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無恙

韓孺子享受到無微不致的照顧,整天躺在牀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藥來搖頭——可是沒用,滿屋子都是濃郁的藥香味,每隔一個時辰就會有新藥端來,不喝不行,太監們跪在地上哀求,皇太妃好言相勸,皇后臨牀垂淚……

皇太妃一天至少要來三趟,每次都要詳細打聽皇帝的情況,確認沒有任何異常之後纔會離開。

東海王次日一早趕來,一臉的不情願,可是沒辦法,他得盡兄弟之誼,不僅要來看望,還要親自嘗藥、試菜。

湯藥雖苦,嘗一小口倒還能忍受,東海王受不了的是試飯,平時一塊進膳的時候他從來不客氣,總是搶着吃,等到必須提前吃一口的時候,他覺得受到了羞辱,“你又沒中毒,肚子疼跟崔家也沒關係,爲什麼讓我試吃?這是奴僕的活兒。”

每次屋裡只剩下兄弟二人的時候,東海王都會低聲追問:“肚子疼是假的,對不對?你是怎麼做到的?告訴我。”

韓孺子只能笑着搖頭,“我哪有這個本事?御醫已經看過了。”

御醫解不開東海王的疑惑。

又過了一天,皇后從秋信宮匆匆趕來,一進屋就流淚,因爲這麼大的事情她居然是最後一個知道的。

一聽到門外的通報,東海王立刻從牀邊退開,乖乖地跪在一邊,行臣子之禮,皇后沒有理睬這位表兄,坐在牀邊,淚眼婆娑地看着皇帝。

東海王輕聲告退,皇后仍然沒回頭,東海王訕訕地退出房間,不用再爲皇帝嘗藥、試飯了。

韓孺子有點同情東海王,只是一點。

在諸多前來看望皇帝的人當中,有一位最奇怪,既沒有御醫的望聞問切,也不做侍者的各種雜活,只是偶爾進屋站一會,很快就出去。每當他在的時候,皇太妃必然要提起太后,東海王不敢流露出絲毫不敬,就連皇后的淚水也更多些。

此人是內起居令,專門記錄皇帝在內宮裡的一舉一動。

韓孺子不瞭解宮裡的規矩,可是覺得內起居令來得似乎太頻繁了一些,在他的筆下,皇帝不知會是怎樣一個昏庸無道之人。

正是在內起居令的監視之下,所有人的關切都顯出幾分虛假,他又一次離開,皇后還在抽泣,或許她的悲傷有幾分真實,可韓孺子不明白這是爲什麼,他跟皇后接觸很少,除了曾經並肩對付過左吉,沒有別的經歷。

最關鍵的是皇后姓崔,若非如此,韓孺子倒是很想將她也拉攏到自己這邊。

無論內起居令在與不在,真心實意服侍皇帝的人只有兩個。

張有才和佟青娥此前在左吉那裡吃了不少苦頭,可兩人真的什麼都不知道,因此又被放了回來,結果次日就傳來消息:左吉在勤政殿裡被掌嘴,血流滿面,回宮之後臥牀不起,比他們兩人還慘。

造成這一切的是皇帝,雖然張有才和佟青娥也不明白皇帝的腹痛怎麼會如此湊巧,但是他們相信一件事:皇帝替他們報仇了。由於不在勤政殿現場,只是耳聞當時的場景,他們的這種想法更加牢固。

兩人想得沒錯,皇帝的確是爲他們報仇,但不是平白無故的報仇。

太傅崔宏正在回京的路上,皇太妃雖然從來沒有再提起過,但是看她的樣子,那四道聖旨必定已經矇混過關加蓋寶璽,並交到了羅煥章手裡。

與太后的決戰即將到來,韓孺子做不到更多,只希望事情發生的時候,自己身邊能多兩個可信的人,不至於完全依賴皇太妃和羅煥章的保護。

佟青娥是名柔弱宮女,張有才不到十五歲,又都不會武功,危急時刻所能提供的保護微乎其微,韓孺子這樣做只是想表明自己並非坐以待斃。

腹痛的第五天,御醫以十足的把握宣佈陛下無恙,一切恢復正常,所有人都爲此鬆了口氣,連自知沒病的韓孺子也是如此,他已經厭倦了躺在牀上受別人服侍,迫切希望到屋外透透氣。

