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捉放曹 (下)

當劉贇叫曹操過來聊兩句的時候,他身邊的衆大臣們紛紛勸曹操別靠近劉贇,以防有什麼不測。而曹操擺了擺手,便說道:“子安從不在背後殺人,你們也不要妄作小人,我一會兒就去與子安聊聊,聽聽他究竟想要說些什麼。”說着曹操下了馬並朝劉贇走了過去。

當兩人來到一處石堆旁時,劉贇請曹操坐下後,便說道:“孟德兄,當初你我相識於蔡府,這一轉眼就是十數載了。當時認識的本初、公路兄等也先後逝去,而酸棗結盟的諸侯們也所剩無幾了。孟德兄,我就想問你一句話,你這一生的抱負究竟說什麼?”

曹操沒想到劉贇會問出這樣的一句話來,當他沉思了許久才說道:“子安賢弟,爲兄走到今日這一步,也多虧了那些志同道合之人。如果爲兄放棄了他們,那我這一輩子也不會心安的。我看過賢弟所著的新政,確實有利於民。但這世上除了民還有士啊,雖然爲兄也不太在乎那些士農工商的說法,但從夏至漢沒有哪個朝代輕視過士大夫的,所以孟子的那句‘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只適合於君王,而不適合於世家。”

聽曹操這麼一說,劉贇頓時就明白了過來。正所謂層次越高的人,他所看到的和想到的就與其他人不同。而世家門閥是先有家後,纔會想到上面還有一位君王。同時君王弱則世家強,若君王強那世家必會依附於強者,這也就是所謂的君臨天下、世間臣服。

在劉贇想明白了這個道理後,他笑着就對曹操說道:“孟德兄,咱們打個賭怎樣,要是將來我兵進許昌,你便臣服於我如何?要是我意外生死,這場賭約就自行解除怎樣?”

聽到劉贇的賭約後,曹操楞了一下,最終還是伸出了左手並與劉贇是三擊掌。而劉贇在收回了自己的手後,便說道:“孟德兄,你我兩次簽下的和平條約還剩下了三年,我會遵守這三年的和平期。但三年一過,我必會出兵與你一戰的,到了那時望孟德兄還記得今日你我之約定。”說着劉贇就站起了身來,並走回了自己的陣中。

同時劉贇還叫人給曹操送去了不少的食物和飲水,當他重新騎上馬後,突然轉過身來就大聲地問道:“誰是司馬懿,站出來讓本王看看。”

一直躲在人羣中的司馬懿忽然聽到有人叫他時,不由得就擡起了頭來。當他發現周圍的人都把目光看向他時,他頓時是苦笑了一聲,便從人羣中是走了出來,並向劉贇施禮地說道:“司馬懿見過攝政王,不知攝政王要見小人是有何事?”

司馬懿的年紀與龐統相仿,而且年輕時候的司馬懿也是非常膽小和謹慎的。現在眼前出現的這位也正如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年輕、謹慎、膽小,再加上他那“鷹視狼顧”的樣子,劉贇立馬確定此人就是司馬懿。

司馬懿字仲達,司州河內郡溫縣孝敬裡舞陽村人。出身士族,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爲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其子司馬昭稱王后,追尊爲晉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后,追尊爲高祖宣皇帝,故也稱晉高祖、晉宣帝。

當劉贇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後,便笑着說道:“孟德兄曾被汝南許劭評價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今日本王也對你評價兩句吧,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有雄才之豪志,但卻鷹視狼顧,難辨忠奸,你好自爲之吧。”說完劉贇朝曹操等人拱了拱手後,便率領着精騎是揚長而去。

劉贇的評價讓司馬懿是楞了好半天,他自問自己從未見過這位攝政王大人,爲什麼他會給出如此的評價呢,難道說他比那許劭更會看人嗎?

