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伯符進獻渡河略

吳景諸將從孫堅之所以來中牟者,就是爲了攻佔河內,朱儁當初不願意與孫堅聯兵時,公仇稱、吳景等文武臣屬就已經勸孫堅獨自進軍了,現下孫堅終於決定北圖,諸人自無異議。

公仇稱說道:“張稚叔已有備,渡河不易,硬打的話傷亡會不小。稱之見:最好不要強渡。”

孫堅以爲然,問諸將道:“卿等可有渡河的良策?”

孫策被荀貞表爲騎都尉,兼以孫堅嫡長子的身份,年紀雖少,位卻在諸將之上。

他看了下帳中諸人,見諸將校,包括公仇稱在內,一時間,似都無發表意見的態度,便當仁不讓,挺身跽坐,大聲說道:“父侯,策有一計。”

孫堅顧視孫策,面帶笑容,問道:“吾兒有何妙計?”

孫策說道:“前年,董卓擊王匡,佯裝主力在平陰,而由小平津潛渡,繞至王匡兵後,突然襲擊,幾使其全軍覆沒。策愚見:父侯可鑑此戰爲例,今攻河內,亦用聲東擊西之計。”

平陰,即後世的孟津。小平津與孟津都是河南尹境內重要的黃河渡口。中平元年,黃巾起事,並連八州,聲勢煊赫,靈帝爲警衛京都的安全,置八關都尉,其中就有孟津和小平津。

“聲東擊西”這條計策,公仇稱也想到過,只是出於他某方面的考慮,他認爲此計或許會難以奏效。他當下捻着鬍鬚,擔憂地說道:“董卓擊王匡事,發生在兩年前,距今甚近,所謂‘殷鑑不遠’,張稚叔,宿將也,恐怕不會上當。”

孫堅問孫策道:“長史此言,吾兒以爲然否?”

孫策先衝着公仇稱一笑,然後轉對孫堅,回答說道:“張稚叔若是與長史一般想,那麼此計就成了。”

這話說得有點繞嘴,但帳中諸人都聽明白了他話裡的意思。

孫策這是在說:如果張揚和公仇稱的想法一樣,都認爲因爲“殷鑑不遠”之故,孫堅應該不會效仿董軍渡河之故智的話,那麼孫堅偏偏採用此策,就正好是“擊敵不意”,必能成功。

公仇稱等帳內諸人聽了,各自思忖,均以爲:孫策言之有理。

孫策又對孫堅說道:“孫子云‘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吾師手書戰例三則,項王彭城大勝,一也,高祖暗渡成倉,二也,耿弇襲克臨淄,三也。張稚叔固然宿將,號稱勇武,然觀其既往,攻壺關不能下,繼爲於扶羅所擒,是可知其人之無智矣!今父侯提精銳之兵,佐以出奇之計,攻此勇而無謀之徒,擊之必破!”笑對公仇稱等說道,“稚叔雖二千石,待縛之虜耳!”

“吾師手書戰例三則”云云,卻是此前程嘉出使豫州時,奉荀貞之令,給孫策和孫權各帶了一件禮物,分別是荀貞手注的《孫子》和荀彧手注的《春秋》。

在這本手注的《孫子》中,針對孫子在書中闡述的各種用兵之原則及謀略,荀貞選取了一些相應的戰例寫在側邊,作爲註釋的一部分,以增強讀者對孫子原文的理解。孫策收到這本書後,愛不釋,誦習至今,對包括戰例在內的荀貞的手寫註釋都已可倒背如流。

孫策美姿容,一笑起來,更令人見之心喜。受孫堅的影響,他平時也言笑無忌,時而還會講些笑話,尤使人覺得親近。是以,公仇稱的意見雖然被他反對,公仇稱卻毫無半點不快。

孫堅撫須頷首,問帳中諸人:“吾兒此言,卿等以爲然否?”

公仇稱、吳景都被孫策說服了。

諸人皆道:“都尉言之甚是。”

由是,孫堅做出決定,便按孫策之計,採用聲東擊西的辦法,北渡黃河。

孫策請戰,說道:“策請爲父侯先鋒,爲父侯破敵擒虜!”

張揚和張遼、呂布都曾是丁原的臣屬,當年張揚、張遼並以勇武而被丁原闢爲州從事,呂布則是丁原的主簿,三人俱是幷州人,因與張遼、呂布一樣,張揚部曲中的精銳也均是幷州猛士,並、涼邊疆之地,向出精卒,所以張揚雖被孫策說爲是“有勇無謀”,然孫堅對他部隊的戰力卻並不小看,不捨得用孫策爲先鋒,笑道:“吾兒兵少,不足先發,從我在中軍可也。”

孫策畢竟年少,孫堅撥給他的部曲不多,只有數百人,確是不足以作爲先鋒渡河略地。

孫堅分給吳景、程普等五千兵士,令出中牟,至平陰縣,大舉收集船隻,佯裝要由孟津、小平津渡河,自與孫策、韓當、祖茂等引精卒兩千潛行至鞏縣。

鞏縣有一渡口,名爲五社津,新莽末年,新市兵的主將朱鮪屯駐洛陽,趁河內兵力空虛的機會,欲襲取之,便遣將北上,即是由五社津渡的黃河。後來,光武遣賈復南下擊郾,賈復亦是經五社津渡的黃河。此地也是河南尹境內的一個重要的黃河渡口。

