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

自從在那個寒冷的夜裡被楊奉帶走之後,韓孺子與母親漸行漸遠。

他常常想起小時候的場景,母子二人相依爲命,王美人雖然讀書不多,卻儘自己的最大努力教育兒子,教他認字,教他做人的道理。

韓孺子那時最大的夢想就是永遠留在母親身邊。

他永遠都會感謝母親,但是夢想卻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堅持出京巡狩,一部分原因就是爲了躲避母親。

他還不知道該怎麼與母親打交道,好在母親迄今爲止還沒有做出特別過分的事情,免去了一大難題。

如今難題終於還是來了。

慈寧太后不只寫了一封信,還派來一個人。

孟娥奉命千里迢迢來見皇帝,帶來慈寧太后與皇后兩人的書信與口信。

皇后的信內容比較簡單,主要是替崔傢俬蓄家奴而告罪,崔宏與南直勁勾結的消息還沒有公開,她沒有提及,可能並不知情。

慈寧太后的信比較長,言辭謙卑,不像是太后面對皇帝,更不像是母親對兒子說話,而是以臣子的語氣自責,聲稱自己昏聵無能,爲外戚所矇蔽,選中了王平洋這樣的人服侍皇帝,希望皇帝將王平洋押回京城,她要親自質問。

信的後半截內容是勸說,希望君臣和睦,不要發生爭鬥。

韓孺子放下信,喟然長嘆,他是皇帝,卻不能讓母親和妻子顯耀人前,甚至不能讓她們無憂無慮,他的每一個計劃都會順帶打擊外戚,崔、王兩家首當其衝。

太后的這封信將會留存在史官之府,皇帝的不孝之名只怕會被記在史書中。

韓孺子沒有立刻召見送信來的孟娥,回寢帳休息,次日下午閒下來的時候,抽空讓張有才叫來孟娥。

孟娥一直留在皇后身邊,穿着、舉止與普通宮女無異,只是神情還與從前一樣冷漠,天天留在皇帝身邊時是這樣,分別多時也還是這樣。

這不是單獨見面,張有才等幾名太監在場,孟娥行禮,開始轉述慈寧太后與皇帝的口信,“太后說,‘陛下這是怎麼了?如果覺得我做得不對,直接說出來就好,何必爲難王平洋?他原是商人出身,貪些小利,不懂朝廷規矩,爲奸人所誤,應該沒犯什麼大罪吧?我安排王平洋隨侍陛下,原是一片好心,未料到會落得這樣的下場,從此再不敢給陛下引薦一人一物。王家皆是庸碌之輩,不入陛下法眼,我會將他們全送回鄉下老家,不許他們再踏進京城一步,希望陛下滿意。’”

書信要由史官記錄下來,語氣還算委婉,口信就比較直接了,孟娥語氣呆板,但是慈寧太后的怒意還是顯而易見。

張有才等人都低下頭,假裝一個字也聽不見,韓孺子嗯了一聲,示意孟娥繼續。

“皇后說,‘陛下在外奔波,若有閒暇,請記得皇子與公主。’”

韓孺子也垂下頭,崔小君還與從前一樣,總是站在他這一邊,說不出嚴厲的話,她這樣做,不知要承受多少來自各方的壓力與指責。

他很快擡起頭,相隔千山萬水,不用直接面對母親與皇后,他的心腸更容易變硬,“朕已明白,朕會寫信回覆,你和張有才一塊帶回京城。”

孟娥應是,張有才驚訝地“啊”了一聲。

韓孺子轉向張有才,“你是朕的心腹,唯有你能向太后、皇后說明情況。”

“是,陛下。”張有才偷偷瞄了一眼孟娥,她臉上的神情沒有半點變化。

孟娥告退,韓孺子提筆寫信,就像康自矯建議的那樣,在信中以大道對孝道,花費大篇幅講述私蓄家奴對大楚的危害,“譬如病入膏肓之人,唯有猛藥可治,若再耽擱下去,雖壯士斷腕、雖剖心挖腸,亦難醫治。”

這封信同時寫給慈寧太后與皇后,她會被史官收存,韓孺子叫來康自矯等三名顧問,命他們加以潤色修改,並重新謄寫。

韓孺子讓張有才帶幾句口信,“告訴太后,‘顧國難顧家,顧家難顧國,兒不孝,不能兩全。請太后靜養,兒回京之後,當面謝罪。’告訴皇后……告訴皇后……”

