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

自從陳佑發話之後,京兆府盜匪有人想棄暗投明這件事就完全交給劉河負責了,陳佑沒精力也沒時間去同一個小小的盜匪鬥智鬥勇。 WWW¸ttκΛ n¸¢O

鳳翔出事的消息已經傳到陳佑耳中了,同其他人一樣,陳佑也沒想到出事的竟然是鳳翔府。

如果是在秦州,至少還有隴山山脈在前面擋着,再不濟隴州鳳翔也在中間,陳佑的任務就是維持後方穩定。

但現在出事的是鳳翔府,說起來兩府之間還隔着一個乾州,可乾州現在就剩下一個奉天縣,武功縣早些年被永興軍搶過來,盩厔縣更是在後唐年間改隸鳳翔。這就意味着京兆府和鳳翔府直接接壤,而從鳳翔到京兆,沿着渭河一馬平川。

石守信被派出去接陳摶了,陳佑手中能帶兵的有三個人,劉守忠、吳竹林、崔翰。再加上防務營的鮑仲牛,以及劉河,足足五人,可是兵馬不足。

劉守忠石守信官職都不高,兩個人加一塊也才五千多人,老府兵有三千人,警察營和防務營各一千人。

防務營才成立沒多久,幫忙守城還可以,獨當一面做不到。石守信又把他那一軍人馬帶走了,陳佑能夠調動的人數再次減少。

如果兵馬充足,就能夠分兵駐守每一座城寨,但是兵馬不足,那就只能據守險要關隘。問題在於,鳳翔府和京兆府之間無險可守!

最終,陳佑不得不放棄守禦諸縣,令四散在外的府兵全部回到長安城。

此時的長安城北城牆還沒築好,需要守衛的城牆很長,人手不足,如果據城而守,城破人亡的可能性更大。

同崔翰等人商議之後,決定主動出擊。

首先,令吳竹林、崔翰、鮑仲牛等人分別駐守渭河三橋,也即長安東北的東渭橋,咸陽東邊的中渭橋,咸陽西邊的西渭橋。其中西渭橋又名便橋,唐太宗渭水之盟就在此處,另外安史之亂時唐玄宗也是從此處逃往馬嵬驛的。

這三處每一處都佔去了六百老府兵和一百警察,防務營全營以及部分老府兵和警察留在長安城維持城內秩序,樑關山負責。同時李仁信也被找了回來,帶着陳佑特意撥給他的一都人馬盯着樑關山。

加上劉守忠軍,還剩下的三千多人,陳佑親自帶着前往鄠縣。

如果鳳翔軍自渭水南岸走,則要經過鄠縣,可以在這裡攔住他們。如果鳳翔軍自北岸走,則待其軍攻渭橋時自鍾官渡河擊其後軍。

只有一點,如果鳳翔軍行軍迅速的話,很有可能在陳佑抵達鄠縣之前攻下縣城。

午後出發,天黑時在豐邑駐紮休息。

中軍大帳,陳佑和劉守忠圍在地圖跟前仔細查看。

該怎麼做早已確定了,現在看地圖,無非是尋一個心安。

陳佑這不是第一次獨自領兵,就同以前一樣,名義上他是主帥,實際上負責臨陣指揮的是劉守忠。

戰略上的事情定下來,陳佑能做的就是給劉守忠“找麻煩”,儘量堵住他思維上的漏洞。

“前方探馬求見!”

“進來!”

話音剛落,一短小精悍的軍漢掀開門簾走了進來:“使君,將軍,鄠城左近未見敵軍!鄠縣蘇縣令已經安排斥候至城西五里外的甘亭設置烽燧,但有敵情,既燃烽煙。”

這時候就顯出軍人在地方的好處了,面對戰事,他們能做出軍事上來說相對正確的反應。

“我知道了。”陳佑點點頭,見劉守忠沒有詢問的意思,便擺手示意:“你先下去休息吧。”

探馬退出軍帳,陳佑看向劉守忠:“看來時間在我們這邊。”

劉守忠神情嚴肅地點頭:“這很正常,驟然弒殺上官,哪怕那朱重榮準備充分,想要諸將聽令,他也得花時間來整頓兵馬,不會那麼快就有動作。”

“嗯。我已經派人通知乾州和邠州了。”

得到鄠縣安穩的消息,陳佑看起來輕鬆了不少:“乾州兵還沒京兆多,估計是指望不上,不過寶應伯在邠州一直防着戰亂,只要得到消息,定會來援。”

劉守忠卻沒太輕鬆,畢竟這場仗要他來打:“就看靜難軍什麼時候能到了,在此之前我們得攔住鳳翔軍。”

“一切都交給劉將軍了。可惜涇州要防着雄武軍,否則連同邠州一南一北,也不怕......”

話說到一半,陳佑突然頓住,他皺起眉頭趴在桌案上仔細打量地圖。

劉守忠遭他提醒,不由大皺眉頭,也仔細查看地圖。

好一會兒,只聽得劉守忠問道:“使君可知道安戎等關是何人鎮守?”

陳佑聞言搖頭:“我實不知,只是按子午關兵馬不過千人,安戎、大震等關應該也是千人左右。”

“只怕隴州危險了。”

隴州的確危險了,六月十七,雄武節度使翁章輝以鳳翔軍朱重榮叛逆、安夷關使李正順從逆爲由,殺李正順,攻入隴州。

同日,鳳州校尉李蓬拔散關,圍寶雞。

這個時候,僭稱鳳翔節度使的朱重榮纔將將領兵至郿縣。

邠州州治新平縣,靜難節度使盧璟結束軍議回到後宅,二女盧雲華立刻就來到他跟前:“爹爹,是要出兵京兆了麼?”

“不去京兆。”盧璟接過女兒遞上來的茶水,坐到椅子上輕輕啜了一口。

盧雲華本身資質擺在這裡,盧璟也樂意同自己這個小女兒說一說軍政之事,也算是另一種才能的培養。

“區區鳳翔軍,出不了什麼大亂子,咱們先靜觀其變。”

聽到這話,盧雲華臉色一變,連忙道:“京兆府兵馬不多,若是被鳳翔軍擊潰,豈非大禍!”

“只要他陳長陽老老實實守住長安城就好了,即便朱重榮入了關中也沒什麼,這邊有我,鄜州有王彥川,河中、潼關亦有大將把守,進了關中他就出不去,怎麼都是死路一條。”

說着,盧璟搖頭道:“現在重點是防着翁章輝,他不動,我就不動,區區朱重榮,算不得什麼。”

“這樣的話,京兆百姓豈不是要被禍害了!”

“陳長陽既爲京兆尹,守土牧民就是他的責任。”盧璟擺擺手,不欲多說此事,“倒是二姊你,多注意點秦隴,但有異動立馬告訴我。”

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
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