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郟縣之戰

隨着崇禎十七年的臨近,各地官軍呈現土崩瓦解之勢,從前被追着到處跑的流賊,卻是愈發的壯大起來。

一方面,崇禎皇帝懷着近乎荒唐可笑的想法,接連催促陝督孫傳庭統軍出關,寄希望於孫傳庭和左良玉部摒棄前嫌,合圍殲滅闖軍。

看着朝廷催促的旨意,由最初半月一次,到現在的一日數次,孫傳庭已知無法避免,想到了王爭的話,長嘆道:

“吾固知戰未必捷,然僥倖有萬一功,大丈夫豈復能對獄吏乎!”

懷着渺茫的希望,孫傳庭勉強上疏報告了出師的日期。

崇禎十五年下旬,孫傳庭在西安關帝廟誓師,選擇這個場所,自然是爲了託庇於“武聖”之靈,藉此激勵全軍士氣,拼死一戰。

典禮既畢,孫傳庭即命總兵馬爌、秦翼明隨陝西巡撫馮師孔,取道商洛進河南南陽地區作爲偏師,自己則統率白廣恩、高傑、牛成虎三鎮總兵,共十萬人馬,號稱十五萬大軍東出潼關。

同時孫傳庭以督師令,檄調河南總兵陳永福於洛陽會師,檄左良玉統兵西上,想要用最大的力量夾攻闖軍。

可是在這個時候,駐紮在開封的河南總兵陳永福,早就成爲山東軍的開封府正兵副將,接到孫傳庭的檄令後,陳永福沒有留在手中,直接馬不停蹄的報往歷城。

很快歷城方面就有了迴應,不過只有輕飄飄的八個字:

“坐鎮開封,不得寸動。”

王爭早就知道這場戰鬥在歷史上的輸贏,孫傳庭麾下的所謂各省精銳,除了那一萬人都不到的秦軍以外,其他不過是濫竽充數的兵痞,根本毫無戰鬥力。

再者說,山東軍當時一門心思都在兵諫上,戰兵出擊後能自保尚且不錯,根本沒必要白花力氣,去打這場必輸的戰鬥。

更何況,王爭其實打心底就不想讓朝廷打贏這場戰鬥。

事實上,無論山東軍在開封的兵力是否出動,孫傳庭出關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結局。

官軍中並不是鐵板一塊,想要立功歸附闖軍的大有人在,李自成早在年初的時候,就已得到陝西官軍遲早都會出關的消息。

所以他放慢了北上的腳步,轉而奪取空虛的河南和陝西大片土地,從這年的四五月間起,闖軍就開始源源不斷地調兵,加強了已經佔領地區的防務。

接着,李自成親統闖軍主力北上河南,集中力量在關外,準備迎敵孫傳庭部出關。

這時,牛金星根據河南境內由於天災人禍造成了赤地千里,大軍所過,糧草問題不易解決的狀況,決定採取誘官軍深入的辦法,建議李自成把主力部署在郟縣以南地區。

至於從潼關到郟縣的廣闊地帶,除留下爲數不多的巡邏部隊以外,“凡郡邑城俱不置守具、輜重”。

八月上旬,陝西官軍在闖軍的有意退避之下收復重鎮洛陽,一時軍心大振,不知怎的,闖軍懼怕秦軍的流言沸沸而起。

佔領洛陽以後孫傳庭按例向崇禎皇帝報捷,並且在摺子裡的態度近乎於懇求,建議朝廷不要急於冒進,一定要採取穩紮穩打的辦法,以免造成孤軍深入,難以爲繼的局面。

孫傳庭的意思,是先以洛陽爲基地,修復城堞,招徠流民,再學習山東軍行之有效的方法,開屯田,儲糧草,步步爲營。

如此一來,進可以戰,退可以守,等到合適的時機再聯合山東王爭和湖廣左良玉,共同進取中原。

可以料想,如果崇禎採納了孫傳庭的建議,並且大力支持,李自成幾乎是必敗無疑。

然崇禎復土心切,再加上諸多北直隸朝臣由於對孫傳庭的不滿而挑唆,最後崇禎並沒有接受這個建議,反而下旨催促孫傳庭乘勝追擊。

說起來也是,當時孫傳庭帶着朝廷中原五省最後的精銳,足有十餘萬兵馬,每多耽誤一天,朝廷就要拿出大量銀兩和輜重運送前線,早已乾涸的財政根本是無法負擔。

孫傳庭終畏朝命,不敢逗留,還是領兵向南進發。

李自成見孫傳庭部來勢兇猛,便依着牛金星等人的計策故意示弱,只派出小部隊稍加阻擊,佯裝戰敗,隨即南撤,使得陝西官軍輕易地打到寶豐縣。

崇禎十五年十月八日,孫傳庭兵至汝州,闖部都尉李養純獻城投降。

十月九日,官軍抵寶丰城下,李自成任命的寶州牧陳可新、州判姜鯉據城抵禦。

十二日晚,有縉紳二百餘人不堪闖兵襲擾,相約防火,趁亂出城投降官軍。

“寶丰城破,諸軍蜂擁入,城中鼎沸,火光照若白晝。”

