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以下觀上

新帝的姓名由韓射改爲韓枡,元月初一正式登基,大赦天下,啓用新年號“道衝”。

在傳抄的邸報中,年號更換波瀾不驚,大臣遞交奏章,太后曰可,並無半點跡象暗示其間曾有過波折,史書上甚至不值得爲此記一筆,全然沒有韓孺子在位時太后與大臣之間的明爭暗鬥。

真相當然不可能這麼簡單,幾天前,在侯府書房裡,楊奉將這件事又當成問題拋給倦侯,韓孺子這回倒不用冥思苦想,他已經掌握一些線索,足以得出結論:“半年前的那次宮變失敗了,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太后,更不是重奪南軍大司馬之位的崔宏,而是朝中的大臣。兩強相爭,都要爭取大臣的支持,太后所放棄的一切,都是在爲了討好他們。”

楊奉點頭表示贊同。

韓孺子繼續思考,心中生出一點疑惑,“都說崔家權傾朝野,百官皆出崔氏門下,爲什麼我一直沒有看到呢?”

韓孺子想起自己在位期間,崔宏在關東戰敗,滿朝震動,羣臣在勤政殿爭議太傅是否與齊王勾結,雙方各有道理,即使在那種情況下,也看不出誰肯定就屬於崔家的勢力。

至於那場宮變,參與者更多的是江湖人物,朝中官吏極少,位高者就一個俊陽侯花繽,還另有私心。

“權傾朝野、結堂營私、禍國殃民、悖逆不道……這都是大臣的說法,你得學會辨別這些詞彙背後的含義。”

“你是說‘崔家的勢力’是大臣們編造出來的?”韓孺子難以相信。

楊奉笑了幾聲,“你還是太年輕。可惜郭叢離京了。你真應該拜在他的門下多學一陣。”

韓孺子更糊塗了。郭叢曾經給他講授過《詩經》,若論令人昏昏欲睡的功力,郭叢在幾位老先生當中絕對能排第一,韓孺子想不出自己能學到什麼。

楊奉卻不做解釋,繼續道:“剛進宮的時候,倦侯以太后爲敵人,可是宮變之際,倦侯卻選擇站在太后一邊。爲什麼?”

“因爲皇太妃和東海王的威脅更大,是他們把我逼到太后那邊的。”韓孺子覺得這根本無需解釋,自己當時沒有別的選擇,可是話一出口,他開始明白楊奉到底想說什麼了。

楊奉笑道:“很多人都跟倦侯一樣,被迫投向某一方,這種投靠沒有忠誠,只有見風使舵,崔家當然有自己的勢力,但那都是崔家的親友。數量不多,更多的大臣是在隨波逐流。太后逼得緊一些,他們投靠崔家,太后稍稍鬆手,他們寧願保持中立,太后若是招手,他們很可能輕易背叛崔家。”

“可要是崔家扶植東海王當了皇帝,形勢就會調轉。”

楊奉點頭,聰明的倦侯總讓他想起之前的另一個學生,他們在一起相處的時間更長,關係也更融洽,可惜……楊奉不願再想下去。

道衝元年元月初一,普天同慶,昨夜的爆竹香氣還未散盡,韓孺子與衆多貴戚一塊入殿朝拜新帝,各地的諸侯也都趕來,其中數位也有入宮不拜的特權,韓孺子與他們站在第一排,在禮官的指示下,向寶座上的新皇帝躬身行禮。

韓孺子就在這時想起了他與楊奉的那次交談,心中感慨萬千,當初他坐在上面時,曾經對下面的大臣有過幻想,以爲會有某位耿直大臣挺身而出,幫助自己擺脫傀儡身份,最終的結果卻是他的退位。

如今他站在下面,仰望上面的新皇帝,終於理解大臣們當初爲何無動於衷。

登基大典結束,韓孺子回到侯府之後,立刻找來楊奉,滔滔不絕地向他講述自己的感受。

以下觀上,皇帝就像是寶座的一部分,沒人知道那個胖乎乎的小孩究竟在想什麼,可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會引來無限遐想:小皇帝向旁邊望了一眼,這表明他心不在焉,對帝位沒有清醒的認識;小皇帝輕輕扭動一下屁股,這表明他意志不堅,很可能熬不過殘酷的鬥爭;旁邊的太監說話時,小皇帝微微側身傾聽,這表明他依賴宦官,不信任大臣……

