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

岑參和道柔站在小屋的外面等待,過了不多久,秋娥才挑着擔子從水塘那邊走過來,看到院子裡的兩人,她先是吃了一驚,又低着頭挑着扁擔走到院子裡的水缸前。

道柔回頭對着小屋裡喊了一聲:“阿郎。”

李嗣業放下書冊,從門內走出,看到秋娥也很吃驚:“怎麼?他沒有帶着你走嗎?”

秋娥苦笑着點了點頭。

“沒關係,我既然來了這裡,他用不了幾天就回來了。”他回頭對岑參說道:“屋裡的書快要發潮發黴,我們先搬出來曬一曬。”

兩人搬着書卷走出院子,將書卷依次排列在木板上,一疊疊暴露在陽光下。岑參偶然將一卷書頁翻開,突然發現書中的筆跡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與其說岑參是感性而發的文科男,倒不如說他是善於思考,專致求真的理科男。他捧着書頁,使勁地盯着上面的字跡,彷彿在腦海中調出了搜索引擎,思路一度進入死角,又刁鑽地鑽了出來。

哦,他想起來了,記得天寶三載上元夜,那一場驚心動魄各方勾心鬥角,最終又消彌於無聲的事件。身爲秋闈舉子的他有幸觀摩了大案牘術創造者的真跡,雖然這些東西如今已葬身火海銷燬殆盡,但對方的筆跡卻留下在了他的腦海裡。

李嗣業一看他的表情,頓時一拍腦門,猜出可能要壞菜,岑參這小子絕對看見過徐賓的真跡,不然怎麼會有睹物思人的神態。

他蹲在了他面前,伸手按住了書頁,聲音低沉柔和,聽起來像心機大反派對良知者的警告:“岑參,有時你看到的東西並不是你以爲的那樣,有些人只是軀殼活着,或者軀殼都不是自己的軀殼,但他的存在對我來說非常有用,對這個世界也有用。總之,你明白我的意思罷。”

岑參不是認死理的執拗直男,不然事情的發展軌跡就變成了有氣節的讀書人不畏權貴,不懼強權,敢於揭露真相,將謀劃下驚天大案又被藩鎮節度使包庇的元兇繩之以法的故事。

他攥着書脊的手心出了些汗,連忙說出讓對方放鬆警惕的話語:“大夫,戴六郎就是戴六郎,別人替代不了他,我相信你說的話。”

李嗣業把他從地上攙扶起來,笑道:“你是個經常用筆墨的文人,自然對紙有更深的研究,不如到紙坊看看去,鑑賞一下紙張怎麼樣?”

秋娥雙目空洞地坐在遠處,對滿地的書籍紙張視若無睹,她雖見識淺薄,但親眼目睹人間百態之後,對於某些事情不再苛求真假。快意恩仇的戴望和舞文弄墨的戴望沒有本質意義上的區別,她若篤定地較這個真,人生豈不是毫無希望?

李嗣業把戴望的著作簡單地研讀了一遍,對於其中不敢苟同的地方,他提起筆額外寫到別的紙上,夾在書頁中,作爲商路運輸管理的寶貴意見。

……

第十五天後,戴望從蔥嶺守捉回到了疏勒城,身後跟着一支駝隊和十幾名隨從,這些人膚色各異,枯樹般幹般的臉上是風雪冰霜所造成的麻木。

他穿着一襲黑色的長袍,臉上覆蓋着楠木雕刻成的面具,看上去生硬而且詭異。詩人岑參在紙坊的大門口瞧見了他,彷彿被同化了似的僵硬地笑了笑,把目光轉移到了別處去。

戴望命令這些人全在紙坊裡等待,獨自牽着馬朝小屋走去。他在籬笆牆外頓了頓,瞧見了坐在門口縫製衣裳的秋娥,又看見了坐在房門另一側的美貌婢女道柔。

他無端地嘆了一口氣,才把馬繮拴在籬笆柱子上,走過去推開房門進了屋。

李嗣業坐在案几後面,正準備提筆書寫,擡頭瞧見戴望走進來,只好把筆墨擱在了硯臺上搓了搓手。

戴六郎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我把你的錢都花完了。”

他輕鬆地嗤笑了一聲“錢就是用來花的,這是投資的必要過程……”他猛然回過味兒來,瞠目結舌地問:“那麼大一箱黃金,你就這麼全給造沒了?”

戴望在面具後面哼出笑聲:“豈止是一箱黃金,我抽光了蔥嶺守捉城帳簿上的所有錢財和絲帛,又搭出去紙坊整整三年對外貿易的積蓄,整個花費七十五萬貫。

這個數字聽起來好像並不嚇人,但實際上是個天文數字,天寶年間的全國一年的租庸調稅收是一千萬貫,開元中募兵制創建初期,所有邊軍獎賞餉錢的一年的總共花費也在一百六七十萬貫。

戴望無視了李嗣業突兀的情緒消化,從懷中掏出一本書冊擺在他面前,朗聲說道:“這是籌建從曲女城到孽多城驛站的所有花費,還有蔥嶺線上赤佛堂路上所有驛站的,等把所有錢都花出去以後,我才發現想要完全進行運營,這些錢還不太夠用。”

李嗣業揪着襆頭惆悵地問:“還差多少錢?”

