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

(今日兩更,求月票,求訂閱)

離碎鐵城越近,北軍都尉劉昆升的位置越尷尬,心情也越發的忐忑不安,突然間,他發現自己成爲關鍵人物,這正是左將軍韓桐極力推卸,而他被迫接受的身份。

行至神雄關的那天傍晚,軍正柴智帶着三位將領登門拜訪,有些話要向北軍都尉當面講清楚。

劉昆升畢竟是掌印之官,柴智等人表面上比較客氣,帶來了酒肉,但是沒給“上司”選擇的餘地,直接命人鋪設酒席,請北軍都尉坐了首席,先是安靜地喝,接着是高興地喝,最後免不了划拳行令、吆五喝六。

等到大家臉都變得紅撲撲的,可以推心置腹地說話了。

柴智舉着酒杯,微微昂首,問道:“劉都尉,你覺得我們是什麼人?”

劉昆升喝了不少,臉色通紅,腦子更是一陣陣發暈,但他不敢醉、不能醉,笑呵呵地說:“怎麼,欺負我不勝酒力嗎?你是北軍軍正……”

柴智連連搖頭,“我說的不是軍職。”

劉昆升打了個酒嗝,“猜謎嗎?猜不中……我喝,猜中了,你們喝?先把這杯幹了。”

五人同時一飲而盡,柴智笑道:“這不是猜謎,只是說清事實。劉都尉,咱們不是一類人。”

“你們……更年輕?”

“哈哈,年輕十幾歲而已。劉都尉是繼承令尊、令祖的軍職嗎?”

劉昆升撓撓頭,“哦,我明白了,若是往上追溯,我們劉家比較普通,祖父是京城人士,種地爲業,父親以良家子選入邊軍,戰死沙場,我以孤兒身份參軍,在軍中長大,迄今爲止沒立過大的軍功。諸位都是侯門子弟,祖上爲大楚立過奇功。咱們的確不是同一類人。”

“祖上立功,兒孫享受,劉都尉覺得公平嗎?”

劉昆升訝然道:“當然公平,怎麼會不公平?若是不能將功勞傳給兒孫,大家拼死拼活地打仗又是爲了什麼?”

其他四人大笑,柴智放下酒杯,“說得沒錯,世家傳承的不只是功勞,還有一份忠心,對陛下、對大楚的忠心,這纔是咱們之間最大的不同。”

劉昆升藉着酒勁瞪眼,將杯子往桌子上重重一放,“柴軍正懷疑我的忠心?”

柴智急忙笑着道歉,與另外三將一塊勸酒,等劉昆升轉怒爲笑,柴智繼續道:“忠心與忠心不同,劉都尉是建功立業的忠心,是正在往上走的忠心,我們則是守在最上一層的忠心,立不立功不重要,重要的是保證大楚江山的穩定。”

話說到這裡,劉昆升沒法接了,嘿嘿乾笑數聲,舉杯致意,自己先乾爲敬。

柴智拿起酒杯意思了一下,“大楚有雄兵百萬,外討夷狄醜虜、內斬亂臣賊子,但是有一件事,普通的楚軍將士從不參與。”

劉昆升低頭不語。

“楚軍不參與皇室的家務事,這是規矩,雖然沒有律令這麼規定,雖然偶爾有人破壞規矩,但是一位忠誠的、聰明的將領,絕不會越線。我們不同,從我們的先祖立功封侯的那一天起,我們就是皇室的一部分,有資格也有義務參與皇室的家務事,人人如履薄冰,比在戰場上打仗還要危險,事成之後,功勞通常也不會宣之於衆。”

劉昆升又笑了兩聲。

“劉都尉明白這其中的區別了吧?”

劉昆升點頭,“明白,我一直都明白。”

“別怪我多嘴,我聽說劉都尉在皇宮擔任宿衛的時候,曾爲平定宮變立過大功,好像與倦侯……有過接觸?”

在朝廷公開的說法裡,對劉昆升將太祖寶劍帶出皇宮的經過語焉不詳,一般人都以爲是太后的命令,勳貴家族中間卻有其它傳言。

劉昆升不能再裝糊塗了,正色道:“如柴軍正所言,普通將士沒資格參與皇室的家務事,劉某愚鈍,卻也明白這個道理,擔任宿衛的時候,僥倖立過一點小功,朝廷已經給過封賞。對我來說,事情已經結束,連想都不用想,更無必要談論。”

柴智舉起酒杯,大聲道:“我就說劉都尉是聰明人,來,滿飲此杯,祝劉都尉早日封侯,與我等成爲一類人!”

