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

監軍邊令誠意滿志得地將拂塵搭上了肩頭,高聲下令道:“進城!”

“稍等一下。”高仙芝扭頭對他解釋道:“吐蕃人陰險狡猾,我們不能不有所防備。”

他派出康懷順到城牆下高喊出聲:“請喀葛魯東本帶領你的麾下到城外卸甲投降。”

吐蕃軍很快列隊走出城外,在城門兩側排列爲兩個方陣,喀葛魯帶頭將自己腰間的劍解下,扔在地上,又將兜鍪、鎖子甲全部摘下來堆在了一起。

他麾下的吐蕃將領士兵們紛紛仿效解甲,將武器扔做了一堆,又將甲冑扔做另一堆。

“駕。”

高仙芝催促馬匹朝城門走去,身後的纛官虞侯們扛着他的六纛門旌,絳色旗幟被橫杆拉展,上面印着紅底白字的高字。小勃律之戰獲得了初步勝利,他的人生巔峰也將從這裡開始,所有的榮耀與桂冠將屬於他。

他的馬匹途經夾道兩旁的吐蕃降兵之間,停在喀葛魯面前,卻擡頭冷視前方。

喀葛魯單膝跪在地上,伸手抱胸,六千名吐蕃降兵也單膝跪倒,敗將敗兵又何談尊嚴。

高仙芝這才從馬上側過身,面帶微笑低頭對他說話:“喀葛魯,剛纔我唐軍陣前說的話會一一照辦,我也會向聖人上奏賜你漢姓,封鎖你投降的消息,並將你陣亡的消息傳向吐蕃。今後你可以向我大唐效力沙場,也可以選擇當一個富家翁,守着幾百畝田地安然過日子。”

喀葛魯痛苦勉強地低頭說道:“多謝高將軍厚愛。”

“哈,厚愛不敢當。你我之前各爲其主,現在你將進入我大唐,成爲大唐的芸芸衆生之一,你應該感到自豪和幸福。喀葛魯,你可否願意爲我牽馬引路?”

喀葛魯擡頭愣了一下,手掌緊緊抓住了衣袍的邊緣。

“你可否願意爲我牽馬引路?”

喀葛魯低頭:“願意。”

李嗣業在高仙芝身後吃驚地盯着他的脊背,爲何會提出這麼奇怪的要求,喀葛魯既然已經投降成爲俘虜,又何必再次去羞辱,這難道能滿足他的虛榮心和興奮,還是說他已經飄飄然了。

喀葛魯牽着高仙芝的馬緩緩走進城門,李嗣業和衆將緊跟在身後。副都護王正見開始命人清點俘虜,又將他們重新押回到了城中。

城中彌散着牛羊糞便的味道,牛羊和人混雜擁擠在一起。他們站在城中的木屋和泥胚房後。也有人站在道路兩旁,擡頭用茫然又恐懼的目光望着列陣而入的唐軍。

護密國王羅真檀終於回到了自家的都城,雖然吐蕃人將城中折騰得房倒屋塌,但這裡纔是他的故土,纔是他真正的家園,心中的激動喜悅可想而知。

經過三個多月的野外跋涉,唐軍總算是找到了一座像樣的城池進行休整。他們的乾糧再有幾日也即將告罄,城中有上萬頭盤羊和犛牛,也有存放幾千斛青稞的糧倉。雖然盤羊奶的滋味兒很是古怪,但比起三個月時間吃那又冷又硬的壓縮乾糧和齁鹹的醃肉,這已經是美味佳餚了。

城內秩序即將恢復的同時,高仙芝也開始了翻越坦駒嶺的準備,攻下娑勒城小勃律之戰只是完成了一半,另外一半的前進路途上雖然沒有了強敵,卻有着天塹的阻礙。他們要翻越的坦駒嶺位於喀喇崑崙山脈和興都庫倫山脈的交匯點,雖然它只是一個山口,但依然高聳入雲,山頂處整日雲霧繚繞。

高仙芝把將領們召集到了一起,開了一場戰前會議,商議如何處置俘虜及翻越坦駒嶺等事宜。

監軍邊令誠一聽他提到這個,心中便膽怯得很。他們一路從蔥嶺走來,路途雖然艱辛,但還從未直接從雪山冰川的山頂爬過去。這座山口他從山腳下望去,已有萬年冰川橫亙,讓人望而生畏。

他盤膝坐在那裡捂着胸口連連搖頭:“高都護,跟着你走到這裡,咱家身體虛弱得很,再翻坦駒嶺,我這條命就要交代到這裡了。”

高仙芝朝他拱手說道:“無妨,邊監軍不是武夫,自然沒有我們這些人身體壯實,你就留在這娑勒城中。我們唐軍把兵弱重傷的兩千人也留在城中,護密軍和識匿軍也留在娑勒城,看守這些吐蕃俘虜。我準備只帶八千人越過坦駒嶺進入小勃律。”

“各位將軍下去準備,叫下面的兄弟們今天晚上多喝些酒,多用些麻布裹住手腳,防止被凍傷了手指。”

衆人站起來叉手道:“喏!”

