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

君臣之間的戰鬥並不罕見,手段各不相同,有的直接兵戎相見,皇帝殺大臣、大臣弒君;有的迂迴曲折,皇帝頻繁撤換官員,大臣則拉幫結夥以自保;也有意興闌珊的時候,皇帝放棄朝政,躲在深宮裡專心享受天子的奢侈生活,天下虧空不關他事,宮中收入少一兩也會使得龍顏大怒。

總之戰鬥一旦開始,從來不會有好結果,皇帝勝了,大臣從此懈怠,大臣勝了,皇帝失去銳志,打個平手,朝廷將會一直動盪下去。

明知如此,韓孺子也不能步步退讓,大臣不肯全心全意爲皇帝效力就算了,可是將主動投向皇帝的人抓起來、藏起來,卻做得太過分了。

韓孺子希望自己的威脅不用變成現實,現在對朝廷進次清洗,至少要耽誤三年以上的時間,對他、對大楚來說,都是得不償失。

南直勁走了,中書省官員和其他大臣都不吱聲,次日下午,來送奏章的仍是其他中書舍人,雙臂一直在顫抖,從門口到書桌這麼一小段路,走得無比艱難,奏章終於放到桌上時,稍顯零亂,遠不如平時整齊。

但是這天晚上,中書令沒有“如約”派人來晁鯨家中取走金子,好像已將此事忘得乾乾淨淨。

勤政殿上,也沒有大臣再提起此事,就連之前似乎並不瞭解內幕的宰相申明志,大概也得到了提醒,對自己寫過的建議閉口不談。

接下來的一天仍維持平靜,只是氣氛有些尷尬,大臣們說話時小心翼翼,彼此議論時也儘量降低聲音。

午後不久,韓孺子正要前往倦侯府,宮裡傳出話來,慈寧太后想見皇帝一面。

除了通報東海國那邊的消息,韓孺子的確好幾天沒有進宮請安了,於是立刻去見母親。

慈寧太后說了幾句閒話,盯着兒子,突然嘆了口氣,“我聽說陛下與大臣發生了一些衝突。”

“算不上衝突。”韓孺子笑道,“只是彼此有一些想法沒有表達清楚,讓母親懸心了。”

“嗯,那就好,陛下自己心裡清楚就行。不過——我還是要提醒陛下一句:桓帝以及慈順太后,都曾與大臣有過不和,最終都是草草了結,誰也說不上是勝利者,放眼大楚歷代皇帝,只有開國的太祖和陛下的祖父武帝曾經成功擊敗過大臣。太祖的手段是拉攏一派打擊另一派,武帝則是利用數十年裡所建立的威望,一紙令下,無人敢於反抗。陛下打算用什麼手段?”

慈寧太后還是不放心,在別人眼裡,這或許已經是地位穩固的皇帝,在她看來卻仍是沒長大的兒子,需要她的扶持與幫助。

韓孺子正色道:“朕沒有武帝的威望,也沒有太祖身邊那麼多的支持者,朕上前一步,爲的是與大臣各讓一步。母親,朕明白治國之難,也明白事情的輕重緩急,輕易不會與大臣鬧翻。”

慈寧太后笑了笑,“是我多心了,陛下珍重,陛下聰明睿智不輸於武帝,假以時日,必能重振大楚,成就另一個盛世。”

“只要能夠不愧對列祖列宗,朕就很滿意了。”

“嗯,既然回來了,就去看看皇后,你總在外面居住,也不像話。”

“是,母親。”

韓孺子退出,心中暗歎一聲,母親終歸還是與大臣保持了聯繫,希望她能適可而止,不要走到干預朝政那一步。

他還有點納悶,母親爲何讓自己去見皇后。

謎底很快揭開。

崔小君有段時間沒跟皇帝單獨見面了,非常高興,幾句話之後,她轉到了正題,“聽說雲夢澤的強盜又向京城派來了刺客?”

“嗯,是有這種傳聞。”

“那陛下……是不是應該回宮居住?這裡畢竟更安全些。”

慈寧太后爲大臣說話,皇后請皇帝回宮,兩個並不和睦的女人,在維護皇帝利益這件事上,保持着一致。

韓孺子笑了笑,“皇宮說是安全,卻幾次被刺客突破,皇后親身經歷,還覺得這裡更安全嗎?”