他只能在泰安宮的庭院裡走幾圈,身邊跟着一大羣人,個個伸出雙手,好像皇帝是名正在學習走路的孩子,需要他們隨時攙扶。

黃昏時分,多餘的人都離開了,吃過飯之後,韓孺子早早上牀躺下,翻來覆去,發現自己睡不着,張有才和佟青娥這幾天累壞了,一沾枕頭就發出鼾聲。

韓孺子默默計算,頂多再有五天,太傅崔宏就能回京,百官出城迎接,南軍大司馬上官虛肯定也在其中,拿到聖旨的大臣們會在那一刻起事,宣佈剝奪兩人的印綬。與此同時,另一隊大臣會來皇宮,免除中郎將的職務,接管皇宮宿衛,然後兵分兩路,一路保護皇帝,一路囚禁太后……

這是韓孺子自己想象出來的計劃,他猜羅煥章的真實計劃很可更巧妙一些。

他突然想到孟氏兄妹,這兩人武功高強,只效忠太后一人,會是一個麻煩,如果太后手下還有更多孟氏兄妹這樣的高手,麻煩就更大了,羅煥章對此有準備嗎?他一定從皇太妃那裡有所瞭解……

韓孺子越想越亂,更睡不着了,煩躁地翻個身,看到不遠處有東西晃了一下,片刻之後,張有才和佟青娥的鼾聲變得輕微。

“你?”韓孺子一下坐起來。

“嗯。”還是那個冷冰冰的聲音。

“你去哪了,這麼久沒來?”韓孺子不自覺地帶上埋怨的語氣。

“太后派我出宮。”孟娥的聲音裡沒有半點感情,“還好我及時趕回來,讓你吃第二粒藥。”

“及時?如果不及時會發生什麼?”

“沒什麼,第一粒藥白吃,前功盡棄而已。張嘴。”

韓孺子一肚子話想說,可是剛一張嘴,就有藥丸被彈進來,他只好嚥下去。

“聽說你在勤政殿做了一點表演?”孟娥當然知道真相是什麼。

“你什麼時候回來的?去哪了?還會再出去嗎?”韓孺子問的是另一些事情。

“以後不要再做這種事,可能會引起我哥哥的懷疑。”

“你是替太后出宮殺人嗎?被殺的……是誰?”韓孺子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不能不擔心。

兩人答非所問,同時沉默了一會,孟娥先開口:“練內功需要專心,不可多管閒事,皇宮裡以強欺弱的事情多得很,犯不着非得爲這兩人報仇,你這樣做可不像皇帝。”

“皇帝就該無情無義,坐視身邊的人被欺負嗎?”

孟娥又沉默了一會,“總之你不要再管閒事。”

“內功不能讓我活下去,也不能助我成爲真正的皇帝。孟娥,你自己就在多管閒事,爲什麼非要幫我?我掌權的機會比成爲……天下第一高手還要低。”

孟娥的回答是在皇帝身上連戳帶拍,然後她走了,留下了一句話,“我傳你內功,是要給你增加一點機會,也是給我自己一點機會,或許……這是同病相憐吧。十天之內我會再來。”

同病相憐?韓孺子想不出孟氏兄妹到底遇到什麼困難,非得需要大楚太后和皇帝的幫助。

孟娥有秘密瞞着他,他也有秘密瞞着孟娥。她說十天之內會再來,可是五天之內他們就可能成爲敵人。

不知孟娥用的是什麼手法,韓孺子感覺到體內的氣息比從前順暢多了,只是不能持久,在某處突然出現,流動一會又在某處突然消失。

這就是內功嗎?他沒覺察出有什麼好處,腦子裡卻清靜不少,很快就睡着了。

次日,皇帝的生活恢復正常,但是沒去凌雲閣聽課,而是早早前往勤政殿,待了整整一個上午。

勤政殿裡受召前來議政的大臣也比平時多,將近二十人。

太后要向羣臣顯示皇帝安然無恙。

韓孺子看到了右巡御史申明志的身影,他是顧命大臣之一,前些日子出使關東各諸侯國,剛剛回京,跟他一塊出京的楊奉還是不見蹤影。

申明志介紹了出使經歷,關東諸侯初時還持觀望態度,朝廷使節到來之後,大都轉變立場,紛紛出兵助戰,太傅崔宏能在洛陽擊敗齊軍,有各諸侯的一份功勞,不過也有幾名諸侯陽奉陰違,表面接旨,卻以種種藉口推遲出兵,直到齊軍潰散,才匆匆派出軍隊。

如何對待這些三心二意的諸侯,大臣們意見不一,爭論了多半個時辰,太后選擇了其中一人的主意:暫不追究,先集中精力將齊國的叛逆者一網打盡。

申明志提到了楊奉,中常侍留在齊國追捕望氣者淳于梟。

淳于梟被認爲是蠱惑齊王叛逆的首犯,齊王已經伏法,此人卻消失得無影無蹤。

韓孺子覺得奇怪,楊奉心懷大志,爲何對追捕一名江湖術士這麼感興趣?

