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

天寶十四載,十二月十六日,紫宸殿日常朝參。

自叛亂髮生算起,李隆基召開御前會議的時間,已經遠遠超過了過去幾年召開時間的總和。霓裳羽衣舞也不跳了,梨園也不去了,商討對策可以從清晨一直熬到下午。但臨時抱佛腳的勤政,怎麼能換得回十幾年的懈怠。

老皇帝的白髮增添了許多,憔悴地靠坐在胡牀上,身後的掌扇和屏風也擋不住他的衰朽。

今日朝參他沒有召喚太子,卻要給他安排一個天大的重任,他面向兩位宰相說道:“我在位已經四十三年了,身體精力也一日不如一日,厭倦了政事。本來去年就想傳位給太子,只因水旱災禍頻繁,我不願意留給兒孫一個爛攤子,想等災情好轉再傳位。但沒想到逆胡安祿山叛亂。我應當御駕親征,讓太子監國,等平亂之後,就傳位於太子。”

皇帝話語剛落,楊國忠的喉嚨中便發出沙啞的哽咽聲跪倒在地上:“請陛下三思……”

“楊國忠,你不必再勸。”皇帝顫抖着嘴脣搖頭,眼眸深邃晶瑩望向遠處,似在回憶往昔:“想我承襲社稷之初,韋氏母女亂政,朝綱雖然敗壞糜爛,但大唐治下州郡皆政通人和,百姓無離亂之苦,社稷無傾覆之危,我從吾伯中宗、吾父睿宗手中接來的是一個完完整整的大唐吶!”

“今日我下制御駕親征,命太子監國,不爲自己,也要爲先祖,更要爲子孫平復叛亂,給太子留下一個完整的社稷,不然朕有什麼面目去見高祖太宗高宗三代興業之主!”

皇帝語調悲傷卻又神經質,楊國忠沒有見過如此模樣的李隆基ꓹ 自然不敢上前去勸諫。

散朝之後韋見素心中痛快,皇帝幡然悔悟ꓹ 願意親征平叛,三軍士氣定然會高漲,安祿山以逆悖順ꓹ 安有不敗之理?

但楊國忠卻如芒在背,心中驚慌恐懼ꓹ 且不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憑昔日他依附李林甫參與構陷太子這一條ꓹ 李亨登基後就饒不了他。現在那個悔啊ꓹ 當初爲何不能腦子清醒一點,不順着李林甫指哪兒打哪兒,哪來今日的憂慮。

他只好去找兩位堂姐去商議對策,希望她們能出力,共同勸說皇帝收回旨意。

誰知他的話剛一出口,虢國夫人楊玉瑤便坐在美人靠上妖嬈地刺道:“朝堂上的事情是你們男人的矛盾,不要牽涉我們女人。你和太子之間的嫌隙那是你們的事情ꓹ 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就是,”韓國夫人緊跟着說道:“我的女兒嫁給了太子殿下的兒子ꓹ 我們好歹也算是親上加親了。他當國能有什麼壞處ꓹ 怕是隻對你有壞處吧?”

“我的兩位堂姐!你們真糊塗!”楊國忠焦急地辯駁道:“你們不姓楊嗎?我們姓楊的不是一大家嗎?我們能有今日富貴ꓹ 不是全賴貴妃娘娘受聖人獨寵嗎?一旦聖人退位ꓹ 太子李亨當家,你們往日的富貴還能延續麼?昔日你我在長安城內驕橫放縱ꓹ 被多少人視爲眼中釘。沒有了聖人和貴妃娘娘的庇護ꓹ 這些人恨不得在新皇面前將我們問罪。落架的鳳凰不如雞ꓹ 更何況我們?”

兩位夫人靜聲緘默,片刻之後才問:“說吧ꓹ 準備讓我們怎麼幫你?”

