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逐條妥協

眼看朝廷已經在商談要不要正式給自己封王,劉範卻不知怎的,卻有些忐忑不安了。萬一朝廷真的軟弱到給他封王的話,劉範反倒不知如何自處了。自立爲王雖然得到了西州人的支持,但無論是西州人還是東州人,恐怕打心底都不會認可。因爲西州人之所以支持他稱王,其實只是出於他的個人魅力,但西州人畢竟還是大漢治下。朝廷尚在,正統尚在。所以西州人雖然支持他自立爲王,但其實心裡還是認爲朝廷是正統。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如若朝廷真的答應給他冊封,雖然能把他的王的爵位給坐實了,但給人留下欺人太甚的印象卻又是太過深刻的。只要朝廷一旦答應,那他在天下人心目中就是反面形象,形同王莽了。這對於他的宏圖霸業而言,自然是極其不利的。

想到這,劉範有了主意。即刻提起筆來,給劉誕寫了信,指示他可以在這一點上可以稍微向朝廷退步。劉誕接到信後,有些驚訝。天下何人不想稱孤道寡,位極人臣?但劉範明明已經勝利在望,封王在即,卻能急流勇退,不被勝利矇蔽雙眼,殊爲難得。但劉誕卻有了別的想法。劉誕知道,冊封劉範爲涼王這一條,可謂是朝廷最爲痛心疾首的一條。如果能巧妙地藉此一條來要挾朝廷,朝廷必然不得不在其他條款上做出讓步。再者說,如果朝廷不給劉誕冊封爲涼王的話,那也不能任由朝廷把他的爵位改回原來的冠軍侯。在劉誕看來,若是能逼迫朝廷將其爵位定爲介於冠軍侯與王爵之間的公爵,也是合適的。

打定主意之後,劉誕傳信朝廷,召開和談。而這時,朝廷還正在就那些不能立刻簽署的條約進行脣槍舌戰。首先還是被犧牲者的問題。上次洛陽之盟中,差一點張讓就要被西涼軍勒索到手。幸而西涼軍只是佔據了潼關而已,才能讓張讓逃過一劫。但這次,西涼軍都打到洛陽城下了,張讓焉有逃過一劫的道理?

在漢靈帝劉宏眼中,封諝死不足惜,因爲封諝也不算是十常侍中得寵的人。而張讓和趙忠卻是他的心腹之中的心腹。可以說,劉宏在這天底下最爲信任和寵愛的就是他們。劉宏自然是想要保全張讓和趙忠兩人。但朝臣們卻被激怒了。朝臣們本來就痛恨宦官干政,恨不得誅殺十常侍。而現在十常侍中的三人就是這次和談的關鍵,如果不把這三人交出去,那朝廷就要遭受滅頂之災,誰也不能倖免。於是,朝臣們新帳舊賬一起算,紛紛推波助瀾,一同逼迫劉宏把張讓給趙忠以及封諝三個人交出來。

朝臣們的聲浪一波接着一波,逼得劉宏破口大罵,卻也不能制止。張讓、趙忠和封諝三人的心情比劉宏更爲複雜。趙忠還曾幫助過劉範,但最終卻被劉範索命,憎惡之情溢於言表。張讓倒是不恨劉範,只是見劉宏如此維護他,倒是讓他感動不少。他知道全天下就沒有不想殺他的,他一介宦官,卻讓劉宏不惜與朝臣們反目成仇。封諝則是十分迷茫。他仔細想了想,他從來沒有觸怒過劉範,但劉範卻點名要他的命。這讓封諝回想起和張角同流合污一事,才知道此乃現世現報,何等來生?