韓孺子沉默良久,“皇后問你什麼,你照實回答就是了。”

“是,陛下。”張有才道。

康自矯等人改過的信送回來了,加上不少內容,有一些明顯是康自矯的手筆,“正人先正己,外戚之罪雖小,卻爲天下所矚目,百官獻媚,自以爲可效仿,因此其惡甚大。”這一類的話比較多。

韓孺子再次修改,然後交給顧問謄寫清楚,成爲正式信件,加蓋印璽,交給張有才,他與孟娥次日一早就會出發,快馬加鞭趕回京城。

朝廷的三招用過了,韓孺子也一一還招,雙方僵持,勝負難料,韓孺子決定到了洛陽之後,再進行下一步計劃。

這天傍晚,韓孺子用膳時心不在焉,飯後又回到書房帳篷,反覆閱讀羣臣的請辭奏章,從千篇一律中尋找差異,他相信,大臣們不可能真的團結一致,必有分歧,只是不敢公開表露出來。

將近午夜,韓孺子放下奏章,猶豫一會,決定還是回寢帳休息,淑妃早已習慣皇帝的晚歸,睡得很熟,不會受到打擾。

今天卻是個例外,淑妃竟然沒有早睡,坐在牀邊,正與孟娥手拉手聊天,看到皇帝進來,兩人都站了起來。

韓孺子很意外。

淑妃笑道:“陛下真是狠心,孟娥姐姐遠道而來,不給接風洗塵也就算了,竟然讓她明早就走,怕她沒累着嗎?”

淑妃稱孟娥爲“姐姐”,顯然不當她是普通宮女。

“這是公事……”韓孺子想說孟娥習武之人,受得了奔波,想想又咽了回去,“爲何不早些休息?”

“等陛下回來,有話要說唄。”淑妃笑着向外面走去,“你們先聊,我去外面看看還有沒有茶水什麼的。”

“太后和皇后還有話要說?”韓孺子問道。

孟娥點頭,“皇后沒話了,太后想問陛下,要與大臣鬥到什麼時候?”

“到大臣讓步爲止。”

“好,我就這麼回太后。”

“還有嗎?”

“沒了。”

韓孺子覺得這句話真沒必要私下裡問,“好。請諒解,朕現在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關注,絕不能流露出半點猶豫,如果大臣們覺得太后或皇后是朕的軟肋,他們會做得更加過分。”

“我明白,我想太后其實也明白,她只是覺得很丟臉,與另一位太后相比,她的權力太小,幾乎可有可無。”

“這句話不要傳到宮裡:太后本來就不應該干政,上官太后是大楚的異數,絕不可再有。”

“嗯。”

兩人沉默了一會,氣氛有些尷尬,韓孺子道:“我還在堅持練功。”

“陛下太忙,內功不會再有提升,但是多練總有好處。”

“是,起碼能熬夜,也能經受奔波之苦。”

“練功畢竟不是靈丹妙藥,陛下能熬夜,主要是因爲年輕,萬望陛下注意身體,否則的話,中年以後會有影響。”

韓孺子露出一絲微笑,覺得孟娥變化很大,似乎與從前不太一樣。

孟娥沒笑,等了一會,見皇帝沒開口,她說:“吏部元尚書願意支持陛下。”

韓孺子一愣,“元九鼎?”

元九鼎本是禮部尚書,後來改任吏部尚書,最擅長投機,先後討好過上官太后、慈寧太后,如今又向皇帝獻媚。

“他……找到了太后?”

“不,他託人直接找我。”

韓孺子的眉毛一揚,心生警惕。

孟娥繼續道:“太后、皇后命我給陛下送信,元九鼎得知之後,託平恩侯夫人找我,說他願爲陛下效勞,該怎麼做,只需一句吩咐。”

“哪都少不了這個平恩侯夫人。”

“平恩侯夫人說,她家的田宅很少,私蓄家奴一個沒有,如果陛下需要,可以拿她家警示羣臣。”

“她不怕平恩侯一家成爲朝廷公敵嗎?”

“她說平恩侯一家,她特意強調平恩侯的兒子苗援,願爲陛下赴湯蹈火。”

韓孺子想了一會,“你覺得呢?元九鼎與平恩侯夫人可信嗎?”

