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蹤

由中書舍人調任倦侯府府丞,幾乎意味着就此退出朝廷,成爲邊緣小吏,趙若素所要求的官職之低,令皇帝非常意外。

趙若素解釋道:“既在朝中,不言其秘,微臣非得解脫官職之後,方可對陛下開誠佈公,府丞雖然也是朝廷官吏,但是隸屬於宗正府,半是內臣,半是外臣,不用遵守那麼多的規矩。”

韓孺子真不覺得有必要這麼麻煩,但他尊重趙若素,笑道:“好吧,只是……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朕會盡快將你調來。”

趙若素拱手道:“中書舍人與侯府府丞皆非顯職,無需陛下親自調動,相關公文甚至不會送到陛下面前,陛下稍待,容微臣自己調整。”

“靜候佳音。”韓孺子越發覺得這個趙若素是怪人,但是深藏不露,或許真是自己最爲需要的幫手。

趙若素告退,韓孺子將心事轉到尋親上,叫來東海王,讓他幫着擬一份函,向宗正府詢問吳氏兩侯的狀況。

“吳氏連外戚都算不上,的確沒資格保留爵位,陛下寬宏大量,一直沒有過問,吳家人臉皮也真夠厚的,這麼久了,也不主動請示削爵。”東海王很快寫畢,“其實陛下不用這麼正式,反而落下口實,不如找個人去向吳家吹吹口風,保證他們主動讓位。”

韓孺子搖搖頭,追回吳家的爵位是件小事,他是要藉此向宰相傳達自己的意圖,看樣子連東海王也不是很懂其中的門道。

東海王對吳家沒啥感情,見皇帝搖頭,自然不會多管閒事,問函就這麼發了出去。

宗正府回函倒快,次日上午就送到了勤政殿,宰相申明志特意挑出來呈送給皇帝,一句話也沒多說。

韓孺子親筆寫下批覆,大意是說如今侯位氾濫,無功者得厚祿,有功者久居於下,令天下英雄寒心,如吳氏二人,附驥之徒,枉稱列侯,於國家無半點益處,朕心甚憂,着令有司儘快削奪其位,自今以後,封侯時務必謹慎,不可再犯類似錯誤。

吳家本來就沒什麼權勢,如今更是丟得乾乾淨淨,沒人肯爲他們說話,申明志接到回函,看過之後傳給其他聽政大臣,歸入待辦事宜當中。

一切平靜,勤政殿內沒有半句爭論。

韓孺子知道,申明志等人已經領會了他的意圖。

君臣本應同心同德,卻只能以委婉隱諱的手段交流,韓孺子既覺得不可思議,又覺得理所應當,君臣同中有異,只是這同異之間的平衡極難把握,連楊奉也說不清,只能推薦他人代勞。

韓孺子對趙若素寄予厚望,至於官職,早晚還能再升上來。

這天下午,來倦侯府送奏章的是另一位中書舍人,同樣的小心謹慎,放下奏章,躬身退出,韓孺子沒表露出任何異常。

可是接下來他連等了幾天,趙若素就跟失蹤了一樣,人影全無,消息也沒有,皇帝有權過問一切官吏的調動,但韓孺子忍住了,不想讓大臣察覺到他的急迫與重視。

禮部尚書元九鼎已經出去前往東海國查驗真相,韓孺子派了兩名太監同行,一個是張有才,皇帝最信任的身邊之人,另一個是獲赦不久的景耀,皇帝要試試他收集情報的能力還剩下多少。

慈寧太后對小時候的事情只有一個印象,那就是有人叫她“小姐姐”,張有才的職責就是去尋找有沒有這樣一個人。

這種事情急不得,至少也要二三十天以後才能得到結果,韓孺子安排妥當之後,又開始專心處理雲夢澤與東海的事務。

寒冬將至,這兩邊都沒有新進展,東海仍在造船,雲夢澤據點才建好一處,楊奉倒是招募到不少江湖人,與澤中羣匪發生了幾次衝突,但規模太小,楊奉沒有在公文中細說,等崔騰送信回來,或許能說得多一些。

