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

《昏君本紀》一書中明確指出,崇禎皇帝自從十七年開始受閹黨控制,寵信權閹,任用廠衛大肆迫害東林黨的清流士子,並且首次稱呼東廠提督王承恩爲“七千歲”。

除此之外,書中將王承恩以及西廠提督曹化淳、內廠提督方正化並列稱爲“三虎”,便是現如今人云亦云的大明朝“三虎執政”時期。

在東林黨徒的大力宣揚之下,大明朝堂變得昏暗無比,比起當年“九千歲”魏忠賢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時間,整個江南號稱“無一處不知此事者”,復社的影響力達到巔峰,甚至覆蓋過了三廠一衛在江南的設置的監察機構。

此時此刻,東林黨宣揚把大明朝堂搞得天昏地暗的“三虎”正站在崇禎皇帝面前瑟瑟發抖,可見東林猴子造謠生事的能力有多強。

這件事以後,崇禎皇帝不免懷疑,是不是那被宣揚成權傾朝野的“九千歲”魏忠賢在天啓面前也是這個慫樣兒?

讓崇禎更氣的是,那張採和一班復社才子們所作所爲還不僅僅如此。

他們到處遊走,聯絡了一大批民間印刷社,將《昏君本紀》一書刊行出版,借聲名鵲起的同時廣收門徒,結交包括現任南京魏國公徐文爵在內的各路權貴與江南士紳。

這新年剛過,所謂的大明朝才子們就給朝廷出了這麼一個大難題,可最讓崇禎無語的是,這班人所作所爲雖然過分,但卻並沒有觸碰到現有的法律。

包括洪武皇帝朱元璋所說的“生員不許議論國政”在內,大明朝雖然有某些人說過所謂“軍國政事,並不許生員建言”的話,但實際上卻並沒有任何明文規定。

說白了,這幫東林猴子學乖以後,知道崇禎皇帝殺起人來敢下狠手,所以不和你鬧什麼死諫,在眼前跳來跳去氣你,就是不犯法。

要是崇禎十七年,崇禎皇帝還真就讓人趕到南京直接抓了殺了,反正那時候大明也快玩完了,崇禎這麼做完全是因爲知道自己要上吊,所以想拉着東林黨當墊背的。

現在大明朝好不容易稍有穩定,要是再這麼胡搞亂殺,強行殺他一個人頭滾滾,遍地成河,後果也就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在士子們的宣揚之下,江南一帶人心惶惶,百姓對這個朝廷徹底失去希望。

而地主、豪商、士紳與士子們有錢、有人又有話語權,要是再加上水太涼那些文官,就連權利都有了,在南邊扯旗造反,直接搞出第二個朝廷也不是什麼難事兒,找個想當皇帝的藩王還不簡單?

你不想當?那好,我們去問下一個。

本來大明雙面受敵,崇禎皇帝強行活到十八年,要是南邊兒再出了什麼差錯,那可就剩下北直隸和山東、宣大這幾個地方了,到時候苟都沒得苟,可以直接穿回去繼續當苦逼的碼字工了。

到了那種時候,真就是嫌自己活的太長,真正是自己把大明玩死了。

就算是錦衣衛和番子察覺到東林黨的動作,但奈何這些慫貨這回做的滴水不漏,再加上南京一帶廠衛勢力本就不如京城,所以在短時間內也抓不到任何把柄。

沒有實證,崇禎皇帝總不至於像去年那樣直接給抓來吧?

就算一股腦全抓來了,殺他個血流成河,到時候怎麼和百姓交代?你治他的罪,可百姓並不覺得人家一班大才子爲國着想有什麼罪過可言。

你是皇帝,但人家著書立說,私底下發發牢騷還不行了?這是何道理啊!