陳可新、姜鯉等均被陝西官軍捕殺,總兵秦翼明等部亦於十二日夜收復唐縣。

崇禎十五年九月十四日,官軍進至郟縣,忽聞一聲炮響,早便埋伏好的闖兵蜂蛹殺出。

但是在左光先等秦將的奮勇衝擊之下,闖兵初戰失利,果毅將軍謝君友被左光先入陣斬殺。

但這只是局部性的挫敗,李自成率主力急撤,官軍窮追不捨,孤軍深入,不知不覺的距離後方供應大本營越來越遠。

當日,晴轉陰雨,陡然間天邊悶雷不斷,大雨滂沱,道路霎時一片泥濘,陝西官軍糧車進退緩慢,延期未至。

官軍慌亂,孫傳庭聚衆將帥商議,決計“破郟縣就食”。

郟縣本是個又小又窮的縣城,官軍花費大力破城後只搶到幾百匹騾馬,幾萬士卒很快就吃完了,更是引起一片混亂的爭搶。

李自成見官軍深入絕地,當即大喜。

闖軍在一方面動員流民百姓堅壁清野,使官軍無法就地籌糧,另一面派大將李過率一萬餘老營馬隊由田間道抄襲官軍後方,最終在河南汝州白沙地方切斷明軍的餉道。

各部將帥聞訊大驚,消息走漏,官兵軍心不穩,正是這時,李自成用大牌寫下戰書,指定日期同官軍決戰,足見囂張。

孫傳庭無計可施,遂命總兵白廣恩留守,自率嫡系陝西官兵分路撤退,企圖打通糧道。

白廣恩部下的士兵看着陝西兵撤回迎糧,自己卻被留下來忍飢挨餓充當替死鬼,都憤恨不平。

莫說服從督師孫傳庭的命令,就連白廣恩都制止不及,部下軍兵一鬨而散,紛紛跟在陝西官軍後面亂跑。

“廣恩雖斬之,不能止。”

白廣恩本來自己也不想留在這等死,又見軍心難違,便是順水推舟,隨部衆北撤。

白廣恩一部潰散還只是先兆,孫傳庭部署的阻擊部隊一逃,闖軍即乘勢發起總攻,官軍部伍大亂,遂全線崩潰。

白廣恩所統火車營軍士爲了逃命,解下拉車的馬匹騎上就跑,火車翻倒傾軋,道路隨之被堵塞。

闖軍馬隊騰越而過,直追不捨,步卒則手持大棒猛擊官軍。

誰也沒想到,陝督孫傳庭所部陝兵被流賊大敗,陣亡四萬餘人,甲仗馬騾數萬,盡爲闖軍所獲。

據說李自成揮軍逐北四百餘里,順勢再克洛陽,攻陷唐縣等地。

孫傳庭麾下朝廷將帥四散,只剩下總兵高傑一部,兩人收集散亡士卒數千騎北渡黃河,經山西垣曲縣繞到潼關修養。

沒多久,總兵白廣恩也領着殘兵敗卒奔往潼關,並且治了副將之罪,稱其爲出逃首禍。

闖王李自成威震襄洛,給明庭最精銳部隊,陝督孫傳庭率領的陝西兵以重挫。

南北直隸聞之震動,一時間人人自危。

推薦一本朋友的書,《青戒傳》,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三百五十四章:遠處山頂的大火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四百四十五章:郟縣之戰第四百四十三章:實力與姿態第十二章 : 峰迴路轉王爭歸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四百六十三章:夜逃第五百四十一章:蘇州會晤第四百五十五章:亂世角落第七十章:循序漸進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七十二章:獻銃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五百七十五章:雄踞草原的土默特第四百零三章:懦弱聖公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戰拓城(二)第一百三十章:與人渣爲伍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一百八十六章:其實就是缺銀子了第四百五十五章:亂世角落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第六十六章:齊家悍婦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二百零二章:戰場上見真章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五百五十五章:裝備了火器的新式騎兵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錦州 大戰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六百零二章:諸國來朝,萬象更始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三十二章:白鯉表心龍王怒第四百六十三章:夜逃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杆五文河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死一傷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五百九十六章:落難帝后,體制之外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一百三十九章:不一樣的官兵第三百五十六章:兩厥奴酋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五百零四章:你們以爲我不敢殺人?第五百零七章:悔不當初第一百章:一個不留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九十九章:倭寇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二十五章:王爭獻計剿巨匪第五百四十一章:蘇州會晤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九十七章:遇賊,列陣以迎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二百九十九章:四正六隅,內有奸佞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
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三百五十四章:遠處山頂的大火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四百四十五章:郟縣之戰第四百四十三章:實力與姿態第十二章 : 峰迴路轉王爭歸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四百六十三章:夜逃第五百四十一章:蘇州會晤第四百五十五章:亂世角落第七十章:循序漸進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七十二章:獻銃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五百七十五章:雄踞草原的土默特第四百零三章:懦弱聖公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戰拓城(二)第一百三十章:與人渣爲伍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一百八十六章:其實就是缺銀子了第四百五十五章:亂世角落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第六十六章:齊家悍婦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二百零二章:戰場上見真章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五百五十五章:裝備了火器的新式騎兵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錦州 大戰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六百零二章:諸國來朝,萬象更始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三十二章:白鯉表心龍王怒第四百六十三章:夜逃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杆五文河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死一傷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五百九十六章:落難帝后,體制之外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一百三十九章:不一樣的官兵第三百五十六章:兩厥奴酋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五百零四章:你們以爲我不敢殺人?第五百零七章:悔不當初第一百章:一個不留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九十九章:倭寇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二十五章:王爭獻計剿巨匪第五百四十一章:蘇州會晤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九十七章:遇賊,列陣以迎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二百九十九章:四正六隅,內有奸佞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