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冠軍將呼太史慈(四)

戰爭,從來不是單純的在沙場上取勝,而是敵我兩方在各個方面的角力,包括國力、政治、外交等,所謂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此言誠然,荀貞遣張飛率部襲擾山陽,從表面上看,是軍事上的一次行動,但實際上,其中包含了政治上的進攻。

這個政治上的進攻,便是軍議時張觀等人的表現,以及袁遺半天之內的三次求救。

可以說,荀貞的這個軍事行動是個陽謀,即便曹操、程立等看出了荀貞不可能會在這個時候與兗州興起州戰,也就是說,他不可能會於此時大舉攻略山陽,可政治上的壓力,卻使得曹操不得不被荀貞牽着鼻子走,只能分兵去援助山陽。

當然,曹操分的兵不多,沒有達成荀貞預期的目的,但至少荀貞的此策算是成功了三分之一,首先,分出了李幹部,其次,使山陽郡的郡兵收縮自守,退出了任城縣的戰場。

曹操的部隊現可分爲三類,一個是他的嫡系,一個是州兵,一個是各郡派出給他暫用的郡兵。

他的嫡系當下分在三地,一部駐守東郡,一部由夏侯惇統帶,已經對任城縣發起了進攻,一部便是曹洪、曹純營。曹純去了泗水東岸,曹洪於今在定陶大營,跟在他的身邊,換言之,他的嫡系部隊,能夠調動的,現下只剩下了曹洪部數百人。

州兵多在東平國,分屯兩地,一部在須昌,一部在壽張,在壽張的是主力,暫由鮑信統帶。郡兵也是分在兩地,主力在夏侯惇的帳下,餘下的在定陶營中。

此三類之外,又有李幹、蔣奇、朱靈三部。

李幹這一被分出去,曹操能親自掌握的兵馬,亦就是他可用的預備隊,也就只餘曹洪、蔣奇、朱靈和少部分的各郡兵了,總數不到七千。不到七千,六千餘步騎,看起來還是有不少,但問題是這六千餘的步騎構成太複雜,蔣奇、朱靈是客軍,各郡兵也是“客軍”,戰鬥力姑且先不說,只說在服從命令上、肯否爲曹操死戰上,明顯就信不過。

曹操因此而產生了焦慮。

他知道,他必須立即對荀貞這次政治與軍事上、兩管齊下的合力進攻做出反擊。

否則,隨由荀貞如此逼迫的話,任城縣不能攻下事小,他才掌兗州,在州中尚無多少威望,萬一大敗,必會導致州中的士族對他失望,想那公孫瓚兵強氣盛、進侵冀州之時,有多少冀州的郡縣長吏、地方豪強與他暗通款曲,乃至明面迎降的?前車之鑑,真的是爲時不遠,如果不對此高度重視,設法化解,那他以後還能不能坐穩兗州刺史這個位置都將存疑。

曹操想出的化解之策,就是檄鮑信進攻江鵠、李瓚,自帶兵赴任城,親自指揮戰鬥。

聽他說了此應對之策,程立、陳宮俱皆說道:“明公此高策也!”

程立摸着花白的鬍鬚,連連稱讚,表示佩服,說道:“明公此策,反守爲攻,定可使鎮東撓頭。”

遣援兵去山陽郡,這是被動的守,荀貞的攻勢如此咄咄,只守當然不行,既是必須要做出反擊,那就乾脆搞一個大的,荀貞爲抓住戰場的主動而開闢山陽戰場,曹操便報之以李,爲奪回主動權而再開闢一個東平戰場。

此戰未開前,荀貞的用兵、關注重點是在濟北,曹操的用兵、關注重點是在任城,而今仗纔開打,以眼下的形勢而言之,最重要的卻已既不是濟北,也不是任城,而是東平國了。

東平國在濟北和任城的中間,北接濟北,南鄰任城,鮑信如是能在這個戰場上取得大勝,把江禽、李瓚擊敗或者索性逐走,那麼他就可以北上濟北國,南下任城縣,曹操由此也就能進退自如,攻守從心,戰場的主動權將完全落入其手,這場仗,他就有六分的全勝把握了。

這是一步不錯的棋,但鮑信能否取勝是一說,即使取勝也只有六分全勝的把握,故此,曹操以爲還不夠,仍需再加上一點東西,所以他又決定親自帶兵去任城前線。

他去任城前線,可以一舉兩得。

加強夏侯惇的兵力,增大對任城縣的攻勢,這是其一。設若鮑信在東平國作戰不利,他隨時可以提兵往助,這是其二。

曹操的這兩招確是大膽,也正因大膽,而才犀利,不愧程立稱讚,言說會使荀貞撓頭。

陳宮說道:“鮑濟北如攻李瓚、江禽,鎮東會有何應策?”

