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

元濤心情鬱悶地提着紙燈走在最前面,身後跟着十四名兄弟,其中一人趕着一輛馬車,朝着城東的棚子區走去。

此時天色還黑暗,天邊只有一顆太白星點綴了深藍,四周是屋脊的輪廓,撥換城正處在宵禁之中。也只有他們這些唐軍士兵,才能夠堂而皇之地在街道上行走。

進入棚子區之後,一人留在馬車處等待,其餘人和元濤圍在一起低聲商量。

“我們這些人四個月的餉錢,剛好夠安置一家,還是老辦法,抽籤決定。”

元濤從腰間取下籤桶,鄭重地雙手握在手中前後搖晃,直至一支竹籤從筒中掉出。

一名什長彎下腰從土裡撿起來,遞給元濤。元濤湊到臉前仔細辨認,什長忙用火鐮敲打火石,藉着閃爍一瞬的微光,他依稀分辯出“盧三井之妻許六娘”八個小字。

“好,該到三井兄弟的妻女了,我們趁着天黑喚她們起來,收拾東西趁早出城。須得仔細些,別驚醒了別的娘子讓她們瞧見了心酸。”

衆人叉手應喏,輕手輕腳地彎腰向前摸索,穿過五六個棚子之後,眼前卻是一片倒塌狼藉的空地。

元濤吃驚地眨着眼:“這是這麼回事兒,我們沒有走錯地方?”

“沒有,”一名什長在他身後肯定地說:“這片棚子巷我們來了不下幾十遭,怎麼可能走錯。”

另一人說:“該不會是遇上鬼打牆了吧?”

元濤回頭瞪了說話這人一眼,決定繼續向前探索一下,剛走沒幾步,隱約看見前方有娘子裹着頭巾,彎着腰往籮筐裡拾掇東西。她身後牽着一頭矮馬,腳下筐中裝着羊氈水罐等破爛物事。另一個筐裡裝着兩個年幼孩子。

“六娘子?”

許六娘直起腰來,摘下頭巾屈身行禮,臉上露出感激興奮的神情:“元旅帥,你終於來了,他們說你公務在身……總之,奴家要替死去的盧郎和兄弟們謝你們的大恩。”

她說完噗通一聲跪在了地上,又轉身把坐在筐中的兩個幼童抱出來,把他們強按在地上:“快給叔伯們磕頭,快,感謝元旅帥和軍爺們,給了我們這些守寡女子一條生路。”

“這可使不得!”元濤連忙上前將她扶起,興奮而激動地問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還有,其他娘子們都到哪裡去了?”

許六娘表情訝異地問:“你不知道?昨日不是你派人前來,給我們分發了錢財和行路的乾糧,每家還給了一頭牲口。”

元濤和兄弟們怔立在原地,好半天沒有反應過來。

他們連忙上前去,一邊幫忙將籮筐掛在矮馬背上,元濤一邊問道:“給你們送錢的人長什麼樣子?其他娘子什麼時候走的,她們上路可有人看顧?”

許六娘手捋着髮絲說道:“他們都說是你第八團的袍澤,我們雖然一個也不認識,但畢竟是來送錢,我們也沒生疑。其中有個校尉身材壯實,做事卻尤其心細,他怕我們帶這麼多錢上路不好看顧,把其中一部分換成了金棵子,還說黃金在安西比較便宜,等到了瓜州敦煌一帶,可折換成更多的銅錢。”

“校尉專門給她們找了一支商隊搭伴兒上路,而且還有瓜州索家的護鏢隊,說是儘管放心,這是校尉的熟人,必然能平安護送她們到隴右。”

元濤恍惚地點了點頭,確實周到細緻,就算是他元濤來安排,也不可能做到如此程度。

一名什長問道:“許六娘,你昨天爲什麼沒有跟他們一同離去?”

許六孃的神色略有些傷感,低頭說道:“昨天她們走得急,都沒顧得上到墳崗上給郎們燒柱香。可是我有些不捨,當初是盧郎帶着我來到安西撥換城,如今我們要歸鄉,卻把他一個人孤零零地留在這裡……”

她擡起手擦了一把眼淚道:“昨天我留下來,替她們到墳崗上燒了香,供了祭品,還刨了一罐土,準備帶回鄉去,這土裡應當有盧郎的魂魄。”

元濤和衆兄弟不禁傷感起來,萬里青山埋忠魂,這也許就是他們將來的歸宿。

“不說這些了。”元濤親自牽着矮馬在前面說:“我給你準備了馬車,安排兩個兄弟親自送你回鄉。”