崔小君不語,越是危險的時候,她越希望皇帝能在身邊。

“皇宮尾大不掉,人越多反而越容易出錯,倦侯府雖小,卻盡在我的掌握之中,放心吧,雲夢澤敢派刺客,我就敢接招,我有準備。”

“婦人之見,陛下莫怪。”

韓孺子心裡對皇后總有那麼一點愧疚,比對母親的還要多些,上前攬住她的腰,輕聲道:“今天我留下,大楚不缺我這一天。”

這天下午,韓孺子不想內憂外患,不想大臣的異心,所有時間全用來與皇后廝守,當晚留宿,次日一早,給兩位太后請安之後,前往勤政殿。

宰相等人的態度顯得自然多了,韓孺子也露出仁君的一面,對大臣的建議極少反駁。

午後他去倦侯府,趙若素已經等在了大門口。

趙若素還沒有腰牌,因此不能隨意進府,皇帝在轎中向蔡興海點頭,表示可以,趙若素這才獲得允許,去隔壁的府中領取相應之物,等他進府的時候,皇帝正與衆人商議軍情,他被太監請進大廳,站在一邊旁聽。

狄開、燕朋師、賴冰文三將今天不在場,衆人可以盡情議論他們的短長。

燕朋師得到的支持最多,他年輕,出身世家,早年也曾在皇宮擔任勳貴侍從,結交廣泛,而且敢於孤軍深入,極得衆人的青睞,就連參與商議的幾名讀書人,也都看好這年輕的將軍。

崔騰回來得晚,急於趕上進度,全力推崇燕朋師,“燕小獅,我認得他,他從前跟我哥哥是好朋友,一塊吃喝……那什麼,可他的確是個人才,我聽說先帝就很賞識他,把他送回東海國是爲了歷練。這小子當年就很能說,一羣人聚會,就聽他侃侃而談,別人幾乎插不進嘴……”

“就跟你現在一樣?”東海王笑道,燕朋師來自東海國,他卻無話可說,因爲他一直沒有就國,對名義上屬於自己的臣子所知甚少,而且他懂得避嫌的必要,儘量不開口,只有嘲笑崔騰時是例外。

崔騰曬黑的臉還沒有恢復,面露鄙夷,“你懂什麼?燕朋師有大將之才,人家說的話能跟我一樣嗎?”頓了一下,他補充道:“跟你也不一樣。”

燕朋師得到的讚揚居多,只有一位翰林院學士小心地提出:“兵者,險事也,燕朋師視之爲手到擒來,只怕……”

好幾個人同時反駁。

“只怕什麼?孤船入海、大破羣盜的不是他嗎?”

“據說車騎將軍鄧粹每到排兵佈陣的時候都交給別人,自己呼呼大睡,不也大敗匈奴?”

“燕朋師那不叫輕敵,叫自信。”

沒人再說燕朋師的不是。

對南越郡的老將狄開,衆人的意見也很一致,第一年老,未必還能承受得起海上顛簸,第二勇猛有餘,謀略不足,難任大將。

對賴冰文的爭議比較多,雖然事隔十幾年,皇帝身邊的這些年輕人當初都沒有親眼得見,但是勳貴侍從中間從來不缺傳言,賴冰文剛一回京,多年前的那些傳言又都沉渣泛起。

原來這位賴大人年輕時品行有點問題,勾結有夫之婦,本來這種事情也不算罕見,但是公開鬧起來就不多見了,賴冰文無奈之下,才棄文從武,遠赴它鄉,與從前的朋友幾乎斷絕了聯繫。

至於被勾引者是誰,這就是一個看人緣的問題了,誰家人緣差,誰家的妻子就要遭殃,至於年紀、相貌合不合適,都不重要。

對賴冰文的治軍才能,大家也莫衷一是,有人認爲他能守衛孤鎮數月,雖然不如晉城那麼危險,但也足見能力,其他人則以爲這是運氣,海盜不願硬攻,很快又趕上大將軍崔宏包圍臨淄,所謂的孤鎮,其實也沒有那麼“孤”。

韓孺子只是聽,極少開口,他是皇帝,一旦對某人表現出明顯的傾向,爭論也就結束了,他現在需要得到儘可能多的信息,因此要小心地保持中立。

崔騰比較急躁,站起來說:“選將之事,說難也難,說易也易,讓他們三個各帶一支軍隊出海,誰的戰功大,誰就是大將。”

事情要是真這麼簡單就好了,韓孺子未置可否,發現衆人提不出更新的觀點,宣佈散會,沒人知道皇帝看中了哪一位將軍,但是都覺得燕朋師的希望最大。

東海王磨磨蹭蹭,故意等到最後,見廳里人不多,上前小聲道:“雲夢澤派來刺客,只是加強防禦還不夠,不知陛下有何安排,譚家願獻微薄之力。”

“譚家人回京了?”