當司馬懿搖着頭走回衆大臣的身邊時,忽然發現衆大臣們看他的眼神都有些不一樣了起來。就連曹操看向他的時候,眼睛裡也彷彿多出了一些異樣來。

別人也許不知道劉贇的底細,但曹操可是知道劉贇的厲害。這位從小被人當做傻子的人,如今已是高高在上的攝政王了,誰還敢輕視他的話語。

不過曹操對劉贇評價的那句雄才豪志還是很上心的,能得到劉贇如此的評價,看來自己當初確實沒看錯人。只不過後一句的鷹視狼顧、難辨忠奸,那就要看他自己如何去折服這位年輕人了。

數日後,當劉贇回到成都府,便立即召來了衆大臣說道:“赤壁之戰已結束,曹操敗在了孫劉兩家聯軍的手中,現在孫劉兩家正在大肆吞併曹操的地盤,而曹操也已敗退回了許昌等待元氣盡復。”

“主公,既然曹操已敗退回了許昌,那何不曾他元氣未復之時,大舉進攻兗、豫二州呢?”

“子遠可能還不知我與那曹操簽過互不侵犯的條約書吧,我既然答應了他在十年內不挑起雙方的戰爭,那麼我就一定要做到。現在離條約的期限還剩下三年,這三年內我是絕不會輕開戰事的。還有別看曹操吃了敗仗,但孫劉兩家想佔他的便宜也是不容易的。

現在荊襄九郡曹操還佔着南陽、襄陽、南郡三郡,而孫權則佔據江夏郡,至於剩下來的零陵、桂陽、武陵、長沙、章陵五郡,很快就會落入劉備的手中,所以千萬不要低估了曹操的實力。

我聽說那孫權已率大軍前往了合肥,不過合肥的守將乃是曹操的養子曹真,那孫權必會在合肥損兵折將的。”

衆大臣們聽劉贇這麼一說,也頓時不在勸他攻伐曹操的領地了。而這時站在下首的張鬆卻站出來說道:“主公,那江夏郡不是劉備的老巢嗎?怎麼又成了孫權的地盤了。”

