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望氣

兩人隔桌對面而坐,除了當朝宰相,崔宏還從來沒給過其他臣子如此禮遇,此時的他,不是正一品的太傅,也不是率衆數十萬的大將軍,只是一名冒雨投宿的旅人,身上還在滴着雨水。

他也不是那個在勤政殿裡小心謹慎、面對太后甚至會發抖的顧命大臣,目光警醒,一隻手放在桌面上,另一隻手握住腰刀的柄。

房門緊閉,崔宏的十幾名衛士守在外面,不用擔心有人偷聽。

雨更小了,只剩下淅淅瀝瀝的聲響,偶爾變得急促,那也是屋檐上積攢的雨水傾泄而下。

“楊公不是在齊國追捕逆賊餘黨嗎?怎麼會來這裡?”崔宏決定聽一聽中常侍要說什麼,卻沒打算接受,更無意說出自己的秘密。

楊奉盯着崔宏,好像對方只是一名落魄的小官,“還是我來開門見山吧,太傅是什麼時候與淳于梟結識的?”

崔宏乾笑兩聲,“楊公真會開玩笑,淳于梟乃是蠱惑齊王造反的首犯,我身爲剿滅逆賊的平東大將軍,怎麼會與他結識?”

楊奉想了一會,“沒錯,戰事一起,太傅不可能再與淳于梟見面,那就是在齊王起事之前了,可那時候淳于梟尚在齊國,應該沒機會來京城。嗯……淳于梟弟子衆多,不知是哪一位得到了太傅的賞識?”

崔宏沉下臉,“楊公仗誰的勢,特意前來污衊於我?崔某不才,卻也知道潔身自愛。”

楊奉拱手,“太傅息怒,在下只是胡亂猜想,可在下無論如何要勸太傅幾句:望氣之事不可信,淳于梟與他的弟子們妖言惑衆,所圖極大,齊王已倒,太傅一着不慎就將是下一個。”

“嘿,楊常侍打定主意要將我說成逆賊同夥了?也好,咱們一塊進京,在太后面前說個明白。”

楊奉微微一笑,“太后面前?太傅不會是奉旨回京吧?”

堂堂太傅,剛剛平定一場叛亂,本應在北方屯兵,卻只帶少量衛兵回京,沒有旗鼓儀仗,入住驛站時也不報出真實姓名,當然不會是奉旨回京,崔宏冷冷地盯着楊奉,開始認真考慮“血濺當場”的後果,門外全是他的人,他本人也有兵器在身……

楊奉猜到了太傅的心事,掀開一邊衣領,露出裡面的甲衣,表明自己做好了準備,濺出的鮮血絕不會只是他一個人的。

門外就是太傅的衛兵,更遠一些卻都是楊奉的隨從,數量還要更多一些,一旦僵持,崔宏佔不到便宜,於是他笑了,“楊公智勇雙全,可敬可佩。好吧,假設我與淳于梟相識,假設我是私自回京,楊公想對我說什麼?”

“我要讓太傅看幾份供狀。”

“供狀?”

門外響起衛兵的呵斥聲,楊奉道:“是我的人,將供狀送來了。”

崔宏猶豫了一會,大聲道:“讓他進來!”

門開了,楊奉的一名隨從捧着木匣走進來,身後寸步不離地跟着兩名衛兵,隨從將木匣放在桌上,向太傅和中常侍行禮,躬身退出,衛兵沒有馬上離開,等楊奉打開木匣,露出裡面的一厚摞紙張時,兩人才在崔宏的暗示下轉身走出房間,將門關上。

楊奉拿出第一份供狀,在桌上緩緩推給崔宏,“我與右巡御史申大人遍巡關東諸侯,申大人宣諭聖旨,我負責查找叛亂的跡象。這是臨江王府中數人的供狀,衆妙三十一年前後,一位名叫方子聖的望氣者曾是臨江恭王的座上賓,恭王早薨,方子聖無功而退。”

“衆妙三十一年?那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

“嗯。”楊奉又拿出一份供狀,“衆妙三十四年,濟陽哀王請來一位望氣者,名叫林乾風,一年後,濟陽哀王反相敗露,武帝開恩,只是削縣,哀王從此謹慎守國,終身無反心,林乾風則就此消失,他的名字再沒有出現過。”

楊奉拿出一份又一份供狀,按時間排序,都是各諸侯國曾經接待某位望氣者的供狀,每一份都堆到太傅面前,崔宏一份也沒看,目光一直盯着楊奉,突然按住一份剛被推過來的供狀,說:“衆妙四十年,渤海王和九江王同時出現瞭望氣者。”

