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兵非無情不可掌

張遼部的基礎是幷州精銳,這些精銳兵士久經沙場,莫說眼下只是千餘步騎的轉陣,便是數千、萬餘兵馬的轉換陣型也是井然有序,不難爲,因是,張遼一令之下,撤退時的前陣又變後陣,後陣又變前陣,荀濮的部曲纔剛出營,尚未陣勢列成,張遼部的陣型轉變已然完成。

張遼首先令前陣精騎中的部分率先進攻,同時,佐以中陣的二百步卒協戰。

騎兵的速度快,衝馳最前,很快就與荀濮的前陣交戰。

荀濮部的陣型還沒有完全列成,好在這股遼部的騎兵不多,濮兵又都是荀貞帳下的精銳,兼皆爲潁川人,肯死戰,所以雖然全陣未成,又是以步抵騎,但守禦在前方的濮兵戰卒卻是堪堪頂住了遼部騎兵的衝擊。遼部的步卒繼隨而至,分處在遼部精騎的兩翼,併力猛攻。

一時間,殺聲震天,敵我箭矢互射,彼此的軍吏身先士卒,矛戈、大盾相撞之聲不絕於耳。

遼部的精騎一時難以突破荀濮的前陣防守,沒有戀戰,繞着荀濮的前邊陣地騎射遊擊,試圖找到一個濮陣中容易打開的虛弱處。遼部的步卒則合攏一處,猛烈地進擊濮陣的中間位置,以圖能夠把濮陣其餘位置的兵士調動過來,從而配合遊走射擊的遼部精騎尋找突破口。

這些戰術動作不需要張遼親自安排,全是由進擊的那兩路遼部步、騎裡的軍吏隨機佈置的。

抓住前陣堅守不動的時間,荀濮加快佈陣,然而張遼怎肯給他這個機會?

張遼在中軍觀戰片刻,大略看清了濮陣的形勢以及濮兵的戰鬥力,揮旗傳令,親帶前陣、中陣剩餘的步騎壓了上去。到至濮陣前,張遼命步卒與猛攻濮陣中間位置的步卒合兵,繼續進攻,而他自己則帶着騎兵與那股遊擊的精騎會合,共計百餘精騎,先是向後撤離了一段時間,接着折返,催騎疾馳,藉助戰馬的速度,迅猛地朝濮陣的側翼撞擊了過去。

百餘精騎伏踞馬上,或揚臂射弩,或挾矛戟,呼喝叱吒,此起彼伏。馬羣帶起的塵土滾滾翻騰,彷彿一條黃龍,就像是一柄銳利的鋒刃,直刺向濮兵陣側。張遼一動,奔戰宛如雲雷。

張遼選擇的這個突破點,正是荀濮前後陣的銜接處,拿人的身體作比喻的話,這個點便好比是腰腹處,一旦此處被張遼突破,那麼荀濮的陣型就將被割裂成前後兩半,首尾不能照應,張遼領騎兵在內衝殺,外又有遼部的數百步卒急攻,荀濮必敗無疑。

營中,望樓上。

許仲、徐卓、許劭、武員等看到了這一幕。

武員色變,說道:“孟塗危矣!將軍,可速令厲鋒出營馳援!”

許仲淡然答道:“不急。”

不止武員色變,許劭也是大驚。

眼見荀濮部就要受到張遼部精騎的衝擊,形勢確實危險了,而許仲卻居然說“不急”,許劭不解其意,忍不住問道:“遼騎兇悍,孟塗全陣未成,緣何不急?”

若是別人問這樣的話,許仲可能不會理會,但既是許劭所云,許仲就不能不理。他耐心地對許劭解釋說道:“公來徐未久,尚不熟吾軍各部,孟塗所帶,實爲吾軍精銳,孟塗用兵又智勇兼備,臨急不會亂,遼騎雖悍,孟塗陣雖未成,猶能守也。”

爲主將者,所謂“知己知彼”,知彼不用說,自是知曉敵人的虛實情況,知己這一條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成分就是:清楚知曉己軍各部的戰鬥力、各部軍官的用兵能力。

