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州昆州

有了屯田制和以工代賑法,劉範和臣屬們就有了安置流民的大致的措施。況且劉範現在還保持着四百五十萬石糧食的儲備,再加上洛陽之盟規定朝廷必須拿出兩百萬石糧食資助流民西遷,所以劉範基本上不用擔心流民在他統治範圍內餓死。唯一擔心的,就是朝廷負責安排西遷流民的官員是貪官,暗中剋扣流民西遷時所需的糧食。

但即便是那樣,還是會有一大部分流民得以生存下來,進入西域。最後擺在劉範等人面前的,就是該如何劃分西域的行政區劃。西域以前就是三十六個小國,一度被漢朝和匈奴人所佔領。在北匈奴人控制西域時,匈奴單于將西域劃分給右賢王管理。後來東漢立國後收復西域時,也是和匈奴右賢王的部落交戰。但匈奴人並沒有如同漢人州郡那樣的行政區劃,一般匈奴人的制度,是針對人口的。匈奴最高統治者是單于,接下來是左右賢王、左右都侯、左右大將、萬夫長、千夫長等。因爲匈奴人逐水草而居,不在乎行政區劃。

在漢朝控制西域時,也只是在西域建立西域長史府,讓西域長史統治整個西域。後來爲了加強漢朝在西域的軍事存在,又在天山之東和天山之北增設了戍校尉和己校尉。漢朝爲了遙控西域,甚至還在涼州的敦煌郡設置了宜禾都尉,建立宜禾都尉城。可以說,漢朝已經用盡心機要控制西域,但也只是控制,而非統治。西域三十六國名義上是漢朝的蕃屬國,但仍然有很大的自主權。所以漢朝沒有在西域進行系統性的行政區劃。因爲誰也不知道哪天這塊地方又被匈奴人奪走了。

劉範對於這個問題,十分的重視。很快就完成了對西域的行政劃分。劉範是根據西域的地理環境的特徵對西域進行劃分的。西域,也就是新疆地區,其地理環境的特徵概括起來就是三山夾兩盆。北部的阿爾泰山、中部天山、南部崑崙山,三條山脈之間,夾着兩個盆地。夾在阿爾泰山和天山之間的,是準噶爾盆地;夾在天山和崑崙山之間的,是塔里木盆地。

所以,劉範也不做其他考慮,直接將西域以天山爲界線,劃分爲獨立的兩個州,阿爾泰山以南、天山以北、準噶爾盆地爲一個州;天山以南、崑崙山以北、塔里木盆地爲另一個州。準噶爾盆地上的州命名爲“天州”,因爲天山山脈位於此州南部;塔里木盆地上的另一個州則命名爲“昆州”,原因和天州一樣,因爲崑崙山山脈位於此州南部。

兩個新建立的州名字很容易取,但兩州下轄的郡就難了。最終劉範還是想到了辦法,依據西域原來的國名,來命名郡的名字。天州下轄有八個郡:高昌郡,高昌原是戍己校尉的駐地,因此得名高昌郡,轄區爲高昌城周邊以及到涼州敦煌郡之間的廣闊土地;焉耆郡,因原焉耆國而得名,轄區爲原焉耆國土;車師郡,因車師國而得名,轄區不僅包括原車師國,也包括車師國北部的車師後部,更涵蓋了幾個臨近車師的國家的國土;龜茲郡,因龜茲國而得名,轄區爲龜茲故土,大體上位於天山山脈上,擁有巴音布魯克草原的一大部分;溫宿郡,因溫宿國而得名,主要以溫宿故土爲轄區,大體上位於天山山脈;闐池郡,和上述郡不同,因郡內有一個大湖名爲闐池,闐池在後世是吉爾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除此之外,闐池郡的東南方還有烏孫割讓給劉範的赤谷城;伊犁郡,因伊犁河而得名,涵蓋伊犁河流域全部,是天州最爲肥沃的土地;福海郡,因後世有福海縣而得名,轄區爲準噶爾盆地大部分、阿爾泰山脈,天州的北部地區基本涵蓋於其中,是天州中面積最大的郡。

昆州同樣下轄八個郡,分別是樓蘭郡,因樓蘭國而得名,郡內有後世俗稱的羅布泊,最爲接近涼州的玉門關和陽關;小宛郡,因小宛國而得名,下轄小宛國故土和且末國故土;精絕郡,因精絕國而得名,轄地爲精絕國、戎盧國、渠勒國、扦泥國、寧彌國等國故土;和田郡,因後世的和田市而得名,轄區爲于田國和皮山國故土,境內有塔里木河的支流——于寘河從北向南貫穿而過;莎車郡,因莎車國而得名,轄地爲莎車國故土,跨行在蔥嶺上,境內有塔里木河的支流——蔥嶺河從北向南貫穿而過,西邊就是大宛國;疏勒郡,因疏勒國而得名,主要位於原疏勒國土上;尉頭郡,因尉頭國而得名,與被割地過的烏孫國接壤,境內有塔里木河流經;烏壘郡,因烏壘國而得名,位於天山山脈上,夾在天州的溫宿郡和焉耆郡之間,南部也有塔里木河流經。

昆州和天州不同,昆州南部的六個郡,北部的兩個郡,都是是東西縱向排列,沿着塔里木河的走向分佈的。南部六郡,從東邊開始數,到西邊的順序是樓蘭郡、小宛郡、精絕郡、和田郡、莎車郡、疏勒郡。北部只有兩個郡,烏壘郡和尉頭郡。昆州的南北劃分的界線就是塔里木河,塔里木河以南的六個郡,都是北接塔里木河,南接崑崙山,六郡大體上呈現出長方形的形狀。

