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勢變

冠軍侯沒有認輸,在經歷最初的無謂憤怒之後,他逐漸冷靜下來,開始指使大臣們做出切切實實的反擊。

第一個行動的大臣是兵部尚書蔣巨英,大將軍韓星品級更高,但也沒權力獨斷專行,重大的軍令必須及時上報給兵部,再由兵部轉交給皇帝,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軍令有錯,兵部可以退回,要求改正,在錯誤十分明顯的情況下,兵部還可以直接否決此道命令。

所謂的錯誤,通常是字句不通、語義含糊、犯了避諱等等,改正即可,在極罕見的情況下,軍令中的某句話會出現明顯的歧義,這個時候,兵部就可以暫時否決此令,無需上報皇帝。

兵部的官員們聚在一起,反覆閱讀大將軍派人送來的軍令,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卻連筆劃錯誤都挑不出來,熬了整整一個晚上之後,兵部還是要否決軍令,理由很簡單:印章不清,有可能是僞造。

這是個荒唐的理由,除非大將軍本人親自攜印回京,誰也無法證明印章爲真,兵部實在無法可想,才撕破面皮做出這種事。

與此同時,兵部還要向各地駐軍直接發文,禁止將領們執行軍令。

天還沒亮,東海王就跑來敲門,有“廣華羣虎”相助,他的消息十分靈通。

韓孺子只有差不多一個時辰的時間阻止兵部,這是他與冠軍侯之間的短刀相接,比的是眼準手快。

兵部尚書蔣巨英與崔家沾親,東海王已經派人與他聯繫,蔣巨英只回了一句話:“職責所在,不論私情。”

楊奉立刻去找郭叢,京城一大批功名在身的讀書人早已摩拳擦掌,就等着有人露頭,兵部算是首當其衝。

半個時辰之後,兵部被一羣赤手空拳的書生包圍,他們堵住門口,不許任何人出門,高呼蔣巨英的名字,讓他出來對質,解釋一下爲何要阻止各地賑濟災民。

兵部離皇宮正南門只有百步之遙,成隊的宿衛士兵來回巡視,卻沒有加以干涉。

蔣巨英派人衝了兩次,可是這些書生不是翰林院的學士,就是國子監與太學的弟子,差人們不敢真的動手,數量上又不佔優勢,兩次硬衝都以失敗告終。

書生越聚越多,天光大亮之後,又來了一批老先生,其中一位白髮蒼蒼,是被弟子們攙來的,雙手顫抖着,當衆念出一份“絕交書”,斷交與蔣巨英的師生關係。

事情越鬧越大,連周圍的其它各部衙門也受到牽連,只好大門緊閉,乾脆不辦公了,以免書生們衝進來

期間來過幾隊士兵,試圖驅趕鬧事的讀書人,沒能成功,自己反而被驅逐了——宿衛八營不允許有人攜帶兵器接近皇宮。

韓孺子沒有閒着,天亮不久,他與東海王一塊去見英王。

英王身邊的望氣者名叫袁子凡,兩人一塊接見到訪者。

韓孺子帶來一份請願書,希望各部司衙門以蒼生爲念,不要阻止各地開倉放糧,並許諾今後絕不會追究失職之罪,韓孺子與東海王已經簽字蓋印,來請英王加入。

英王還沒怎麼睡醒,坐在椅子上不停地打哈欠,要筆要印,想將兩位侄兒打發走,袁子凡笑着阻止英王,然後與到訪者脣槍舌劍地爭辯一番。

“雖是皇子皇孫,卻無實權官職,又在爭位選帝時期,何敢幹涉朝政?”

“朝政擁滯,正是宗室子弟效命之時,爭位選帝,英王既是參與者之一,正該趁機揚名,爲何置身事外?”

“揚名的是倦侯與東海王,與英王何干?”

“所謂順勢而爲,我們兩人造勢,英王借勢,我們已經留下空白,英王是長輩,印章在前,我們不爭。”

“既然對大家都有好處,爲何不先去找冠軍侯?”

“我們正有此意,先見英王,乃是表尊長之意,英王若有興趣,我二人願奉英王爲首,一道去見冠軍侯。”

“英王年幼,不會參與此事。”

“既能參與爭位選帝,何出‘年幼’之言?”