“我猜測,從那時起,這位望氣者的弟子開始增多,有些地方不需要他親自出馬了。”

最後一份供狀來自齊王的手下,望氣者淳于梟於衆妙四十一年,也就是武帝駕崩的那一年出現在齊王府,四年之後,齊王起兵造反。

“楊公離京才一兩個月吧,就能收集到這麼多的供狀?從南到北的諸侯王幾乎一個沒落。”

“太傅如果還記得的話,桓帝登基的頭一個月,曾頒旨要求各地清查本鄉豪傑的動向。”

崔宏點頭,他當然記得,但這不是什麼大事,幾乎每一位皇帝都曾經頒佈過類似的旨意,無非殺掉一些人,遷徙一些人,以儆效尤,令地方豪傑無法形成牢固的勢力,僅此而已。

“那是我給桓帝出的主意,可我弄錯了目標,直到淳于梟蠱惑齊王的形狀暴露之後,我才明白自己錯在哪裡,原來有問題的不是豪傑,而是江湖術士。於是請太后降旨,要求各諸侯國官吏只問一件事,是否曾有望氣者成爲王府貴客。”

“望氣者到處都有,京城裡也有,數量更多,這能說明什麼?”

楊奉笑了笑,指着太傅面前的供狀,“太傅可以看一看,至少四位諸侯王接待的望氣者相貌出奇地一致,‘身高八尺,鬚髮皆白,方臉,左眉中有一紅痣’,太傅覺得眼熟嗎?”

崔宏沉默片刻,“不管這些望氣者是不是一個人,意圖是什麼呢?勸說諸侯王造反,得些賞賜嗎?”

楊奉搖頭,“望氣者的意圖不是賞賜,更不是輔佐某人稱帝,而是天下大亂,越亂越好。”

崔宏再度沉默。

楊奉繼續道:“亂世出英雄,唯有天下大亂,纔有改朝換姓的可能。崔太傅,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大楚若亂,崔氏必亡。”

崔宏終於開口,“我認識的望氣者名叫步蘅如,四十一歲,頭髮還很黑。”

楊奉道:“人雖不同,話卻相似,無非某地有天子氣,被黑氣所圍繞,起伏不定,若能當機立斷,並得貴人相助,天子氣必定沖天而起,若是猶豫不決,天子氣將被壓制,再無出頭之日。”

崔宏睜大眼睛,顯露出明顯的驚訝,“你……”

“根本沒有什麼天子氣,當今陛下居於陋巷之時,可有人看出天子氣?”楊奉站起身,厲聲道:“東海王更沒有天子氣,太傅若不及時醒悟,東海王必死無疑,崔家毀於你手!”

崔宏一驚,也站起來,低頭看去,木匣底部居然橫着一柄出鞘匕首,寒光閃耀,不由得又是一驚。

“以防萬一。”楊奉平淡地說,將桌上的供狀放回匣內,蓋住匕首。

“我該怎麼做?”崔宏問道。

“太傅可以調轉方向,立刻返回北地,就當一切都沒發生過,京城的事情交給我處理,有太傅在外領兵,東海王和崔家都不會有事。或者太傅也可以與我一道返京,將隱藏的逆賊一網打盡,建立奇功一件。”

崔宏想了一會,臉色稍顯蒼白,“京城之事已如箭在弦上,非得我親自回去才能阻止,如果……還來得及的話。”

“太傅將行事之權交給那個步蘅如了?”

崔宏點點頭,開始後悔了,“不只是步蘅如,還有羅煥章,是他將望氣者介紹進府的,我很相信他。”

“羅煥章。”楊奉唸了一遍這個名字,雙眼微微眯起,沒有多說什麼,側耳聽了聽,“雨已經停了,請太傅即刻上路,與我一道盡快返京。”

崔宏突然一把抓住楊奉的胳膊,“楊公不會到了京城就翻臉吧?”

“從現在起,我留在太傅身邊,抓到望氣者之後,是殺是留全由太傅做主,事後就說是我將太傅召回京城的,其它事情由我向太后解釋,東海王不會受到牽連,只是他還不能當皇帝。”

崔宏終於下定決心,他悄悄返回京城本是爲了將外甥推上帝位,現在卻要阻止這一切,“好,這就出發。”

楊奉在後,崔宏在前,向外面走去,幾步之後崔宏停下,轉身道:“步蘅如、淳于梟或許是騙子,但望氣不是,真的有人望氣很準,當今陛下……”

崔宏沒再說下去,推門而出。

楊奉可不相信這些鬼話,他只相信一條道理:事在人爲。

雨已經停了,地面上的積水還不少,可是急着趕路的人不在乎這些,崔宏和楊奉分別命令自己的手下備馬上路,崔宏的馬已經倦極,楊奉分出幾匹,又從驛站徵用數區,總算夠用。

驛丞極爲驚訝,剛剛入夜不久,趕到函谷關正值半夜,叫不開關門,但他沒有多問,他不認識太傅,卻知道楊奉是宮裡的太監,或許有辦法半夜通行。

楊奉遵守承諾,一直留在崔宏身邊,期間只是將木匣交給一名隨從,隨從接匣之後問道:“那三個人如何處置?”