韓孺子知道這些猜測有多可笑,也知道它們有多大威力,沒人願意幫助可能失敗的人,誰都想站在勝利者一邊,就連他自己也不例外,幫助小皇帝的風險太大,而投向太后,或者只是袖手旁觀,纔是更安全的選擇。

當初的大臣們對韓孺子大概也是這麼想的。

可是宮變的時候,自己的表現不夠優秀嗎?韓孺子稍一回憶就明白***,他當時所做的一切都發生在深宮裡,除了幾名太監,無人得見,當外面的大臣們突然得到太祖寶劍時,可以得出各種各樣的結論,未必全都歸功於皇帝。

其中起關鍵作用的人物是劉昆升和郭叢,這兩人拿走了寶劍,對大臣說什麼,大臣自然就信什麼。

韓孺子說得口乾舌燥,仍然意猶未盡,“劉昆升只是一名宮門郎,與朝中大臣聯繫不多,郭叢不一樣,他自己曾在朝中爲官,弟子爲官者甚多,即使致仕在家,也仍是官場中的一員,他不喜歡我,所以刻意隱瞞我的功勞。”

韓孺子長出一口氣,“看來還真是不能輕易得罪任何一個人,誰能想到我的命運一度被他掌握在手裡?”

楊奉含笑傾聽,偶爾嗯一聲,一直沒有表態,等倦侯疲憊地坐下,他說:“看來轉換身份對倦侯很有好處。”

“有好處。”韓孺子喃喃道,腦子裡混沌一片,目光中盡是疑惑,“我被你影響了。”

“嗯?”

“你說豪傑中有一個神秘幫派,我一直在想這件事,結果——我現在覺得大臣們中間也有神秘幫派了。”

“哈哈。”楊奉大笑,“看來你還是沒有完全相信我。”

“如果豪傑和大臣們中間有幫派,那頭目豈不就相當於另外兩個皇帝?”

“皇帝只有一個,但皇帝並非無所不能。”楊奉覺得今天不適合對倦侯說太多,起身道:“在我離開侯府之前,會想辦法安排倦侯去太學就讀,在那裡,你對朝廷的瞭解會更多一些。”

“太學?爲什麼不是國子監?”

太學通常招收品嚐兼優的學生,國子監則偏向於勳貴子弟,韓孺子的身份更適合後者。

“郭叢從前是國子監祭酒,但他在太學擔任教授的時間更長,如今爲官的弟子大多出自太學,在那裡你對郭叢會有更多瞭解。而且國子監裡的紈絝子弟太多,學不到真本事。”

“大臣中間到底有沒有幫派,你爲什麼不直接告訴我答案呢?”

“因爲我沒有答案,我從前只當過小吏,後來淨身當太監,離官場越來越遠,對大臣只能遠觀,無從瞭解他們的秘密。”楊奉想了一會,“朝廷不是江湖,大臣也與豪傑不一樣,或許以後你能給我一個答案。”

楊奉佈置的作業越來越多,韓孺子壓力頗大,急忙道:“我這些天來每次出門都去市上游逛,那裡算命的人不多,都說朝廷現在查得緊,許多算命者不是被抓就是遠走他鄉,尤其是望氣者,現在一個也看不到。”

“別急,越是費力尋找,他們離你越遠,等他們覺得有必要的時候,自會來找你。”楊奉突然變得嚴肅,“記住,如果你懷疑某人,不要輕舉妄動,立刻通知我。”

“你在北軍,我該怎麼通知你?”

書房裡沒有別人,楊奉還是壓低了聲音,“小春坊有一座醉仙樓,必要的時候你去那裡找一個叫‘不要命’的廚子,他能聯繫到我。”

“不要命?他叫這個名字?”韓孺子又吃驚又好笑。

“他做菜放鹽多,人家都說他‘鹹死人不償命’,他又愛打架,所以大家乾脆叫他‘不要命’,總之你去找他就對了。平時不要去,只在你一時聯繫不到我,又極需幫助的時候再去,他這個人……沒關係,你能應付得了。”

韓孺子點點頭,心裡又踏實一些,楊奉起碼不是一走了之,安排他去太學、留下一個緊急聯繫人,都表明了真心相助。

“我今天看到太傅崔宏了。”韓孺子急着將自己知道的一切告訴楊奉,就像是受寵的學生急於說出答案。

“他終於進城了。”

太傅崔宏表明上向太后低頭,可是一直留在南軍營內,從不出來一步,更不進城。

“這是不是意味着崔宏要搶先出招?”韓孺子必須在意這件事,太后與崔家的鬥爭既會給他帶來危險,也可能是一次天賜良機。

“這意味着崔宏已經出招了。”楊奉說。

韓孺子一驚,崔宏出招了,他一點也沒看出來。

楊奉仍不肯多做解釋,“休息吧,明天你還要去太廟祭祖。”

韓孺子帶着疑惑回到後宅的臥房,崔小君準備了一小桌酒菜,笑道:“人家登基當皇帝,你何必如此興奮?”