……

韓孺子與東海王以二敵一,漸漸佔據上風,袁子凡身爲望氣者,擅長的是因勢利導,原以爲能夠輕鬆擊敗兩名年輕人,沒想到左支右絀,即將敗下陣來,臉色不由得忽青忽紅。

韓孺子壓制袁子凡,東海王轉攻英王,小聲勸他自己做主,“你是武帝之子,今後想當皇帝,現在就得練習一言九鼎,什麼事情都得自己拿主意……”

“英王,別聽他亂說。”袁子凡一邊應對倦侯,一邊還要注意英王,更加慌亂,心中後悔,早知如此,就該拒見這兩人。

英王卻已被說服,跳到地上,大聲道:“一起去見冠軍侯,問問他憑什麼藏着酒肉糧食,不肯拿出來!”

“對,非得讓他解釋清楚。”東海王賣力攛掇,也不管英王的理解有多少錯誤。

袁子凡畢竟只是一名望氣者,不能直接干涉英王的決定,僕人們早已準備好,立刻送上筆墨印章,英王大筆一揮,歪歪扭扭地寫下自己的名字,比韓孺子的字跡還要潦草。

然後叔侄三人出府,一塊前往冠軍侯府。

出門之前,韓孺子向袁子凡拱手道:“順勢而爲,勢既已成,袁先生爲何不順。”

袁子凡大笑,也跟着出發,半路上遇見了林坤山,他到處找東海王,已經跑了好幾處地方,一見面就苦笑道:“東海王爲何撇下我,一個人出行?”

“我看你睡得正香,沒忍心打擾你,來吧,一塊去見冠軍侯。”

隊伍逐漸擴大,消息不知怎麼傳揚出去,許多意想不到的人加入進來,大將軍與讀書人的舉動,顯然給宗室和勳貴發出了明確的信號,不少世家派人支援倦侯、東海王與英王,但是比較謹慎,家長沒有出面,派出的都是年輕子弟,許多人曾是倦侯麾下的勳貴營士兵,回京沒有多久。

名義上這支隊伍的核心是英王,他走在最前頭,不認得路,全由兩邊的倦侯和東海王指引,小傢伙很少出門,因此非常開心,又蹦又跳,時不時高喊一聲:“冠軍侯交糧!”

世家子弟們明白誰纔是真正的主導者,加入之後都向倦侯致意,有人甚至以軍禮相見,仍當他是鎮北將軍。

王侯府邸離得都不算遠,韓孺子一行人來到冠軍侯府前時,隊伍已經擴充到百餘人,後面還跟着衆多僕人,以及數量更龐大的百姓,這可是天子腳下難得一見的奇聞,誰都想看看熱鬧。

韓孺子和東海王故意放慢速度,中間幾次停下,向新來者介紹英王,將小孩子哄得更加開心。

他們在給冠軍侯反應的時間。

楊奉對冠軍侯的評價是少謀多斷,常常因考慮不周而犯錯誤,事後則歸罪於別人。因此,對冠軍侯不能搞突然襲擊,一驚之下,他有可能做出兩敗俱傷的決定,給他一點時間,讓身邊人多勸勸,一旦怒氣消失,冠軍侯又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將爛攤子甩給手下,自己只管指責。

將近午時,一行人來到冠軍侯府門前,將半條街都給堵住了,與兵部門前的讀書人遙相響應,很難說哪一方的聲勢更大一些,不過侯府門前的人比較客氣,沒有振臂高呼,沒有橫衝直撞,一大堆拜貼送到門吏手中,請他交給冠軍侯。

冠軍侯新婚不久,侯府門上的燈籠、喜聯等物還在,上百人站在外面,就像是來賀喜的客人,只是手中沒有拎着禮物。

正如楊奉所料,冠軍侯早已得到消息,在經歷暴怒、詛咒與一連串的混亂命令之後,他又一次冷靜下來,隨之而生的還有膽怯,冠軍侯終於發現,整個朝廷並非如他希望的那樣堅定地支持他稱帝,大多數人其實仍在觀望,冠軍侯暫時佔優,大臣們表現得忠貞不二,冠軍侯稍一失勢,他們立刻露出騎牆之態。

一直將鉅太子掛在嘴上的宰相殷無害,幾天前就聲稱得病,閉關不出。左察御史蕭聲和右巡御史申明志爲爭奪宰相之位,在冠軍侯面前最爲活躍,又是監察之官,沒有聖旨的情況,他們的權力最大,卻也不肯出面阻止放糧,反而勸冠軍侯暫忍一時。

兵部尚書蔣巨英獨木難支,冠軍侯也招架不住了。

爲了顏面,冠軍侯拒絕接見倦侯等人,望氣者鹿從心只好獨自出府,他比袁子凡更識時務,沒有與來客爭執,反而笑臉相迎,聲稱冠軍侯要務在身,不能出來相見,但是與倦侯、東海王、英王的意見完全一致,以爲放糧事大,越早越好,誰也不能阻止,兵部所爲,令天下人寒心。