平陰離中牟遠,鞏縣離中牟近。

孫堅帶兵首先抵達了鞏縣,他傳令各營偃旗息鼓,伏在鞏縣城外,然後命公仇稱等秘密採購木罌,——此乃昔年韓信渡河擊魏王豹時用過的一個辦法,木罌是一種木製的容器,口小腹大,把一定數目的木罌綁在一起,放於水上,便可當作木筏使用。

吳景等打着孫堅的旗幟,號稱步騎三萬,迤邐行軍到了平陰,一邊大舉收集船隻,一邊放出風聲,說是要在五日內渡河北上,進攻河對岸的河陽等地。張揚聞報,果然中計,忙不迭地調兵遣將,命以楊醜爲主將,統兵萬餘,進駐河陽,以圖堅守北岸,阻擊豫州兵渡河北犯。

吳景等到達平陰時,孫堅已率部在鞏縣潛伏了兩天,又經過一天,收集到了足夠的木罌,捆紮成筏,於這日夜間發兵暗渡。

五社津的對岸,西爲溫縣,東爲平皋,正對着的是州縣,州縣、平皋東邊不足百里則便是河內的郡治懷縣,張揚現就在懷縣城中坐鎮。因爲無備,孫堅部輕鬆渡河,到得對岸,他卻是既不攻溫,也不擊平皋與州,率部急行,從平皋、州縣間穿插而過,直撲懷縣。

平皋、州縣等地的守兵哪裡想到孫堅居然從五社津過了黃河?因孫堅過河之後,僞打旗幟,雖只兩千兵,卻號稱萬人之故,這兩個縣城的守卒皆不敢攔擊,急報懷縣。

張揚聞之大驚,他的長史薛洪進言說道:“孫文臺,荊州悍將也,今被其用計過河,懷城內守卒不足三千,恐難抵禦,將軍宜急調河陽駐兵回援。”

有人反對薛洪的建言,說道:“安知孫文臺部不是疑兵?如因此而把河陽的駐兵調回,則對岸孟津、小平津的豫州兵就能輕鬆渡河,是爲開門揖盜。待至那時,則吾郡危矣!”

薛洪說道:“孫文臺,豫州之主。諺雲‘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況一州之牧乎?他既然敢急襲懷縣,吾料豫州兵的主力必是被他所帶,孟津、小平津之敵,才定是疑兵!”

他下拜堂上,急切地對張揚說道:“將軍,文臺虎將,統萬衆急襲來犯,如神兵天降,懷縣內外兵民震懾,如不速調楊醜諸部回援,懷縣一旦失陷,何止吾郡危矣?河內將不復爲將軍所有!事急矣!可速決斷。”

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6 何爲乳虎57 程仲德畫策狠辣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62 忽聞北地羌人亂50 勵士出征42 孫郎威震定潁外15 玄德仁義愧獨生54 詐死60 鎮東結與糜家婚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68 三軍悄然各入屯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51 得領汝南意不足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49 選編死士47 辨旗察鼓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42 可願南下?22 鵠備分得勝負機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20 名士73 贈馬劉備關張喜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54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四)13 荀成善納奉孝策1 雙喜臨門(上)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18 第一天(下)18 府主簿拒降守名65 歸來解甲抵足眠43 爲今之計25 再勝76 演武薦賢(上)24 文聘(下)68 鳳集西鄉(下)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42 馮鞏97 趙子龍進克歷城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10 防寇23 大獲豐收36 我所邀者仁民名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61 太守行春(上)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61 曹刺史安定濟北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38 荀攸來訪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32 破敵(中)34 一怒之威19 孟德殺囚明軍法(下)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28 辰彼碩女49 郭公則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33 再見遲婢4 冀州牧迎節以徵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45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六)55 毀容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8 推衣45 天寒遙寄冬衣去
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6 何爲乳虎57 程仲德畫策狠辣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62 忽聞北地羌人亂50 勵士出征42 孫郎威震定潁外15 玄德仁義愧獨生54 詐死60 鎮東結與糜家婚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68 三軍悄然各入屯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51 得領汝南意不足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49 選編死士47 辨旗察鼓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42 可願南下?22 鵠備分得勝負機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20 名士73 贈馬劉備關張喜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54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四)13 荀成善納奉孝策1 雙喜臨門(上)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18 第一天(下)18 府主簿拒降守名65 歸來解甲抵足眠43 爲今之計25 再勝76 演武薦賢(上)24 文聘(下)68 鳳集西鄉(下)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42 馮鞏97 趙子龍進克歷城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10 防寇23 大獲豐收36 我所邀者仁民名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61 太守行春(上)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61 曹刺史安定濟北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38 荀攸來訪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32 破敵(中)34 一怒之威19 孟德殺囚明軍法(下)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28 辰彼碩女49 郭公則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33 再見遲婢4 冀州牧迎節以徵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45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六)55 毀容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8 推衣45 天寒遙寄冬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