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八章 扶植傀儡皇帝

馬磷傲然走出殿中,他來到跪在臺階前的程元振面前,目光蔑視地冷覷了對方一眼,直盯得程元振起了一層雞皮疙瘩,心中愈發膽寒。

片刻之後,衛士來到他的面前,面無表情地說道:“主公請你進去。”

程元振心中忐忑不安,剛剛那兩位都是挺着胸脯不投降的,一個被殺了,一個卻被放了。他作爲立下功勳的降臣,按理說應該賞纔是,但李嗣業這人詭譎多變,誰知道他腦袋裡現在想的是什麼?是卸磨殺驢還是接着重用他?

他拖着沉重的雙腿走進殿中,連頭都沒有敢擡,便撲通一聲跪倒在了地上:“奴婢參見西涼王,不,奴婢參見聖人。”

李嗣業擡擡手讓他站起來,臉上甚至看不出什麼表情,只是輕鬆和顏悅色地說道:“程將軍能夠棄暗投明實在是有功於社稷,也令我對你頗生好感。日後切莫口誤,你我都是大唐社稷的臣子,豈能行那篡逆之事。”

程元振聽罷渾身直冒冷汗,這傢伙剛纔說的到底是他心底的真實想法,還是在試探他。這樣的險他絕對不能冒,否則自己的死路就在前面。

“您武功赫赫,當爲天下之主,當今皇帝李亨德行有虧,唐廷早就氣數已盡,正是您登位大寶之時吶。”

李嗣業搖了搖頭:“你莫要學的像其他人一樣忙着勸進,不過我就算不能名正言順,照樣也可以給你封官獎賞。但是在此之前,我們得先給大唐找一個合格的皇帝。”

聽到這裡程元振纔可以確定,李嗣業果真是沒有盤算自己當皇帝,那麼接下來肯定要給自己找一個傀儡來操控。

他恭敬而又虔誠地問道:“不知西涼王屬意推舉誰爲皇帝?”

“你可算是問到點上了,太上皇第二十四子恆王李瑱素來仁慈安穩,溫厚敦良,纔是一個社稷之君該有的樣子。這件事我交給你來辦,只要擁立恆王李瑱爲帝,你就有擁立之功,等他登基後我就讓他封你爲國公。”

程元振連忙叩拜在地上:“多謝主公!多謝主公,奴婢一定肝腦塗地,給您看顧好皇帝。”

李嗣業點頭滿意地笑了笑,跟這等聰明人說話就是簡單,只要稍稍點撥對方就能夠心領神會,這閹人若能夠一直都明白自己的定位,將來壽終正寢也不一定。

“好,我要在一個月之內使新皇登基昭告天下,所以你要加快速度說服恆王李瑱。”

“這麼快?”程元振嚇了一跳,他沒想要李嗣業竟然這麼着急穩定局勢,此後是不是要有什麼後手。

“這種事情當然要從快從急,登基大典能簡化就直接簡化,我的要求就只有一條,不能讓新皇給我鬧出什麼幺蛾子。你只要成功勸說李瑱坐到那把椅子上就是大功一件。而我將親自爲皇上選拔御林衛,保證陛下的安全。”

“喏,奴婢告退。”程元振全身激出一身冷汗,把某些內心深藏的想法都按奈了起來,叉着雙手緩緩退出了大殿。

李嗣業進駐長安期間,他對投降的地方藩鎮軍,投降的燕軍和歸降的龍武軍的建制進行了重新整頓,全部交叉打亂,防止他們抱團結黨,形成軍中的不穩定因素。

除此之外,他還在河西、北庭、安西三軍中選拔軍官,組成了一支由隴右軍官爲枝幹,其餘各軍爲綠葉的中央御林軍,這支軍隊表面上是皇帝的御林軍,實際上則是他用於控制京師,控制朝廷上下的武裝力量。

對於左右御林大將軍的人選,李嗣業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最終起用自己最放心的人。他任命燕小四爲左御林大將軍,幼子李旭爲右御林大將軍,這樣即使他率軍外出征戰,也能夠保證長安不會後院起火。

爲此他專門寫下書信,遣人把燕小四從潼關召回了長安。

……

程元振得到李嗣業的授意之後,回到自己的府邸準備了一份禮物去造訪恆王府,但恆王早已不在府中,而是躲到了長安某個角落裡。

適逢天下大亂的時候,最可憐的就是他們這些宗室子弟,必然會被後來者篡逆者當做眼中釘肉中刺,甚至使得他們這一脈完全全斷絕。當初安祿山攻入長安之後,他的義子孫孝哲曾經對遺留在長安的宗室子弟大加屠戮,爲了防止李嗣業也這麼做,他們只好躲起來先保證自己的安全。