“沒有沒有,全都老老實實待在東海國呢,可譚家在江湖上交友廣泛,寫封信、開個口,總能得到一些幫助。”

“好啊,但是沒有聖旨。”

“陛下一句話就夠了。”東海王笑呵呵地退下,心裡清楚,自己只能私下調查,得不到朝廷的協助,皇帝仍然不信任譚家,不可能給予全權。

太監們開始收拾大廳,趙若素又讓開幾步。

皇帝向廳外走去,結束商議之後,他通常去後書房閱覽奏章,再有餘暇,就看看書。

太監向趙若素招手,趙若素急忙跟上。

到了書房,韓孺子坐穩,沒問趙若素這些天的去向,也沒問他是怎麼回來的,直接道:“對那三位將軍,你怎麼看?”

趙若素趨步向前,拱手道:“燕朋師身爲東海國相燕康之子,要什麼有什麼,他又是步兵都尉,怎麼會指揮孤船出海?此事只怕有詐,要麼軍功有假,要麼立功者另有其人。”

韓孺子點點頭,“你能查出真相嗎?”

趙若素想了想,“如果我能再看一遍東海國近半年以來的秦章,或許能查出點東西來。”

這正是韓孺子所需要的人。全本小說網

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選擇第九十七章 獨立小王國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談判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二百六十章 大勢如水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二百八十章 洛陽城外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第一百九十章 做決定的總是一個人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四百二十章 轎起轎落第四百零二章 後院失火第八十章 散心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眠之夜第二百七十章 寬赦第五百零六章 罪上加罪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四百六十一章 祭天第四百零九章 拜求請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親與皇后第七十九章 願望第二百八十章 洛陽城外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從軍第二百七十四章 無人可用?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三百八十二章 瞭解皇帝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二百八十章 洛陽城外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次交鋒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一百一十章 望氣的奧妙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一百五十二章 老將不老第三百一十七章 揮金如土第四百零一章 獻禮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五十章 軟禁第一百七十六章 奇怪的營地純粹的感謝和不那麼純粹的自辯第五百一十一章 是楚軍還是海盜?第五百三十五章 招降第四百二十章 轎起轎落第十六章 皇帝總是一無所知第三百三十章 不尋常的夜晚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舊規難改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欠人情第三十五章 侍從之爭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會怎麼做?第一百三十八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一百八十三章 獨騎回營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三百章 孰是孰非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一百三十章 離寨第三百零一章 不信不疑第二百五十七章 燃燒的軍營第一百零二章 勳貴的玩法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之險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洶涌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亂第八十三章 話別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將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八十四章 以下觀上第三十九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五十二章 地動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一百四十九章 頑石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五百四十六章 返程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
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選擇第九十七章 獨立小王國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談判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二百六十章 大勢如水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二百八十章 洛陽城外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第一百九十章 做決定的總是一個人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四百二十章 轎起轎落第四百零二章 後院失火第八十章 散心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眠之夜第二百七十章 寬赦第五百零六章 罪上加罪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四百六十一章 祭天第四百零九章 拜求請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親與皇后第七十九章 願望第二百八十章 洛陽城外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從軍第二百七十四章 無人可用?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三百八十二章 瞭解皇帝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二百八十章 洛陽城外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次交鋒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一百一十章 望氣的奧妙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一百五十二章 老將不老第三百一十七章 揮金如土第四百零一章 獻禮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五十章 軟禁第一百七十六章 奇怪的營地純粹的感謝和不那麼純粹的自辯第五百一十一章 是楚軍還是海盜?第五百三十五章 招降第四百二十章 轎起轎落第十六章 皇帝總是一無所知第三百三十章 不尋常的夜晚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舊規難改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欠人情第三十五章 侍從之爭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會怎麼做?第一百三十八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一百八十三章 獨騎回營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三百章 孰是孰非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一百三十章 離寨第三百零一章 不信不疑第二百五十七章 燃燒的軍營第一百零二章 勳貴的玩法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之險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洶涌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亂第八十三章 話別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將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八十四章 以下觀上第三十九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五十二章 地動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一百四十九章 頑石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五百四十六章 返程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