許仲很明顯做到了這一點。

因爲確是如他所言,張遼親率騎兵衝陣的勢頭雖兇,所選擇的破陣點也不能不說好,可卻連着衝了兩次都無功而返。許劭、武員遠觀望之,見荀濮陣中抵擋張遼衝擊的側翼兵士固處下風,在張遼猛烈地掠擊攻殺下,不時有濮兵傷亡,然而濮兵前赴後繼,竟是守住了防線。

許劭等人屏息望戰。

到底是全陣未成,濮部雖皆精銳,而遼部步騎也都是善戰之兵,約半刻鐘左右,濮陣的側翼漸漸出現頹勢,遙見張遼重甲鐵戟,馳馬迴旋,帶着部曲騎兵不斷地攪動濮陣側翼,又約小半刻鐘,濮陣側翼終於不支,前方的盾牌手、長矛手等死傷殆盡,節節敗退。

武員看得膽戰心驚,聲音都變了,握着拳頭對許仲說道:“將軍,再不令厲鋒出戰,荀都尉就將要敗了!”

徐卓與荀濮的關係不錯,也非常擔心荀濮的安危,可戰陣之間,無私情可論,他反對武員的意見,指點張遼的後陣,諫道:“遼部後陣還沒有動。到目前爲止,遼部所出戰的兵馬看似雖多,可多爲步卒,騎不過百餘,至少尚有三四百騎還列在後陣未動,此時如令厲鋒出,必會受到此三四百騎的阻擊,那麼非但不能解救孟塗,還有連累厲鋒部大敗之憂。”

張飛帶騎出營後,若張遼適時攻破了荀濮陣,之後回兵,與阻擊張飛的步騎相配合,兩下夾攻的話,那麼張飛部的兵士看到濮陣大破,自身又遭夾擊,就有可能會因此慌亂,導致戰敗。

許仲默然不語。

許劭往他臉上看去,卻因黑巾遮面之故,不能看到他的表情,也就無法猜出他現下在想些什麼,但從他不聽武員的話,遲遲不令張飛出戰的這一舉動可以料到,他定是贊同徐卓的分析,不覺心道:“孟塗深得荀侯喜愛,元直與徐將軍卻居然能忍看他陷入危境!兵家無情,非毅士不可爲之也。”回憶他昔年在汝南做月旦評時,所欣賞、所讚譽的“佳士”委實不少,可在臨危遇難,心志如鐵,堅忍無情這方面能與許仲、徐卓相比的,幾無一人。

想至此處,許劭又不覺心道:“吾素以知士自詡。許君卿起於草野,面創身矮,本匹夫俠耳,而爲荀侯擢任,於今儼然上將才也,辨雄豪,用毅傑,驅之使赴死,用之使克敵,荀侯纔是真知士!”又想起自己當年評價荀貞是“荒年之谷”,又心道,“今觀荀侯,何止於此!”

張遼領騎數衝荀濮陣,濮陣側翼敗退,兵不能阻,眼看陣將要破,身在中陣的荀濮已經可以觀望見旋馳在馬上的張遼等騎,也隱約可以聽清側陣傳來的敵我兵士戰喝之聲。他左右的從衛焦急地對他說道:“側翼已破,前陣亦動,營中無援出,事危矣!都尉請先行,吾等斷後!”

卻是請荀濮棄陣先走。

荀濮立在軍旗下不動,神氣自若,觀指張遼,笑道:“此小賊耳!不足驚也。”晏然下令,調動陣後的盾、戟士支援側翼,又遣二三十敢死士持短兵奔前陣以助戰,最後傳令部中,“厲鋒將出,賊將敗也!吾於旗下觀汝等殺賊,能擒遼者,論功遷,賞金二十。”

一個金餅重一斤,值錢萬,二十金就是二十萬錢,頂的上兩個中家的家資,這個賞金不算多,也不算少,合乎張遼騎都尉的身價,更重要的是,荀濮通過這道軍令,向部曲宣示了他絕不會撤退的決心,以及張飛將要出戰,以用此來提振士氣。

營中,望樓上。

徐卓喜道:“遼部後陣騎兵動了!將軍,可速令厲鋒擊之矣。”

