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贈馬劉備關張喜

回到中尉府,劉備把車、馬還給荀貞,一臉感激地說道:“多謝兄長遣人送車給備,用這麼神駿的善馬給備駕轅,備實不安。”

荀貞注意到關羽、張飛兩人頻顧楊家的那匹胭脂紅馬,雖然各自刻意地壓抑,卻難掩喜愛不捨的神色,心知他兩人定是喜此馬之神駿,笑道:“紅粉送佳人,良馬贈烈士。我已有踏雪烏騅,此馬用不上,正合贈予賢弟。”

“這怎能使得?備昔在家時常見良馬,可能與這匹胭脂紅馬相比的卻是不多。兄長之賜,備不敢受。”劉備的家鄉涿郡邊本身就產馬,邊兒上又多是產馬之地,常有馬商來往,他見過的良馬着實不少。

“你我雖非同產,情逾骨肉,一匹馬算得什麼?我說送給你就送給你,不要推辭了。”

“……,尊者賜,不敢辭。既然如此,備就收下了。”好馬誰不喜歡?見推辭不得,劉備高高興興地應下了。

關羽、張飛聞言,亦均面現喜色。

關羽家在河東,也是帝國的一個產馬地,他與張飛又好武,二人都是知馬、愛馬之人,楊家是趙郡一等一的大豪,族長楊深用的這匹胭脂紅馬自非是尋常良馬可比的,雖然因爲常年受拘束於車轅之間而損了些英俊之氣,可只要調養得當,早晚能再恢復過來的,他倆一見之下就喜歡上了它,此時見荀貞把它送給了劉備,也就是說他倆可以隨時騎上一騎,怎能不歡喜?

冷兵器時代,一匹好的戰馬對一個武士來說是意義非凡、可遇不可求的,如果說一副好的精甲能增強武士的防禦力,那麼一匹好的戰馬就能大幅地增強武士的進攻力,兩軍陣中,兩人交鋒,如果其中一人驅乘的是良馬,那麼不管是在速度還是在衝擊力上都將會大佔便宜,對方可能還沒有準備好,你就已經衝至近前,接着手起刀落,便可以陣斬歸營了。

也正因爲知馬、愛馬,他兩人都知道這匹馬的價值,少說也得值個百金,這個百金說的還是太平盛世時的馬價,而今天下缺馬,一匹尋常的馬都能賣到二百萬錢,也就是二百金,更何苦這麼一匹神駿的善馬呢?千金都有人買,並且還得是有價無市。

價值千萬、有價無市的東西,一句話就轉手送出去了,荀貞的這份是錢財如糞土的慷慨大方,饒是對荀貞觀感不甚佳的關羽也大爲佩服。

“賢弟不辭辛苦,冒寒行縣,稽檢諸縣吏員,督察各縣的賑濟流民事,我把這匹馬送給賢弟不止是因爲你我情逾骨肉,也是爲了代趙郡十數萬百姓、數萬流民感謝賢弟啊。”

劉備神色古怪,說道:“說起此番行縣,備在中丘卻是聽說了一件令人驚訝莫名的事兒。”

“可是新任的中丘令侯嚴未行而卒之事麼?”

“兄長也聽說了?”

“郡裡早就傳遍了。”

簡雍吧唧了兩下嘴,說道:“還真是咄咄怪事!算起來,已經連着死了三個新任的中丘令了。這中丘、這中丘……。”連連搖頭,一臉又想笑、又驚怪的樣子。

中丘原本之令死在黃巾亂中,黃巾定後,爲安民計,朝廷先以渤海王晉爲中丘令,結果未至趙境,王晉病故途中。朝廷繼以甘陵蔡遵爲中丘令,結果方至鉅鹿,蔡遵爲賊所害。

朝廷遂又闢魏郡侯嚴爲中丘令,魏郡接壤趙地,由魏至中丘只有一二百里而已,本想着這次總該不再有遇賊、病卒道上之類的事兒了吧,卻沒想到侯嚴尚未動身就死在了家裡。

王晉、蔡遵、侯嚴,一以文名、一以武名、一以品德高尚著稱,都是冀州的名士,州人認爲他三人均有二千石之才,不料卻竟在被朝廷闢除爲中丘令後相繼亡故,令人扼腕的同時,聽說這件事的人,包括荀貞這個穿越而來、不信鬼神天命的人在內都不禁深爲之驚詫怪異。

不過,子不語怪力亂神,荀貞的心思也沒在中丘上邊,卻也沒就此多說什麼。

劉備見荀貞對此似興趣不大,遂轉了話題,說道:“備還有一事想稟與兄長。”

“何事?”

“本縣有一賢人名士,不知兄長是否可知?”

“誰人?”

“樂仲秀。”

“說的是樂家的次子麼?”

