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

來報長安有信來的這人形色倉皇,面帶哀慼。

荀貞心中一跳,問道:“何人來信?信中何事?”

“司空公薨了!”

“……,何時之事?”

“便是數日前的事,司空因病而薨,薨後,長安加緊快信,剛剛送到。”

本是約定要操演實戰,忽聞得荀爽過世了,這操演肯定是不能去了,荀貞即喚來戲志才、許仲,命由他兩人全權指揮,又召來荀成、荀彧、荀攸等一干軍中的荀氏子弟,把荀爽病故長安的消息告與他們知曉。一時間,驟聞此噩耗,荀成、荀彧、荀攸等人無不哀傷落淚。

諸人雖皆荀氏子弟,可並非都是出自一脈,如論親疏血脈之遠近,荀彧和荀爽的關係最近,荀爽是荀彧的從父,荀攸與荀爽的血緣關係稍遠,荀成、荀貞又更遠之。

親疏雖有別,遠近雖不同,可諸人對荀爽大多是有真摯感情的,不管怎麼說,繼荀緄過世之後,荀爽已是潁陰荀氏的領頭人物,博學儒雅,對待族中子弟一向關愛照顧,而今他值此風雨飄搖之日、四海雷動之時,忽然病逝,在長安撒手仙遊,對荀氏整個家族來說顯然肯定是一個不小的損失,對荀貞等受過他關愛照顧的族中子弟來說,則更是對此多了一份悲慟。

荀貞對此,事實上是有心理準備的。

因爲他有前世的記憶,他隱約記得荀爽好像就是在討董期間病故的。

所以,荀貞雖也哀慟,但不像荀攸、荀彧、荀成他們那樣因爲“措手不及”而一時之間只有悲慟充塞胸腹,別的都想不到、也顧不上,相比之下,他在言行態度上要鎮定許多。

等荀彧等人痛哭了一陣,荀貞擦去眼淚,說道:“文若、公達、仲仁,事已至此,司空已逝,徒然傷悲亦無用也,當今之時,以我看來,應是立刻通知族中舉喪,並議該如何迎司空靈柩歸鄉,……這兩件纔是最重要的事情啊。”

荀彧抹去淚水,哽咽說道:“阿兄所言甚是。我這就立刻回鄉中族裡報喪。”

荀攸抽泣着說道:“長安道遠,中有董卓相隔,舉喪易也,迎司空靈柩歸鄉恐是不易。”

荀貞說道:“今我等與董卓所爭者,國事也;司空病故,迎柩還鄉,此家事也。我當書信一封,遣人送給董卓,請他把司空的靈柩送來潁川郡界。”

“只怕他不應。”

“豈有三公病逝,而靈柩不得還鄉之理?我會在信中告訴他:如不應之,必失天下之望。”

“如他仍不應?”

“賈詡,涼州智士,即便董卓不肯應,他也定能看出其中利害,爲我勸說。”

“如董卓仍還不應?”

“那就只有最後一途:徐榮與我交善,我可請徐榮幫忙,爲我轉圜。”

因爲荀貞的“離間之計”,徐榮已吃了苦頭,雖不致因此而怨恨荀貞,可荀貞再找徐榮幫忙,估計十有八九徐榮是不會幫的。因而,荀貞說這是“最後一途”,沒有辦法的辦法。

“現在也只能做這些了。”

見議定了如何應荀爽靈柩歸鄉之事,荀彧即辭行歸鄉,往族中前去報喪。

荀爽名滿天下,他這一病故,不能只通知族人,太遠的也就算了,可潁川郡和汝南、南陽等這些鄰近的郡,卻還是需要遣人分別前去通報的。陳寔病故的時候,天下來弔喪的達三萬餘人,車數千乘,如荀爽、韓融這樣披麻戴孝、執子孫禮的數以千計,荀爽的名望雖因年齡的關係,可能稍不及陳寔,沒有陳寔那樣的“年高德劭”,——陳寔病故時年已有八十四歲,荀爽今年纔剛六十三歲,雖然如此,可如是太平之時,以荀爽之名望,來弔喪的想來至少也會在萬數以上,至不濟也得有幾千人,可現下戰亂之時,一來如司隸、冀州、荊州等這些地方可能通知不到,二來,便是通知到了,可能因爲戰亂阻隔之故,大部分的人也來不了。

故此,對荀氏族中來說,這回給荀爽舉喪,卻是不必太過大動聲勢。

送走了荀彧,荀貞即刻親筆給董卓寫了封信,寫成,命人立即快馬送走。

……

兩日後,洛陽營中,董卓收到了荀貞的信,展開觀之。

看罷,董卓把信提起,掂着一角,在手裡抖動,顧對左右說道:“二袁不敢戰,酸棗兵散,唯荀、孫小戇,與我作對。今荀爽故去,荀貞小兒卻竟還敢對我指手畫腳,叫我送靈柩給他!”

座中李儒問道:“相國是不肯給他了?”

“除非他低頭認輸,否則只是妄想。”

賈詡拈鬚不語。

董卓看到了賈詡的舉止,問道:“文和,怎麼?莫非你有異見?”

“荀侯的書信,在下可否一觀?”

