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陽 汝寧 滁州

既然要在滁州一帶以最快的速度扎穩腳跟,最好的方法顯然是普及聚耕農莊,只有改變了當地百姓的想法,讓他們不再那麼仇視,王爭才能放心去南京。

拿出地圖,王爭的眼神在滁州這丁點大的境縣走了一圈,很快就發現了一個絕佳地點。

今天凌晨哨騎來報,說只有來安一帶是平原,剩下大多數地方都是山脈崎嶇,少有幾處比較平坦的也是坑坑窪窪。

並且滁州一帶適合復耕的地區不多,基本都集中在來安附近。

清流關還是有些作用,周圍都是比較陡峭的山地,可以找到一個秘密的山谷建立後勤轉運點,在那邊養馬也是不錯的選擇。

安東候王爭一聲令下,山東軍開始將強制收回滁州境內大戶地主們手中的田地,百姓們可以在新建起來的軍議司分署中重新入冊入籍,根據戶內丁口領取相應的農具、種籽和田地。

由於保安司和軍議司新建,除了少部分高級文吏和鹽丁需要從山東本地調,剩下大多數都會從本地招。

很明顯,這次王爭是直接動真格的,命令是強制性的,打算將山東境內實行許久的一整套體制直接般過來。

自命令發下來的當日起,山東軍戰兵還有外系兵馬便開始挨家挨戶的敲門,就算那些田畝稍微多一些的小地主都逃不掉。

遵從的結果自然是最好的,軍議司會派人簽好地契轉讓協定,老爺們只需要動手按個手印,不會讓你吃太多虧。

但要是不遵從,那可就對不起了。

百姓經常看見某戶大宅的老爺對山東軍一而再再而三的警告置若盳聞,最後沒有一個好下場。

往往都是被身披紅色衣甲的山東兵橫衝直撞進去,將府中一干人等殺的殺,流放的流放,最後隨便扣上個通賊的帽子,然後整府資產都成了安東候的名下。

說來有一件事讓王爭想不通,無論自己怎麼殺,有些地主總是那副視財如命的樣子,明知道違抗的後果,但就是鐵公雞一毛不拔。

就好像李自成圍攻襄陽時城內的福王那樣,最開始官兵打算抵抗的時候就應該散財穩定人心,可即便那種要命的時候,他還是不發一文。

甚至寄希望於流賊進城後能用錢讓李自成對他網開一面,說是豬其實一點都不過,流賊一旦進城,你的一切人家不都是唾手可得,哪還有什麼討價還價的資本。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這種時候,你只需要稍微的配合一下,山東軍就不會對你太過爲難。

況且到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也沒誰聽說過,那些和王爭配合的士紳哪家餓死或是破產了。

