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

天邊的夕陽就要西下,遠處的雲彩格外絢爛,一望無際的平原大地上,青黃色的草地比比皆是。

朝廷的大軍進行了兩個時辰的激烈進攻,而後進行了短暫後撤。

看他們如潮水般的退去,城頭的闖軍來不及喘口氣,因爲他們發現,城外的明軍正在進行組隊重編,眼看着,新一輪的攻勢就在醞釀之中。

無數的旌旗之前,五省督師堵胤錫駕馬來到陣前,一手緊緊握着崇禎賜給他的尚方寶劍,衝城上高聲喊道:

“李過,劉汝魁,朝廷體諒你等是活不下去才造反,只要能放下屠刀,避免這潼關內外生靈塗炭,就有赦免前罪,回家過日子的機會!”

李過一隻手扶住城垛,部下闖軍士卒,許多也是暗地舉起弓箭,一支支箭矢對準了正在喊話的那位督師。

幾名闖軍將弓弦拉開到最大,眼睛緊緊盯着堵胤錫,似乎下一刻就要箭矢齊發。

“本督知道,此時此刻,你潼關上的大順將士,只怕有不止一人用弓箭對準了我,可我還是要說。”

堵胤錫微微一笑,反倒上前幾步,更提高了嗓門。

“你們就想揹負這賊寇的聲名過上一輩子麼,就算自己爛命一條,卻也要爲了家人和友人着想,投降吧!”

“朝廷已收復了河南,就連關外的建虜都稱臣納貢了,待聖上天兵到來,爾等亂賊,還不是旦夕平定。”

聽這話,幾名闖軍箭手各對視一眼,手中拉弓的力道減弱,紛紛愧疚的低下了頭,箭矢也不再向前對準。

其實堵胤錫這話,說到他們心坎裡去了。

跟着闖王造反這麼多年,要說最大的變化,就是自己成了天下人人唾罵的反賊,唯一的沒變之處,就是他們家人還是如以前那樣窮。

造反是爲了什麼,大多數人不過是爲了求一口飽飯吃,他們鋌而走險,完全是和家人在‘求活’。

“堵胤錫,你少在那妖言惑衆!”李過自知理虧,也不打算多說,喊了一句,轉頭低聲道:

“官軍的火炮射程至少一千多步,那些蒙古人的騎兵城頭又夠不着兒,這麼守下去,潼關遲早都要丟,趁着人多,還不如拼一拼!”

“如何拼,請都督示下!”劉汝魁忙說道。

李過看了一眼官軍陣前,玄鳥大旗迎風飄揚,各路人馬的字號令旗也隨風招展,可真是旌旗蔽日。

正面是戰力最爲強勁的宣大人馬,不能硬拼,但又不能放他們從容攻城,所以還是要用到老辦法。

讓一個得力將領帶着大隊炮灰去牽制官軍主力,李過自己,打算親率老營馬隊去端了官軍的車炮陣地和本營。

至於那些蒙古騎兵,李過並沒有將他們的戰鬥力放在心上。

在他看來,這些北方人不過只會騎射而已,一旦接觸,自己的老營定能將其一鼓擊潰。

“呵哈哈哈!”禁軍總兵胡海龍大笑一聲,道:“督師,您和他們說這麼多幹什麼,叫咱們繼續攻城便是,反正這潼關早晚都要拿下!”

“胡總兵說的不錯,這些流賊都是烏合之衆,一旦叫咱們拿下了潼關,門戶洞開,全陝便也是囊中之物了!”白廣恩一邊馭馬,一邊輕蔑地說道。

見李過並沒有投降的意思,且擾亂對方軍心的目的已經達到,堵胤錫便打馬回到安全地帶,沉聲道:

“下令全軍,繼續進攻。”

“遵命!”

......

明軍陣中傳來一陣悠揚的號角聲,黑壓壓的陣型再次迅速的靠近潼關。

與幾月前不同,那時的潼關城牆高大,易守難攻,但此時的潼關,卻是幾處城牆都已經被火炮轟擊得支離破碎,城門破爛得有如爛紙片。

低淺的護城河早已乾涸,裡邊密佈着兩軍死傷士卒的屍身,城外的平原上,有許許多多來不及收攏的盾車散架,而城頭還掛着許許多多明軍兵士登上去之後戰死的屍身。

“轟隆隆——”

伴隨着後方再度響起震天動地的火炮轟鳴巨響,昔日的雄關,如今就像搖搖欲墜的危城,而明軍的陣型依舊銳利。

闖軍士卒許多都累的難動彈一下,看着黑壓壓的明軍再度如潮水般涌過來,不禁在心底發出了不甘的怒吼。

“難道他們不是人,不知道累嗎?”

並不是,明軍和闖軍高強度作戰這麼多天,又一直處於強攻狀態,說句實話,他們更累!

但約束極強的軍紀和完備的後勤保障,使得他們可以繼續保持軍團原本的陣列,得到損傷的部分,很快就可以有生力軍來填補。

闖軍則不同,他們從沒有任何自給自足的條件,李自成派過來的增援,無非就是一些人馬。

至於糧餉和軍械,根本沒有,在闖軍當中,所謂的輜重營,更是一個根本不會存在的東西。

因而,盾車和雲梯幾乎是水到渠成般的靠近了城垣。

不過這次順軍的抵抗微乎其微,即便考慮到他們本身的軍紀和素質問題,高傑依舊面色微微一變,久經陣戰的他,明顯感到哪裡有一絲不對。

夕陽躲進雲層,天地間的光線爲之一暗,但太陽的光芒還是透過雲彩的縫隙照向大地,光影明暗交織在一起,形成天地之間一道獨特的奇景。

伴隨着號子聲,明軍開始向城頭搭設雲梯,推着圓木衝車的隊伍也已經趕到城下,開始一下一下的撞擊城門。

不過就在這時,天際隱隱有雷聲傳來,戰場上雖然喊殺聲地動山搖,但這仍給人一種預感,莫非是要下雨了嗎?

城內,無數的闖軍已經暗地集結起來,分成兩部,主力由劉汝魁率領,打算突然出城,直奔堵胤錫中軍。

劉汝魁的主要任務並非是狙殺堵胤錫,因爲需要突破明軍堅固的正面防線,這實難做到,所以他們實際是在吸引火力。

而李過和他的老營在後面,打算待兩方激戰正酣時,突然殺出,直奔明軍的車炮營和輜重營,然後再回旋殺入戰場支援劉汝魁,由兩個方向夾攻。

這時,天邊的悶雷聲愈發的此起彼伏,漸漸的愈來愈響,甚至有些掩蓋戰場上喊殺聲的趨勢。

隨着一滴雨水落到面頰,城頭上,手持火銃的闖軍士卒臉色爲之一變,下意識的將手中的火器子藥等物用布帛裹了起來。

明軍卻全然沒有此等擔憂,他們手中的火銃早已脫離火繩,即便面對大風大雨的惡劣天氣,也能發揮出火力。

下午還是晴空萬里,到了黃昏時分,卻突然打響悶雷,下了大雨,這是誰都沒有料到的事情。

一時間,城上城下的闖軍部署都被這突如其來的‘雷雨’給打亂,感受到雨點漸漸變大,很多闖軍士卒更變得驚慌失措。

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一些相關通知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二章沒了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三十五章:整篩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
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一些相關通知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二章沒了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三十五章:整篩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