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

東海王和崔騰收穫頗豐,一個晚上加一個上午,共抓獲從京城匆匆趕來的三百餘人,去除奴僕,共是一百三十二人,他們都被帶到宿衛軍營中,一個個嚇得渾身發抖,甚至抱頭痛哭、呼爹喚娘。

這些人哭得越慘,崔騰越高興,東海王卻明白,崔騰給皇帝找了一個大麻煩。

韓孺子自己也明白,此事雖然可大可小,其實是左右爲難:處罰太輕,便宜了這些養尊處優的權貴公子,令“替兵”之風更盛;處罰太重,卻又牽連太廣,對皇帝、對朝廷都是一種傷害。

“給他們一次機會,告訴那些從京城趕來的人,兩天之內消除‘子弟軍’的疫癘,可算是戴罪立功。”

崔騰有點失望,“就這麼便宜他們了?”

東海王說:“說來說去,其實都是自家人,這幫公子不是宗室子弟,就是世家後代,全與皇家沾親,崔騰,你想讓陛下怎麼辦?大義滅親,對自家人下狠手嗎?”

崔騰不吱聲了。

消除不存在的疫癘,當然算不上處罰,韓孺子繼續道:“也給‘子弟軍’將領兩天時間,讓他們清除營中冒名者,兩天之後,朕要再次閱軍。”

皇帝的旨意被傳達下去,“子弟軍”營中亂成一團,假裝疫癘就是他們能想出的最好主意,皇帝稍一施壓,他們全沒了主意,只能等待城中父兄前來相助。

第一個來爲他們求情的人是宗正卿韓踵,他有一個孫子在營中,並非冒名,但是犯事者當中一半以上是宗室子弟,還有一些外戚,宗正府對此要負責任。

被皇帝尊稱爲“老大人”的韓踵連腰都挺不直,平時步行一里路都要休息三次,如今卻一路奔波,從城內趕往狩獵場,多名轎伕輪流擡轎,速度比不了奔馬,入夜之後纔到達軍營。

韓踵來不及休息,在僕人攙扶下走進帳篷,改由太監扶持,剛要下跪拜見,皇帝從座位上站起,幾步迎上來,親自扶住老大人的一條胳膊,送到凳子上坐好。

“這裡不是京城,無需拘禮。”

韓踵實在沒力氣講究禮儀,只好坐下,喘了幾口氣,正要開口了,皇帝突然臉色一變,嚴肅地說:“老大人來得正好,朕正有一事不明,要請老大人解惑。”

“陛下……陛下請說。”韓踵只好將自己的話先咽回去。

“朕是無道昏君嗎?”

韓踵嚇了一跳,立刻要就站起來,卻被皇帝按住。

“陛下是古往今來少有的明君,何來‘昏君’的說法?”

“朕非昏君,何以宗室以昏君待朕?是朕哪裡做得不對,令宗室不滿嗎?”

韓踵又嚇一跳,可還是站不起來,苦笑道:“陛下言重了,宗室乃陛下股肱,同姓至親,上上下下無不感念陛下的恩德,皆以爲若非陛下力挽狂瀾,大楚江山危殆,宗室也將傾覆。”

韓孺子長嘆一聲,“力挽狂瀾非朕一己之力,也得有衆多宗室子弟坐鎮四方,維繫大楚穩定。”

韓踵點頭,正要順勢說出自己的話,皇帝話鋒一轉,又搶在前面。

“朕畢竟年輕,父兄早亡,每念及此,傷懷不已。老大人乃宗室長輩,朕一直視老大人爲父、爲祖,因此力請老大人出山,重掌宗室。”

皇帝的父祖都是皇帝,韓踵可承擔不起這樣的身份,急忙道:“老臣昏聵無能,未能教化宗室子弟,愧對陛下的信任。”

“一羣頑劣少年胡鬧,老大人何錯之有?”

韓踵一愣,“少年胡鬧”是他的說辭,結果卻被皇帝先說出來。

“朕有一事相求,萬望老大人相助。”

韓踵又一愣,他受衆多世家相托,拼老命來求陛下開恩的,皇帝卻搶先求助,這讓他很是難堪,想站站不起來,想跪跪下不去,在凳子上如坐鍼氈,“陛下何出此言?君君臣臣,陛下一道旨意,老臣自當捨命盡職。”

韓孺子搖搖頭,“問題就在這裡,朕不想頒旨,以免傷了宗室同姓之情,老大人以爲呢?”