第三百八十六章 不議和、只應戰第四百三十八章 計中計 (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蔡邕爆粗口第三百七十六章 宣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漁陽 (中)第三百一十五章 道士于吉第五百零二章 三家密謀第五百零三章 鼓舞士氣第一章 “狂龍”劉惲第二百三十三章 曹劉議和第一百七十七章 兵圍徐州第五百三十八章 欲擒故縱第三百六十章“冢虎”司馬懿第五百六十六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四百五十章 糜家有女第二百七十七章 圍攻下蔡第三百三十四章 兩軍會師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域來使第四百一十五章 引軍入甕 (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孫輔投降第五百一十一章 陰謀論第二百六十九章 雙星閃耀 (四)第五百九十三章 反偷襲第三百五十八章 夷將鄂煥第五百九十九章 曹洪墜落第四百四十四章 世家的希望第二百一十三章 官渡之戰 (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敗西涼軍第二百五十四章 童飛顯威第九十八章 製作炒茶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羣儒 (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智取吳郡 (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界橋之戰 (上)第三百零四章 搶人才 (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孫劉結盟 (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官商勾結第二百二十二章 戲志才病逝第三百三十八章 孫劉結盟 (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奪徐州第四百一十三章 出兵建寧第一百九十四章 攻取司州第十八章 清河崔家第五百八十八章 再立新功(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曲阿小將第三百三十章 劉表遇害第三百三十五章 舌戰羣儒 (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刺客第六百零七章 夜襲襄陽城第四百零八章 楊家的預謀 (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圍攻下蔡第一把五十八章 界橋之戰 (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管交州 (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幷州刺史丁原第五百二十一章 衆叛親離第四百零七章 楊家的預謀 (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擊袁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舌戰羣儒 (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勸降張任第四百零八章 楊家的預謀 (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五斗米道第三十五章 郭嘉與陳羣第一百六十章 龍湊之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劉備的決定第九十五章 初見董卓第四百六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二百一十五章 陣斬夏侯淵第五百零七章 戰關羽第五百八十五章 將門虎子(中)第三十七章 封賞羣臣第五百五十二章 空城計第二百四十九章 鮮卑三部第二十四章 招攬人才第二百四十七章 水軍登陸第五百八十四章 將門虎子(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將星墜落第七十六章 鳳舞九式第一百七十二章 長安之亂 (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南嶽衡山第五百零四章 攻取夏口第五百六十章 建平之戰(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管交州 (上)第四百零五章 空中斥候兵第八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七十三章 長安之亂 (四)第八十四章 改年號爲“中平”第三百六十九章 捉放曹 (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威脅與利用 (下)第五十四章 巨漢管亥第六百章 拿下開封府第五百八十一章 兵出汜水關第五百二十八章 震懾曹軍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弟鬩牆 (上)第七十七章 東萊亭侯第四百七十九章 攻取句章城第二百三十三章 曹劉議和第二百三十九章 書籍的傳播第五百二十四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上)
第三百八十六章 不議和、只應戰第四百三十八章 計中計 (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蔡邕爆粗口第三百七十六章 宣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漁陽 (中)第三百一十五章 道士于吉第五百零二章 三家密謀第五百零三章 鼓舞士氣第一章 “狂龍”劉惲第二百三十三章 曹劉議和第一百七十七章 兵圍徐州第五百三十八章 欲擒故縱第三百六十章“冢虎”司馬懿第五百六十六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四百五十章 糜家有女第二百七十七章 圍攻下蔡第三百三十四章 兩軍會師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域來使第四百一十五章 引軍入甕 (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孫輔投降第五百一十一章 陰謀論第二百六十九章 雙星閃耀 (四)第五百九十三章 反偷襲第三百五十八章 夷將鄂煥第五百九十九章 曹洪墜落第四百四十四章 世家的希望第二百一十三章 官渡之戰 (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敗西涼軍第二百五十四章 童飛顯威第九十八章 製作炒茶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羣儒 (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智取吳郡 (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界橋之戰 (上)第三百零四章 搶人才 (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孫劉結盟 (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官商勾結第二百二十二章 戲志才病逝第三百三十八章 孫劉結盟 (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奪徐州第四百一十三章 出兵建寧第一百九十四章 攻取司州第十八章 清河崔家第五百八十八章 再立新功(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曲阿小將第三百三十章 劉表遇害第三百三十五章 舌戰羣儒 (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刺客第六百零七章 夜襲襄陽城第四百零八章 楊家的預謀 (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圍攻下蔡第一把五十八章 界橋之戰 (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管交州 (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幷州刺史丁原第五百二十一章 衆叛親離第四百零七章 楊家的預謀 (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擊袁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舌戰羣儒 (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勸降張任第四百零八章 楊家的預謀 (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五斗米道第三十五章 郭嘉與陳羣第一百六十章 龍湊之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劉備的決定第九十五章 初見董卓第四百六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二百一十五章 陣斬夏侯淵第五百零七章 戰關羽第五百八十五章 將門虎子(中)第三十七章 封賞羣臣第五百五十二章 空城計第二百四十九章 鮮卑三部第二十四章 招攬人才第二百四十七章 水軍登陸第五百八十四章 將門虎子(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將星墜落第七十六章 鳳舞九式第一百七十二章 長安之亂 (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南嶽衡山第五百零四章 攻取夏口第五百六十章 建平之戰(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管交州 (上)第四百零五章 空中斥候兵第八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七十三章 長安之亂 (四)第八十四章 改年號爲“中平”第三百六十九章 捉放曹 (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威脅與利用 (下)第五十四章 巨漢管亥第六百章 拿下開封府第五百八十一章 兵出汜水關第五百二十八章 震懾曹軍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弟鬩牆 (上)第七十七章 東萊亭侯第四百七十九章 攻取句章城第二百三十三章 曹劉議和第二百三十九章 書籍的傳播第五百二十四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