“還差六萬貫,所以我準備回來,把紙坊的所有存紙賣掉,再把紙坊和我改進紙的技術賣出去,把最後的錢湊夠。你放心,這些東西我只賣給漢人,絕不賣給胡人。”

“那也不能賣。”李嗣業扶着案頭數落道:“你還真想傾家蕩產是吧,胡椒商路籌建了近兩年,一分錢都沒往回撈,把老本都快折完了。萬一這事情要是搞不成,這紙坊就是底牌,就是翻本兒的機會,不要不給自己留後路哈。“

戴望觸摸着自己的面具,訥訥地問道:“那怎麼辦?您不花這六萬貫錢,之前的七十五貫就等於白花。這次我對印度瞭解的越深,就越發現這是巨大而長久的財富。這片土地上有着無數的胡椒樹,紫檀樹,龍腦香樹,還有各種茴香,種植的稻穀能夠一年兩熟,是極好的軍糧產地。”

“那又如何,你還指望着將來,我把它給佔了?當做安西軍的產糧地?”

“有何不可,恆河往南,有大小百餘邦國,竟相安無事無人爭霸,各佛國有衰落之相,婆羅門大行其道,視百姓如仇寇螻蟻,肆意踐踏。只要有一萬人沿着大小勃律南下,攻滅一國,他國則負手旁觀,剿滅其君,百姓則拍手稱快……”

李嗣業突然想起了英聯邦兩千多人維持印度統治的故事,心中慾望升騰,隨之按耐下來,對戴望擺擺手說:”你別扯太遠了,這個錢我已經有了出處了,儘快給你籌措到位。”

他現在唯一可動用的,就是長安新昌坊老宅子裡的那箱黃金,還有西市上米查乾的米記商鋪,只是一來一回所浪費的時間就很離譜了。

李嗣業徵求地問道:“這六萬貫,到底是哪裡短缺?我在長安有一筆錢,若是運過來,可要耗費不少人力。”

“現在最短缺的是蔥嶺上的牲畜,根據蔥嶺的氣候,能夠適應當地環境的也就只有犛牛這類動物了,圈養的犛牛好找,但真正馴服能夠拉車的犛牛奇缺。我們正與吐蕃敵對,犛牛難買,安西能拉車的犛牛卻價格奇高,我準備花五千貫買犛牛。還有于闐線商道大漠戈壁上,需要徵用一千多匹駱駝和矮馬,途中還要興建兩座貨倉。陽關附近要修建一座商行、庫房和轉運站。”

李嗣業一想,這些錢也不用花呀,至少不用現在就花,等以後經濟富足的時候,再把硬件提升上去也不遲。

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三百五十章 陷陣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二百九十三章 羊腿它不香嗎第二百八十章 熱海湖畔訓導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一百九十九章 憶往昔城頭鏖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一百九十二章 酒醉入幕賓(感謝長江的盡頭飄紅打賞)第六百二十七章 入朝敘功(二)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八百七十四章 無奈棄城而去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五百九十二章 各種宣旨接任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學藝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三百四十一章 可汗無可救藥?第二百二十章 攻陷裴羅將軍第八百七十一章 雲州城已破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二百六十六章 今年上門送胡椒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四百九十九章 再會景龍觀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二百八十一章 歸家之人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二百六十六章 今年上門送胡椒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關陷落 玄宗出逃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三百四十四章 魚潮兒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帥送黃金(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六百一十章 護教戰爭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歸順歸心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七百九十九章 遲來的警告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辯勢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燒失智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門庶子名門貴子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六百八十九章 陳屍右驍衛官邸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七百七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五百零二章 太過扎眼第六百九十二章 讓簫郎中去查第七百七十八章 入城洛陽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三百七十八章 疏勒屠宰場
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三百五十章 陷陣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二百九十三章 羊腿它不香嗎第二百八十章 熱海湖畔訓導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一百九十九章 憶往昔城頭鏖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一百九十二章 酒醉入幕賓(感謝長江的盡頭飄紅打賞)第六百二十七章 入朝敘功(二)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八百七十四章 無奈棄城而去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五百九十二章 各種宣旨接任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學藝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三百四十一章 可汗無可救藥?第二百二十章 攻陷裴羅將軍第八百七十一章 雲州城已破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二百六十六章 今年上門送胡椒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四百九十九章 再會景龍觀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二百八十一章 歸家之人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二百六十六章 今年上門送胡椒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關陷落 玄宗出逃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三百四十四章 魚潮兒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帥送黃金(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六百一十章 護教戰爭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歸順歸心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七百九十九章 遲來的警告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辯勢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燒失智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門庶子名門貴子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六百八十九章 陳屍右驍衛官邸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七百七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五百零二章 太過扎眼第六百九十二章 讓簫郎中去查第七百七十八章 入城洛陽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三百七十八章 疏勒屠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