韓踵急忙道:“對對,陛下說得對,陛下的意思是……”

“請老大人回城,替朕向宗室說一聲:大楚有難,全是朕之責任,朕自當迎難而上,可是獨木難支,有請同宗父老兄弟隨朕向前,莫拖後腿。”

韓踵激動萬分,“陛下……陛下言重了,宗室子弟只能衝在陛下前面,怎麼敢拖後腿,營中之事……”

“朕不想再提此事。”韓孺子擺下手,“朕自己也還年輕,知道什麼叫‘年少輕狂’,不會深加追究。朕只是懷着一顆赤子之心,不知該如何向宗室表露,因此請老大人相助,向宗室說個明白。”

韓踵正色道:“必須說個明白,再有在陛下面前使詐者,不用陛下開口,老臣先將他斃於杖下!”

韓踵雙手重重頓拐,咬牙切齒。

“有老大人的保證,朕就放心了。”韓孺子長出一口氣,“朕對這支‘子弟軍’寄與厚望,如果能得到宗室的真心支持,此軍必能無往不勝。”

韓踵也是老狐狸了,這時卻沒有聽懂皇帝的話外之意,滿口答應下來,“真心支持,宗室怎麼可能不支陛下?”

“朕與宗室是自家人,不比尋常的君臣。”

“自家人,當然是自家人。”

韓踵告辭,立刻去了一趟“子弟軍”營中,先將冒名者痛斥一番,又將出主意裝病的人臭罵一通,最後道:“前面是火坑,陛下讓你們跳,你們也要毫不猶豫地跳下去,別說找人頂替,就算是面露難色,也別怪老夫心狠,先將你們推下去,再將你們的父兄一塊推下去。別指望有人幫你們,在軍營裡全都老老實實的,明白嗎?”

原來只是言語責罰,衆人無不鬆了口氣,被宗正卿罵一通倒沒什麼,於是全都點頭應承下來。

韓踵又單獨留下各地諸侯的幾名子孫,特意囑咐一番,這才離營回京。

韓踵之後,又有多名大臣趕來,一是請罪,二是求情,韓孺子全都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反而請他們相助,向各家說明皇帝的心意。

兩天之後,“疫癘”消除得乾乾淨淨,皇帝再次來營中檢閱。

這回“子弟軍”露出了真實面目。

軍中的主力還就是那些“替兵”,他們從小代替主人從軍,操練嫺熟,皇帝第一次檢閱時,他們排在最前面,身後是一些表現較好的士兵,那些實在拿不出手的勳貴子弟,乾脆讓他們躲在帳篷裡別出來,總共兩千人,少一兩百人誰也看不出來。

如今一切詭計都不能用了,可是短短兩天時間,誰也造不出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

隊伍歪斜、號令混亂,軍中將領越來越心虛,皇帝卻沒有表示不滿,反而點頭,向衆將說:“這纔是大楚的真實狀況,之前的那些虛招,也就騙騙自己,真到了敵人面前,無異於送死。”

推遲數日的狩獵演練正式開始,皇帝全程參與,但是極少開口,全由“子弟軍”將領們自己做主。

除了五名護軍,衆將領大都是普通世家的子孫,排兵佈陣都沒問題,只是膽子過小,對麾下的權貴子弟們不敢管得太嚴,在皇帝面前,又不能放得放鬆,因此左右爲難。

狩獵效果差強人意,各支軍隊總算到達了指定位置,錯過的時間不算太長,掉隊的士兵也不算太多,與精銳的南、北軍比不了,卻不比普通軍隊差太多。

第一次受這種苦頭的年輕將士們,全都盼着狩獵儘快結束,誰也沒想到,苦頭纔剛剛開始。

韓孺子幾天前就召來了兵部官員,反覆查證“子弟軍”名冊,確保沒有人冒名頂替,如果再發現一便,就由兵部負責。

許多世家都養着“替兵”,其中一些這次沒來,韓孺子“請”各家交人,理由很簡單:“既然是‘替兵’,那就大大方方地代替吧,國家正值用人之際,何不讓他們從軍?也算是各家對朕的幫助。”