至此,西域一共有兩個州,共十六個郡。但是由於以前西域的人口太少,只有三十六個國家,主要的生產活動又是放牧,所以十六個郡,也只有三十六座殘破不堪的城池。城池最少的郡,是天州最北部的福海郡,因爲是牧區,以前又曾長時間被北匈奴人佔領,所以境內一座城池都沒有。城池最多的郡,是車師郡,有八個西域小國的首都在境內。其餘的郡,大多數都是隻有一座城池。

這就讓劉範又犯了難。一個郡只有一座城的情況,恐怕要到流民進入天州和昆州以後,才能從長計議了。因爲很多郡都是隻有一座城,所以劉範也沒有幫天州和昆州取縣城的名字。一切都要等待流民入駐之後再定奪。

大體上劃分了州郡範圍,劉範就將構想交給錦衣衛,讓錦衣衛負責在西域進行州郡的界定,以方便流民進入後,能快速地得到領導。

第六十二章 又收二將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換條件第七百八十七章 願賭服輸第二百四十六章 確認擴軍第二百五十八章 敵人相見第五百九十九章 悉問策論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風易俗第八百九十九章 計劃開展第六百七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六百三十四章 中平新政第七百七百三十二章 劍客史阿第二百四十八章 貨幣之重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州昆州第三百五十四章 鍛甲不易第七百八十七章 願賭服輸第八百一十八章 爭權奪利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七百六十五章 人質困境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九百零九章 袁紹妙策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七百八十一章 安息內亂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四百一十八章 各方雲動第九百一十章 大謀始作第八百章 王越之死第五百零七章 大勢已去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六百三十九章 戰法之爭第十二章 定策擊張寶第三百八十三章 曹操之思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補漏第一百二十八章 窮途末路第一百五十一章 艱鉅任務第六百八十七章 藥到病除第二百四十章 升堂議事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五百二十七章 西線告平第五百九十二章 再見梟雄第三百八十四章 荀氏公達第二百四十八章 貨幣之重第一百八十一章 喜從天降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忠救星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流心得第六百七十一章 木鹿城主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戰略第六百五十七章 酣戰敵將第三百零三章 贖金之爭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三百一十五章 劉虞之子第三百二十章 後代取名第七百八十一章 安息內亂第四百五十六章 營寨見破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跡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五百五十二章 引君入甕第八百五十五章 劫掠三省第四百八十一章 攻關之難第八百一十七章 兩軍匯合第九百零九章 袁紹妙策第四百一十八章 各方雲動第二百五十二章 誓師大會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操陽謀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六章 定計破鄴縣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政之行(還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醫東來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氏長計第七十二章 鮮卑單于第一百二十六章 捨命相救第六百五十七章 酣戰敵將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七百零七章 醉後之怒第一百六十七章 家人駕臨第三百三十六章 欒提羌渠第七百五十六章 惻隱之心第四百零一章 奉孝高見第三百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一百九十四章 亂世初現第四百四十一章 巧使離間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后有請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八百零二章 報中端倪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認大勢第一百章 正式成婚第六百八十七章 藥到病除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三百三十一章 水泥出世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一百五十五章 涼州大興第六百四十章 陣前誓師
第六十二章 又收二將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換條件第七百八十七章 願賭服輸第二百四十六章 確認擴軍第二百五十八章 敵人相見第五百九十九章 悉問策論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風易俗第八百九十九章 計劃開展第六百七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六百三十四章 中平新政第七百七百三十二章 劍客史阿第二百四十八章 貨幣之重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州昆州第三百五十四章 鍛甲不易第七百八十七章 願賭服輸第八百一十八章 爭權奪利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七百六十五章 人質困境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九百零九章 袁紹妙策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七百八十一章 安息內亂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四百一十八章 各方雲動第九百一十章 大謀始作第八百章 王越之死第五百零七章 大勢已去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六百三十九章 戰法之爭第十二章 定策擊張寶第三百八十三章 曹操之思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補漏第一百二十八章 窮途末路第一百五十一章 艱鉅任務第六百八十七章 藥到病除第二百四十章 升堂議事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五百二十七章 西線告平第五百九十二章 再見梟雄第三百八十四章 荀氏公達第二百四十八章 貨幣之重第一百八十一章 喜從天降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忠救星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流心得第六百七十一章 木鹿城主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戰略第六百五十七章 酣戰敵將第三百零三章 贖金之爭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三百一十五章 劉虞之子第三百二十章 後代取名第七百八十一章 安息內亂第四百五十六章 營寨見破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跡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五百五十二章 引君入甕第八百五十五章 劫掠三省第四百八十一章 攻關之難第八百一十七章 兩軍匯合第九百零九章 袁紹妙策第四百一十八章 各方雲動第二百五十二章 誓師大會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操陽謀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六章 定計破鄴縣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政之行(還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醫東來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氏長計第七十二章 鮮卑單于第一百二十六章 捨命相救第六百五十七章 酣戰敵將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七百零七章 醉後之怒第一百六十七章 家人駕臨第三百三十六章 欒提羌渠第七百五十六章 惻隱之心第四百零一章 奉孝高見第三百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一百九十四章 亂世初現第四百四十一章 巧使離間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后有請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八百零二章 報中端倪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認大勢第一百章 正式成婚第六百八十七章 藥到病除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三百三十一章 水泥出世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一百五十五章 涼州大興第六百四十章 陣前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