楊國忠湊到她倆跟前,壓低聲音:“此事就着落在娘娘身上,你我三人去哭求娘娘,再使她去乞求陛下,如此這般……”

……

李隆基端坐在紫宸殿內殿中,身旁站着高力士替他磨墨蘸筆,雙手攤開了一張黃綢。皇帝很少親自起草制書,幾乎多數聖旨都是中書省代爲發下,但這封制書非同尋常,關係到政權更替的穩定。

他提筆在絹上刷刷地寫下正文的全部內容和簽發日期,高力士將玉璽取出,蘸了紅泥遞給了他,雙手捧着穩穩地落在了絹布上,蓋章之後似乎一切已經塵埃落定。

六名閹人依次捧着甲冑的各個部分進入殿中,皇帝扶着膝蓋站起,走過去觸摸它們金色的甲片,兜鍪上的兩側也有精緻的龍紋,連冠纓也是黃綢所制。李隆基望着它們呢喃道:“這是昔日少府監爲高宗皇帝打造的明光鎧,但他老人家並沒有披掛過一日,今日我這個不肖子孫便要披掛着它,去平叛胡逆,奪回河山。”

殿內不知何處傳來了縹緲沙啞的歌聲,李隆基擡起頭仔細聆聽,卻見一襲素白中單的玉環站在殿中,她的身軀從未像現在這樣消瘦,蒼白的臉上也沒有塗抹一點妝痕,卻比平時更顯得我見猶憐。

晶瑩的淚珠從她的眼眶中流出,沿着臉頰拉出了兩條淚痕,她口中含着泥土來到皇帝面前,雙腿嘭一聲跪在了地面上。

“玉環!”

這一跪讓皇帝多心疼,楊玉環柔弱的膝蓋碰到冰涼的地磚一定是痛楚難當,她口中的泥土都撲簌簌掉落下來,將痛楚硬生生地憋到了喉嚨中。

他連忙俯身下去把她攙扶,然而楊玉環卻堅挺地跪在地上:“三郎,你這是要棄玉環而去了嗎?”

高力士感覺自己不適合呆在這兒,連忙悄麼幾地溜走,連腳步都沒有發出一聲。

李隆基親手摳去她口中的泥土,搖搖頭道:“玉環,你爲何要這麼問,我怎麼會離你而去?”

“可你不但要御駕親征,還要讓太子監國代政。”

李隆基雙手託着膝蓋傷感地說道:“可我有罪啊,有罪於先祖,有罪於社稷。如今我只有去御駕親征,親手料理逆胡,才能稍稍撫平我心中的愧疚。我已經理政四十三載,身心俱疲,也該是歇息的時刻了,到時候你我二人獨居興慶宮中,不再受外人干擾,享受二人世界,豈不其樂融融?”

楊玉環低頭垂目,豆大的淚珠從她的兩腮不斷向下滴落:“三郎的罪過難道不是玉環的罪過?如今三郎尚在,玉環和家中兄妹尚且惶惶不可終日,若三郎離去,我楊氏一族將幾無容身之地。玉環不可能割捨親情,一邊是夫君,另一邊是大姐和三姐,我實在難以抉擇,還請陛下賜玉環一死,也算是償還三郎對臣妾的情義!”

李隆基心中酥軟了,輕摟着美人用額頭抵着她鬢角說道:“既然玉環你無法抉擇,那麼就由朕來替你抉擇。”

他回頭對躲在後殿宮柱角落裡的高力士大聲道:“高力士,出來。”

高力士連忙從柱子後面閃出,恭謹地叉手說道:“奴婢在。”

“把剛剛寫好的制書封存吧,御駕親征和太子監國的事情,就此取消吧。”

“喏。”

皇帝牽着楊玉環的手離開了紫宸殿,守在殿外的一個小太監眼神微動,趁着皇帝和高力士離開,轉頭瞧了瞧左右,悄無聲息地離開。

李隆基將親征和太子監國二事擱置後,消息傳到開化坊楊家巷,楊國忠和兩位夫人拍手相慶,徹夜飲酒狂歡。

有人歡喜必然有人愁,消息傳到十六王宅太子行宮中,李靜忠氣憤地捶着膝蓋痛罵道:“楊賊可恨!竟然左右陛下家事!”

坐在屏風前執筆書寫的李亨輕描淡寫地說道:“孤都不氣,你氣什麼?”

