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共討逆賊,大勢所趨

“王兄弟,在下原本是官軍,與你們八竿子打不着,幾日前還起了衝突,但如今卻也要放下個人仇恨,在這裡說句公道話。”

“齊王胸襟廣闊,齊王文武韜略,世上無人能及,若是王兄弟歸順,齊王定會加以重用,改日建立新朝,封候拜將,也不是沒有可能。”

接這番話的人誰都沒想到,居然是前幾日被王棟戲耍一番的原朝廷河南總兵陳永福,王棟納悶的看過去,實在沒想到會是這個人。

正當他絞盡腦汁想知道這傢伙打什麼主意的時候,卻聽陳永福繼續苦口婆心的勸道:

“當今天下,齊王已佔其六,我齊軍兵強馬壯,戰將如雲,兵將皆不畏死,幕僚府文吏近千,俱有實才,已是無人可出其右!”

“大勢已矣,王兄弟,本將摒棄前嫌與你交心,是看你有些才能,何苦跟着李自成去送死?”

只是談話的功夫,戰場上形勢卻是千變萬化,隨着太陽的逐漸升高而逐漸清晰明朗。

闖軍和齊軍人數不相上下,按理說,兩方就算不是勢均力敵,闖軍也不會如此快的敗下陣來,且戰且退應當也能做到。

www◆TTKдN◆C〇

但面對齊軍凌厲的攻勢,他們卻根本抵擋不住,只是一個衝鋒便迅速潰敗下來,眼下已是無可抑止的四散退回關內。

王棟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原本信心十足的夜襲,此刻卻變成對方奪關的天賜良機。

齊軍手中拿着的兵器大部分人從未見到過,尖頭似矛,單論長度就已經比大部分闖兵手中的衛所長槍要更長。

除此之外,這種兵器的側身還有裝配有小斧,若是對方甲冑輕薄,就算不去刻意劈砍,無意識的刮在人身上也會帶出一片血肉,傷害非常高。

這種斧槍齊軍早在數年前偷襲赫圖阿拉的戰役中便是使用過,當時駐守在城內的興京將軍率清軍出城阻擋卻被齊軍殺的大潰,餘者落荒而逃。

其實早在王爭普及全軍之前,斧槍在幾十年前的西方,就已經逐漸替代長矛和長槍,成爲新式陸軍的制式兵器,這不過是爲了跟進時代的舉措罷了。

畢竟,如今的戰爭,雖然還是以近戰爲主流,但卻已經在向近代化邁進,早不再是流賊和滿清亂哄哄的集羣衝鋒那樣無腦。

野蠻人正在退出歷史舞臺,真正明智的指揮官,都會跟進火器時代的潮流,將最先進的兵械裝配到一線軍隊,用無懈可擊的陣型擊退野蠻人的進攻,甚至是殲滅他們。

眼下,由於時間原因,劉國能所率領的河南軍還並沒有裝配最爲現今的遂發槍,仍然使用大規模的火繩槍,很不方便。

由王爭親自率領自南京出發的禁軍,根據在安平繳獲的大量武器裝備圖紙和書籍,已經加班加點的趕製並配備了世界上最較爲先進的遂發火器。

禁軍火器營的火炮也已經加裝了準星和照門,驍騎營增設了火槍騎兵這個新兵種,一旦遇到滿清軍隊,定然會予以迎頭痛擊。

儘管方纔陳永福說的話多多少少有些誇張成分,但王棟心裡明白,真正算起來,在南京監國的齊王,不僅佔據了正統之名,麾下齊軍戰力真的是不低。

前段時間,原明廷總兵高傑忽然在湖廣的襄陽一帶起事,說是響應南京的魯監國朝廷號召,誅殺大順逆賊,一時間竟然得到了湖廣內部的積極響應。

原本高傑是在潼關和大順決戰的幾大總兵之一,前方兵敗如山倒,他頭也不回的一直跑到江南才停下,誰能想到這麼一個落水狗的角色,竟然也能得到當今齊王的支持而東山再起。

本來大順已經佔領了湖廣的大部分地區,並且簡單建立了地方政權,但高傑起事之後打着南京魯監國正統朝廷的旗號。

高傑在襄陽府起事後,原孫傳庭部下,秦軍系將領左光先在長沙起事。

隨之起事的還有陳永福好友,原明廷總兵,被李自成封爲黃州制將軍的徐成虎,他在黃州聲稱討伐大順,奉魯監國朝廷爲正統。

原靖州總兵,被李自成封爲制將軍的董正賢,與左光先爲莫逆之交,聽聞齊王爭率齊軍一統江南,尊奉魯王監國之後,當即誅殺大順靖州節度使與一干官員,宣佈歸順南京魯監國朝廷。

