等待孟昶。

眼看快到辰正,孟昶終於出現了!

只見其端坐在兩馬拉着的車上,身着白衣,頭髮簡單簪着,身旁放着一個白色綢布包。

見自家大臣們看到自己之後皆是鬆了口氣,孟昶心中端的是苦澀無比。

車停下之後,他頓了一會兒,輕聲道:“諸位隨我出城迎接秦王。”

聽了這話,李昊、石頵帶領衆臣跪拜道:“臣等謹遵陛下詔命!”

見此情景,孟昶眼皮一跳,知曉這一拜之後,君臣名分就沒了。

再拜而起,諸人散到兩旁,宦官趕着馬車緩緩前行。

孟昶乘車在前,諸臣步行在後,一行人自皇城沿着朱雀街往南門行去。

路邊圍滿了庶民,天子腳下,自然是消息靈通,大部分民衆都知道孟昶今日降周。

說起來孟昶即位這十多年來,對蜀國百姓,尤其是蜀都城內的這些民衆,着實不錯。其治理官吏,興辦教育等措施,讓蜀人很是感念。

此時見孟昶即將出城,終於有一人忍不住出聲喊道:“官家!”

此聲一出,周圍民衆再也忍不住,頓時哭喊出聲:“官家慢行!”

受此感染,便是路兩旁攔着的衙役也都紅了眼眶,有些年輕的甚至低下頭偷偷抹淚。

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
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