原來:因見張遼即將要破荀濮陣,被他留在後陣的那數百騎兵急於殺敵立功,雖一再被軍吏壓制,卻已起了騷動之態。這正是許仲在等待的戰機,他立刻傳令,命張飛、何儀出營。

張飛早就急不可耐,看到望樓上軍旗揮動,聽着進擊的鼓聲響起,他飛身上馬,催促守吏把營門打開,一騎絕塵,持矛疾馳,帶着近八百的本部騎兵卷騰而出。候戰的時候,他已經先交代過部曲兵士了,這會兒數百騎方出到營外,便就齊聲吶喊:“張飛在此!遼兒可來決死!”

馬蹄動地,喊聲幹雲。

遼部後陣的那三四百騎若是未起騷動,此時自可從容截擊,但既然已起騷動,軍心就已經不穩,又都沒想到張飛會令部屬齊聲高叫,頓時被張飛先聲奪人,氣爲之懾。張飛統兵殺至,遼部後陣的騎兵勉強前阻,何儀又領本部甲士從營西門殺出,遼部步騎進退失據。

張遼聞報,不聽部吏“當回師與後陣騎合”的建言,喝令部曲道:“一與一,勇者勝!”

不顧張飛、何儀部而張遼攻濮陣愈急,就在離荀濮的軍旗只有不到百步遠時,他的坐騎被荀濮的親兵以強弩射中,被他殺散的濮部兵士趁機復進,想到把他圍住。

張遼的左右兵卒拼死阻擋,有個軍吏把自己的坐騎獻給張遼,張遼重到馬上,顧望遠近,知道事不可爲了,只得懊惱地長嘆一聲,帶從騎往來路撤走。

84 誅趙家者在今日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2 安南借重荀與張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47 武貴立功72 初見一龍(下)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34 招攬樂進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17 虛席相問上策何20 今有潁陰乳虎(上)45 天寒遙寄冬衣去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102 殊死鏖戰破敵營(上)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11 陳琳表令諸荀怒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15 陽城治吏(下)3 習射2 賭錢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53 滅族(上)26 威震郡北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3 習射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11 寇至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14 賊困屋中24 文聘(下)27 高素三勸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55 買馬(上)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43 李通難擇良木棲36 我所邀者仁民名99 月黑雁飛弓馬逐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99 月黑雁飛弓馬逐66 急擊則負緩則勝1 飛書問君何所欲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17 推功相讓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37 無禮賠罪49 聖如仲尼也好名56 買馬(下)13 典韋66 子義樹戟喝虎狼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43 爲今之計14 陽城治吏(上)36 會師(上)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10 曹孟德四策禦敵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90 揭竿而起爲招安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16 原盼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37 會師(下)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62 忽聞北地羌人亂88 從徵汝南(上)49 選編死士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31 督郵一怒(上)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0 劉玄德率部西攻144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30 奉先馳雄擊汝南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37 會師(下)20 名士25 備寇
84 誅趙家者在今日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2 安南借重荀與張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47 武貴立功72 初見一龍(下)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34 招攬樂進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17 虛席相問上策何20 今有潁陰乳虎(上)45 天寒遙寄冬衣去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102 殊死鏖戰破敵營(上)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11 陳琳表令諸荀怒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15 陽城治吏(下)3 習射2 賭錢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53 滅族(上)26 威震郡北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3 習射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11 寇至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14 賊困屋中24 文聘(下)27 高素三勸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55 買馬(上)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43 李通難擇良木棲36 我所邀者仁民名99 月黑雁飛弓馬逐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99 月黑雁飛弓馬逐66 急擊則負緩則勝1 飛書問君何所欲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17 推功相讓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37 無禮賠罪49 聖如仲尼也好名56 買馬(下)13 典韋66 子義樹戟喝虎狼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43 爲今之計14 陽城治吏(上)36 會師(上)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10 曹孟德四策禦敵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90 揭竿而起爲招安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16 原盼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37 會師(下)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62 忽聞北地羌人亂88 從徵汝南(上)49 選編死士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31 督郵一怒(上)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0 劉玄德率部西攻144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30 奉先馳雄擊汝南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37 會師(下)20 名士25 備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