“無所謂可信與不可信,平恩侯一家失勢已久,田宅大都被賣掉,用來給兒子鋪路,平恩侯夫人說自家沒有私奴,應該是真的。至於願爲陛下赴湯蹈火,乃是險中求取富貴,不管以後的事。元九鼎卻有幾分可疑,我猜他是在試探,如果陛下急迫地給予迴應,甚至重用元九鼎,則表明陛下孤立無援,快要堅持不住了。”

韓孺子十分驚訝,呆了一會,說:“你還在學帝王之術?”

“陛下堅持練功,我也沒有放棄。”

韓孺子笑了笑,心中涌出一股懷念,若非孟娥經常隱瞞秘密,真想將她留下來。

懷念很快消失,韓孺子必須讓自己變得與石頭一樣又冷又硬,這與孟娥無關,與太后、皇后更無關,而是要通過一切可能的渠道,向外展示自己的堅持。

“告訴平恩侯夫人,謹守婦道,莫要干政,苗援就在朕的隊伍裡,他想要爲朕赴湯蹈火,先得顯示出赴湯蹈火的本事。”

“嗯。元九鼎呢?”

“元九鼎……”對這個老狐狸可不好回答,太急露怯,太冷自斷退路,元九鼎是吏部尚書,有機會接任宰相,沒準真能爭取過來。

韓孺子思忖片刻,“對他說,‘朕知道了’。”全本小說網

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飲第三百零九章 聲名遠揚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眠之夜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一百七十四章 獨自決定第二百七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聲動心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應得第五百一十五章 皇后的承諾第三百零二章 無言相勸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一十九章 飢渴交加第四百二十九章 奇怪的奏章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六十四章 無人相信的真相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欠人情第二章 兄弟第一章 進宮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第九十一章 夜逃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緊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二百一十一章 老實人發怒第二百五十一章 南門第四百八十二章 無心之失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第三百一十九章 飢渴交加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臨終第四百七十章 敗得蹊蹺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橋夜襲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三百七十二章 寵妃第五十章 軟禁第四十八章 江湖人的報仇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招第一百八十三章 獨騎回營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四百二十三章 將軍風度第三百四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一百一十三章 囂張的強盜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師傅第三十六章 憤怒的皇后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人可用?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招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二百六十三章 人人都有計劃第四百八十二章 無心之失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四百零一章 獻禮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封信第二百九十二章 醜王奇招第二百四十八章 太傅安心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個皇帝第二百四十六章 忠犬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五十八章 翻牆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人與用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供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四百零一章 獻禮第四百零八章 刺客的希望第二百零八章 糧倉第二百五十九章 誘之以利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四百二十五章 劃線的門道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三百零一章 不信不疑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一百零二章 勳貴的玩法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師傅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二百章 雪林第三百七十五章 開誠佈公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亂的神雄關第二百七十章 寬赦第四百八十章 謀自己的反第五百一十章 西進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導(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五十二章 老將不老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
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飲第三百零九章 聲名遠揚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眠之夜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一百七十四章 獨自決定第二百七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聲動心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應得第五百一十五章 皇后的承諾第三百零二章 無言相勸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一十九章 飢渴交加第四百二十九章 奇怪的奏章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六十四章 無人相信的真相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欠人情第二章 兄弟第一章 進宮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第九十一章 夜逃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緊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二百一十一章 老實人發怒第二百五十一章 南門第四百八十二章 無心之失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第三百一十九章 飢渴交加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臨終第四百七十章 敗得蹊蹺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橋夜襲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三百七十二章 寵妃第五十章 軟禁第四十八章 江湖人的報仇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招第一百八十三章 獨騎回營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四百二十三章 將軍風度第三百四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一百一十三章 囂張的強盜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師傅第三十六章 憤怒的皇后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人可用?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招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二百六十三章 人人都有計劃第四百八十二章 無心之失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四百零一章 獻禮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封信第二百九十二章 醜王奇招第二百四十八章 太傅安心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個皇帝第二百四十六章 忠犬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五十八章 翻牆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人與用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供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四百零一章 獻禮第四百零八章 刺客的希望第二百零八章 糧倉第二百五十九章 誘之以利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四百二十五章 劃線的門道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三百零一章 不信不疑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一百零二章 勳貴的玩法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師傅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二百章 雪林第三百七十五章 開誠佈公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亂的神雄關第二百七十章 寬赦第四百八十章 謀自己的反第五百一十章 西進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導(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五十二章 老將不老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