申明志對這件事說得不多,很快轉到今天上午最重要的一件議題上:他從北方趕回京城,帶來確切無疑的消息,齊王雖敗,匈奴各部卻不肯退卻,頻頻派出斥候入塞觀察,熟知虜情的邊地將領們一致認爲,今年秋天,匈奴肯定會大舉入侵。

大楚與匈奴已經保持了十幾年的和平,看來又要打破了。

朝廷的慣例發揮作用,許多大臣都經歷過武帝時期的戰爭,知道如何應對這種事情,於是提出各種建議,由太后定奪。

將近午時,皇太妃從聽政閣裡走出來,準備宣佈太后的決定,在別人眼裡她很正常,韓孺子卻看出一絲驚慌。

他很快就明白了原因。

“太后以爲,與其守城待戰,不如趁勝出擊。太傅崔宏新定齊亂,大軍未散,即刻前往北地屯兵,擇機出塞,與匈奴一戰。”

大臣們都有些意外,韓孺子心裡卻是咯噔一聲,在這個節骨眼太后不許崔宏回京,可不是好兆頭,或許她察覺到了危險。

(求收藏求推薦)

第二百九十二章 醜王奇招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五百零九章 朕要親征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二百八十章 洛陽城外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招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薦儲君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關內關外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爲上計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五十二章 地動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導(求月票求訂閱)第五百零七章 一舉一廢通知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後一句話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二百零五章 書與殘酒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第四百七十三章 紙上談兵第七十七章 外祖母與外孫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二百三十章 哪裡好玩第二百六十五章 計劃提前第四百五十五章 皇子第二百一十九章 讀書人的請求第三百四十章 絕不能退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蹤第五百一十章 西進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人可用?第三百八十七章 隱而不退第一百七十章 神機妙算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將第二百零一章 漁翁第五百三十章 亂猜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匈奴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二百四十二章 宮中的小君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親與皇后第五百零九章 朕要親征第四百零五章 崔府接駕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臨終第二百三十九章 出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一百八十五章 離開與到達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軍第三百七十五章 開誠佈公第一百七十三章 關內關外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十五章 奸詐是爲了救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負責第三百零六章 女人的戰鬥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鐵城不夠高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次交鋒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三百七十一章 聰明的眼睛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洶涌第一百三十章 離寨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三百四十七章 飛石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將軍需要勝利第四百六十章 四方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一百七十章 神機妙算第三十九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四百零三章 長久之計?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二章 兄弟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緊第六十四章 無人相信的真相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軍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第一百一十章 望氣的奧妙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臨終第九十四章 缺錢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四百章 爲友報仇第十一章 會武功的宮女
第二百九十二章 醜王奇招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五百零九章 朕要親征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二百八十章 洛陽城外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招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薦儲君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關內關外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爲上計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五十二章 地動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導(求月票求訂閱)第五百零七章 一舉一廢通知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後一句話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二百零五章 書與殘酒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第四百七十三章 紙上談兵第七十七章 外祖母與外孫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二百三十章 哪裡好玩第二百六十五章 計劃提前第四百五十五章 皇子第二百一十九章 讀書人的請求第三百四十章 絕不能退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蹤第五百一十章 西進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人可用?第三百八十七章 隱而不退第一百七十章 神機妙算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將第二百零一章 漁翁第五百三十章 亂猜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匈奴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二百四十二章 宮中的小君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親與皇后第五百零九章 朕要親征第四百零五章 崔府接駕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臨終第二百三十九章 出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一百八十五章 離開與到達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軍第三百七十五章 開誠佈公第一百七十三章 關內關外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十五章 奸詐是爲了救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負責第三百零六章 女人的戰鬥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鐵城不夠高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次交鋒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三百七十一章 聰明的眼睛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洶涌第一百三十章 離寨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三百四十七章 飛石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將軍需要勝利第四百六十章 四方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一百七十章 神機妙算第三十九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四百零三章 長久之計?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二章 兄弟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緊第六十四章 無人相信的真相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軍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第一百一十章 望氣的奧妙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臨終第九十四章 缺錢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四百章 爲友報仇第十一章 會武功的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