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

哈達·託婭這個人和周皇后與袁妃等人相比如何,在崇禎皇帝看來,是各有各的美,周皇后身居國母之位,自是有種雍容華貴之感,袁貴妃次之一等,顯得恭順謙讓。

但是這個託婭和她們相比,卻多出了一種野性美。

什麼叫野性美?

說白了,就是給人與現如今中原那些被三從四德調教出來的漢家女子截然相反的一種感覺,這個來自塞外的少女,從身上的裝束和行走動作等各個方面來看,都能給崇禎皇帝一種在整個後宮都找不見的新鮮感。

正是這種新鮮感,加之姣好不俗氣的面容,讓崇禎皇帝見了之後眼前一亮。

亮歸亮,下馬威還是必要的,不然這樣一個奔放的女子來到大明後宮收束不住,豈不是要鬧一出大明版的還珠格格,把後宮擾的雞犬不寧。

三人這時候上演的一齣戲,成功把哈達·託婭鎮住,進來之後由於不識皇家禮儀,她更是連話都不敢多說一句,生怕犯了什麼錯誤連累到自己的家族。

大殿上除了崇禎皇帝、周皇后和哈達·託婭以外,就只有王承恩和幾個侍奉的宮女,現在這個情況下,皇帝和皇后不說話,誰也不敢多吭一聲,殿上自是寂靜的連銀針落地都能清晰耳聞。

忽然間,崇禎皇帝轉頭看向王承恩,淡淡說道:“既然人已經來了,承恩哪,你就吩咐下去,好生安排着,跪在下邊兒的怎麼說也是哈達氏的女兒,不能在朕的後宮虧待了。”

王承恩這次也表現得十分拘謹,應承的時候顯得恭恭敬敬,把身子彎了半邊,這一幕讓跪在下面的託婭更加緊張,要是烏爾邁見到自己那桀驁不訓的女兒變成如此一副小家碧玉的模樣,怕也是會驚呼:

從出生以來,從未見自己這女兒有這麼老實過。

言罷,崇禎皇帝側顏向左,柔聲問道:“皇后,次女,你覺得如何,若是不行,還是就此放她回去?”

聽見這話,周皇后自然也明白皇帝是在做戲,爲了自己更好的統御後宮,這也是必須的。

“你且擡頭,讓本宮仔細瞧瞧。”當下,周皇后擡起手說道。

託婭不知該怎麼回話,就乾脆只是應聲緩緩擡起頭,看見上頭端坐着的一男一女,更是將自己在草原上的豪放收攏個一乾二淨。

“嗯,面相雖是野了些,但總歸也是宮裡沒有的特色。”淡淡說着,周皇后回頭換了個溫柔的語氣,繼續說道:“皇上,就將此女留下吧,畢竟旨意已經下了,怎可更改。”

“好,朕聽皇后的。”

崇禎皇帝點點頭,轉頭居高臨下的說道:“傳禮部尚書黃錦進宮見朕。”

不多時,待黃錦進宮行大禮參拜之後,崇禎皇帝說道:“朕此前讓你禮部商議,關於冊封大典事宜,可是定下了?”

聞言,新上任的禮部尚書黃錦面色猶豫,良久纔是說道:

“這...,陛下,朝臣反對,就連我戶部中也是意見不一,日期尚還未能榷定。”

“呵呵,算了。”崇禎皇帝也不意外,這黃錦新到任沒多久,他上任王鐸又被自己誅了九族,再加上如今風議的冊妃之事,自然是不敢做的太過火,這也能理解。

“朕就讓你們辦這點小事都辦不成?好!那朕就學學洪武祖皇帝,事必躬親。”說着,崇禎皇帝臉色逐漸沉下去,用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

“傳朕的旨意,冊封大典就定在今年的九月十日,但凡能到場的王公、勳戚還有文武羣臣都要來,將朕的口諭傳到兀良哈鎮,就說大典當日,可以讓他們六衛各自派代表進京參加。”

“除此之外,派人告訴董琦和張世澤,大典當日,京內外巡衛兵士增加數倍,朕要他們隨時可以奉旨平亂!還有,兵馬司和順天府衙門都要把所有的差役派出去,內城外城每一個城門經過的每一個人,都要嚴格盤查!”

“若是大典出了什麼差錯,朕要你們所有人的腦袋!”

崇禎皇帝話音剛落,王承恩和黃錦便是滿臉惶恐的伏跪在地,同聲喊道:“臣等遵旨,定要將大典辦的妥妥當當,不會出了任何差池。”

“嗯。”

見他們這個樣子,崇禎皇帝點點頭,這纔算是結束。

由於大典尚未進行,哈達·託婭還並不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大明皇妃,所以暫且被安排在皇城內宮城外的一間狹小偏殿之中。

王承恩專門吩咐方正化,讓他派御馬監的人手保護,並且又要讓兩名侍女貼身服侍,這才離去處理東廠近期的大事。

夜間,哈達·託婭獨自和兩名婢女待在殿內,托腮正想着什麼。

實際上,在她的心目當中,今日交泰殿上崇禎皇帝那一番雷霆大怒的表演,還有下面人戰戰兢兢,就連響屁都不敢放出一個的神情,着實比草原上一些威猛漢子騎射中弟要更來的印象深刻。

“這樣一個男人,才配得上我哈達氏的託婭。”

哈達·託婭正美滋滋的想着,卻忽然聽到幾聲微弱的敲門聲,起先她還覺得是自己聽錯了,不久之後再次聽見纔是反應過來,趕緊出去開門。

映入眼簾的,竟然是袁妃。

“妹妹不久之後便要入宮侍奉皇上,姐姐這心裡歡喜的很,特來看看,是不是需要些什麼。”袁妃站在門外不斷擠眉弄眼,但就是不進門一步。

託婭半天才反應過來,她來的路上也聽說如今大明後宮的情況。

上次那個叫顧媚的女子行刺失敗之後,後宮之內的人手被御馬監從頭到腳給篩了一遍,若是崇禎皇帝下旨,就連妃子都不能越雷池一步。

哈達·託婭聽見這事的第一反應,就是爲自己今後的夫君趕到驕傲。

在她看來,若是一個男人連自己的女人都管束不住,那麼無論他獲得多大成就,那也是個無能之輩,偌大一個後宮,卻因爲崇禎皇帝一聲令下而徹底變了天,這不得不說,正是皇帝本人的威嚴所在。

門外由屬內廠的御馬監太監護衛,沒有皇帝的意思,就連袁妃都是進門不得,所以她纔會不斷擠眉弄眼,向託婭尋求援助。

託婭也沒多想,便是和門衛說幾句好話,想把袁妃迎進門來。

門衛其實也很爲難,裡面是自家督公吩咐保護的人,也是大明朝未來的皇妃,要進去的身份也不簡單,更是如今頗爲得寵的袁妃。

上述這些人,哪個他都招惹不得,不得已之下,門衛再三確認了這是未來柔妃託婭自己的意思之後,這才勉強點點頭讓開身子。

但是等袁妃進去之後,門前的內廠太監卻立即一路小跑着奔向內廠衙門報信,而門衛也是站得更貼近房門,以備隨時衝進去控制局勢。

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隨便說說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
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隨便說說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