李嗣業選擇讓程元振辦這件事情出自兩個方面的考慮,第一程元振是長安深宮中混出來的人物,對長安的方方面面都比較瞭解,自己身邊還真沒有他這樣的人。第二,程元振雖然率衆歸降,但此人有投機分子的嫌疑,只要有人稍加鼓動,就有可能倒向李亨那邊兒去。讓他做這件事就是爲了斷他的退路甚至是吸引李亨的火力,只要這程元振跟着他幹出這件事情,他就會徹底斷絕重新歸順朝廷的可能,已經遠遠超越了李亨容忍的底線。

恆王李瑱雖然已經失蹤,但終究還是有跡可循,程元振通過原恆王府邸的下人,審訊出了李瑱的下落。他立刻命人去準備了許多禮物,隆重地前往恆王李瑱的藏身之所委婉地表明瞭自己的來意。

李瑱沒有點頭同意,也沒有拒絕,這讓程元振看到了希望。這個世界上還有誰不喜歡當皇帝,就算是一個傀儡皇帝,也是無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他回去立刻準備,先將李瑱遷移進太極宮,到時候他就是反悔也來不及了,但程元振萬萬沒有想到,他前腳剛從李瑱的暫避之所離開,後腳對方就自殺了,幾乎沒有給他任何挽救的機會。

程元振慌忙去見李嗣業,求問他現在應該怎麼辦。李嗣業也非常震驚,惱怒地將程元振罵了個狗血淋頭。

“我讓你勸他當皇帝,不是讓你逼死他,連這點事情都辦不了,你以前是這麼在李亨手下當差的!”

程元振連連叩首道:“奴婢知罪,奴婢也是大意了,他本來答應的好好的,誰成想居然這麼想不開。如今人已經死了,還求大王想個辦法補救纔是。”

“補救,怎麼補救,人已經不在了怎麼救?”他發了幾句火突然眼前一亮,扭頭問程元振:“這恆王李瑱有兒子沒有。”

“有、有、有,有兩個兒子,一個名叫李繼玄,另一個叫李追玄,只是李瑱曾經修行道法,長期不近女色,所以他的這兩個兒子年紀都挺小,一個才十四歲,一個才十二歲。”

他說呢,李家的親王哪個不是兒女成羣,妻妾成堆。李瑱這個已經屬於他自己毛病造成的人丁不旺。

李嗣業肯定地點了點頭:“年紀小點挺好,小孩子腦袋裡越沒有那麼多複雜的想法。”

“只是,”程元振猶疑道:“他們不止年紀小,還沒有封號,就算是世襲王爵,每過一代都要降爵,兩個兒子只能承襲爲郡王,按照《六典》禮制,郡王是不能夠繼承皇位的。必須由皇帝先加封爲親王,才能夠登上帝位。”

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五百八十五章 與高仙芝辯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業言好事(感謝月息是我飄紅打賞)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長安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四十六章 店小排面大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五百章 太子送婢女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二百九十四章 磧西驛站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四十章 西市街道對壘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九百一十二章 效仿蘇定方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石城宣調令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思順與楊釗第七百五十八章 誘敵深入伏擊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八百八十五章 北和回紇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一百八十章 郎君不懂妾意濃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三百七十八章 疏勒屠宰場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太上玄元皇帝第六百八十七章 臨鬆薤谷大盜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九章 最後的自由搏擊第五百九十九章 初次戰役交鋒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七百五十一章 三郎自蘭州來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業的說客第二百八十一章 歸家之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就是互相撕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七百三十七章 替兒子備彩禮第六百八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五百二十五章 花萼樓手舞足蹈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四十七章 唐皇問餅第五章 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四百五十七章 柳岸灞橋傷情別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七百五十一章 三郎自蘭州來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
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五百八十五章 與高仙芝辯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業言好事(感謝月息是我飄紅打賞)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長安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四十六章 店小排面大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五百章 太子送婢女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二百九十四章 磧西驛站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四十章 西市街道對壘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九百一十二章 效仿蘇定方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石城宣調令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思順與楊釗第七百五十八章 誘敵深入伏擊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八百八十五章 北和回紇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一百八十章 郎君不懂妾意濃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三百七十八章 疏勒屠宰場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太上玄元皇帝第六百八十七章 臨鬆薤谷大盜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九章 最後的自由搏擊第五百九十九章 初次戰役交鋒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七百五十一章 三郎自蘭州來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業的說客第二百八十一章 歸家之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就是互相撕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七百三十七章 替兒子備彩禮第六百八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五百二十五章 花萼樓手舞足蹈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四十七章 唐皇問餅第五章 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四百五十七章 柳岸灞橋傷情別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七百五十一章 三郎自蘭州來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