“我高興是因爲自己躲過一劫。”韓孺子也笑了,他不勝酒力,可還是給夫人和自己各斟了一杯。

兩人一邊吃一邊閒聊,韓孺子看出崔小君有心事,問道:“夫人又想起什麼小玩意兒了?明天……明天不行,過幾天我去跟你買來。”

崔小君笑着搖頭,“之前買的東西還有許多沒開封呢,我在想正月裡……該不該回孃家?”

“回!”韓孺子幾乎是脫口而出,發現自己答應得太快了,補充道:“只要崔家還肯放你回來。”

韓孺子想,自己沒發現崔宏出招的跡象,崔小君或許能,然後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妻子是太傅崔宏的親生女兒。

(求訂閱求收藏)全本小說網

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六十四章 無人相信的真相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退一進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二百零八章 糧倉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敵人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緊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一百四十三章 傳言製造者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八十二章 楊奉的過去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五百零七章 一舉一廢第五百四十五章 先下手爲強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四百四十四章 “書能殺人”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龍第四百零八章 刺客的希望第四百七十五章 支撐第二百七十四章 無人可用?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五百三十五章 招降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不要的東西第三十一章 聯繫者第三百六十六章 宮中從無爭鬥第三百七十三章 崔家長女第二百七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兩封信第一百零九章 觀賞皇帝第一百零一章 草叢中的雙腳第四百六十五章 無休無止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牆上下(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兩封信第一百一十三章 囂張的強盜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親不認第四百一十一章 太監的算計第三百六十六章 宮中從無爭鬥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馬由繮第九十四章 缺錢第三百九十三章 背後的將軍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會怎麼做?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二百零九章 讀書人的立場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五百三十九章 臨陣之賭第十七章 凌雲閣上凌雲志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七十二章 訛詐第一百九十五章 欽差督戰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無計第二百六十五章 計劃提前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二十六章 呼吸第二百七十五章 八道聖旨第六十九章 豪傑第二百八十六章 放糧之難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壓境第一百六十二章 後悔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走一回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匈奴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軍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一之策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二百六十三章 人人都有計劃第五章 齋戒第一百八十九章 打開城門(求保底月票)第一百一十二章 祭第二百三十章 哪裡好玩第一百七十三章 關內關外第四百二十五章 劃線的門道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傳言製造者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湖人楊奉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攝魄第三百三十三章 勸降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之戰
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六十四章 無人相信的真相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退一進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二百零八章 糧倉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敵人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緊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一百四十三章 傳言製造者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八十二章 楊奉的過去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五百零七章 一舉一廢第五百四十五章 先下手爲強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四百四十四章 “書能殺人”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龍第四百零八章 刺客的希望第四百七十五章 支撐第二百七十四章 無人可用?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五百三十五章 招降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不要的東西第三十一章 聯繫者第三百六十六章 宮中從無爭鬥第三百七十三章 崔家長女第二百七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兩封信第一百零九章 觀賞皇帝第一百零一章 草叢中的雙腳第四百六十五章 無休無止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牆上下(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兩封信第一百一十三章 囂張的強盜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親不認第四百一十一章 太監的算計第三百六十六章 宮中從無爭鬥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馬由繮第九十四章 缺錢第三百九十三章 背後的將軍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會怎麼做?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二百零九章 讀書人的立場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五百三十九章 臨陣之賭第十七章 凌雲閣上凌雲志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七十二章 訛詐第一百九十五章 欽差督戰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無計第二百六十五章 計劃提前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二十六章 呼吸第二百七十五章 八道聖旨第六十九章 豪傑第二百八十六章 放糧之難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壓境第一百六十二章 後悔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走一回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匈奴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軍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一之策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二百六十三章 人人都有計劃第五章 齋戒第一百八十九章 打開城門(求保底月票)第一百一十二章 祭第二百三十章 哪裡好玩第一百七十三章 關內關外第四百二十五章 劃線的門道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傳言製造者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湖人楊奉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攝魄第三百三十三章 勸降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