正相反,這些人本以爲自己會傾家蕩產,因爲王爭給的那些好處最開始他們根本不明白,都是哭喪個臉,但後來才知道這些東西比那地契好了太多。

就像山東最大的地主——“魯王府”。

老魯王死的不明不白,之前不知道抽了什麼風,正好把世子繼承權剝奪回家守陵,老魯王的弟弟朱以海順理成章襲爵魯王,說是日後還給世子。

可誰都知道,這要是能還給世子,那可真是見鬼了。

在崇禎十六年的年初,朱以海已經在山東軍的護衛之下,完成全部儀式,並且得到崇禎皇帝的冊封,正式成爲新任魯王。

接下里沒多久,守陵的魯王世子繼老魯王之後一命嗚呼了,這件事朱以海還是不久之後才從李巖那裡旁敲側擊知道的。

不過李巖到底是不是得了王爭的授意而故意告訴自己,朱以海就想不明白了。

朱以海放棄了魯王府在山東大部分的特權和田畝,但如願以償在王爭的幫助之下成爲魯王,並且免除了後顧之憂,也算是各取所需。

這種例子還有不少,山東濟寧商行的郝掌櫃,原本是濟寧一帶名氣頗大的商人,同時也是附近最大的地主。

當王爭在山東六府頒行聚耕農莊政令的時候,很多商人和地主都去找他,但郝掌櫃卻帶頭響應,十分積極,讓人摸不着頭腦。

直到現在,許多人才明白郝掌櫃精明的商人頭腦。

由於郝掌櫃對山東軍的傾力配合,山東軍也在回報,濟寧商行的一切商務在山東幾乎都是所向無阻,想去哪經商就去哪,山東軍除了最基本的盤查以外,一概不加干涉。

並且最主要的是,王爭將最後那一點青鹽,還有名聲鵲起的寧海鹽售賣權交給了濟寧商行。

郝掌櫃正是因此大發了一筆橫財,家財更爲殷實,在山東軍羽翼的保護下,濟寧商行已經成爲如今山東地界首屈一指,乃至南直隸都小有名氣的商行頭甲。

許多地主,雖然田地大部分都被轉移到了王爭的名下,但他們家財卻隨着地方安靖而愈加的富庶起來。

到了眼下這個時候,還談什麼恨意,早都不再去想,只感覺自己當初簡直太過英明神武,沒有像那些傻子一樣毀了如今的前程。

大約是王爭率山東軍戰兵進入滁州城的七天後,一名標兵自遠處狂奔而來,抵達城下之後,粗喘着舉起令牌。

城上的山東軍什長見到後,立刻下令開城放行,這位標兵帶來了遠處的消息。

六月初,劉國能、陳永福部分別進入汝州,攻克被順兵佔領的伊陽、寶丰等地,並且合兵襲取汝州城,收服汝州全境。

緊跟着,兩軍合二爲一,總計三萬餘正兵,以開封府主將劉國能爲首,自魯山南下進入南陽府。

劉國能所部山東軍,攻克裕州後直接圍攻南陽府城,本打算用最快的速度和王爭率領的正兵大軍回合,但未成想城內順兵抵抗異常激烈,而且百姓也自發登城。

山東軍連攻三日不克,劉國能當機立斷,決定轉道奔往唐縣,未成想,在此遭遇順軍制將軍高一功。

山東軍正兵三萬餘人,順兵八萬餘人在唐縣附近展開遭遇戰,戰役進行了不到兩個時辰,但兩方皆是損失慘重。

順軍小挫,制將軍高一功輕傷,陣亡六名營官,傷亡幾萬人馬,退往鄧州修整。

山東軍方面也不怎麼樣,傷亡過萬,就連主將劉國能都被高一功砍成重傷,所幸山東軍隨行軍醫及時救治才保住一條命,但是已經不能繼續上陣。

經過例行軍議,大家覺得裕州一帶還不算安全,所以先把主將劉國能送回汝州安置,由副將陳永福代行主將事,率餘部留守裕州和高一功對峙。

同一時間,睢州之事過後,山東軍嫡系正兵主將刑一刀,率部挺進歸德府境,同本地的外系主將孔巒會合,副將任胡被留守在曹縣一帶,爲防不測。

刑一刀爲正,孔巒爲副,兩支山東軍兵馬,嫡系外系人數總計五萬,其中騎兵八千,大軍把當日李過潛伏的葬崗夷爲平地,纔是南下。

山東軍刑一刀部在陳州補充了部分軍需糧械後,分兵佔領開封府極南之地的沈丘和項城,緊跟着向南進入汝寧府。

晚了點,大家見諒!

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二百九十六章:隻手遮天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二百八十六章:六府歸一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明神宗平倭詔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二百八十三章:楊閣部督師襄陽第四百二十四章:南北兩賊,東西二虜第五百二十九章:鄭氏要碾壓山東軍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六十八章:迴歸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七十四章:金水河不太平第二百二十九章:談笑間震懾羣小第三百三十四章:外系 豪強 人心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戰山海關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無礙,滿漢無情第二十七章:有銀六踹龍王板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一百一十七章:士子毒瘤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備”明神宗平倭詔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第二百八十四章:土豹子進城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四百三十七章:“多爾袞”奇襲嵫陽城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一百零五章:大亂第三百一十二章:進剿河南,皮癬頑疾第三百一十一章:入駐海州,守備自縊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無礙,滿漢無情第二百零七章:請旨渡海第二百七十九章:利劍出鞘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靜觀其變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六十章:一環扣一環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九章:月黑風高殺人夜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一百四十七章:韃子需要用命來還!第七十章:循序漸進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九十五章:出征與鳥銃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一百四十五章:天網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四百零七章:鹽幫 貽笑大方第三百一十九章:絞首三千,克定開封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三百八十章:闖王來了不納糧!第五百五十一章:大明平西候吳三桂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五百五十七章:共討逆賊,大勢所趨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第二百八十九章:大變革的序幕第三百八十章:闖王來了不納糧!第四百八十章:人生在世,最快意的是什麼?
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二百九十六章:隻手遮天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二百八十六章:六府歸一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明神宗平倭詔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二百八十三章:楊閣部督師襄陽第四百二十四章:南北兩賊,東西二虜第五百二十九章:鄭氏要碾壓山東軍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六十八章:迴歸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七十四章:金水河不太平第二百二十九章:談笑間震懾羣小第三百三十四章:外系 豪強 人心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戰山海關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無礙,滿漢無情第二十七章:有銀六踹龍王板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一百一十七章:士子毒瘤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備”明神宗平倭詔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第二百八十四章:土豹子進城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四百三十七章:“多爾袞”奇襲嵫陽城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一百零五章:大亂第三百一十二章:進剿河南,皮癬頑疾第三百一十一章:入駐海州,守備自縊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無礙,滿漢無情第二百零七章:請旨渡海第二百七十九章:利劍出鞘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靜觀其變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六十章:一環扣一環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九章:月黑風高殺人夜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一百四十七章:韃子需要用命來還!第七十章:循序漸進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九十五章:出征與鳥銃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一百四十五章:天網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四百零七章:鹽幫 貽笑大方第三百一十九章:絞首三千,克定開封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三百八十章:闖王來了不納糧!第五百五十一章:大明平西候吳三桂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五百五十七章:共討逆賊,大勢所趨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第二百八十九章:大變革的序幕第三百八十章:闖王來了不納糧!第四百八十章:人生在世,最快意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