原永州參將能翔、靖州遊擊趙正武、施州衛指揮使程山坳等等一百二十餘名原明各地將吏,在幾日間相繼宣佈歸順南京魯監國朝廷。

各地原本投降大順的明軍將吏紛紛倒戈,算上那些籌謀已久的士紳和豪強,湖廣很快就成了一片倒旗易幟的場景,就和當初闖王李自成率大軍南下的情形如出一轍。

一時間,文武倡議奉天大元帥王爭的討賊檄文傳遍天下,字字珠璣,鏗鏘有力,就連雲貴土司方面都有許多忠於朝廷的勢力積極響應。

大順正在以一種常人難以覺察的速度飛快崩塌,就連陝西內部都有些許異動,儘管很快就被李自成留在西安的守將平定,但這些事說明了一個道理。

王棟不是傻子,他都明白,許多歸附大順的人都是望風使舵之人,稍微有個動向,就立即投奔了南京朝廷。

歷史上清軍入關也是如此,真正能戰到最後的,其實還是原本徵戰的各路農民軍,如今南京魯監國朝廷佔據華夏正統名義,又是如日中天,大部分人投奔過去根本不會多猶豫幾下。

但現如今前有闖塌天,後有小袁營等人,就連不少農民軍的將領都有些蠢蠢欲動,覺得李自成不再像是能成大事的人,王棟就是其中之一。

最初跟着李自成完全因爲他是高迎祥之後唯一能繼任闖王的人選,在各首領中表現突出,但事到如今,李自成卻愈發讓他失望。

可以說,李自成在和王爭多次的較量中,從未獲得一次勝利,三圍開封,次次都被人家打的頭破血流,歸德會戰一敗塗地,又逐漸丟失了整個河南。

聽說進入北京城後,李自成又在拷掠助餉,將北直隸搞得雞犬不寧。

原本在中原地區提起大順,人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唱着迎闖王的歌謠,爭相燃放爆竹前來歡迎。

可現在兩個月不到的功夫,大順軍喪失民心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這根本不是一個建立新朝的君主應該做的。

王爭甚至只是在南京發佈了一篇檄文,就使大順成爲天下軍民共同討伐的弒君逆賊,這是什麼力量,只能說是真正的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沒有人會和大勢過不去,更何況齊軍又不是清虜,王棟當初參加義軍的任何名義都找不到,他扔下手中已經豁口的腰刀,嘆口氣:

“別打了,降了吧。”

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三十章:河灣長談魚水情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四百零五章:魯王府 家賊難防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陽 汝寧 滁州第二百零五章:融合 熟悉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一百三十一章:發財大計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四百一十章:漕船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一百五十八章:王氏船隊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一百七十三章:南京!南京!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三百三十六章:會師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二百六十四章:劉澤清之死(完)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一百八十六章:其實就是缺銀子了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七十四章:金水河不太平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六百一十章:荒唐求和第一百零九章:如是聞我未相見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五百五十七章:共討逆賊,大勢所趨第三百一十一章:入駐海州,守備自縊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讓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一百二十四章:擴招 足額第一百一十三章:黑手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滅明,崇禎殉國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二百七十二章:逼出來的下馬威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兵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一百九十九章:就到這吧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一百九十六章:孫知府登門(爲舵主都是不是哥加更!)第五百二十八章:安平內議,約商蘇州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陽 汝寧 滁州第二章:鹽狗擋路鬥智勇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三百二十二章:處處不平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三百八十二章:傳奇山東第二百七十七章:革裡眼進逼臨清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十二章 : 峰迴路轉王爭歸第二百六十一章:進襲益都第四百七十三章:半月內必克襄陽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第十五章:火中送炭崢嶸顯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戰山海關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機 軍議司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六百零六章:追贈 誥命 西征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二十一章:無計可施紅顏策
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三十章:河灣長談魚水情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四百零五章:魯王府 家賊難防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陽 汝寧 滁州第二百零五章:融合 熟悉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一百三十一章:發財大計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四百一十章:漕船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一百五十八章:王氏船隊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一百七十三章:南京!南京!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三百三十六章:會師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二百六十四章:劉澤清之死(完)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一百八十六章:其實就是缺銀子了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七十四章:金水河不太平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六百一十章:荒唐求和第一百零九章:如是聞我未相見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五百五十七章:共討逆賊,大勢所趨第三百一十一章:入駐海州,守備自縊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讓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一百二十四章:擴招 足額第一百一十三章:黑手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滅明,崇禎殉國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二百七十二章:逼出來的下馬威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兵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一百九十九章:就到這吧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一百九十六章:孫知府登門(爲舵主都是不是哥加更!)第五百二十八章:安平內議,約商蘇州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陽 汝寧 滁州第二章:鹽狗擋路鬥智勇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三百二十二章:處處不平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三百八十二章:傳奇山東第二百七十七章:革裡眼進逼臨清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十二章 : 峰迴路轉王爭歸第二百六十一章:進襲益都第四百七十三章:半月內必克襄陽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第十五章:火中送炭崢嶸顯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戰山海關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機 軍議司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六百零六章:追贈 誥命 西征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二十一章:無計可施紅顏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