“有何不可!”

董卓示意左右甲士,把荀貞的信拿給賈詡。

賈詡一目十行,很快看完,對董卓說道:“在下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有什麼當講不當講的,有話就說!”

“在下竊以爲,荀侯信中有一言頗是。”

“噢?哪一言‘頗是’?”

“荀侯說:豈有三公病逝,而靈柩不得還鄉之理?公如阻之,必失天下之望。”

董卓輕蔑地一笑:“我在這天下,還有‘望’可言麼?”

賈詡默然不語。

被說起這個話頭,董卓氣憤難平,他按着桌子,由左右甲士扶起,踱步到案前地上,扶肚憤然而道:“周毖、伍瓊、何顒諸輩,稱我當廣徵天下豪傑,舉闢海內英士,以佐漢室,爲天下望,我按他們說的辦了,結果如何?此諸輩鼠子皆暗通袁紹!中平以來,先是黃巾反逆,繼而州郡紛亂,盜賊蜂起,四海不安,能安天下誰也?是那些用錢買來的三公,還是如袁紹這般無用的公族子弟?所能安天下者,捨我其誰?卻一個個地反我!如他們真是忠貞,倒也罷了,韓馥亦名士也,劉表亦名士也,此皆所謂之‘清流潔士’,爲冀州、爲荊州,卻爲何竟與二袁相爭?又那酸棗諸輩,各顧私利,實話說吧,我都替他們丟人!……何謂名士、英雄?也就是曹操、鮑信、孫堅、荀貞數子,雖其小戇,而亦正因其小戇,才稍值得我之敬佩。”

賈詡說道:“周毖諸輩,固無德也,公既重荀侯,以其可爲敵手,今何不稍讓之?雖兩軍對壘,歸司空靈柩與之,來日相傳,亦可謂青史一段佳話。”

董卓嘿然,說道:“念及周毖、伍瓊諸輩之相背,反正天下‘名士’都在罵我,今我早不求佳話云云了,我現只圖快活意氣,荀貞小兒越是求我,我越不理!”

董卓的心態,賈詡很能理解,本是“我本將心對明月”,隱忍個人的**,拉攏、擡舉、重要士人,卻接二連三地被士人唾棄、背叛,得到的結果只是一個“奈何明月照溝渠”,既然如此,反正是再付出也沒用,已然是罵名滿天下了,眼看着山東州郡起兵,料來也不可能將他們全部平定了,那麼幹脆就不再隱忍本性,不但不再隱忍本性,甚至更變本加厲,即使人說其“倒行逆施”,也無所謂了,所以明知送還荀爽的靈柩只是舉手之勞,董卓卻就是不肯。

賈詡不再勸說,心中想道:“今山東皆叛,雖二袁不戰、酸棗兵散,可有了這個‘叛’的底子在,相國以關內之地,與海內爲敵,又任性自棄,雖有勝算,恐亦不多也。”

!!

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27 敬老23 市中美人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16 虎狼之威(上)16 子長忿仇求爲應10 洛陽圖窮將匕見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27 高素三勸59 慨嘆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27 蘇合湯餅孰爲香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6 本初何如伯珪強56 行若純儒實懷詭93 兵臨西華(下)12 琴心劍膽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31 除惡務盡1 風物迥異江南地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1 飛書問君何所欲12 道是襄陽德珪來13 荀成善納奉孝策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20 今有潁陰乳虎(上)24 文聘(下)5 風雪夜刺(下)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63 田邊斷案(上)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48 許君卿計敗張遼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34 一怒之威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31 程普諫止回師救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15 陽城治吏(下)58 曹子孝奉令趨行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35 集合6 本初何如伯珪強8 守職歲滿乃爲真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20 名士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24 河南諸侯荀曹雄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84 捕拿張直(下)48 雷霆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63 同道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70 劉玄德率部西攻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18 西鄉薔夫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20 名士37 會師(下)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20 辛璦(中)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64 裨將軍新旅建組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36 我所邀者仁民名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21 賞錢44 練軍方略37 無禮賠罪
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27 敬老23 市中美人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16 虎狼之威(上)16 子長忿仇求爲應10 洛陽圖窮將匕見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27 高素三勸59 慨嘆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27 蘇合湯餅孰爲香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6 本初何如伯珪強56 行若純儒實懷詭93 兵臨西華(下)12 琴心劍膽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31 除惡務盡1 風物迥異江南地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1 飛書問君何所欲12 道是襄陽德珪來13 荀成善納奉孝策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20 今有潁陰乳虎(上)24 文聘(下)5 風雪夜刺(下)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63 田邊斷案(上)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48 許君卿計敗張遼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34 一怒之威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31 程普諫止回師救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15 陽城治吏(下)58 曹子孝奉令趨行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35 集合6 本初何如伯珪強8 守職歲滿乃爲真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20 名士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24 河南諸侯荀曹雄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84 捕拿張直(下)48 雷霆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63 同道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70 劉玄德率部西攻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18 西鄉薔夫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20 名士37 會師(下)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20 辛璦(中)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64 裨將軍新旅建組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36 我所邀者仁民名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21 賞錢44 練軍方略37 無禮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