“正是。”

劉備說的這人卻是本縣士族樂家的次子樂峻。

荀貞說道:“久聞其名。”轉臉笑着指了指坐在劉備席側的邯鄲榮,說道,“我剛到邯鄲就聽說了他,聽說他與魏功曹、公宰齊名,持正守節,潔身自好,乃是一個峻拔君子。……,怎麼?玄德也聞他大名了麼?”

“在行縣的路上,備多次聽魏功曹提及此人,讚不絕口,說郡人把他比作蘇桓公。”

蘇桓公,名純,是本朝初年一個名士,性格強切,喜歡批評人,士友鹹憚之,以至相謂曰:“見蘇桓公,患其教責人,不見,又思之。”見到蘇純,怕他批評人,不見他,又想他。

樂峻的性子和蘇純類似,從來不隱瞞自己的想法,朋黨親族裡如果有人犯錯,他必直言不諱,當面指出,所以被郡人比作蘇純。

邯鄲榮和樂峻同縣,從小相識,對這個人的脾性很瞭解,說道:“確然如此。吾郡士子裡,如論才名,最高的是魏功曹,如論品格,最高的卻是樂仲秀。因看不慣他的同產兄奉承上吏,他甚至常年不和他的長兄來往,性高潔守節至此。”

邯鄲榮說的這個“同產兄”就是樂彪。樂彪現爲相府主簿,荀貞常去相府,與樂彪見過多次,算是熟人了。樂峻看不慣樂彪“奉承上吏”卻不是看不慣樂彪奉承國相,而是鄙視樂彪與郎中令段聰來往密切。段聰雖無大惡,到底是閹宦子弟,樂峻身爲士子,自是不喜自家的兄長與他關係過近。

荀貞說道:“玄德爲何忽提起此人?”

“樂仲秀名聞郡中,乃是一個賢士,但備聞魏功曹說他現今卻居家無事。備以爲,兄長何不下道檄文,把他召入府中?”

荀貞聽到這裡,明白了劉備的目的,卻原來是向他舉薦賢士的。劉備是功曹,向長吏舉薦賢才正是他的本職,只是,這個樂峻,荀貞不是沒想到把他召入府中,而是壓根就不想用他,躊躇了片刻,答道:“我早前即對公達說過,樂仲秀高潔有清名,可深交之,至於召入我中尉府中,眼下卻是行之不得。”

“卻是爲何?”

荀貞緩緩說出了一番道理。

98 戲忠建言攻山陽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38 範繩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45 正旦前日123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二)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10 洛陽圖窮將匕見98 幸有螟蛉機變才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52 市義7 每思內戰常齧指60 荀君爲政(下)41 一諾從來許殺身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35 潛光爲養羽翼成34 招攬樂進105 中郎人言王者器51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上)15 出城激戰83 威震陽翟(上)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65 歸來解甲抵足眠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68 三軍悄然各入屯28 詐降17 偏將軍用計賺蓋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4 牆下相托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23 文聘(中)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74 花開是爲迎卿來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13 黃巾圍城46 離間難離明智主 讒言每自小人來3 光和七年4 初雪42 可願南下?46 恩威並施46 盜馬21 賞錢31 名重徐州陳元龍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22 鵠備分得勝負機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21 上任西鄉38 荀攸來訪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46 盜馬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80 擒賊先擒王(上)22 文高初見91 兵臨西華(上)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39 可笑雛鳳誘老薑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23 劫人45 正旦前日48 正旦之日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96 會師城下(下)72 凌霄鴻鵠潁陰侯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45 欺人29 盤點籌劃19 惡奴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21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二)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13 倏忽如白駒過隙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64 欲得鐵馬先得人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
98 戲忠建言攻山陽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38 範繩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45 正旦前日123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二)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10 洛陽圖窮將匕見98 幸有螟蛉機變才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52 市義7 每思內戰常齧指60 荀君爲政(下)41 一諾從來許殺身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35 潛光爲養羽翼成34 招攬樂進105 中郎人言王者器51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上)15 出城激戰83 威震陽翟(上)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65 歸來解甲抵足眠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68 三軍悄然各入屯28 詐降17 偏將軍用計賺蓋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4 牆下相托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23 文聘(中)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74 花開是爲迎卿來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13 黃巾圍城46 離間難離明智主 讒言每自小人來3 光和七年4 初雪42 可願南下?46 恩威並施46 盜馬21 賞錢31 名重徐州陳元龍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22 鵠備分得勝負機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21 上任西鄉38 荀攸來訪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46 盜馬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80 擒賊先擒王(上)22 文高初見91 兵臨西華(上)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39 可笑雛鳳誘老薑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23 劫人45 正旦前日48 正旦之日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96 會師城下(下)72 凌霄鴻鵠潁陰侯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45 欺人29 盤點籌劃19 惡奴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21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二)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13 倏忽如白駒過隙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64 欲得鐵馬先得人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