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

天寶十載三月,安西四鎮節度使李嗣業從各城各鎮抽調兵馬往疏勒鎮一帶集結,又抽調了北庭瀚海軍的兩個騎兵營,共計兩萬人。這兩萬人的後勤補給加在一起是不小的開銷。除去他們行軍攜帶足量以外,還徵調了百姓疏勒運送糧草。

疏勒鎮鎮使趙崇玼接到李嗣業的命令,立刻命令工匠帶領疏勒軍修整疏勒城旁邊的烽燧堡,將它臨時改建爲了一座衛星城,用於囤積運送來的糧草。一時間整個安西四鎮都動員了起來,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從新任節度使身上帶來的緊張氣息。

李嗣業其實已算不上新任,他是安西陣營中根基深厚的老資歷,雖然比不上安思順那種熬到老的老將,但也有十四年的履歷。他曾擔任過疏勒于闐兩任鎮使,又當了五年的副都護,這些知名的安西將領曾經都是他的部下,此乃他就職之最大便利,不需要磨合,他手中的安西已經是鐵板一塊,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高仙芝擔任節度使期間,把封常清從疏勒調到了龜茲,奏請朝廷命他爲朝散大夫,節度判官。李嗣業到任後,直接往長安發送了兩道奏疏,請求任命封常清爲安西副都護,任命段秀任北庭副都護、節度判官,田珍爲瀚海軍使。至此他的左膀右臂和班子已經形成。

從龜茲出發前夕,他把封常清叫到跟前,拍着他的肩膀說道:“我準備從前往疏勒備戰以迎擊大食,你留在龜茲留後調度錢糧。”

封常清叉手應喏,同時也有些擔憂地說道:“大夫,我聽聞大食軍英勇善戰,尤其是大食馬耐力強勁,能長途跋涉,耐飢耐寒,大夫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你說的沒錯,我自然要謹慎再謹慎,而且還要給你們弄一堆大食馬回來,與突厥馬進行配種,雙方互相彌補短處,定能給安西騎軍帶來好馬。”

“那我就祝大夫心想事成,馬到成功。”

……

第三日,李嗣業率領中軍浩浩蕩蕩行出龜茲城,身邊文武有段秀實、田珍、岑參和戴望。,他們穿過拓厥關,途徑白馬河,河面上唐軍修建了兩座木橋,大批糧草由馬車拉着從橋上經過。

李嗣業站在河畔的山頭上,遙望運糧隊連綿不斷,一眼望不到邊。

田珍在他的身邊咕噥道:“大食軍真的要來麼?我們從西域過來的商旅中打聽,根本沒有半點的風聲,倒是聽說大食人這兩年忙着改朝換代,那邊打得不亦樂乎,白衣皇帝變成了黑衣皇帝。”

李嗣業嗤笑道:“還黑衣皇帝,那叫哈里發,從商旅口中能得到即時的情報嗎?全都是延遲的,已不知是猴年馬月的事情。”

他回頭對戴望吩咐道:“戴六郎,等到達疏勒後,你立刻召集一批人組成流散商隊,前往怛羅斯和大食掌控的邊塞城鎮撒馬爾罕、布哈拉,打探他們的虛實。重點查清騎步兵數量和糧草補給。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喏。”

段秀實從馬上探過頭來插嘴說:“只打探這些好像還不夠吧,對方的主將是誰,是否受那皇……哈里發的信任,他能力怎麼樣,打過什麼仗,知道這些纔是知己知彼。”

李嗣業擡頭不急不緩地吐字:“並波悉林,是執掌呼羅珊地區的大食總督,他也是新興的阿拔斯王朝的開國功臣,他在這新興的王朝中的地位,怎麼說呢,相當於李靖、李績之於大唐。”

“這麼牛掰啊,”田珍驚訝地張大了嘴:“這我們能幹得過嗎?”