五人都喝多了,直到小校進來提醒他們明天還要行軍,酒席才告結束。

告辭的時候,柴智摟着劉昆升的肩膀,大着舌頭說:“收好大司馬印,然後就等着擊破匈奴大軍立功受賞吧,別的事情,你看着就行。”

劉昆升也含含糊糊地說:“別的事情不歸我管,我幹嘛要看?不看,一眼也不看。”

柴智走的時候很滿意。

房間裡,劉昆升面色沉重,沉思良久方纔睡去。

大軍天亮就要出發,劉昆升睡得遲,醒得卻早,坐在牀邊,回味昨晚做過的一連串噩夢。

“我能做什麼呢?”劉昆升自問,突然擡起頭,警覺地四處張望,屋子裡很黑,隨從和親兵都睡在外面,還沒有醒。

劉昆升站起身,自己點燃了油燈,原地轉了一圈,確認屋子裡的確沒有外人,心中稍安,在這種時候,連自言自語都不安全。

他又坐到牀上,反正也睡不着,打算就這麼默默地等待天亮。

放在牀鋪上的右手突然碰到一件奇怪的東西,劉昆升扭頭看去,自己剛剛躺臥的地方,居然多了一封信。

信封平滑,顯然剛放上去不久。

劉昆升騰地站起身,從牆上取下腰刀,圍着屋子轉了一圈,大步走到門口,想推門,又改了主意,貼門傾聽,外面隱隱傳來馬匹的嘶鳴,除此之外再無其它聲音。

劉昆升回到牀邊,盯着那封信看了一會,終於伸手將它揀起,打開信封,取出裡面的信。

信上沒有字,只畫着一柄劍。

外面有人敲門,“都尉大人,您醒了?”

“嗯。”劉昆升應了一聲,急忙將信折了兩下,收入懷中,拿起信封放到桌子上,這是神雄關衙門裡的一間屋子,有現成的筆墨紙硯,空信封並不扎眼。

五萬大軍出關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前哨、前鋒、前驅三隻隊伍出發之後,劉昆升才率隊出發,在他之後,還有大批軍隊停在關內,直到午後才能完全通過神雄關。

行軍途中,劉昆升一直心神不寧,有人問起,就裝作是宿醉的結果。

兩天之後,大軍走出羣山,能夠望見碎鐵城了。

碎鐵城太小,容納不下趕來增援的五萬北軍,城外嶺南已經劃好營地,一隊隊北軍按順序進入。

劉昆升畢竟是掌印官,不能插手皇室的家務事,對北軍與匈奴人的戰鬥卻必須負責,離碎鐵城還有數十里,他帶領衛兵馳上一道山坡,向北遙望,觀察碎城周圍的地勢。

作爲守城老兵,房大業與數名嚮導一塊被叫過來,解答北軍都尉的各種問題。

劉昆升從小生活在軍營裡,對打仗並不陌生,對指揮大軍卻有點力不從心,具體的作戰計劃全由手下的將吏擬定,他只能提些不痛不癢的問題,順便發發感慨,“遙想武帝當年,這麼大規模的戰鬥也沒有幾次吧,此戰過後,又能爲大楚爭得至少十年的平安。”

房大業在北軍無官無職,連參謀都算不上,只能與嚮導站在一起,卻因此敢於說話,“這一仗未必能打得起來。”

“閣下何出此言?難道以爲匈奴人真心想要和談?”

“和談是真是假我不知道,我只看地形,楚軍與匈奴人隔着大河,想交戰,就只能一方過河列陣。楚軍的優勢是有一座碎鐵城可以防守,匈奴人則背靠草原。都尉大人請看,匈奴人那邊地勢開闊,一旦察覺到勢頭不對,立刻就能逃走,楚軍追不上,決戰自然打不起來。”

劉昆升點頭,覺得房大業的話有點道理。

一名參將上前道:“房老將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都尉大人不必擔心,楚軍已經制定詳細計劃,和談是虛,爲的就是迷惑匈奴人,前方將領早已取得匈奴人的同意,明日和談的時候,楚軍要派一萬人過河。大河冰凍,楚軍暗中搭建了幾十座簡易木橋,兩刻鐘之內就能擡到河牀上,溝通兩岸。楚軍屆時可全線出擊,至少三萬人向西進發,切斷匈奴人的退路,再向北進發,合圍之勢可成。”

劉昆升點頭稱讚。

房大業卻大搖其頭,“兵法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楚軍與匈奴人不相上下,怎可分兵圍之?”