許六娘連連擺手:“我如何能再麻煩你們?從安西到中原一來一回就得兩個多月,你們軍務在身,豈能因爲我耽擱。”

“不妨事,我已經代他們向校尉告了假,你獨自上路我們不放心。”

他們一行人簇擁着許六娘來到街道上,其中兩人一人在前面駕車,另一人牽着矮馬,許六娘跟孩子被送進車廂裡。

這時天色已經大亮,有霞光在城頭女牆上鍍上金色,城樓鐘磬已經敲響了六聲。駐留在城內的商隊已經開始整頓貨物、餵食駱駝,叮噹清脆的駝鈴聲在四下裡響起。

載着許六孃的馬車夾雜在商隊的中間,等着城門在吱呀聲中緩緩開啓。她從軒窗中探出頭,朝落在後面的元濤一行人招手。

“回去吧!”

“等你們將來回中原,六娘用雞黍招待你們!”

馬車轍壓着蓬勃的青草轔轔行駛,戴着冰雪帽尖的青山蔓延在許六孃的歸途上。

元濤落落寡合地轉過身去,提着紙燈準備返回團營,其餘人不緊不慢跟在他身後,他低着頭慢慢品味沉思,突然回頭問:“那一天我跟着他們劫大食商隊的時候,大食商人說遺下的財貨價值幾何來着?”

兄弟們摸不着頭腦,不明白他爲什麼如此發問。

“我記得,好像是兩百萬錢。”

“兩百萬錢……”元濤細細琢磨道:“這兩百萬錢,除了發放全團的餉錢,安置了十二名娘子外,還能剩下麼?能剩下多少?”

“剩不下多少了罷,第八團四個月的軍餉加起來近百萬錢了,安置娘子們也需要九十多萬錢,也許剛剛夠。”

如此一來,李嗣業帶着親兵去搶劫大食商隊的動機就找到了,他無法衡量李嗣業所作爲爲,也可能是他的學識不夠,在那泛黃的經卷古書上找不到有關答案。

元濤停住了腳步,轉過身來神情嚴峻地說道:“你們給我記住!你們可以看不慣他搶劫財貨之行徑,但絕對不可以忘記他對我們第六團死去兄弟的恩義,就算他有功利之心,也不可辜負!”

說完這番話,他大踏步地往遠處走去,留下兄弟們在原地面面相覷。

其中一名什長不忿地嘟囔道:“誰看不慣了?我早就想這麼幹了!若不是元旅帥你自命清高,我……”

其他兄弟連忙拉住他道:“別讓他聽見了,你自認倒黴!”

“其實這話他不是對我們說的。”

“這兒就我們這幾個,他能對誰說?”

“你猜?”

……

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五百八十三章 高仙芝張口要錢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該不該妥協?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四百零四章 退據撥換城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是化學道士第七百六十四章 圍堵武關,激戰蒲津渡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三十五章 李記蔥花餅鋪第一百九十九章 憶往昔城頭鏖戰第八百五十五章 說服失敗卻生他計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騎破擊突騎施第八百九十二章 史朝義失冀州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五百零七章 如何韜晦避耳目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五百六十六章 勤政樓告刁狀第七百九十七章 鄴城決勝時刻第六百零一章 僞裝敗退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業言好事(感謝月息是我飄紅打賞)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四百三十章 入宮覲見楊太真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轟幽州城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八百九十一章 兵者詭道傳謠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關陷落 玄宗出逃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節大朝會第二百六十八章 雜事尤其瑣碎第一百一十四章 計策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六百七十七章 胡椒貿易野心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與葉護之死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歸順歸心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六百八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十九章 駙馬府陰謀羅織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後到場
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五百八十三章 高仙芝張口要錢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該不該妥協?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四百零四章 退據撥換城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是化學道士第七百六十四章 圍堵武關,激戰蒲津渡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三十五章 李記蔥花餅鋪第一百九十九章 憶往昔城頭鏖戰第八百五十五章 說服失敗卻生他計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騎破擊突騎施第八百九十二章 史朝義失冀州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五百零七章 如何韜晦避耳目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五百六十六章 勤政樓告刁狀第七百九十七章 鄴城決勝時刻第六百零一章 僞裝敗退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業言好事(感謝月息是我飄紅打賞)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四百三十章 入宮覲見楊太真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轟幽州城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八百九十一章 兵者詭道傳謠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關陷落 玄宗出逃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節大朝會第二百六十八章 雜事尤其瑣碎第一百一十四章 計策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六百七十七章 胡椒貿易野心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與葉護之死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歸順歸心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六百八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十九章 駙馬府陰謀羅織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後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