“我這是給你們上緊弦,不是讓你們畏敵。他跟你我一樣,都是兩個肩膀扛一顆腦袋,都是會說話會喘氣的人,他也會犯錯,也會有戰敗的時刻,所以你們不必有畏懼心理。不過據我猜測他不會親自參與這場戰爭,而是在後方坐鎮指揮,派自己的心腹大將齊亞德·本·薩利赫前來,而這個齊亞德也是能征善戰之輩,如果要拿他類比的話,就相當於大食的候君集。”

“這也相當了不得了。”段秀實緊跟着說道。

“我這樣對你們說,是讓你們提高警惕,激發鬥志,我們安西軍如何才能夠愈來愈強,那就是要不斷戰勝周邊的強敵,我們打敗過突騎施人,打敗過吐蕃人,從今天開始我們要打敗大食人,只有這樣我們纔敢說自己無敵於天下。”

四人同時在他身後躬身叉手:“我等願與大夫同心戮力,將大食逐出河中九國。”

片刻之後,李嗣業領着中軍跟在運糧隊的後方,協助他們穿過俱毗羅沙漠,正好遇上了從疏勒來沿着驛站傳遞的信使。驛使看到節度使隊伍的旌節六纛,連忙拽住馬繮,翻身下馬叉手稟報:“卑職參見大使!”

李嗣業騎在馬上,居高臨下問道:“可是從疏勒傳來的公文?”

“正是,還請中丞參詳。”

燕小四上前從信使手中接過信件,回來遞交給李嗣業,李嗣業拆開信件不動聲色地看完,纔回頭對衆人說:“趙崇玼得到了粟特商旅傳來的信息,據說大食的一支偏師已經進駐到怛羅斯城,並揚言要攻下安西四鎮。”

幾人一聽俱面色凝重,這才意識到黑衣大食軍真的來了,同時又驚歎於李嗣業超強的的預知能力,能提前做出應對安排。

李嗣業則在猜想平行世界曾經的歷史演化,當初高仙芝是此刻纔得到消息,然後才龜茲調集大軍長途跋涉翻越蔥嶺,進攻怛羅斯城。他要改變這一歷史進程,必然要重新更改戰爭態勢,不受心理暗示的影響。

“好大的口氣!”田珍立刻在馬背上俯身叉手:“大夫,我田珍願領瀚海軍騎兵擔當先鋒,給大食人以痛擊。”

李嗣業擺了擺手道:“不急,我們按部就班,先到疏勒鎮再說。”

他們加快了行程,一路趕到了疏勒鎮,進城之後已經是天黑,李嗣業臨時下榻在疏勒都督府邸,將四人又重新聚集到一起,在書房中的油燈下擬定計劃。

“綜合雙方的優劣勢,黑衣大食是新興王朝,擁有良好的軍隊動員能力,不缺乏銳意進取的姿態,這兩者我們也有,所以不足爲慮。其次高仙芝敗光了我軍在河中九國中的人脈,這些粟特胡多半已經倒向大食軍,助長了他們的兵力和氣焰。儘管如此,我們還有兩個盟友,寧遠國和葛邏祿。所以,先走兩步棋。第一,派出細作扮爲商旅刺探敵軍情報,此事由戴望負責。第二步,請客吃飯。”

田珍探過臉來,碰上了燈光問:“請誰?”

“當然是請寧遠國王和葛邏祿可汗。”

“好像太客氣了吧,以前調用他們打仗的時候,可沒請過客,他們不得照樣屁顛屁顛地跟着我們後面。”

第十章 擊敗扎齊列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省心的史昕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八四處求援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八百七十章 雲州城攻堅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節大朝會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細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該不該妥協?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業的說客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仙芝挑動觀虎鬥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一百零二章 逃脫入大漠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蘭城下被圍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轟幽州城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絕故國尼壤城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省心的史昕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二百二十章 攻陷裴羅將軍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石城宣調令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騎破擊突騎施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五百七十五章 利益攸關第七十四章 美女的好處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風波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三百八十七章 飽漢不知餓漢第八百七十五章 衆口鑠金毀骨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第五十章 二進宮第四十九章 西市餅霸?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六百九十九章 花萼樓調解宴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四百三十章 入宮覲見楊太真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
第十章 擊敗扎齊列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省心的史昕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八四處求援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八百七十章 雲州城攻堅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節大朝會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細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該不該妥協?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業的說客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仙芝挑動觀虎鬥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一百零二章 逃脫入大漠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蘭城下被圍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轟幽州城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絕故國尼壤城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省心的史昕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二百二十章 攻陷裴羅將軍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石城宣調令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騎破擊突騎施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五百七十五章 利益攸關第七十四章 美女的好處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風波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三百八十七章 飽漢不知餓漢第八百七十五章 衆口鑠金毀骨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第五十章 二進宮第四十九章 西市餅霸?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六百九十九章 花萼樓調解宴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四百三十章 入宮覲見楊太真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