雲夢澤文有卓如鶴、武有邵克儉,還有楊奉暗中掌控,韓孺子不是很擔心,東海那邊卻遲遲沒有大將坐鎮,讓他放心不下。

沿海郡國全都按規定舉薦了數量不等的將領,兵部先進行了一輪篩選,合格者三十幾人,正陸續趕往京城,由皇帝親選。

塞外相對平靜,對鄧粹的偷襲,匈奴派人提出抗議,但沒有發起報復,而是在冬季到來前遠遁,柴悅遣散了多半楚軍,只留少數駐守馬邑城與碎鐵城,他在晉城建立幕府,房大業則被派到遼東,名義上是監督修補舊城,實際上是勘查地勢,準備在明年初夏季節向扶餘國發起一次進攻。

大楚必須懲罰扶餘國,剷除遼東的一個威脅。

扶餘國已經連派數撥使者認罪乞降,朝廷正常接待,只是不准他們見皇帝。

西域那邊的鄧粹與張印消息最少,他們先要穩定西域諸國,統一力量之後,再去崑崙山以外築城。

大楚就像是一張棋盤,韓孺子則是棋手,手握棋子,東放一枚,西落一子,有的是必爭之地,有的是長久之計,對手不只一位,他卻絲毫不懼,反而爲之興奮。

內憂外患當然不是好事,韓孺子卻迷上了排憂解難的過程,比任何時候都能深切感受到什麼是真正的皇權,朝廷雖然運轉緩慢,但是隻要操作得當,皇帝的意志與命令總能在千里之外得到執行。

天下四方,到處都有人爲皇帝效力,韓孺子只恨一點,消息來得太慢,常常需要十天半月才能送到他的書桌上,再回信時,那邊的事情已經結束,不需要皇帝出主意了。

這也是韓孺子願意與宰相、與朝廷官員和解的重要原因之一,離得越遠,權力越走樣,必須藉助大臣們多年傳承下來的規矩與慣例,才能保證皇權不會被遺忘。

整整十天之後,趙若素那邊還是沒有動靜,一件早就被皇帝遺忘的事情卻發生了意外。

意外消息是金純忠帶來的。

金純忠不願當匈奴人,寧願無官無爵,也要跟着皇帝一塊回京,因爲沒在大楚這邊立過功勞,所以被安排在倦侯府中,與晁鯨等人一塊待命。

韓孺子不急着任用此人,金純忠也不覺得委屈,老老實實地留在府中等待機會,但他每隔幾天總能見一次皇帝,算是一種特權。

金純忠一般時候沒什麼事,如果皇帝太忙,他甚至不說話,待一會就走,今天他卻一直留下來。

韓孺子終於注意到金純忠的異常,擡頭問道:“有事嗎?”

“一件小事,陛下。”

“稍等。”韓孺子將手中一份策疏看完,這是南越郡的一名武將所寫的剿海盜策,條理清晰,頗有獨到之處。

“好了。”韓孺子再次擡頭,用筆在紙上畫了個圈,並將武將的名字記在心裡,打算見過本人之後再做決定。

金純忠上前兩步,“微臣冒死陳言,敢請陛下恕罪。”

韓孺子笑道:“既敢‘冒死’,就別怕獲罪,快說吧。”

金純忠臉色微紅,擡頭問道:“陛下是要除掉吳家嗎?”

韓孺子一愣,“吳修兄弟?”

“對。”

“怎麼會?他們空佔侯位,其實無權無勢,在朝中更無根基,朕只是要奪回侯位而已,他們沒資格稱侯,大楚的列侯不能都是平庸之輩。”

說起這些事情,韓孺子有點氣憤,按理說,軍功高者才應該封侯,武帝時期戰事頻仍,有軍功者很多,可是韓孺子在需要大將的時候,在上百位列侯當中查了一遍,竟然找不到幾個可用之人,闢遠侯張印已算是出類拔萃,其他人不是襲封祖上的功德,就是皇親國戚,真正靠軍功得封者寥寥無幾,而且大都老邁,已沒法爲國效力。

“吳氏兄弟當然不該再據侯位,可也罪不至死吧?”金純忠道。

“至死?你究竟聽說什麼了?”韓孺子真有點好奇了。

“自從陛下頒旨奪侯之後,吳家上下都以爲要遭滅族,惶惶不可終日,不知何處的衙門,還向吳府派去士兵把守大門,不準吳家人隨意出行,說是在等陛下的聖旨。”

韓孺子大吃一驚,隨後又感到疑惑,“吳家人怎麼會求到你這裡?”