百姓們沒有誰是傻子,士子也是吃一塹長一智,沒有誰再傻不拉譏的衝出來讓你砍。

想說直接砍的要醒醒了,這崇禎十八年還是大明的天下,不是韃清。

考慮到這些因素,崇禎皇帝倒也不能直接下令抓人殺人,但這口惡氣出不去,拿東林猴子們毫無辦法,就總是覺得少了點什麼。

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更何況盯上他的人是當今皇帝,崇禎平復心緒以後,從皇帝的角度來看問題的時候,一下子就發現事情變得簡單多了。

老子是皇帝,要你死有一萬種方法,直接下令拿人倒是太小兒科了。

不幸之中也有萬幸,天無絕人之路,崇禎去年的時候把廠衛死命加強,起碼在京畿一帶,廠衛的權利已經非常大了。

東林黨的小算盤崇禎皇帝也很清楚,無非就是想用這勞什子的破書繼續“遙執朝政”,崇禎思來想去,決定把這事兒全權交給錦衣衛去辦。

自己是皇帝,最近還要準備閱兵大典,這裝逼可是人生大事,哪裡有什麼閒心關注你這破書,廠衛也不是吃乾飯的。

你想“遙執朝政”,但是朕壓根不鳥你,看你還怎麼遙?

......

李若鏈幹錦衣衛都指揮使也有一年了,起初還有些不適應,但南北鎮撫司調換過來之後,身邊的人手也都成了自己熟悉的,做起事來得心應手,心態早就轉變過來了。

來到暖閣和崇禎皇帝談了幾句,便是拍着胸脯把這差事接了下來。

復社要著書立說,那就對症下藥,李若鏈倒也直接,當天帶着錦衣衛直奔宣武門大街裡邊兒的永順書堂去了。

朝廷對印刷沒有什麼過分要求,所以有明一帶的印刷業十分發達,除了官方的印刷地點以外,地方上的民間印刷更是興旺,僅僅在北京一帶,有名有姓的印刷社就有幾十家。

這永順書堂,便是這幾十家裡面比較著名的一個,不過李若鏈選擇永順書堂的主要還不是這個。

這永順書堂是由東林黨把持,裡面都是東林士子,據說和當朝的某位大官還有些聯繫,要是抓掉了,就跟後世搗毀一個販毒窩點一樣刺激。

這天黃昏,抨擊一整天朝政的東林士子們手裡拿着書,正在門口走邊議論,看樣子還有些意猶未盡。

正在這時,遠處街角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卻是李若鏈帶着一隊足有三十幾人的錦衣衛氣勢洶洶的來了,其中還有幾個穿着飛魚服,配着繡春刀的錦衣衛百戶千戶。

“你們要幹什麼?”一個士子用手中書籍指着李若鏈,上前說道。

“幹什麼?”李若鏈冷哼一聲,直接把士子手裡的書奪過來,喝問道:“這是什麼,昏君本紀?簡直是大逆不道,都給我帶走!”

聞言,錦衣衛紛紛抽出腰間佩刀,先將外面的士子控制住,緊跟着衝進永順書堂內便是不由分說的開始打砸。

“官爺...官爺,小的這是小本生意,再說印印書,這是天下人都喜歡的好事兒啊,也沒犯什麼法不是...?”

“你就是這裡掌櫃的吧?”李若鏈將繡春刀一立,大馬金刀的坐在書堂正中間,看着這人說道:

“沒有犯法?污衊當今天子,那是誅九族的大罪,而你身爲書堂掌櫃,居然敢幫這些賊子印書,看來是吃了熊心豹子膽!給老子一併帶走!”

李若鏈將手中書舉起,大聲喊道:“把這裡砸了,今後在京城地界發現刊行此邪書的,一律照此辦理!”

錦衣衛們互相看了幾眼,紛紛抱拳吼道:

“吾等謹遵指揮使之令!”

看見有人給朕灌毒雞湯,朕想說,雞湯就不用了,朕是樂天派。這裡說一下,本書首訂1200,目前已經到1400了,至於狀態不好,那都是爆發惹的禍,最近腦袋疼經常跑醫院,不過今天已經沒事了,會盡量調整好狀態恢復正常更新。感謝大家的關心與支持!

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隨便說說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
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隨便說說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