李嗣業剛從軍帳中走出,一個識匿族的老部衆前來找他,滿臉悲愴驚慌之色說道:“李將軍,我們老國主快要不行了,他想要見見你。”

他一聽連忙往識匿部的營帳處走去,一邊回頭吩咐道:“把若失羅轉移了沒有,他身負重傷,不要讓他知道自己父親危在旦夕。”

“李將軍請放心,我們已經把若失羅轉移到唐軍的傷員軍帳裡,同通知族人們暫時不要把消息傳出去,等他傷稍微好一些再說。”

他與這族人進入帳中,看到伽延從被放在氈毯上,額頭上的箭矢已經被拔出,包裹纏了一圈又一圈的麻布,殷紅的鮮血將布料染透,嘴脣發出哆嗦聲似乎正在彌留之際。

伽延從此刻似乎非常清醒,聽到了有人進來,立刻緩慢地把頭扭到了這邊,目光希冀地望着李嗣業,緩緩擡起枯枝般的手指。

識匿部族人們都退出了帳外,李嗣業蹲在地上抓住了他的手掌,低聲說道:“大將軍我來了。”

伽延從氣息微弱地說:“我有事情想託付給你,才能嚥下這口氣,頭實在是太痛了。”

李嗣業連忙說:“不着急,你慢慢說。”

“我的兒子若失羅受了重傷,醫官說他即使醫好,也不能夠跟着唐軍跟着你去打仗了,哎,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啊,本來能將兩個兒子的前程都安頓好。可是我過去,總是對長子的關照遠超次子,如今若失羅重傷,讓我覺得,朝廷給我的獎賞能夠給他分一點兒,可惜總是事與願違。”

“現在我只有一個遺願,那就是若失羅成爲識匿國的國主,查失幹能夠輔佐他的弟弟。我知道這事情有些困難,所以希望你能夠從中斡旋,能讓他們兄弟在識匿部共存,若是不能……阿蘭達,我就交給你了。”

老人說話已經開始語無倫次,一開口就扯得頭痛欲裂,李嗣業握着他的手一一點頭應承。伽延從緩緩地閉上了眼睛,李嗣業感覺他手上的力道消失,似乎是最後一股勁兒從身體中抽去了。

他掀開簾幕走到帳外,對站在旁邊的族人說道:“找些冰塊將他的遺體保存起來,等班師的時候再將他帶回識匿故地安葬。”

這個時候他十分想去看看若失羅,但他又不太敢去,擔心這個敏感的孩子看出些端倪,他身負重傷若是悲傷很容易造成傷勢惡化。還好接下來識匿人暫時留守在娑勒城中,使他能夠安心地養傷。

吐蕃俘虜的數量比駐守在城中的唐軍和識匿護密聯軍還要多,這讓謹慎的高仙芝尤爲擔心,害怕他在前方挺進的時候,後方出現亂子。

唐軍出發之前處理了繳獲的甲冑和武器,將它們分給識匿軍和護密軍,並要求留守軍隊在城中繼續收繳各種鋒利刀具和獵弓。只要吐蕃人手無寸鐵,就絕對掀不起什麼大浪來。

第三日清晨,坦駒嶺山口上雲霧繚繞,唐軍開始沿着山麓向上跋涉,準備越過這道天塹進入小勃律。

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騎施顧問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十二章 安祿山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五十章 二進宮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塵自灼其華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四百四十六章 暗室驚心之言論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五百零一章 將軍帶回來的小娘子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二百八十二章 第一條家規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九百一十七章 猜疑本末倒置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冤大仇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五百零一章 將軍帶回來的小娘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八百九十三章 知子莫如父第二百四十五章 隨隊遠行歸長安第十章 擊敗扎齊列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一百五十九章 當兵有好處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爲賓第一百九十九章 憶往昔城頭鏖戰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七百七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一百九十二章 酒醉入幕賓(感謝長江的盡頭飄紅打賞)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一百七十七章 強扭的瓜不甜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四百六十五章 貧道看得明白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二百五十九章 給朋友師父的禮物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遇楊家三姊第二百八十八章 郭氏正直兒郎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七百六十章 當乘勝追擊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二百四十六章 恩客牌尋緣青樓女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五百零四章 高陵授田封邑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省心的史昕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二十六章 駙馬府搏擊奔命第三十九章 押上性命搞宣傳第一百零九章 一VS三,守塔攻防!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將軍初回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困境之戰第五百一十八章 頗含心機的禮物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
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騎施顧問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十二章 安祿山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五十章 二進宮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塵自灼其華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四百四十六章 暗室驚心之言論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五百零一章 將軍帶回來的小娘子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二百八十二章 第一條家規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九百一十七章 猜疑本末倒置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冤大仇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五百零一章 將軍帶回來的小娘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八百九十三章 知子莫如父第二百四十五章 隨隊遠行歸長安第十章 擊敗扎齊列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一百五十九章 當兵有好處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爲賓第一百九十九章 憶往昔城頭鏖戰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七百七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一百九十二章 酒醉入幕賓(感謝長江的盡頭飄紅打賞)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一百七十七章 強扭的瓜不甜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四百六十五章 貧道看得明白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二百五十九章 給朋友師父的禮物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遇楊家三姊第二百八十八章 郭氏正直兒郎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七百六十章 當乘勝追擊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二百四十六章 恩客牌尋緣青樓女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五百零四章 高陵授田封邑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省心的史昕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二十六章 駙馬府搏擊奔命第三十九章 押上性命搞宣傳第一百零九章 一VS三,守塔攻防!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將軍初回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困境之戰第五百一十八章 頗含心機的禮物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