他一邊思慮,一邊慢慢地自問自答,接着說道:“想來不外乎援或不援。如果援,我山陽、任城縣所面臨之壓力就會大爲減小;如果不援,東平一旦爲我所得,濟北率部南下,與明公合兵,任城縣也就隨之攻復易也。”讚道,“明公此真妙計也!”

程立笑道:“明公,立有一策,可使鎮東更加撓頭。”

曹操喜道:“公有何良策?快快言來!”

“明公何不傳州檄一道,述以賊亂過後,民生維艱,李、郭凌辱天子,王室凌遲,質問鎮東當此之際,不思爲民、爲國,卻怎反而侵犯我州?”

荀貞打了一套軍事與政治的組合拳,曹操也可以一樣用此回敬。

一道檄文,幾句話,可能起不到什麼實質上的作用,但兵法也有云“攻心爲上”,能攻心者反側自消,此法用得得當,可以消滅的不只是反叛,敵軍亦可。戰場上打仗的是兵士,要是能讓敵方的兵士覺得這仗打得不對,自家理虧,那麼鬥志自就不會昂揚,敵國的百姓也會因此而產生民怨,糧秣軍械都是百姓生產、製造的,他們也就沒有幹勁。兵法又云,“哀兵必勝”,這是爲何?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故也,對敵人“仇”不起來,沒有憤怒,取勝則難。

Wωω⊙ ttКan⊙ ¢○

曹操哈哈大笑,說道:“公此策,正與吾所思同!”

面臨這麼危急的形勢,曹操應對鎮定,言笑自如,這使得程立、陳宮不覺心折。

曹操的檄文傳到徐州州府時,荀貞正在看樂進剛遣人送來的軍報。

樂進已經攻入濟北,打下了肥城,他在軍報上備述太史慈之勇,形容他“功勞冠軍”。

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71 初見一龍(上)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6 初夜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19 二荀優劣20 今有潁陰乳虎(上)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39 開練8 程嘉獻策難吳輯26 貞之得隴苦不足83 威震陽翟(上)75 許縣陳氏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19 圍不赦以威生仁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54 滅族(下)14 守城初戰1 虎士42 三見遲婢11 朋黨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5 言而有信荀貞之83 威震陽翟(上)53 送糧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41 謀重有利爲臣職6 初夜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38 縱橫意氣袁本初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13 荀成善納奉孝策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36 我所邀者仁民名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6 東漢諸侯王12 仲仁迫凌去檄書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1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1 光和六年(上)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93 夜夜磨我削葵刀28 孫文臺發豫州兵46 呂布撤圍南渡汝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23 豫兗羣豪三人最43 李通難擇良木棲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56 允誠書從濟北來11 寇至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11 孟德窮窘設摸金66 負此俸食慚愧極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48 惟是小人最難養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4 初雪123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二)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150 沙丘臺上舊時月(五)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36 會師(上)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17 偏將軍用計賺蓋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
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71 初見一龍(上)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6 初夜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19 二荀優劣20 今有潁陰乳虎(上)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39 開練8 程嘉獻策難吳輯26 貞之得隴苦不足83 威震陽翟(上)75 許縣陳氏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19 圍不赦以威生仁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54 滅族(下)14 守城初戰1 虎士42 三見遲婢11 朋黨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5 言而有信荀貞之83 威震陽翟(上)53 送糧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41 謀重有利爲臣職6 初夜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38 縱橫意氣袁本初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13 荀成善納奉孝策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36 我所邀者仁民名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6 東漢諸侯王12 仲仁迫凌去檄書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1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1 光和六年(上)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93 夜夜磨我削葵刀28 孫文臺發豫州兵46 呂布撤圍南渡汝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23 豫兗羣豪三人最43 李通難擇良木棲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56 允誠書從濟北來11 寇至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11 孟德窮窘設摸金66 負此俸食慚愧極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48 惟是小人最難養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4 初雪123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二)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150 沙丘臺上舊時月(五)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36 會師(上)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17 偏將軍用計賺蓋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