尚不知情的兵部尚書蔣巨英,就這樣遭到出賣,成爲衆矢之的。

鹿從心將請願書帶進府內,請冠軍侯簽名蓋印,位置與英王並列,高於倦侯、東海王,隨後出府將請願書交還。

事實上,人人都清楚,由於皇宮不肯批覆奏章,這份請願書根本無處可送,任何一個衙門都不會接受,它只是一種表態。

隊伍轉而前往兵部,走出幾條街之後,英王認出道路,撒腿跑得飛快,對他來說,這是難忘的美好一天。

消息總是比雙腿跑得更快,衙門裡的蔣巨英終於聽說了冠軍侯的屈服,大吃一驚,反應倒快,立刻命手下官員出門,向衆人保證,兵部絕不會反駁或是否決大將軍的命令,一切都是謠言,他自己則在隨從的幫助下,翻牆逃跑,回到家中真的大病一場,很長時間沒再出門。

韓孺子又獲得一場勝利,可是如同對峙已久的兩軍,一旦交鋒,戰鬥就將持續不斷,直到一方戰敗退出,韓孺子遠未取得最後的勝利。

楊奉覺得時機已到,建議倦侯開始拉攏大臣,第一個目標就是對倦侯怨恨最深的左察御史蕭聲。全本小說網

第三百零七章 選將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欠人情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欠人情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重的刑罰第三百五十五章 東海王的仇恨第一百八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一百四十五章 夜談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薦儲君第五百三十七章 解惑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第三百一十七章 揮金如土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通知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零二章 無言相勸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三章 聰明的孩子第三百零五章 選妃之爭第六十二章 夜色籠罩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橋夜襲第二百一十九章 讀書人的請求第二百六十四章 逃宮第一百六十四章 當斬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第五十六章 讀史之怒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一百零九章 觀賞皇帝第一百七十四章 獨自決定第二百零三章 楊奉的選擇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門之上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二百六十九章 拒之門外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太會說話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封信第四百六十九章 成千上萬第二百八十五章 無人瞭解的聖軍師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五百二十五章 以戰養兵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一百八十三章 獨騎回營第一百四十九章 頑石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四百五十五章 皇子第四百七十三章 紙上談兵第三百七十八章 金鍋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一百四十章 指點迷津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師傅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一百八十九章 打開城門(求保底月票)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四百三十四章 熱鬧的新年第九十七章 獨立小王國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太會說話第二百一十二章 第四名爭位者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與進宮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誘兵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人可用?第五百四十五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負責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第四百五十五章 皇子第一百八十章 “假象”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一之策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二百三十章 哪裡好玩第八十章 散心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第三百二十八章 皇帝的信任第一百八十四章 衆將奪印第四百一十六章 陛下能爲我作證第三百一十九章 飢渴交加第一百一十三章 囂張的強盜第四百零四章 不合適的辦法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四百六十七章 古怪的求情第八十四章 以下觀上
第三百零七章 選將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欠人情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欠人情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重的刑罰第三百五十五章 東海王的仇恨第一百八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一百四十五章 夜談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薦儲君第五百三十七章 解惑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第三百一十七章 揮金如土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通知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零二章 無言相勸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三章 聰明的孩子第三百零五章 選妃之爭第六十二章 夜色籠罩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橋夜襲第二百一十九章 讀書人的請求第二百六十四章 逃宮第一百六十四章 當斬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第五十六章 讀史之怒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一百零九章 觀賞皇帝第一百七十四章 獨自決定第二百零三章 楊奉的選擇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門之上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二百六十九章 拒之門外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太會說話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封信第四百六十九章 成千上萬第二百八十五章 無人瞭解的聖軍師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五百二十五章 以戰養兵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一百八十三章 獨騎回營第一百四十九章 頑石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四百五十五章 皇子第四百七十三章 紙上談兵第三百七十八章 金鍋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一百四十章 指點迷津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師傅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一百八十九章 打開城門(求保底月票)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四百三十四章 熱鬧的新年第九十七章 獨立小王國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太會說話第二百一十二章 第四名爭位者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與進宮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誘兵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人可用?第五百四十五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負責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第四百五十五章 皇子第一百八十章 “假象”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一之策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二百三十章 哪裡好玩第八十章 散心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第三百二十八章 皇帝的信任第一百八十四章 衆將奪印第四百一十六章 陛下能爲我作證第三百一十九章 飢渴交加第一百一十三章 囂張的強盜第四百零四章 不合適的辦法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四百六十七章 古怪的求情第八十四章 以下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