參將冷笑道:“老將軍太長他人志氣了吧,楚軍器械遠優於匈奴人,訓練有素,人人爭戰,自從武帝時起,一名楚軍就抵得上五名、十名匈奴人。”

“那都是從前的舊事了,就算是武帝的大將鄧遼,也沒以同樣數量的楚軍圍殲過匈奴人。”

參將還要反駁,劉昆升道:“莫要相爭,大軍已至,怎麼也要打上一仗,房老將軍無需憂慮,楚軍縱然圍不住匈奴人,擊潰總是可以的。”

房大業閉嘴,劉昆升走出幾步,將房大業叫過來,問道:“流沙城在哪個方向?”

房大業指明方向,劉昆升背對衆人,取出信紙,打開之後讓房大業看了一眼,馬上又收起來。

房大業愣了一下,嘴裡說着話,也取出一張紙條,上面畫着同樣的一柄劍。

兩人互視一眼,心中都有了底氣,以爲鎮北將軍不只察覺到了危險,肯定也有應對之策。全本小說網

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八十一章 拜訪者第一百七十四章 獨自決定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四百七十四章 後事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軍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三百五十八章 膽大包天的車騎將軍第二十四章 不變的年號第二百五十六章 崔家的選擇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四百二十九章 奇怪的奏章第三十五章 侍從之爭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脈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八十九章 過界第四百一十八章 崔騰?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與進宮第五百零七章 一舉一廢第三百七十八章 金鍋第二百五十一章 南門第二百三十八章 點燃怒火第二百五十七章 燃燒的軍營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四百九十六章 親上加親第一百四十五章 夜談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一百七十八章 東海王的承諾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單于的女兒(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一十九章 讀書人的請求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八十七章 隱而不退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五百三十七章 解惑第五十三章 慈順宮囚徒第九十章 賭局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四百零五章 崔府接駕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談判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二百四十二章 宮中的小君第四百二十七章 劍在手中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四十一章 聖旨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洶涌第二十六章 呼吸第三百零三章 琴音再斷第二百一十二章 第四名爭位者第一百零一章 草叢中的雙腳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聲動心第二百零三章 楊奉的選擇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六十九章 豪傑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試探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親不認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四百二十章 轎起轎落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三百三十八章 東海王的猜測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八十二章 楊奉的過去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四百七十四章 後事第二百八十章 洛陽城外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無計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頭眺望第三百七十二章 寵妃第八十七章 瘋僧瘋語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重的刑罰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歸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四百八十八章 進諫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五十二章 地動第三十五章 侍從之爭第八十七章 瘋僧瘋語第四百八十八章 進諫第五百四十五章 先下手爲強第九十二章 怎麼辦
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八十一章 拜訪者第一百七十四章 獨自決定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四百七十四章 後事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軍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三百五十八章 膽大包天的車騎將軍第二十四章 不變的年號第二百五十六章 崔家的選擇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四百二十九章 奇怪的奏章第三十五章 侍從之爭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脈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八十九章 過界第四百一十八章 崔騰?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與進宮第五百零七章 一舉一廢第三百七十八章 金鍋第二百五十一章 南門第二百三十八章 點燃怒火第二百五十七章 燃燒的軍營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四百九十六章 親上加親第一百四十五章 夜談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一百七十八章 東海王的承諾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單于的女兒(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一十九章 讀書人的請求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八十七章 隱而不退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五百三十七章 解惑第五十三章 慈順宮囚徒第九十章 賭局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四百零五章 崔府接駕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談判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二百四十二章 宮中的小君第四百二十七章 劍在手中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四十一章 聖旨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洶涌第二十六章 呼吸第三百零三章 琴音再斷第二百一十二章 第四名爭位者第一百零一章 草叢中的雙腳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聲動心第二百零三章 楊奉的選擇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六十九章 豪傑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試探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親不認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四百二十章 轎起轎落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三百三十八章 東海王的猜測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八十二章 楊奉的過去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四百七十四章 後事第二百八十章 洛陽城外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無計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頭眺望第三百七十二章 寵妃第八十七章 瘋僧瘋語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重的刑罰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歸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四百八十八章 進諫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五十二章 地動第三十五章 侍從之爭第八十七章 瘋僧瘋語第四百八十八章 進諫第五百四十五章 先下手爲強第九十二章 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