李靜忠痛心地嘆了口氣跪在李亨面前:“奴在爲太子,也在爲社稷着急!安賊叛亂,皆是那李林甫楊國忠二賊一手促成,如今陛下年邁無心問政,安賊叛亂也使他焦頭爛額難以承受,應該讓殿下監國處理國政。可恨那楊賊只爲自身權欲考慮,卻罔顧天下蒼生,實在是該死!”

他突然擦拭着眼角說道:“可憐殿下你身爲儲君苦等了二十餘年,白髮都生出了許多。”

李亨的喉嚨哽咽了一下,很快強忍回去,擱下手中的筆雙手捅進袖子中說道:“孤不監國也不打緊,但李嗣業必須率河西、北庭、安西三軍入朝平叛,這事關社稷,也關係你我。”

李靜忠雙手錘擊說道:“沒錯!楊賊與李嗣業矛盾由來已久!若他能率大軍過黃河入關中,我們也可借他之手清除楊國忠。”

“可此事怕也難啊。”

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五百八十二章 採訪使陪同遠征第八百七十五章 衆口鑠金毀骨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六百一十一章 沙漠中鏖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三百九十五章 眼見耳聽俱爲實第三百六十七章 燈下獨謀大業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二章 不良帥張小敬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八百五十章 人爲財瘋狂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八百三十章 李亨甘苦自知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二百二十六章 遊獵探敵情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三百零五章 關山遠道,未雨綢繆第四百一十四章 撿來的孩子第五百四十九章 右相解疑心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五十二章 秘密押送出獄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六百四十七章 李大夫的稱讚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一百二十六章 帶兵應當有擔當第四百二十章 即將動身入長安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五百九十九章 初次戰役交鋒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一百零九章 一VS三,守塔攻防!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二十九章 卻是虛驚一場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亂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五百七十八章 野心與代價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策第七百九十八章 什麼叫黃雀在後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八百七十五章 衆口鑠金毀骨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三百零四章 馬屁不穿第五百九十九章 初次戰役交鋒第七章 西市有擂戰第五百零七章 如何韜晦避耳目第七百九十九章 遲來的警告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九十六章 苟且的親王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祿山發怒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第七百九十九章 遲來的警告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帥送黃金(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五百八十六章 破石國劫皇宮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三百章 商路多艱辛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三百八十四章 獨立思考主動探尋第二百零一章 吃禁閉第五百零九章 上下級關係崩裂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六百八十九章 陳屍右驍衛官邸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七百四十三章 鳳翔之戰(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
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五百八十二章 採訪使陪同遠征第八百七十五章 衆口鑠金毀骨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六百一十一章 沙漠中鏖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三百九十五章 眼見耳聽俱爲實第三百六十七章 燈下獨謀大業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二章 不良帥張小敬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八百五十章 人爲財瘋狂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八百三十章 李亨甘苦自知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二百二十六章 遊獵探敵情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三百零五章 關山遠道,未雨綢繆第四百一十四章 撿來的孩子第五百四十九章 右相解疑心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五十二章 秘密押送出獄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六百四十七章 李大夫的稱讚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一百二十六章 帶兵應當有擔當第四百二十章 即將動身入長安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五百九十九章 初次戰役交鋒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一百零九章 一VS三,守塔攻防!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二十九章 卻是虛驚一場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亂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五百七十八章 野心與代價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策第七百九十八章 什麼叫黃雀在後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八百七十五章 衆口鑠金毀骨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三百零四章 馬屁不穿第五百九十九章 初次戰役交鋒第七章 西市有擂戰第五百零七章 如何韜晦避耳目第七百九十九章 遲來的警告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九十六章 苟且的親王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祿山發怒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第七百九十九章 遲來的警告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帥送黃金(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五百八十六章 破石國劫皇宮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三百章 商路多艱辛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三百八十四章 獨立思考主動探尋第二百零一章 吃禁閉第五百零九章 上下級關係崩裂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六百八十九章 陳屍右驍衛官邸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七百四十三章 鳳翔之戰(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