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山,正所謂山中有靈,其間有仙,琅琊山一直都以仙靈鼎盛而著稱。在琅琊山間,大大小小的道觀不計其數,而周邊的鄉民也是時常來求仙問卦,使得整個琅琊山上的大小道觀香火鼎盛。
在琅琊山上那大大小小數十間道觀,卻也並非所有的道觀都是香火鼎盛的,在位於琅琊山半山腰間,一個與山洞渾然一體的破舊道觀,看上去破破爛爛,裡面進進出出也就是那麼二十幾個道士,卻是沒有一個香客。而且道觀內的各種設施也是明顯要比周邊那些香火鼎盛的道觀相差不少,到處都是斑駁的破舊痕跡,分明就是一個落魄的道觀。
在道觀內二十餘名道士各司其職,有的打掃庭院,有的誦讀經書,有的則是坐在蒲團上做早課,整個道觀到處都是祥和寧靜之氣。一名看上去不過十四五歲的年輕道士,邁着輕盈的步伐,快步穿過了走廊,沿途遇上幾名道士,都是恭恭敬敬地行禮,禮數上週全,令人挑不出半點毛病!
走到一間小小的廂房外,年輕道士伸手輕輕在緊閉的房門上敲了兩下,隨即便是將手收了回去,雙手交叉伸入寬大的衣袖中,低着頭等待着。果然,沒過多久,就聽得從房間內傳來了一把略帶蒼老的聲音:“可是孔明?進來吧!”
聽得這聲音,年輕道士立馬就是推開房門,邁步走進了廂房,進門後,也不忘先回過身將房門給關上,這才轉身向房內走了幾步。這是一間看似很普通的道士廂房,裡面的傢俱很少,牆壁上卻是掛着諸如道祖畫像、八卦等和道家有關的事物。在房間的最裡面,擺放着一張牀榻,一名滿頭白髮的老道士正盤膝坐在那裡,面目慈祥地看着走進來的年輕道士。年輕道士快步走到了牀榻前,衝着老道士做了個道揖,說道:“見過師祖!”
“呵呵!孔明,起來吧!用不着如此多禮!”老道士看着年輕道士行禮,便是呵呵一笑,臉上的褶子也是越來越多,望向年輕道士的目光卻是充滿了賞識,笑着說道:“論身份,你是我門下第三代翹楚,論纔是能力,門中再無人能出你之右!我門下能有你這等弟子,實在是欣慰啊!”
“師祖過譽了!”對於老道士的誇讚,年輕道士卻是沒有半點欣喜得意的表情,只是淡淡一笑,便是拱手說道:“弟子全憑師祖多加栽培,纔有今日之些許才識,萬萬當不起師祖之前如此讚揚!”
“你呀你!”見到年輕道士如此謙虛,老道士也是笑着搖了搖頭,伸出一隻有如枯樹皮包裹的手,指了指年輕道士,笑道:“你別的都好,就是這謙虛謹慎之心,實在是讓人無話可說!孔明,你這麼一個年輕人,怎麼就沒有一點年輕人該有的衝勁和朝氣呢?”
“弟子受教!今後定當改善!”聽得老道士的話,年輕道士既不反駁,也沒有生氣,依舊是滿臉淡然微笑地拱手一禮,擺明了態度要知錯就改。見到年輕道士的反應,老道士又是搖了搖頭,忍不
住嘆了口氣,自己這個弟子的性格,他自然是再瞭解不過了,表面上好像很謙虛,但骨子裡卻是有着比老人還要固執的執着倔強脾氣,實乃更改了。而這個時候,年輕道士又是接着說道:“適才聽七師叔說起,師祖找弟子,是有要事要弟子去辦?還請師祖吩咐!”
“哦!”老道士輕輕點了點頭,似乎這纔想起自己召喚年輕道士來此的目的,卻沒有着急說出來,而是輕輕翻閱了手邊一本枯黃的道經。這本道經卻是和其他竹簡製成的道經不同,竟是用薄薄的蔡侯紙製成的小冊,粗黃的蔡侯紙上一行行筆墨,書寫着玄奧難懂的經文。片刻之後,老道士擡起頭望向年輕道士,卻看不出年輕道士臉上有絲毫不耐的模樣,當即老道士也是不由得笑了起來,自己這個徒孫的性子那是再清楚不過了,自己也是老昏了頭,竟會用這等手段來考驗他?當即老道士便是隨手將經書合上,擡起頭對年輕道士說道:“孔明!你拜入我門下有幾載了?”
“回稟師祖,弟子有幸得入門下學習,至今已有十一載!”年輕道士立馬就是躬身回答了一句,顯然這些問題對於年輕道士來說,根本算不得什麼,年輕道士心裡記得清楚。
“十一年了!”聽得年輕道士的回答,老道士也是不由得長嘆了口氣,隨即又是苦笑着說道:“只可惜,若非當年你師傅死在了廣宗城,由你師傅親自教授,說不定,你現在的成就還不止如此!當年貿然派你師傅去廣宗城,實在是我之過也!”