杜摸天、杜穿雲和鐵頭胡三兒都被五花大綁,站在不遠處的廊下,身後立着三名持刀隨從,只需一聲命令,就要揮刀殺人。

楊奉衝着三名俘虜大聲說:“此去函谷關半日路程,若是真有同伴敢來搭救,我放你們一馬,若是沒有,就怪你們自己瞎眼,與其苟活於世,不如今夜就做刀下之鬼。”

杜摸天等三人吃了一驚,崔宏不認得這三人,更覺古怪,打量楊奉,越發弄不清這名太監的底細了。

楊奉上馬,表面鎮定,其實已是心急如焚,羅煥章乃是帝師,有資格進宮,這意味着京城的形勢比他預想得還要危險,年輕的皇帝能度過此關嗎?

(一些讀者詢問如何投三江票,說明如下:只能在電腦端投票,手機可選“電腦版”,進入起點頁面,左上方有“三江”字樣,點擊進入,頁面右側有“點擊領取”圖標,點擊,如果符合要求的話,就能得到一張票。頁面下拉,能看到《孺子帝》的封面,點擊投票即可。三江票每日可投一張,到4月24日下午14時結束。希望大家都能投下票,票數最多的作品下週好像還有一個推薦。謝謝。)

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個皇帝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陽皇叔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會怎麼做?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走一回第三百四十章 絕不能退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二百零五章 書與殘酒第二十七章 在劫難逃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飲第十三章 學習(三更)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不要的東西第一百九十章 做決定的總是一個人第四百章 爲友報仇第五百零九章 朕要親征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蹤第三百四十章 絕不能退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臨終第三百七十章 點醒第五百四十三章 獻城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軍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一百章 荒園混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二百一十七章 讀書人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從軍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三百一十三章 城門惡戰第一百零八章 真龍天子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聲動心第八十三章 話別第四章 太廟裡的交易第五百二十七章 再攻京城第六十章 宮門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導(求月票求訂閱)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八十四章 以下觀上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一百零四章 張家的利益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亂前第八十二章 楊奉的過去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六十八章 書房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龍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推遲發稿通知第七十二章 訛詐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三十九章 出城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一百五十三章 塞外的“蘆葦”第四百六十一章 祭天第二百三十章 哪裡好玩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供第五十四章 氣數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一百零九章 觀賞皇帝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九十五章 賭徒與賭徒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第二百零六章 定計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門之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無心之失第二百五十章 東海王的夜晚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二百二十七章 勢變第九十二章 怎麼辦第一百五十九章 亂前第三百章 孰是孰非第五百四十章 書還在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
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個皇帝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陽皇叔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會怎麼做?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走一回第三百四十章 絕不能退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二百零五章 書與殘酒第二十七章 在劫難逃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飲第十三章 學習(三更)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不要的東西第一百九十章 做決定的總是一個人第四百章 爲友報仇第五百零九章 朕要親征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蹤第三百四十章 絕不能退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臨終第三百七十章 點醒第五百四十三章 獻城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軍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一百章 荒園混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二百一十七章 讀書人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從軍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三百一十三章 城門惡戰第一百零八章 真龍天子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聲動心第八十三章 話別第四章 太廟裡的交易第五百二十七章 再攻京城第六十章 宮門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導(求月票求訂閱)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八十四章 以下觀上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一百零四章 張家的利益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亂前第八十二章 楊奉的過去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六十八章 書房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龍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推遲發稿通知第七十二章 訛詐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三十九章 出城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一百五十三章 塞外的“蘆葦”第四百六十一章 祭天第二百三十章 哪裡好玩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供第五十四章 氣數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一百零九章 觀賞皇帝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九十五章 賭徒與賭徒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第二百零六章 定計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門之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無心之失第二百五十章 東海王的夜晚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二百二十七章 勢變第九十二章 怎麼辦第一百五十九章 亂前第三百章 孰是孰非第五百四十章 書還在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