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

在等待的時候,崇禎皇帝忽然覺得要是隻有保皇黨議事,自己是不是也太不把那些朝臣當回事兒了?

再者說,要是隻有保皇黨來,那可就太無聊了,還是把東林黨的官員叫來,這樣才刺激,裝起逼來纔有感覺。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又連續下了幾道手諭,把內閣首輔魏藻德在內的一些朝臣也叫來商議。

這些人在家中聽到消息後都是受驚不小,磨蹭半天才跟着廠衛趕來冬暖閣,到了的第一時間居然是清一色面色惶恐的請罪。

崇禎皇帝看着這個場面也是哭笑不得,擺手說道:“這次朕召你們來,是有幾件事朕覺着爲難,想商議出個章程來。”

“今日正好是立秋,但據廠衛回稟,京城之中的老百姓卻只有不到三成知道這個節氣的準確時日,這可不成,究竟是怎麼回事?”

崇禎皇帝把手邊的摺子放到一邊,第一件詢問的事便是節氣時日,這讓許多人都想不通。

不過在場的人還是以保皇黨的成員居多,說話間也就沒什麼顧慮,衆人暢所欲言的商議幾句後,還是由王承恩站出來說道:

“啓奏陛下,我朝現頒行民間的是前元郭守敬等人編制的《授時歷》,現名《大統歷》,這部曆書已施行了三百四十八年之久,誤差自然是逐漸增大。”

“...況且,我朝之《大統歷》已經多年未有編改、整發,民間尚存十戶未有五六,百姓自然是愈發的糊塗了。”

聽到這裡,崇禎皇帝‘嗯’了一聲,其實王承恩說十戶未有五六已經是樂觀的看法。

現在這個年頭,流民連自己的土地都沒有,手中肯定是沒有農曆的,舊曆的普及程度怕已經是不到四成。

崇禎二年的時候,欽天監對五月乙酉的日食預報明顯錯誤,而時任禮部侍郎的徐光啓依據西法的預報卻符合天象。

經過一陣黨政之爭,徐光啓等最終因勢提出改歷,得到當時的崇禎皇帝批准,同年七月,禮部在宣武門內的首善書院開設歷局,一樣是由徐光啓督修曆法。

在編纂過程中,歷局聘請來華耶穌會的意大利人龍華民、葡萄牙人羅雅谷、瑞士人鄧玉函負責短期編纂,又聘請神聖羅馬帝國來華傳教士湯若望主持全程譯書。

大明朝風雨飄揚之際,一批中西方官員同心協力,奉旨在京全力節譯哥白尼、伽利略、第谷、開普勒等著名歐洲天文學家的著作。

從崇禎二年到崇禎七年,《崇禎曆書》最終花費了五年的時間完成,並且陸續整編成書,就等着崇禎皇帝一紙詔令,然後頒行天下。

然而在崇禎七年並沒有立即頒行新曆,朝堂上的東林黨看不慣徐光啓等人的成就,立即掀起一次持續廣遠的‘新曆優劣之爭’。

在歷史上,這次黨爭一直持續了10年,直到這崇禎十七年仍然存在,期間包括了日食、月食等各個已發現星系運動的多方爭論。

原本頗爲簡單頒行新曆的行動由東林黨的門戶之見而變得一波三折,直到徐光啓病逝,大明滅亡的時候也沒能頒發出去。

剩下的事就非常有意思了,大明搞出來的東西,再一次讓我天下第一的韃清撿了個現成的。

順治二年的時候,韃清覺得這是好東西,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原樣照搬,怎麼辦?

順治小皇帝這左想右想,哎,好辦法就來了!

韃清先是給《崇禎曆書》換了個《西洋曆法新書》的名字,然後再稍微改些有的沒的,再頒行出去就是我韃清的歷法了。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對韃清的厚顏無恥深以爲然,更是下定決心要把這玩意給頒行出去,自己的逼當然要自己裝,當即點頭說道:

“新曆已成七年,且朕已深諳西學之精妙,傳朕旨意,此次由內閣牽頭,戶部協辦,廠衛督辦,將此歷在九月前頒行天下。發行之前,讓湯若望和歷局的官員仔細整理一下。”

“老奴遵旨。”

崇禎皇帝說這話的時候其實也在留意周圍東林黨的動靜,按歷史上來講,從崇禎七年開始的新舊曆法之爭到現在也還沒結束,應該是有人蹦出來找死纔對。

可意外的是,周圍那些東林黨官員都老實的很,縮成一團是一聲不吭,崇禎皇帝倍感無趣,正要說些什麼,這時候有人站出來,義正言辭的說道:

“啓奏皇上,我朝《大統歷》已頒行三百餘年,百姓熟知舊曆,倉促之間頒行新曆,未免造成民生動盪,社稷不安。”

“而西學雖精,但卻是奇技淫巧,終難登大雅之堂。”說着,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彎下腰,恭敬說道:

“臣提議,可責歷局將《大統歷》重新纂修,待編冊成書後再重發天下,如此以來,天下百姓必然感懷陛下聖恩。”

李邦華才說完,剛入職不久的右僉都御史史可法也站出來,高聲道:“啓奏陛下,李御史所言有理,臣附議!”

原來是這兩個人,崇禎皇帝雖然不爽,但心裡卻並沒有什麼殺心,他們兩個雖然迂腐,但卻比那些東林同僚強了太多。

況且這崇禎曆書乃是神人徐光啓畢生精華,盡得中西學法之巧妙,還讓朕用三百多年前元朝的歷法,是不是嫌大明亡的不夠快?

看崇禎皇帝面色陰晴不定,周圍的東林黨官員也是心思縹緲,李邦華當然是死了最好,這等人簡直是侮辱天下讀書士子的聲名。

但是對於史可法,東林黨的意思就不一樣,都覺得這廝是個聖人,私下裡甚至以‘史公’相稱。

要是史可法和李邦華一塊給這昏君給殺了豈不是可惜之事,正在羣臣胡思亂想之際,崇禎皇帝卻是呵呵冷笑一聲道:

“此事兩位愛卿不必再提,朕頒行新曆之意已絕。”

史可法見好就收,直接順坡下驢站回去了,一根筋的李邦華卻是不同意,看那意思似乎還要在朝堂上來個死諫。

“可是陛下,新曆......”

對此早有準備的崇禎皇帝也是壓根沒什麼由於,轉身朝方正化示意幾下眼色,這奴才反應倒也機靈,立馬給外頭的內廠番子打了個眼色。

李邦華話剛說了個開頭,門口就騰騰走進來幾個番子,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四腳朝天把他給擡了出去。

“陛下,請聽臣一言哪——陛下!”

不管這廝再喊些什麼,崇禎皇帝都是眼不見心不煩,鬆口氣拿起案最上面的摺子想換個話題,說道:

“這是戶部尚書倪元璐的摺子,是在爲主事治瘟的吳又可與袁班二人請功,衆位愛卿怎麼看?”

“啓奏陛下,擁有如此有能力之人,實屬大明社稷之服,實屬天下百姓之服!”內閣首輔魏藻德連忙出列,躬身喊道。

“魏閣老所言極是,吳又可與袁班治瘟,現今京師瘟病已除,京畿一帶也在轉好,百姓交口讚頌,倪尚書所呈奏摺臣附議。”

接下來出面表露心跡的便是工部尚書,閣臣馮銓。

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一些相關通知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
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一些相關通知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