“師祖嚴重了!”聽得老道士的話,年輕道士只是眉頭稍稍一擡,隨即又是恢復了平常模樣,躬身說道:“師祖身爲掌教,這些年來卻是對弟子言傳身教,弟子受益匪淺!這番恩情,弟子豈能相忘?至於師尊,雖然身死道消,但也是爲了道教傳化,相信師尊雖然身死,但也非師祖之過,實乃是張角忘恩負義,背叛師祖所致!與師祖又有何關係?”
年輕道士這麼一說,老道士臉上剛剛流露出來的一絲悲傷也是稍稍好了一些,隨即老道士又是點頭說道:“不管怎麼說,當年你師傅也是死在了張角手中,不過張角已死,我也無從報仇了!唉!說來說去,也只能是怪我,當年怎麼會上了張角的當,動了執念,竟是要做出那等荒唐之事,連累天下蒼生!我罪孽深重,將來更是無顏去見道祖啊!”
“師祖千萬不要如此去想!”見到老道士言語間滿是自責,年輕道士也是連忙勸說了起來:“當年叛徒張角爲一己私慾,故意騙取師祖的信任,纔會在世俗惹下滔天大禍!這一切的罪責,都應該是由張角負責!後來師祖不也是幡然醒悟,這纔會派遣師尊前往廣宗城收回太平道軍權!只可惜,張角詭計多端,師尊纔會爲張角所害!這些年來,師祖一直閉關不出,就算是有再大的過錯,也該抵消了!”
“孔明莫要勸我了!”老道士搖了搖頭,臉上也是露出了悲痛之色,說道:“如今天下紛
爭四起,百姓因戰禍而流離失所,追根溯源,全是當年那個孽徒所致!太平道傳道數十載,如今已經是毀於一旦!唉!全是我之錯也!我已立下誓言,此生閉關不出,只爲天下蒼生贖罪!”
見到老道士如此固執己見,年輕道士知道自己如何勸說也不管用了,當下乾脆就閉口不言,不再勸說了。沉默了片刻之後,老道士又是擡起頭,對年輕道士說道:“孔明,此次我招你前來,卻也是與此事有關!自從當年那場災禍之後,如今天下割據,紛爭不斷,而造成這一切的,全都是我太平道之過!我太平道也有責任將此事了結!所以,我欲遣一人下山,輔佐一方勢力,將天下歸一,結束這紛爭!而縱觀我門下弟子,唯有你能當此重任!”
聽得老道士的話,年輕道士的臉上終於是露出了少許驚訝,顯然也沒想到老道士竟然會有如此的決斷,當下也是不由得驚呼了一聲,說道:“師祖,此事非同小可!太平道雖已潛伏多年,但當年鬧出滔天紛爭,已爲天下所不容,若是我們再度出手,只怕天下再無太平道容身之所了!還請師祖三思!”
“我當然明白此間道理!”年輕道士的話一說完,老道士也是苦笑了起來,臉上滿是落寞,當年他也是何等的朝氣,一心想要將太平道推行天下,讓太平道傳教天下人信仰。可沒想到最後卻是弄巧成拙,非但弄得朝廷打壓,如今大部分的百姓也是對太平道恨之入骨,想要讓太平道重現當年鼎盛,已然是不可能了!老道士也是心頭嘆了口氣,隨即又是笑着說道:“正因爲如此,所以我這次派你下山,卻是不准你用太平道弟子的身份!唉,權當是你代替我們太平道,向天下爲我太平道所苦的百姓贖罪吧!”
老道士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年輕道士也是隻有點頭認可,隨即便是對老道士躬身一禮,說道:“師祖有令,弟子自當遵從!只是,這天下各方勢力縱橫,不知道師祖有意讓弟子輔佐哪位諸侯?”
“嗯!”老道士低頭思索了片刻,就是點頭說道:“當年那孽徒是死於劉備之手,可以說我們太平道也算是欠了劉備一個人情!聽聞此人以仁義著稱,也正符合我太平道教義!如此,你便去尋那劉備,輔佐他一統天下,結束這紛紛亂世吧!”
“劉備?”年輕道士口中唸叨了一遍這個名字,隨即便是拱手朝着老道士躬身一禮,說道:“弟子遵命!自當下山去尋那劉備,盡心竭力輔佐於他!”
“切記!你下山之後,便不是我琅琊山太平道的弟子了!從今日起,你便可改回你自己的名號就是!”老道士的臉上也是流露出了少許不捨,不過很快老道士又是隨手將剛剛還在翻閱的道經丟給了年輕道士,說道:“這本太平要術囊括古今,當年曾助那孽徒成就基業,如今我將它傳給你,希望能有用處!走吧!今後是何等造化,就看你自己的了!孔明,呃,不!從現在開始,應該叫你,諸葛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