金純忠搖頭,“吳府離此不遠,我是路過時偶然得見,又聽街上的人議論紛紛,才知道事情大概。本來這與我無關,可我覺得這樣的做法肯定不是陛下的本意,因此覺得陛下有必要知道。”

“嗯,你做得對,朕應該知道。”韓孺子感到憤怒,他能允許自己的命令在執行過程中發生一定程度的偏差,卻不能允許有人歪曲本意。

“你先退下吧,不要對外人提起此事。”

“是,陛下。”金純忠告退。

韓孺子想了一會,讓太監傳召蔡興海。

蔡興海接管一支宿衛軍,皇帝到哪他跟着到哪,是最受信任的近臣之一,聞命之後很快趕到。

“中書舍人趙若素這個人你認識吧?”

“認得,經常給陛下送奏章的人,這幾天倒沒見過。”

“去把他找來。”

蔡興海領命要走,韓孺子擔心自己的命令又遭誤解,加了一句,“請他過來。”

“請”與“找”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後果卻截然不同,蔡興海立刻明白,再度領命告退。

奪侯是趙若素的主意,韓孺子要聽聽他的解釋。

入夜之後,蔡興海回來覆命,卻沒有帶來趙若素,而且滿臉疑惑,“趙若素失蹤好幾天了,家裡人急得不行,到現在也沒消息。”全本小說網

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九十六章 第一份邀請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臨終第二百九十二章 醜王奇招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訪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湖人楊奉第一章 進宮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人可用?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試探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通知通知第二百五十七章 燃燒的軍營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四百七十九章 羣盜無主第二百零五章 書與殘酒第三百三十章 不尋常的夜晚第二百五十六章 崔家的選擇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發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三十八章 撞門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緊張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觀風使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攝魄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四百六十一章 祭天第四十八章 江湖人的報仇第六十九章 豪傑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有門道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二百三十章 哪裡好玩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四百七十章 敗得蹊蹺第一百零九章 觀賞皇帝第八十七章 瘋僧瘋語第四百四十四章 “書能殺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位公子第三百三十章 不尋常的夜晚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四百章 爲友報仇第二百八十五章 無人瞭解的聖軍師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四百章 爲友報仇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四十章 回信第一百零一章 草叢中的雙腳第八十九章 過界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三十五章 侍從之爭第一百零一章 草叢中的雙腳第二十二章 真假第五十九章 暗中的高手第三百三十章 不尋常的夜晚第五十章 軟禁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單于的女兒(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將軍遇刺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次交鋒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後一句話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鐵城不夠高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第三百三十八章 東海王的猜測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太傅安心第三百四十七章 飛石第九十一章 夜逃第三百五十八章 膽大包天的車騎將軍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寧第一百八十五章 離開與到達第二百五十六章 崔家的選擇第二百四十二章 宮中的小君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三百五十五章 東海王的仇恨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敵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太會說話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來與現在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一十五章 遷營第五十四章 氣數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訪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二百四十七章 虎皮第四百二十五章 劃線的門道
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九十六章 第一份邀請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臨終第二百九十二章 醜王奇招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訪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湖人楊奉第一章 進宮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人可用?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試探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通知通知第二百五十七章 燃燒的軍營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四百七十九章 羣盜無主第二百零五章 書與殘酒第三百三十章 不尋常的夜晚第二百五十六章 崔家的選擇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發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三十八章 撞門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緊張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觀風使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攝魄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四百六十一章 祭天第四十八章 江湖人的報仇第六十九章 豪傑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有門道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二百三十章 哪裡好玩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四百七十章 敗得蹊蹺第一百零九章 觀賞皇帝第八十七章 瘋僧瘋語第四百四十四章 “書能殺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位公子第三百三十章 不尋常的夜晚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四百章 爲友報仇第二百八十五章 無人瞭解的聖軍師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四百章 爲友報仇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四十章 回信第一百零一章 草叢中的雙腳第八十九章 過界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三十五章 侍從之爭第一百零一章 草叢中的雙腳第二十二章 真假第五十九章 暗中的高手第三百三十章 不尋常的夜晚第五十章 軟禁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單于的女兒(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將軍遇刺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次交鋒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後一句話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鐵城不夠高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第三百三十八章 東海王的猜測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太傅安心第三百四十七章 飛石第九十一章 夜逃第三百五十八章 膽大包天的車騎將軍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寧第一百八十五章 離開與到達第二百五十六章 崔家的選擇第二百四十二章 宮中的小君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三百五十五章 東海王的仇恨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敵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太會說話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來與現在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一十五章 遷營第五十四章 氣數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訪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二百四十七章 虎皮第四百二十五章 劃線的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