“替兵”五百多人,全被編入北軍。

持續數日的狩獵演練終告結束,皇帝再次檢閱,賜與酒食,勞慰將士。

對“子弟軍”兩千將士來說,苦難終告結束,很快他們就將發現自己正迎來真正的苦難。

韓孺子召見“子弟軍”十幾名主要將領和兵部官員,當衆口述聖旨:“養兵在於練,練兵在於行,行軍雖易,一練體力、二練配合、三練口令旗號,最爲有效。‘子弟軍’乃朕之親軍,諸家託付,朕重之再重,特令加練行軍,前往塞外碎鐵城,兵部擬旨,衆將傳令,一個時辰之後出發。”

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可皇帝沒想與任何人商量,他發出的是聖旨,一個時辰之後,從營裡出發的是一支哭泣之軍,好像即將奔赴有去無回的戰場。

韓孺子沒讓任何老將老兵跟隨,行軍路線、沿途供應、營寨安排、與地方溝通等等事宜,全由“子弟軍”將領自己擬定。

碎鐵城對世家來說是個不祥之地,曾有不少勳貴子弟死在那裡,如今又有一大批人要趕去,人人都感到不妙,可是這些天來他們一直受到父兄的叮囑與訓斥,對皇帝的旨意不敢有半點違逆,一邊哭,一邊還得騎馬疾馳,不敢掉隊。

韓孺子沒有立刻回城,就在原處等候。

在城裡要遵守朝廷的規矩,在城外,韓孺子要講講軍中的規矩,他想看看,還有誰敢來求情。全本小說網

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十二章 刺客(一更)第一百七十章 神機妙算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新章發佈時間調整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八十七章 瘋僧瘋語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驅狼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七十二章 訛詐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八十五章 辯才第一百零四章 張家的利益第三百六十章 皇帝的漏洞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後一句話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脈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機會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第四百零三章 長久之計?第二百一十九章 讀書人的請求第二百零三章 楊奉的選擇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人母者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七十四章 紙上談兵第二百七十章 寬赦第三百六十六章 宮中從無爭鬥第四百零二章 後院失火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六十章 宮門第三百七十八章 金鍋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第九十六章 第一份邀請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二百七十五章 八道聖旨第二百五十九章 誘之以利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五百四十六章 返程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四百四十五章 宰相人選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三百四十六章 坐困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七十三章 衙門口(第三更)第四百一十一章 太監的算計第四百零九章 拜求請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歸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將軍遇刺第四百六十二章 被埋沒者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一百四十六章 齊王后人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四百七十九章 羣盜無主第四百二十七章 劍在手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敵人第六十章 宮門第二百零四章 聯姻(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二百零六章 定計第三百一十七章 揮金如土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無計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盡燈枯第五十八章 翻牆第三百四十章 絕不能退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寧第六十章 宮門第二百三十八章 點燃怒火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二百一十五章 虛能生實通知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壓境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二百五十七章 燃燒的軍營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一百九十三章 良禽擇木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機會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四章 太廟裡的交易第四百四十四章 “書能殺人”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一百七十八章 東海王的承諾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匈奴人
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十二章 刺客(一更)第一百七十章 神機妙算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新章發佈時間調整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八十七章 瘋僧瘋語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驅狼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七十二章 訛詐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八十五章 辯才第一百零四章 張家的利益第三百六十章 皇帝的漏洞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後一句話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脈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機會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第四百零三章 長久之計?第二百一十九章 讀書人的請求第二百零三章 楊奉的選擇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人母者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七十四章 紙上談兵第二百七十章 寬赦第三百六十六章 宮中從無爭鬥第四百零二章 後院失火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六十章 宮門第三百七十八章 金鍋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第九十六章 第一份邀請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二百七十五章 八道聖旨第二百五十九章 誘之以利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五百四十六章 返程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四百四十五章 宰相人選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三百四十六章 坐困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七十三章 衙門口(第三更)第四百一十一章 太監的算計第四百零九章 拜求請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歸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將軍遇刺第四百六十二章 被埋沒者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一百四十六章 齊王后人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四百七十九章 羣盜無主第四百二十七章 劍在手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敵人第六十章 宮門第二百零四章 聯姻(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二百零六章 定計第三百一十七章 揮金如土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無計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盡燈枯第五十八章 翻牆第三百四十章 絕不能退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寧第六十章 宮門第二百三十八章 點燃怒火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二百一十五章 虛能生實通知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壓境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二百五十七章 燃燒的軍營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一百九十三章 良禽擇木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機會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四章 太廟裡的交易第四百四十四章 “書能殺人”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一百七十八章 東海王的承諾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