天子雖是天子,但朝臣們也不是吃素的。尤其是朝臣中的大將軍更是手握兵權,加上其他重臣,這股勢力不是劉宏就能面對的。爭吵了半天,朝臣們一步不讓,逐漸把劉宏逼上了絕路。劉宏也開始知道,這場大戰不以張讓等人的死作爲結局,是不會停下的。張讓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主動來勸劉宏放手。最終劉宏不得已答應了這一條。朝臣們如釋重負,但其實很多人是暗暗竊喜。張讓、趙忠這兩人權勢滔天,擾亂朝政,多少仁人志士都死在扳倒他們的路上。沒想到,他們卻註定要死在劉範手中,也是爲朝臣們去了一塊心病。從此以後,宦官集團的勢力可就不如從前了。

越過了“清君側”的人選後,其他條約也沒有因此變得輕鬆起來,特別是答應劉範稱王這一條,是朝廷不可容忍的。若是冊封劉範爲涼王的話,那就是等同於把朝廷的恥辱昭告天下。朝廷中無人敢答應這一條。

到賠款這一項,一百億錢的賠款在朝臣們看來卻是不多的。因爲皇室的財富他們無法估量。劉宏也表現得很大度,同意賠款,但不同意賠這麼多,要求楊彪在談判中把賠款儘量壓下去,底線是八十億。楊彪總算鬆了口氣。若是連這一條朝廷都不肯退步的話,那談判的壓力勢必十分地大。

還有交出荀攸這一條。聽到這一條,朝廷中所有人都有些迷惑。甚至很多人連荀攸都不知是誰,直到荀攸站了出來。所有人都看着荀攸。劉範平白無故地索要此人,一定有其原因。於是羣臣紛紛詰責荀攸,是不是與劉範同謀。荀攸淡然處之,只說自己願意到劉範那去,就在也不肯開口。這更讓朝廷忌憚。但和談在即,何進、王允等人考慮到和談比什麼都重要,而荀攸雖然出自名門,但只不過是個無足輕重的小官,不足爲惜。能用一個不重要的人就能換來和平,對於朝廷是極其合算的。

至於太學生和尚坊工匠,朝廷都沒有商議。第二天,和談又照常進行。與楊彪對坐之後,劉誕說道:“那些懸而未決的條約,不知朝廷做出決斷與否?”

楊彪說道:“張讓、趙忠和封諝的罪證已經被查爲事實,朝廷考慮到冠軍侯劉範確有冤屈,準允將此三人正法。”

劉誕說道:“十常侍荼毒生靈,干擾朝政,天下人早就人人得而誅之。陳蕃等仁人志士,不知有多少人都死在與其抗爭的路上。誰能想到,這三人卻死在我家兄長的手裡,將來史書工筆,應對我家兄長剷除奸佞、扶持正道大書特書。”

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武在世第一百一十章 巾幗英雄第六百八十五章 無藥可救第四十七章 有朋黨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醫東來第六百五十五章 妙計敗露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攬流民第三百五十二章 監牧制度第五十章 宗親集團第一百六十八章 馴服烈馬第八十六章 大雕隕落第八百二十六章 騎兵出擊第七百九十四章 情報任務第六百六十章 以何相見第四百九十七章 胡毗色伽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八百六十三章 大舉徵召第五百九十三章 相談甚歡第三百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九百一十五章 密信又至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第三百一十五章 劉虞之子第三百九十二章 四方皆險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二百六十四章 施恩樓蘭第一百二十七章 羌氐末日第一百九十八章 貢品驚人第五百三十三章 郭嘉破局第三十六章 天下無賊第六百三十五章 月國中計第七十二章 鮮卑單于第四十三章 進殿面聖第四百九十七章 胡毗色伽第二百八十章 緊急會議第三百四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七百七十七章 再次受挫第七百九十三章 師徒一戰第三十一章 董卓刁難第二百七十一章 慘痛教訓第二百九十三章 興師問罪第二百三十章 所欲爲誰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式開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家人駕臨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夏二陷第八百三十八章 再次戰敗第一百二十二章 看破一切第八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五百零五章 烏孫潰敗第三十九章 梟雄本性第四十章 英雄救美第四百零五章 無可避免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兵問題第六百八十九章 嶺西之戰第十七章 幾言定廣宗第五百五十章 下陽平關第八百三十六章 三軍鏖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休戰條件第一百四十二章 撥雲見日第八十七章 戰後商議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陣破陣第八百五十章 戰象出擊第九百零五章 實兵演習第七百一十八章 四處視察第七章 鄴縣大捷第二百一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八十七章 戰後商議第七百二十九章 應對策略第五百七十一章 臨幸南門第五百二十一章 人間地獄第三十四章 長社首戰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一百七十三章 錦衣草創第八十五章 忠奸不分第二百零五章 本初之妒第三百九十七章 白衣少年第一百七十二章 駟馬難追第八百零六章 馬市見聞第六百九十二章 新的領土第八十九章 着眼未來第一百三十六章 涼州改革續第二百七十五章 烏孫陰謀第八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跡第八百二十章 建立互信第五百二十章 一意孤行第二十二章 賊窩尋寶第二百二十一章 勝券在握第二百七十一章 慘痛教訓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政之行(上)第六百六十一章 佳人投心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三十五章 故技重施第二百零九章 告一段落第七百五十六章 惻隱之心第四百二十八章 作說客乎
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武在世第一百一十章 巾幗英雄第六百八十五章 無藥可救第四十七章 有朋黨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醫東來第六百五十五章 妙計敗露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攬流民第三百五十二章 監牧制度第五十章 宗親集團第一百六十八章 馴服烈馬第八十六章 大雕隕落第八百二十六章 騎兵出擊第七百九十四章 情報任務第六百六十章 以何相見第四百九十七章 胡毗色伽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八百六十三章 大舉徵召第五百九十三章 相談甚歡第三百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九百一十五章 密信又至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第三百一十五章 劉虞之子第三百九十二章 四方皆險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二百六十四章 施恩樓蘭第一百二十七章 羌氐末日第一百九十八章 貢品驚人第五百三十三章 郭嘉破局第三十六章 天下無賊第六百三十五章 月國中計第七十二章 鮮卑單于第四十三章 進殿面聖第四百九十七章 胡毗色伽第二百八十章 緊急會議第三百四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七百七十七章 再次受挫第七百九十三章 師徒一戰第三十一章 董卓刁難第二百七十一章 慘痛教訓第二百九十三章 興師問罪第二百三十章 所欲爲誰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式開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家人駕臨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夏二陷第八百三十八章 再次戰敗第一百二十二章 看破一切第八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五百零五章 烏孫潰敗第三十九章 梟雄本性第四十章 英雄救美第四百零五章 無可避免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兵問題第六百八十九章 嶺西之戰第十七章 幾言定廣宗第五百五十章 下陽平關第八百三十六章 三軍鏖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休戰條件第一百四十二章 撥雲見日第八十七章 戰後商議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陣破陣第八百五十章 戰象出擊第九百零五章 實兵演習第七百一十八章 四處視察第七章 鄴縣大捷第二百一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八十七章 戰後商議第七百二十九章 應對策略第五百七十一章 臨幸南門第五百二十一章 人間地獄第三十四章 長社首戰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一百七十三章 錦衣草創第八十五章 忠奸不分第二百零五章 本初之妒第三百九十七章 白衣少年第一百七十二章 駟馬難追第八百零六章 馬市見聞第六百九十二章 新的領土第八十九章 着眼未來第一百三十六章 涼州改革續第二百七十五章 烏孫陰謀第八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跡第八百二十章 建立互信第五百二十章 一意孤行第二十二章 賊窩尋寶第二百二十一章 勝券在握第二百七十一章 慘痛教訓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政之行(上)第六百六十一章 佳人投心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三十五章 故技重施第二百零九章 告一段落第七百五十六章 惻隱之心第四百二十八章 作說客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